切换到宽版
  • 21208阅读
  • 381回复

[综合]毛大庆:人口忧思(上)——40年红利期将尽,中国老了19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00 发表于: 2021-02-17
回 鹤鸣九皋 的帖子
鹤鸣九皋:张奕辉国际透视
中国社科院国际问题专家关注
#全面放开计划生育,让生育权回归家庭自主刻不容缓#
....... (2021-02-16 19:40) 

中国如果是印度人口发展模式,现在没有二十亿人也有十八亿。中国十亿人时候印度才六亿多人。
只看该作者 101 发表于: 2021-02-17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
中国如果是印度人口发展模式,现在没有二十亿人也有十八亿。中国十亿人时候印度才六亿多人。

关键是现在的青年人不想生育孩子了,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1个孩子才能保持人口平衡。否则老龄化不断加重的局面,将对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形成严重的考验!
只看该作者 102 发表于: 2021-02-17


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这里有三招,看行不行


原创肖锋说趋势2021-02-17 02:11:59
闫肖锋
公安部的户籍登记数据表明,2020年全中国出生人口与2019年相比下降15%。
人口出生率下降,怎么办?
先说答案,人口出生率下降,真没什么办法,发达国家没办法,我们也没办法。
这是全球大趋势,随着现代化水平提高,生活品质要求提高,人们趋向于少生或不生孩子,你怎么鼓励也没用。否则,欧洲就不会引入那么多难民了(多数是年轻人口)。你以为单纯是为了人道主义吗?
但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还真得想办法,否则,经济发展不起来,“社会”也难以为继,没有了后续新生力量,整个社会必定死气沉沉,缺乏活力。
所以,鼓励生育不是单纯增加人口数量,而是减缓老龄化冲击,让社会更有活力。


去年,韩国成世界首个零出生率国家。2020年韩国统计厅发布,合计生育率仅为0.98,即平均1名女子终生生产不到1名子女,成世界第一个出生率进入"零时代"的国家。
中国人民没庆幸多久。中国的出生率正向韩国看齐。2020年全中国出生人口为1004万,而2019年的这一数字为1179万,开放二孩后的2018年出生人口达到过1780万。
2020年高考人数1071万人,已经超过了2020年新生儿1003万人。这是一个非常残酷的数字,一代人之间,人口数量锐减一半,这对于房地产、教育、服务业、养老多个创业都是标志性转折。
我预计未来几年只要疫情没有彻底控制,人口出生率断崖式下降还会继续。没有人愿意自己的孩子在疫情中诞生。
当然人们会宽慰说,这是疫情期间,属非正常出生率,2021年会有所反弹。会吗? ​​​
可能不会。因为近年来人口出生总体趋势是走下坡路的,2021年仍会延续这一趋势,除非有重大利好刺激,比如得力的鼓励生育措施出台。
从一二胎比例看,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比重明显高于一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比重达59.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这说明“全面两孩”政策发挥的作用。
2021年,想生二孩的家庭已经完成任务,不想生的还是不想生,想生生不出来的(比如70后尾)永远也生不出来了。


怎么办?
当然是及时出台放开生育甚至鼓励生育的人口新政了。
别的国家给新生儿补贴,我们也可以照办。给几千、几万元奖励,数额可以是象征性的,但国家鼓励的势态非常重要。这说明全社会开始有了人口下降的危机感!
当然,不少人认为中国现在人口已经够了,再减少也不怕。但要认识到,人口下降的重要结果不是数量上的,而是质量上的,在一个老龄人口超过年轻人口的国度,不要说赶超,就是保持起码的活力也难。
除鼓励生育新政之外,就是搬掉挡在生育面前的房价、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
首先是高房价。通常认为,高房价是最有效的避孕药。当前,收入没涨甚至下降,房价却涨得凶猛。这更坚定了人们不生的决心。高房价不是经济发展水平的象征,是经济发展后继乏力的指标,因为没人了,什么也发展不起来。
其次是孩子培养成本太高。生娃已经成了个人家庭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人力的义务,国家和社会的角色不能缺失,该免的就免(各项税费),该有的福利(牛奶金)和补助(教育基金)不跟上,生育率还会下降。
同意吧?


第三,生育率低还有更深层原因。许多韩国女性表示生孩子以后经济压力增加(因为不能升职),在职场得不到平等待遇(非男性不招)。中国何尝不是如此?
亚洲四小龙是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或地区,无他,家庭压力太大,女性社会地位太低。女性地位低,无论在家里还是职场上,她们用不生育来抵抗。当前的生育率下降,可看作是现代女性用肚子来投票。
生育率都这么低了,还讨论家暴的是与非,早该学学北欧,让奶爹也有假期,多多分担养娃责任。
至于那些有育龄女职工的单位,就该给予减免税,按人头算,新生一个税费上减免一定额度。这样才不会让单位领导和公司老板当冤大头。


有人会说,都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了,机器人干活,现在人口已经够了。
其实,人口结构才是关键。提高人口出生率,和提高人口素质是两大并行不悖的任务,不可对立起来。
附一个日本人口政策失败的例子:
看看日本年轻人面临的房价、教育、医疗这三座大山:
先说医疗:日本15岁以下的娃看病免费,不管是私立公立医院。
再说住房:不讨论中日两国具体房价了,反正现在有一线城市的人到日本买房,现在中国一线城市房贷利率4.8%往上,而日本是1%左右。要是1%的房贷利率,咱们炒房团不得疯了?
最后说教育:房子为啥贵,重要原因之一是学区房。而日本基本是没有学区房这个概念的。日本绝大多数中小学是公立学校,老师在一所学校不能待超过六年,不同地方的教育水平差异不会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但即便政策给到这个份儿上,日本年轻人仍然不愿意生娃,甚至连婚都不愿意结。在40岁的日本人中,每6名女性/ 4名男性中就有1名从未结过婚。
少子化已成为日本头号问题,没有之一,日本内阁甚至从2007年开始专门设置一个大臣,专门制定少子化对策的。十几年来也出了各种政策,发补贴、延长产假、增加保育园数量,效果如何?
有人讨论人口危机,说日本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是吗?但愿不会。
saa
只看该作者 103 发表于: 2021-02-17
只生一个好,国家给养老!这个饼实在太诱人?
只看该作者 104 发表于: 2021-02-19
【新华社评东北率先放开生育限制:生不难,养不易,配套是关键】
卫健委答复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引发热议。不止在东北,全国都有些家庭有生娃意愿却不敢生,“生得起、养不起”是顾虑之一。要在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上下功夫,医疗、教育、托幼等方面成本降下来,想生娃才能变成敢生娃。(记者张建)
只看该作者 105 发表于: 2021-02-20
回 鹤鸣九皋 的帖子
鹤鸣九皋:【新华社评东北率先放开生育限制:生不难,养不易,配套是关键】
卫健委答复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引发热议。不止在东北,全国都有些家庭有生娃意愿却不敢生,“生得起、养不起”是顾虑之一。要在促进生育政策和相关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上下功夫,医疗、教育、托幼等方面成本 .. (2021-02-19 19:55) 

