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求索:2016年以来出生人口一直是锐减,2019就跌破一千五百万了,去年的数据目前的主流估计是不超过一千二百万,今年还将剧减,随着死亡人口逐年增加很快就逆转,保持世代更替只能是做梦了。
(2021-06-04 16:41)
哪来的锐减,2019年跌破1500万,但是你要考虑2017、2018两年都1700万,2020年出生人口少是因为新冠影响,这个也算正常的。我个人认为出生人口数常年保持在1500万就够,估计国家认为要保持1600万以上的规模。
死亡人数逐年增加是因为寿命逐渐到达极限以及当年高出生数数成的,比如1949年现在公布和推测出来的数据都在1900万以上,以后数年都在2000万以上。寿命提高不是无极限的,随着这些人逐渐到达寿命极限正常死亡,年死亡人口达到一个相当高的数值是很正常的。而且也只有这些老年人死亡了,国家人口才能正常化。除非一开始就不采用人口收缩的政策。
看中国人口出生数,从2000年以来人口出生数平均就在1600万出头的样子,这个数字可能就是国家的底线。我国现在主粮自给率大约在95%,粮食自给率大约在90%,综合生物自给率大约75%。这些都制约着中国的发展,如果中国和世界翻脸,我们还要勒紧裤腰带才能过日子,这个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所以未来人口收缩也是必须的。关键是要收缩到什么规模。中国人口预期寿命现在是77.3,将来应该能够增加到80甚至更高(但绝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按这两个数字以及1600万出生数计算,未来平衡态下人口总数在12.3-12.8亿左右。这个人口总数还是能够使人满意的
计划生育这样的政策从开始实行到最终看到结果,按照预期寿命80年计算,至少需要100年,我国人口正常化,需要等到2000年出生的人口到达死亡年龄,这个可能要到2080年,还有近60年呢。如果现在就推翻,那么近50年的努力就全白费了。任何国家都经受不起这种打击的。正如新冠肺炎任何国家都经受不起两次以上全国封城的打击一样。要么就按照预期完成这项工作,要么就要面临一次大幅度的衰退。
我国现在有一项非常大的优势就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是在城市化率非常低的情况下进行的,也就是说大量的老年人口其实是生活在农村的生活成本较低的,而不是城市里生活成本非常高的。另外我国现在又进行了大城市化。第二波高龄人口也集中在乡镇县城,这个生活成本依然是比城市低的。等这两波人口自然死亡以后,随着总人口的下降全国人民的生活应该已经得到比较高的改善了,应对接下来的最大的一波应该相对轻松了
第一波49-58年,平均每年出生数在2000万,这波人进入死亡年龄中国人口就会第一次负增长
第二波62-76年,平均年出生数在2500万,这波人死亡后我国人口总数会极大改善,总人口会体现为加速下跌
第三波81-99年,平均年出生数在2000万,这波人死亡后我国人口就会进入正常化了,总人口会体现为下跌变缓
如果采用抚养补偿政策的话,为了补偿老年抚养比的提升,新生儿抚养比必须下降,至少在第二波人死亡之前维持较低的年出生数还是可取的,随着第二波人去世以后年出生数再提高上来,这样抚养比会控制得好一些。
如果不采用抚养补偿政策,则不管老年抚养比,一直维持一个比较合理的出生数,常年保持均匀,这样对未来或许更好,但是会迎来一个高抚养比的时代,可能对经济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抚养补偿就是,比如设定出生数为1600万,现在改为1400万,这样每年就可以少出生200万,20年就是4000万,也就是相当于每年可以少抚养4000万青少年,但是相对于可能最高达到2300万*(13-15年)也就是3-3.5亿65岁以上人口来说也是杯水车薪。其实问题的根源还是在于人均寿命的过快增长。人均寿命降低一岁就会降低至少2000万的老年抚养人口。但是这个是没可能的,所以我国现在讲究健康,让老年能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
最后探究一切的根源会发现还是在食物上。只要有得吃又健康,老年人不烦人,多一些少一些又能如何呢?
最最后还是要放开安乐死,不能治疗的、长期瘫痪需要人照顾的,这些人有安乐死的意愿的就安乐死好了。因为你会发现老年抚养压力最大的就是在这个地方了。瘫在床上3个月远比正常生活30年净消耗大得多
[ 此帖被youyuan在2021-06-05 08:3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