从90年代起的 “甩包袱”,让超生游击队自行消失。

都说50-70年代怎么苦怎么苦,但为什么那时不论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敢多生? 以前一直觉得就是一种古已有之的生育惯性(多子多福),但实际是当时国家体制所带给人们的无后顾之忧的感觉。

后来这个感觉,随着一次次的改革,消失了。
只看该作者 106 发表于: 2021-02-20
生得起,养不易,配套政策要抓紧
新华网客户端2021-02-20 08:35:09
2月18日晚,国家卫健委在对全国人大代表的答复中称:东北地区可探索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

这已不是首次释放积极信号。2021年1月,全国人大就曾要求各地清理不合时宜的计生法规,停止执行过严处罚处分。去年底,民政部部长李纪恒在撰写的文章中指出,目前受多方影响,中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人口发展进入关键转折期。

一大波信号密集传来,均指向一处:人口危机临近,中国真的要全面放开生育了吗?

为什么是东北?

东北地区,是中国人口形势最为严峻的区域。多年的人口净流出以及明显的老龄化,让东三省可能面临“后继无人”的尴尬。

2020年8月,东北财经大学东北亚经济研究院发表的论文透露,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的出生率分别只有0.74%、0.76%、0.75%,是超低出生率。

另一方面,人口外流更是成了当地的一大痛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从2013年开始,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常住人口持续7年净流出,人口净流出规模从2013年的0.79万人扩大到2019年的33.17万人,相当于7年间合计净流出了164万人。

人口外流量大,出生率又极低,很自然地,东北人口老龄化提前来临。比如,2013年辽宁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比10.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3个百分点。

“纵向来看,东北地区的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早已低于1,相当于一个妇女平均一辈子没有生育一个孩子。”广东省人口发展研究院院长董玉整说。

东北显然认识到了,这是一场人口危机。

2016年,在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时,黑龙江就在漠河、绥芬河等18个边境地区率先放开了三孩生育。

在2020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辽宁省常务副省长陈向群曾在代表团全体会议上恳请率先在东北地区全面放开人口生育限制政策。

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出现

2016年1月1日,我国实行“全面二孩”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生育,当年出生人口攀升至1786万人,创2000年以来峰值,但之后连年下降。2019年,出生人口降为1465万人。

2020年数据同样不容乐观。2019年,厦门全年出生人口数量6.1万人,2020年减少至2.95万人,下降51.6%,直接腰斩;再比如合肥,2020年全年出生人口数量7.32万人,相比2019年的10.3万人下降23%。

2019年,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发布的《人口与劳动绿皮书: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No.19》指出,如果中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一直保持在1.6的水平,人口负增长将提前到2027年出现。

《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预测拐点将于2030年前后出现,峰值为14.5亿人。

“避孕药”

全面放开生育限制的消息,在网上引发了热议,其中部分年轻人发出了类似声音:“连一孩都不生了,还能怎么生多孩?”“生得起,养不起。”

年轻人生育意愿不高,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行为潮流,尤其是在大城市。究竟是什么成了他们的“避孕药”?

任泽平团队发布的《中国生育报告2019》就提出了一种观点:生育基础的削弱及生育成本的约束,阻碍了年轻人生育。

“‘三育’(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太高,大家感到喘不过气来。”董玉整说,政府应根据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要求,采取积极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可能免去大家的后顾之忧。“相对来说,生育是年轻人的问题,养育是养老的问题,教育是一个社会问题,这三个方面能否系统协调、统一解决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韧劲和持续力。”

董玉整认为,应真正落实“尊重家庭在生育中的主体地位”的原则,实行自主生育,让生育权重新回到家庭,将是否生育、生育几个孩子、什么时候生育的权利还给家庭,由每个家庭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自主决定生育事项。

国际经验

人口是一个国家国力的重要支撑和标志。过去40年,中国正是凭借人口红利实现了高速发展,如果人口负增长,将会发生什么?

在人口学者、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黄文政看来,人口负增长在一开始是缓慢的,拐点晚一年或早一年到来影响并不大。但从长远来看,对经济社会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

黄文政认为,随着人口减少得越来越多,对所有行业都会造成影响。首先,年轻人的消费会萎缩,市场信心会下降,创新也会受到很大影响。此外,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国家财政负担加重,许多钱要投入养老,影响整个基础设施投资,因为需求和财力的不足,对整个国家来讲,活力也会下降。

任泽平研究报告认为,全面放开自主生育,宜早不宜晚,必须尽快。我国第三轮婴儿潮的峰值在1987年,当前正处于第三波婴儿潮中后期出生人口的生育窗口期,特别是1990年后出生的人口尚处于25—29岁最佳生育年龄。一旦错过第三轮婴儿潮,未来再想提升出生人口,则将事倍功半。

放眼世界,一些国家早已采取多种措施提高生育率。在19世纪中叶,英国、瑞士等国家便开始采取措施保障女性生育权利。冰岛、俄罗斯则是发放经济补贴;还有一些是大量兴建托幼机构,比如在2017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国家0—2岁入托率平均为35%,入托率越高,生育水平越高。

2020年,广东公布了十件民生实事,其中就包括了新增100万个公办幼儿园学位;今年,全省新增9.6万个普惠性幼儿园学位,其中公办幼儿园学位6万个。

在中共中央“十四五”规划建议中,不仅没了“计划生育”这四个字眼,而且首提“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制定人口长期发展战略,优化生育政策,增强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优生优育服务水平,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提高人口素质。

任泽平研究团队在报告中写道:“我们这几年呼吁‘全面放开生育,应对老龄化少子化’,开始逐渐看到曙光,长期保守的计生政策终于逐渐松动。”


(南方日报记者 黄锦辉)
只看该作者 107 发表于: 2021-02-20
国家鼓励人们要多生孩子就要拿出诚意来,产检和生孩子的费用国家应该是免费的。
只看该作者 108 发表于: 2021-02-20
湘楚又一村
关注
#新华社评东北地区生育问题#
逐步实行幼儿和高中阶段义务制教育等鼓励性措施,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据媒体报道,我国的年度出生人口已连续5年下降,从2016年的1786万下降到2020年的1246.9万,其中比2019年的1465万下降14.9%,其下降程度触目惊心。
虽然我国从2016年开始放开二胎生育,出生率仅增长了一年就重新连年下降,一对夫妻的平均生育率 只有1.47个,一些大城市都在1个以下水平,北京市甚至只有0.74个。
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程度却日益加剧。到2020年底,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2.48亿,占总人口比例高达17.17%,而且今后20年内每年都将新增910万以上。据测算,按目前出生率水平,到2050年我国将处于超老龄化社会,在职职工的抚养比例将由现在的每3个职工抚养1个退休人员,变成1.5个职工抚养1个退休人员。
人口生育率持续下降叠加老龄化程度快速加剧的严峻形势,已经成为一个需要引起国家高层重视的紧迫课题。如果不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将会影响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并将延迟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老龄化严重加剧的趋势,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只剩提高人口生育率才有潜力可挖。
目前,导致我国生育率下降主要有城市房价居高不下、教育成本大幅攀升、城市化程度提高以致青壮年夫妻生育意愿下降等原因。
为促进人口生育率的提高,国家除了放开生育限制政策外,还应该借鉴国外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国情实际,尽快采取一些强有力的鼓励生育措施:
首先是逐步推进幼儿学前阶段和高中阶段的义务制教育,以降低教育成本;
其次是加大城市公租房建设力度,并抑制房价升高,以减轻工薪阶层的居住压力;
再次是对新出生人口家庭实行在未成年阶段发放生育补贴等奖励性措施。
总之,要吸取放开生二胎政策致生育率一度短期反弹之后又持续多年下降的教训,迅速调整思路和策略,逐步采取强有力的鼓励性措施,优化生育环境,才能使育龄夫妻减轻养不起、育不起的后顾之忧,从而使其增强生育意愿,以促进我国新生人口的持续增长,优化人口结构,加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
2021-02-20 17:26:12
只看该作者 109 发表于: 2021-02-21
回 鹤鸣九皋 的帖子
鹤鸣九皋:湘楚又一村
关注
#新华社评东北地区生育问题#
逐步实行幼儿和高中阶段义务制教育等鼓励性措施,促进生育率的提高
据媒体报道,我国的年度出生人口已连续5年下降,从2016年的1786万下降到2020年的1246.9万,其中比2019年的1465万下降14.9%,其下降程度触目惊心。
....... (2021-02-20 19:35) 

难道让全国人民不仅负责东北人养老还要负责养孩子吗?
只看该作者 110 发表于: 2021-02-21

中国人口出生率4年下降2.47‰,专家一语道破: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
2021年02月21日 12:51:05
来源:人民网
7564人参与558评论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上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2000年至今的最低值。如果以2019年全国平均出生率10.48‰为标准,在内地31省市中,没有跑赢平均线的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上海、北京、新疆、内蒙古、山西、江苏、湖南、重庆,其中,东北三省出生率垫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 5.73‰。

       赵鹏(化名)抱着刚出生14天的孩子走出了北京妇产医院,当被问及是否还想要二孩时,赵鹏决绝地回答:“不想了!压力太大了。”赵鹏和妻子都是“北漂”,自己原本的生活压力就不小,一个孩子的抚养问题足够让他们伤脑筋了。2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全国人大代表《关于解决东北地区人口减少问题的建议》作出答复:东北地区“可以探索”率先全面放开生育限制。健康时报记者梳理了各省市统计年鉴发现,2014年,黑龙江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833万人,比上年减少2万人,在东北率先出现下降趋势。其后,2015年,辽宁也出现下降,比2014年减少9万人。到2016年,吉林省常住人口比上年末净减少20.29万人,三省均出现下降态势。截至2019年末,东北三省相比2013年合计减少人口182.55万人。伴随着常住人口的减少,东北三省的生育率也逐年走低。全国大部地区生育率持续下降,东北三省垫底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出生人口1465万人,比上年减少58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是2000年至今的最低值。如果以2019年全国平均出生率10.48‰为标准,在内地31省市中,没有跑赢平均线的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天津、上海、北京、新疆、内蒙古、山西、江苏、湖南、重庆,其中,东北三省出生率垫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出生率分别为6.45‰、6.05‰、5.73‰。2019年,西藏以出生率14.60‰高居榜首,宁夏、青海排名第二和第三,出生率分别为13.72‰、13.66‰。贵州、广西出生率超13‰,依次排名第四和第五。北京、上海、天津出生率分别为8.12‰、7.00‰、6.73‰。健康时报记者梳理了2014-2019年全国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发现,2014年我国开放“单独二孩”政策后,我国人口出生率迎来了一波小幅上升,到2016年达到12.95‰,为近年来最高。而随着2016年开放“全面二孩”以来,全国人口出生率不升反降,从2016年的12.95‰下降到2019年的10.48‰,降低了2.47‰。在31个省份中(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除了广东省、四川省、贵州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浙江省这5个省份外,其他省份都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大国空巢》作者、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妇产科系研究员易富贤认为,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的生育率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自发下降,从地域分布情况来看,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生育率下降会快于其他地区。“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东北地区生育率下降已经超前全国十多年,人口老龄化的问题逼近日本、德国、意大利、葡萄牙、希腊等老龄化严重的国家,导致的结果就是东北经济的衰退,这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根据去年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东三省劳动力平均年龄位居前三,第一的黑龙江达到40.19岁,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40岁的省份。辽宁和吉林都超过了39.7岁位居二、三位。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衣保中指出,东北不仅是我国的老工业基地,而且是中国商品粮基地,无论是工业还是商品粮,都必须依靠劳动力来完成。东北劳动力大幅减少,老工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就缺乏保障。“无论是东北还是全国,鼓励生育势在必行,这对东北和全国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可能效果不会立竿见影,但也是不得不为之的事。”易富贤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人口专家盘点生育率下降的三大症结:不想生、不敢生、不能生
33岁的菲菲(化名)是一名标准的都市白领,健身、旅游、美食是她人生三大乐趣,虽然已经结婚多年,生孩子这件事却从未在她的日程上出现过,“我可能太爱自由了吧,而且自己挣钱自己花不好吗?生了孩子我肯定不能过现在这样的生活。”
浙江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副教授姚引妹表示,经济快速发展之后会促进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无论我国此前是否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生育率都会降低。从国内看,目前全国各省份生育率差异已其经济发展水平呈负相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出生率相对较低,附合世界人口发展的一般规律。
“生育率下降就像从山上慢慢滚下的石头一样,是必然的,但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这一过程,现在这块石头已经滚到山脚下了,想将它往上搬就很难了。”易富贤说。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内地的初婚人数从2013 年的2386万减到2018年1599万、2019年1380万人,20-24 岁结婚数从2011年953万人锐减到2018 年436 万、2019年365万人。
“而每年的出生人口数与初婚人数、尤其是与20-24岁结婚人数极强正相关。”易富贤告诉健康时报记者。
“长期以来“晚婚、晚育”的观念早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加上国内人口迁移的增多,背井离乡的年轻人离开了族谱文化的影响,渐渐远离了传统的生育观念,加之离婚率的日渐升高,生育率的下降很难避免。”易富贤在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此外,易富贤还指出,现如今高昂的房价和高额的养育支出,让许多处于育龄年纪的年轻人“不想生、不敢生”,同时,各项经济、社会政策都是围绕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进行的, 产假等生育政策和教育体制等方面都难以为多胎家庭提供现实支持,导致二孩、多孩难以实现。”
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原国家计生委此前联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中国已婚夫妇中不孕不育率达12.5%-15%左右。也就是说每8对夫妇中就有1对存在不孕不育的问题。
易富贤告诉健康时报记者,随着初婚年龄不断推迟,中国内地的婚育年龄有相比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区都有“后来居上”的势头,上述国家和地区女性的平均初婚年龄都超过了30岁。这导致一些女性在生育二孩、甚至一孩时就丧失了生殖能力或出现了生殖障碍。
全面二孩5年生育率未达预期,开放人口政策不是“一招鲜”
2月20日,国家卫健委再次对18日发布答复做出解释称,关于互联网上“东北地区将试点放开生育限制”“生育政策将全面放开”等推测,不是答复的本意。东北地区人口长期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是简单放开生育政策就能解决的。对“恳请国家全面放开东北地区生育政策限制”的观点,还需做全面深入的研究论证。
在易富贤看来,想要短期内改变国人的生育观念和生于现状并不是一件易事,除了改变人口政策,还有许多工作需要做。“这个是慢性病,几十年的慢性病,不可能靠一剂药治好。”
《中国人口政策应另辟蹊径》一文曾指出,要解决现阶段的人口问题,应成立国家人口安全委员会,针对人口政策进行规范化讨论,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实际基础上,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同时要引导提升家庭价值,转变家庭的生育观念,提升适龄家庭的生育意愿;还要提高女性劳动的社会参与度,提升社会对女性价值的认可,间接提升妇女的生育意愿;此外,给年轻人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提高养育能力,同时降低城市人口密度,降低房价和交通带给年轻人的压力;最后,可适当降低开放婚育年龄,保护生育能力,减少那些因为法律问题选择"堕胎"等伤及健康和社会关系带来的个体问题。
易富贤还建议,要提高人口生育率,社会发展福利要更多地向儿童倾斜,最直接的就是建立更多的公立幼儿园或普惠型民营幼儿园,降低甚至免除幼儿园的收费,并对其安全情况进行有效监管,免去人们生育的后顾之忧。此外,免费的儿童医疗政策也应该尽快落地。
其次,要进一步保障妇女权益。女性产假及产假期间的收入,应由政府来承担,同时用人单位在女性产假期间应保留其岗位,避免女性因为怀孕生子而失业,改善女性在职场中被歧视的问题。同时,可以以夫妻为“共同纳税人”,即便一方没有工作,双方都可领取退休金,这样夫妻既努力生产人口,也努力提高养孩能力。
第三,在孩子的养育问题上政府应该补位,给予生育补贴等。在日本,孩子一出生就可以领取42万日元,此后还能领取每个月的补贴,一直持续到孩子上初中。
“鼓励生育、改变生育率低的现状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而且没有任何办法能够一蹴而就,2014年我国开放“单独二孩”,2016年开放“全面二孩”,但生育率和新生人口数量并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这就说明开放人口政策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一招鲜”,几十年来,在人口问题方面我们积累了许多短板和问题,甚至有的问题我们至今还没有发现,这就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政策制定者、研究者等一起群策群力,一起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只有补齐了每一块短板后才可能提升生育率。”易富贤说。
参考文献:
① 2014-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
② 《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中国人口协会、国家卫计委,2016.8;
③ 《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0》,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2020;
④ 易富贤,《中国人口政策应另辟蹊径》,财经杂志,2018.

[ 此帖被鹤鸣九皋在2021-02-21 19:4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1 发表于: 2021-02-21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
难道让全国人民不仅负责东北人养老还要负责养孩子吗?

国家应该负责,也就是全国人民负责。
只看该作者 112 发表于: 2021-02-21
回 鹤鸣九皋 的帖子
鹤鸣九皋:国家应该负责,也就是全国人民负责。 (2021-02-21 19:49) 

国家应该多鼓励河南淮北生孩子。这是倾家荡产也要生儿子的地区。
只看该作者 113 发表于: 2021-02-22
广州市、南京市加入人口争夺战为哪般?!
只看该作者 114 发表于: 2021-02-25

智库工作者
关注
对中国而言,由于中国老龄化与少子化之间的问题交互发生、交叉影响,而且由于中国的人口规模很大,对于少子化和老龄化的趋势都很难改变,未来解决相关问题的难度也极大。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子化时代的各种问题,不仅关乎人口,而且关乎中国的国运。中国必须在人口、经济、教育、医疗、社保、养老等多个方面努力前行,结合国外的经验,创造出自己的道路,尽最大可能减少少子化问题带来的危机。
2021-02-25 09:17:42
只看该作者 115 发表于: 2021-02-25
只看该作者 116 发表于: 2021-02-25
只看该作者 117 发表于: 2021-02-26
陈十千
优质财经领域创作者

关注
世界各国儿童(14岁及以下)人口总数排名:
5、印度尼西亚 儿童人口数量7094万
4、巴基斯坦 儿童人口数量7592万
3、尼日利亚 儿童人口数量8780万
2、中国 儿童人口数量2.49亿
1、印度 儿童人口数量3.64亿

儿童人口数量决定了一个经济体未来的劳动力总数,对国家的长久发展至关重要。我国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不过近年来新生儿数量持续下滑,人口总数即将被印度追上。

我国14岁及以下儿童数量为2.49亿(2019年),占人口总数的比例为17.78%,而全球的平均比例为25.63%,我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将近8个百分点。建国后,我国儿童数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直到1989年才被印度反超。

印度的儿童数量高达3.64亿,几乎是我国的1.5倍,高居世界第一。这也是印度最大的底气,也是西方国家看好印度最大的理由。不过我个人认为没有受过良好教育,未能充分就业的人口,未必是人口红利,反而是人口负担。

美国儿童数量为6090万,占总人口比例为18.55%,也是大幅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多少令人感到意外。美国最大的问题是,儿童中白人的比例持续降低,几十年后,美国将是拉美裔为主体的国家。这对美国未来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亚洲这方面,越南儿童数量为2240万,占总人口比例为23.21%,也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日本儿童数量为1590万,看似不少,不过占人口比例为12.57%,在全世界参与排名的192个国家中排倒数第三。韩国跟日本是难兄难弟,韩国儿童占人口总数比例为12.75%,世界排名比日本高一位,位居世界倒数第四。
只看该作者 118 发表于: 2021-02-26
一口品天下22小时前
中国要提前应对人口结构老龄化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119 发表于: 2021-02-26


从日韩人口暴跌看我们的生育率


原创九边Pro2021-02-23 15:20:41

为啥要看日韩呢?

因为某种程度上讲,日韩就是走在我们前边的排头兵,他俩跟我们文化比较接近,战后发展路径也差不多,都是走代工、外贸、爬科技树的路劲,只是韩国体量小了点,跟广东差不多,日本跟我国的情况相似性更强。
仔细观察下就能发现,咱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日韩都经历过,我经常在想,我国房价的高位横盘,很可能也是从日本那里吸收了经验教训,中国现在的状态就是既不刺破,又不放任,让市场慢慢消化,应该就是审视了日本当年的教训搞出来的。
而且美国当初制裁了日本,日本很多行业一蹶不振,因为日本很多产品主要是卖给美国的,美国不买立刻就瘫了。我国某种程度上也吸收了日本的经验,大力拓展其他市场,比如欧洲和东盟,避免美国一发难整个产业就黄了。此外还有日本自己内需一直不足,需要在依赖海外,这也成了他们的软肋,我国这些年也在扭转这一趋势。
至于生育率,这俩国家面临过的问题现在明显在中国已经出现了。

1、日韩不生了


日韩的生育率毫不夸张地讲,已经到了快完蛋的境地。
日本65岁以上人口比例超过29%,出生率0.69%,日本现在每年死了的人比生出来的人多。
韩国出生率0.64%,韩国从2021年开始进入负增长时代;
说什么再过一百年最后的一个韩国人或者日本人都要消失的话,其实大家不太有感觉,现在不少日本废宅恨不得希望明天世界就完蛋了。
人口暴跌其实最大的问题是养老金,也就是不会让大家那么痛快,会给所有人一个 slow death(饱受折磨的死亡)。
众所周知,养老金有两种理解方式。
第一种是你的养老金养了你父母,将来需要你孩子来交养老金养你。如果你没孩子,或者全社会孩子太少,养活不了那么多老人,老人们就得自己去上班去。
大家去日本应该都有体会,上班族里到处都是老人,便利店,超市,商场,到处是老人。所有严重老龄化的国家,最后无一例外都会使劲推迟退休,说不定会一直推到不退休,干到死算。之前日本有政客就说过这事。
你说我可不可以自己攒钱养老?
也不是不能,不过咱们都是假设现在攒的钱将来能买到东西。如果人口一直跌,想也不用想,人力会贵到离谱,你年轻时候攒的钱,到了老了可能根本不算钱。
就跟几十年前我爷准备用五千块养老一样,毕竟那时候的五千块,给人的感觉就好像现在一百万似的。你现在的一百万,可能到你老了,跟一百万日元似的,值五万,本来准备过二十年,没想到只挺了一两年,钱没了,人还在。
那为啥他们不生呢?
原因有很多,有全球共有的原因,也有东亚特有的原因。咱们一个一个捋,大家看的时候也想想我们自己。
首先是“全球与此同凉”的工业化问题,工业化就是避孕药。
这一个魔咒基本套在所有国家身上,甚至包括大家印象中巨能生的穆斯林,进入工业化社会的穆斯林一样生育率暴跌。包括伊朗、阿联酋、土耳其这样的国家,一样生育率上不去。
甚至欧洲那边不是吸收了不少难民嘛,这些黑绿一进大城市,照样生育率暴跌。
前几天微博上一个小伙伴说了个事非常有意思,他说河南和陕西的回族生育率还不如汉人,因为这两个省的回族主要集中在洛阳、开封、西安等大城市。而宁夏回族的出生率比汉族高了近一倍,因为宁夏回族聚居于西海固地区,也就是电视剧《山海情》说的那个地方,那地方工业化程度低,大家向来以能生孩子著称。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更纳闷了,为啥啊?为啥工业化会导致生育率低呢?
主要有三个原因。
一是教育。
教育把生育年龄大幅往后延伸,以前十四五岁就生孩子了,接受教育之后,一般得到二十来岁,二十多岁刚毕业,再工作几年,直接到了二十大几、三十多岁了,三十多岁生孩子负担本来就重,而且做决定也更加审慎,生孩子这事越往后决策越难,你如果四十多岁要生孩子,你自己压力就够大了,说不定周围的人都会劝你别冲动。
美国那边很多州童婚依旧合法,这么反动的东西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是这个逻辑,不少美国人觉得生孩子就得趁早,他们是习惯法嘛,倾向于保留传统的东西。我之前在美国听一个牧师在电台说,女人就应该十四五岁生孩子,如果要禁止,那就把四十岁生孩子一起禁止了,毕竟后者风险更大些,现在美国只有三个州禁止了通婚。
所以说,女人年龄大一些再生孩子是进步,但是付出的代价就是生孩子机会少了很多。
而且教育对生育率的影响并不是简单地推迟生育年龄,而是教育让所有人都痛苦不堪,毕竟绝大部分人读书的过程并不是什么愉快的体验。等到自己长大了,要生孩子了,想想自己将来又要重新陪着小孩重新走一遍这条路,忍不住精神上一嘚瑟。
我之前在某瓣上看到一妹子说,我一学渣,忍受了十几年的义务教育,再生一个让他忍受十几年,简直是犯罪。
更重要的是,教育这事不是下馆子,不是请客吃饭,是赤裸裸的军备竞赛,从入学就开始刺刀见红,一直拼到大学毕业,长达十几年,足够把父母的整个中青年全耗进去,这种消耗战,对于不少人来说想想都虚,更别说去实际操盘了。
此外,养孩子属于投资,投资必然会抑制消费。本来准备两口子出去追求下诗和远方,如果有孩子,心态可能就变了,要不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吧。对于大部分游戏宅男来说,一台四五万的电脑基本就是顶配了,但是很少有人能下得了决心买,但是给孩子花钱,基本谁都不会心疼。
东亚地区这一点尤其过分,正常家庭生几个娃之后,基本对父母的生活质量是决定性打击,很多年轻人干脆不玩了。既然生下来就得养,我不生不就行了嘛。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现在的社会其实是越来越透明的。
有点像以前南方人一说起北方冬天,感觉北方人全在寒风中瑟瑟发抖,至于东北人,应该过着爱斯基摩人的生活,出门行动都得批张熊皮。后来互联网兴起,才发现不少无良北方人大冬天躲在零上30度的家里吃着雪糕涮着火锅,内心崩溃了,然后强烈要求南方也集中供暖。
不过段子归段子,现实世界里,全世界都在从寒冷地区往温暖地区搬迁,日本那么大的北海道,现在人口还没驻马店多,东北人也在向海南迁徙,今后这个趋势会继续。
社会阶层也一样,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不太知道,全靠想象,农民以为皇帝用金锄头,皇后娘娘吃煎饼果子要加三个蛋。
直到互联网把整个社会啥面目直接放在大家面前,本来过得还不错,一对比觉得自己简直是生存线上徘徊,别人吃的那是美食,自己吃的是饲料,不少人直接崩溃了。
所以说穷不穷这种事很多时候是个观念,相同收入在不同环境体会完全不一样。刚建国那会尽管穷,生育率反而高得离谱,当大家不觉得自己穷的时候,就不那么穷。
尤其是下边这些观念,简直有毒:
奋斗一辈子赶不上别人的起点;
你的努力在门第面前不堪一击;
免费玩家就是人民币玩家的道具等等。
人对生理上的痛苦承受能力其实很强,但是对这种精神上的无助和失去控制力的感觉很痛苦,很多人自己都有点想“删档卸载游戏”的冲动,或者干脆放弃了打怪升级,只想安安静静做个废物,更别提再生一代受二茬苦了。
说到这里,其实房价反倒是这种“绝望感”的一部分,而不是关键因素,大家想想,鹤岗的房价都成了地板价了,也没听说那地方人口暴涨吧?
这些都会对生育率造成巨大影响,如果把生孩子这事当成游戏,那玩这个游戏的人就跟《绝地求生》在线人数一样迅速暴跌。

2、东亚特色


如果说中日韩有啥特色,那无疑是儒家文化下那种隐忍、勤奋和内敛,这些观念层面的东西让中日韩三国成为了一百年仅有的几个跻身强国俱乐部的后起之秀,但是无一例外在发力阶段用力过猛,导致一大堆后遗症。
比如当年日本工业界以前有句话,说是“工厂的门一关,法律就进不来”,上世纪日本人搞工业的那股冲劲,比中国996过分得多,稻盛和夫,就是那个写《活法》的,日本产业界的神,他最早手底下那群人的基本操作就是每天要干活18个小时,这就意味着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以外都在干活,甚至吃饭睡觉时间都被压缩了,日本经济奇迹就是这么被搞出来的。

好处是取得了巨大的进展,日本经济一日千里,毛病也很明显,那些奋斗狂成为管理层后,天天跟年轻人扯当年的辉煌往事,并且表示年轻一代都是废物,连当年一半的努力都达不到。成功地把年轻人给吓废了,而且年轻人也不想去过当年那种生活,甚至觉得当初都那样奋斗了,还是迎来了大停滞,现在的奋斗又有啥意义?

而且“奋斗”这种事是需要动机的,动机有两种:
对贫穷的恐惧,这个谁都怕,但是不是谁都有感受;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很多人并不向往。
日韩崛起那代人的动机往往来源于对“一无所有”的恐惧,毕竟这俩国家在战后一穷二白,努力摆脱那种悲惨境遇成了早期那些人的源动力,再苦也觉得比战后住在瓦砾里强,再累一想到今后会好起来也就忍了。
但是年轻一代缺乏悲惨经历,也就缺少对贫穷的恐惧,生活本来优裕,慢慢就不太明白那么艰苦的奋斗到底是为了啥。
不仅不明白,反而对那种奋斗过程充满恐惧,人一旦要是虚了,就哪都虚,怕奋斗,慢慢也怕抚养孩子,怕做父母承担责任,怕竞争,可以理解成一个“”恐惧全家桶。
这些观念跟病毒似的席卷整个社会,越来越多衣食无忧的人决定放弃奋斗和生育,简单躺下来做个废物,当初父辈躺下就会全家饿死,所以必须得起来去干活;而自己躺下也饿不死,不仅饿不死,反而能更快乐一些,为什么不呢?
不仅如此,中日韩三国还有个明显特点,大城市特别大。这也没办法的事,人多地少,而搞超大城市又是效率最高的发展方式,落后国家没啥更好的选择。
但是这玩意好处和毛病都很明显,城市越大,人的幸福感越差,大家仔细体会下是不是?可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

3、还有救没?


鼓励生育基本没啥用,尤其是只喊口号不给实惠的鼓励更是没啥用,“不生孩子”这个观念跟消费主义差不多,事实上这玩意本身就是消费主义的一部分,放弃繁衍后代,换取自己过得省心,放弃延续后代这事的本质就是放弃储蓄和投资,好好消费。
这种观念一旦被种下去,大概率没法逆转了,你再说啥他都不听,所以基本上也可以放弃“劝生”这个念头了。
日本韩国现在最惨的地方就在于,要不开放移民,等着国家变色;要不就慢慢消亡,没啥特别好的选择。
对于我国来说,情况不乐观,也还没那么糟,毕竟地盘大,东北不生山东生,山东不生潮汕生,而且人口基数也大,时间比较足。要知道,东南亚有两千多万华人,绝大部分都是广东和福建过去的,这生育能力,你们随便感受下。
而且中国很多问题,其实就是人口太多资源太少导致的,人口适量降一降并不是坏事,只是别太激进就行,到时候一个年轻人养着两个老人和一个小孩,如果生产力没法突破的话,那日子没法过了。
既然人口不能急降,咱们可以从这么几件事来出发,比如不要动不动就指责那些愿意生孩子的人。
一方面如果他们过得很惨,会加剧中立区的人倒向“拒生区”;
另一方面如果他们也不生了,年轻人暴跌,我们将来也跟其他国家似的,得引入黑绿,大家纳税养黑绿的孩子,激动不?
所以我们应该形成共识,如果你不想生,大家不应该对你指手画脚,毕竟除了亲妈,其他人说这事都不太合适。
但是如果谁要是想生,就更没必要围攻人家,说人家是“屌癌”,或者“有皇冠要继承”什么的。
如果不出意外,我国后续可能也会学习西方国家,给生育妇女大量的优惠政策,比如生孩子放长假,哺乳期延长等等,不仅如此,还要给雇佣育龄女性的公司税收和贷款的优惠政策,道理不复杂,如果生孩子会丢工作,还有谁想生孩子?
那谁来承担成本呢?西方一般的做法是让单身和丁克来承担。以德国为例,单身税最重,丁克次之,生孩子的家庭有大量补助,不过这种情况下依旧没法抑制生育率的下跌,德国还得从它的好基友土耳其那里引进人口。
而且有个特别有意思的事,国家如果明目张胆规定丁克多交税,估计各方都接受不了。
但是如果国家对多生孩子家庭给补贴,变相让丁克多交税,大家又普遍觉得没啥问题。发达国家一般都是这样来转嫁成本的。


4、尾声


文末总结下吧。
1、人口适当下降并不是坏事,而且几乎不可避免,工业化和大城市本身就带着避孕效果。
2、人口下降会改变很多行业格局,比如我一个做培训的哥们说,等他四十来岁,他们这个行业可能会萎缩一半;同时养老压力会非常大,日本现在每个人一生下来就背着一屁股债,也是这个原因。
3、我国将来也不可避免会像西方走上鼓励生育的路线。
只看该作者 120 发表于: 2021-03-11
#河南代表话履职#
【关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议】
大家好,我是人大代表张全收。人口问题是一个关系中华民族持续发展的大问题,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保证。截止2019年底,我国14亿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2.6%。我国已完全进入老龄社会,且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同时,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人口发展后劲不足,必然带来一系列严重后果。用工荒、消费乏力、经济发展迟缓、社会发展失去活力等等将会逐步显现,进而影响到国家稳定和持续发展。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高瞻远瞩,统合筹策,及早摒除影响生育的不利因素,周全谋划,主动作为,制定出提升人口出生率的相应政策措施,激励调动起育龄人口生育担当,实现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2021全国两会#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深入调查研究。由国务院牵头,国家统计局、发改委民政部、卫健委、人社部等部门参与,对我国当前人口结构、新出生人口数量分布、育龄人群生育愿望、生育成本、分年度出生婴儿数量质量等进行系统调研分析,为未来人口发展提供前瞻性计划,为新时期科学制定人口计划生育政策提供客观真实依据。

二、开展放开生育政策试点。就目前人口出生情况看,建议选择低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地区,作生育政策调整试点,放开生育限制,采取适当补助措施,鼓励鼓励生育。使出生人口逐步提升,达到在合理水平。在取得相应经验后,逐步在全国进行推广。

三、调整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在充分调研基础上,对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内容进行调整修改,在生育政策上,对一般地区,取消生育第三个子女限制,可使家庭依据自身条件和意愿,自愿选择生育三个以内子女。对低出生率地区,彻底取消生育子女数量限制,完全放开生育子女数量。

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继续做好优生宣传,优生指导工作,大力传播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积极开展婚前和孕前检查,扎实做好孕期保健,全力做好产前优生筛查和新生儿疾病筛查。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确保出生婴儿健康,养育科学,促进家庭幸福。

五、实施优惠政策保障。针对部分家庭经济条件有限,生活压力大,生育子女困难的,地方政府可采取给予适当货币补助的办法,根据地域、家境、生育孩次等不同,给予政策内每生育一个子女1至3万元不等的生活补助。制定健全城镇管理方面对生育子女的公平政策,完善进入城镇务工的年轻人就业政策,放宽务工人员落户政策,消除外来务工家庭适龄儿童就学限制等。保证年轻一代在生育子女问题上,生得起,养得起,教得起。

六、倡导文明进步的生育观。通过进行广泛深入地舆论宣传,强化年轻一代社会责任感,教育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生育观,破除极端个人享乐思想,充分认识丁克家庭、独身主义等是违背自然和社会规律的不良观念。引导年轻一代树立建立和谐家庭,生育健康子女,尽享人生乐趣儿,让各项事业后继有人,就是实现人生价值,奉献社会的具体体现。#两会代表委员跟你聊几句# #致敬美好生活# #代表委员面对面#

2021-03-05 13:43:16
只看该作者 121 发表于: 2021-03-11
相知倍真惜4天前
高成本养育降低的年青人生育意愿,放开全面生高刻不容缓,别什么试点了,放开二胎反而人口出生率下降就是很有力的试点了,现在不放,还待何时???
只看该作者 122 发表于: 2021-03-11
那个姓欧阳的永州人5天前
不必试点了。
第一,我国大陆地区独生政策时,翼城已经二胎试点,结果并没有达到完全二胎;第二,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区和澳门特区率先自主生育并鼓励生育,出生率也没有高于全国水平,最近的数据又证实全国已经进入低生育率时期。
只看该作者 123 发表于: 2021-03-11
为什么成这样5天前
我建议,生育问题其次,当下结婚与离婚问题为大(结婚少,离婚多)该考虑
只看该作者 124 发表于: 2021-03-12


人口悬崖 时不我待


原创陶冬2021-03-10 22:06:50
1990年1月1日,有2784名婴儿在上海诞生;十年后同一日同一城市,1148名婴儿诞生;再十年后同一日同一城市,380名婴儿诞生;至2020年的同一日同一城市,156名婴儿诞生;今年同一日同一城市,仅有27名婴儿诞生。


上海市的出生率正在出现断崖式的下跌。疫情期间夫妻被逼整天待在家里,也没有能够对出生率带来统计数据上可察觉的反弹。


上海的新生儿出生统计,其实是全国生育状况的折射。中国的出生率于2019年降至千分之10.5,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低的,已经进入“超少子化”状态。这个数字无论与本国数据相比还是和国际数据相比,都是极低的。急降中的生育率、出生率,宣告了几年前的“单独二胎”和“全面二胎”政策失败,也敲响了对中国经济乃至民族存亡的警钟。


中国经济存在着林林总总的“灰犀牛”,大概率发生、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其中最大的恐怕就是人口悬崖所带来的冲击。人口问题,在经济学中属于长周期范畴,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长期存在,预测难度不大。它的到来,以十年甚至百年为计算单位,也许对股市一朝一夕的变化影响有限,但却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重大,最终影响到每一个家庭,影响到国家的前途。人口周期的变化,根本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的,也不是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可以干预的。


人口悬崖对中国经济的第一个重大影响,是人口红利的消失。劳动力供应的下降先导致制造业从业员的萎缩,然后带来服务业成本的上升,触发一系列行业的变局,或生产线外移,或产业升级,或机器人替代,最终也许仍然躲不开服务业成本的迅速上涨。


第二个重大影响是医疗费用的暴涨。中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超过17%,这群婴儿潮出生的人群对医疗资源的占用和所产生的费用明显增加。更重要的是,未来二十年年龄超过80岁的超老龄人口预计会暴涨,而80岁以上年龄段的医疗开支是60岁以上年龄段的八倍。


人口悬崖对我们财富的最大影响是房价。日本九十年代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有日元汇率急升和事后央行政策失误等一系列原因,不过最大的基本面原因在笔者看来是人口结构的逆转。日本战后婴儿潮人群逐步通过人生周期的拐点,储蓄需要为日后的变现做准备,于是花钱减少、投资欲望下降,而年轻人不仅数量少,而且就业机会不稳定,形成经济与就业的恶性循环。人口结构迅速老龄化,是日本房地产市场一蹶不振的根本原因。


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会不会也经历日本的一幕?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在笔者看来靠着五个引擎带动起飞的。经济与收入的增长、人口增长、货币超量发行、城镇化运动以及政策支持。笔者认为经济与收入增长、货币超量发行依然存在,城镇化速度在放慢,人口增长的势头已经见顶,不久会见到人口净增长的拐点,政策支持就比较微妙。


笔者认为中国的房地产政策分供应端管理和需求端管理。对于供应端,政府的管制力度明显加大,防范房市爆出黑天鹅事件。去年夏季推出的三条红线政策,卡住了多数非国有房企的融资渠道。“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成为非国有房企的一道紧箍咒,甚至是催命符。在需求端,政府的政策管理相对温和,主要是运用房贷尺度来调节流入市场的资金数量,重在防范系统性风险。笔者暂时看不到房价大跌的风险,不过人口老化之下居住需求下降是可预见的。


中国政府曾经希望通过放宽计划生育限制,扭转人口增长失速的问题,但是看来这项政策失败了。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讲,高腾的住房价格和教育开支重压之下,年轻人没有强烈的生育欲望。除了在政策出台的第一二年有些小抬升外,放宽二胎限制几乎没有对人口增长带来多少刺激;相反,出生率出现了俯冲式下降。


生育,不仅受到经济条件制约,其实同时还是一种文化。新的一代年轻人,根本没有哥哥、妹妹的概念,从小的成长环境就是就是自己玩。年轻夫妻双职工,带一个孩子加上家务已经精疲力竭了,周末还要带孩子去参加各种兴趣班。他们以及周边的朋友看不到多生孩子的欲望。


韩国比中国早二十余年实施了计划生育政策,由于生育率急降,于1996年取消了计划生育政策,但是生育率并没有因此而明显反弹。去年全国死亡人口更超过出生人口,被牛津大学教授称为“全球首个消失的国家。”


中国在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上,继续叹慢板。国家卫生与健康委员会透露,即将对东北地区开展全面开放生育的试点。中国人口增长出现断崖式下跌、人口老化和结构性倒挂严重,这些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是板上钉钉的,根本不需要再慢吞吞地试点?不解决住房、教育、育儿、医疗成本问题,光光开放生育也是不够的,低生育率在中国已经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而且,东北人口流出严重,其背后是经济和就业市场缺乏活力,经济基本面因素势必影响东北的出生率和人员流动率。


今年小学三年级的一本课本的封面插图中,过去传统的一家三口家庭又多出一位睡在婴儿车上孩子。起码有关当局尝试从下一代的观念和文化层面上做文章。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还不够,做得也不够快。


中国的人口悬崖现象已经是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经济问题,需要一个漫长的解决过程。韩国前车之鉴表明,重新培植生育文化是一个艰难、曲折的社会工程,并非一项政策便可一蹴而就的。中国必须下大力气扭转生育率急跌的局面,对此掉以轻心是对民族的未来犯罪。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