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大力扶持实业,打下了石化、电子、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在内的制造业四大基石。
正解局出品
最近,世界
经济论坛公布《全球竞争力报告》,新加坡超越美国,荣登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
今年5月,瑞士洛桑国际
管理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19年世界竞争力年报》中,新加坡也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
新加坡做对了什么?
1. 鲜为人知的芯片强国 新加坡虽小,却是个制造业强国。
以当下国人最为关注的芯片产业为例,新加坡就占有一席之地。
新加坡副总理兼财政部长Heng Swee Keat援引使用晶圆产能数据的经济发展局的估计,新加坡占全球半导体市场的11%。
1968年美国国家半导体在新加坡成立了首条封装和测试生产线,1987年特许半导体成立,新加坡成为了全球第二个进入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国家(
地区)。
(Micron新加坡分部)
今天,从IC设计、芯片制造,再到封装和测试,新加坡的半导体产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的产业生态环境,来自全世界的芯片大鳄几乎都已在此设厂——
15家世界顶尖的半导体公司中有九家在新加坡,拥有近30家集成电路
设计中心;15间半导体组装与测试作业处,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五的半导体组装和测试代工公司;14间硅半导体晶圆代工厂,其中包括世界排名前三的晶圆代工厂;6家世界顶尖的集成器件制造商;5家世界顶尖的电子制造服务(EMS)供应商中有四家在新加坡;3家世界顶尖的硬盘制造商。
新加坡芯片产业没有只停留于生产环节,还十分注重研发,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更多活力。芯片方面的研究,新加坡也硕果累累:
2012年,新加坡研制生物芯片可探测对肿瘤干细胞的抗癌药物药效;2015年,世界首款家禽生物芯片在新加坡问世——可同时检测禽流感、鸡瘟等9大家禽疾病;2018年,新加坡推出新型芯片“EQSCALE”:小尺寸和低功耗——让几乎无限生命周期的毫米级智能摄像头梦想成真;2018年,微流控芯片——仅需一台标准的实验室显微镜就能有效地检测微量纳米生物分子;2018年,新加坡南洋理工研发激光雷达硅晶片,可将芯片成本降至36.7美元。
(新闻报道)
既有产能,又有技术,包括芯片产业在内的电子产业,成为新加坡制造业的支柱和国民经济的中坚。
2018年第二季度,新加坡电子行业占整体制造业产出的比重为45.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7%,对GDP的贡献率达5%。
(2018年第二季度新加坡各行业对固定资产的投资占比)
最近几年,由于半导体竞争的加剧、利润的下滑,新加坡芯片产业开始下滑,但依然是全球半导体行业的重要一极。
2. 崛起之路
新加坡芯片产业的崛起之路,与新加坡政府的主动引导密不可分。
早在1965年,新加坡一独立就开始积极对外资开放。资本的进入,带动了纺织、食品在内的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极大解决了当时的就业问题,造就了新加坡作为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
(新加坡被马来西亚驱逐出联邦)
到了七八十年代,资本密集的高附加值新兴行业成为经济发展潮流。新加坡政府顺应时代发展,着手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吸引工业企业入驻新加坡。
1990年代,新加坡政府又花大力气建成信息产业的基建配套“新加坡综合网”,并建立起拥有20亿新元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和一个群聚发展基金。
可以说,新加坡政府为芯片产业打下了资金、场地、信息的基础条件。
一个细节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为每一个前来投资的外商半导体公司,提供从投资建厂前
规划评估,到建厂中的水、电、土地取得,甚至是完工后的人员招募、长远的财务规划等一系列协助。
正因如此,相较于其他国家或地区来说,新加坡成为半导体领域多国籍企业发展最为成功的国家。
吸引外企后,新加坡又开始推动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1991年,新加坡成立微电子研究所IME,通过承接政府以及国内外企业的项目,提升新加坡本国的半导体设计生产能力。
(新加坡微电子研究所IME网站)
不仅如此,IME还在促进产业合作,组建产业联盟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993年,由TI、HP、佳能等联合投资的DRAM公司新加坡技术半导体建成,更是带动了新加坡半导体技术的升级。
正是在政府的一步步引导下,新加坡芯片产业终于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3. 实业立国
跳出芯片看芯片。芯片产业的发展,与新加坡鼓励实业的发展战略一脉相承。
在其他制造行业,新加坡也表现得非常出色。
化学工业是新加坡制造业的第二大产业,仅次于电子工业。
随着战后东亚如日本、台湾等地区的崛起,新加坡时任总理李光耀敏锐察觉到东亚石油产品消费的大量需求,并意识到新加坡可通过加工原油获得巨大利润。
1960年代,李光耀果断决定新加坡要大力发展石化产业。仅花了20多年时间,没有一滴原油的新加坡,就发展成为世界第三大炼油中心、世界石油贸易枢纽和亚洲石油产品定价中心。 (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是亚洲第一家能源期货交易市场)
新加坡裕廊岛是世界知名的化工岛,总面积不足32平方公里,聚集着超过100家化工企业。2015年数据显示,
裕廊岛的炼油能力为6300万吨,乙烯产能630万吨;工业总产值为590亿新元,占新加坡制造业总产值的1/3。 机械制造也是新加坡的优势产业。新加坡一度是全球最大的自升式石油钻井平台制造国,独占全世界70%市场份额。
生物制药业也成为新加坡的经济增长点,成为了亚洲最富活力的生物医药中心之一。
4. 实业为新加坡带来什么
自独立以来,新加坡终于迎来的丰收季。未雨绸缪,大力扶持实业,终于打下了石化、电子业、机械制造、生物医药在内的制造业四大基石。
有研究显示,1元价值的集成电路(IC)芯片产值大约可以带动10元电子产业的增长甚至最终100元的GDP增长,由此可以看出集成电路芯片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它的高附加值特性。芯片产业,令新加坡获益匪浅。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最新数据,从2001年开始一直到2016年,新加坡制造业的产值都保持在20%左右。即便在转向IT领域后,制造业对GDP的贡献仍然超过10%。
(世界制造业总量排名 新加坡排名30名 )
制造业支撑,大大增强了新加坡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同为亚洲四小龙,2010年,新加坡经济总量首次超过
香港,人均GDP更是远远地将香港甩在身后。
(新加坡、香港对比)
反观香港,产业空心化是其GDP数据落后于新加坡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金融服务、贸易及物流、旅游、专业服务及工商业支援服务占比超过95%,制造产业微乎其微。 (香港四大主要行业增加价值占本地生产总值情况)
5. 新加坡的启示
在《香港硅谷梦碎:20年前,一次失败的自我救赎》一文中,我局介绍
了港府曾经尝试发展互联网、半导体、生物医药等实业,最终以失败告终。 同样面积狭促的新加坡,
地理条件、资源禀赋与香港非常相似,甚至在发展半导体、生物医药产业方向上也不谋而合。
为什么新加坡成功,香港却失败了?
这是因为,发展实业,既需要眼界,更需要定力。
李光耀领导的
人民行动党在新加坡长期执政,地位稳固,经济政策的长期实施因之得到保障。李光耀不但是该党党魁,也是新加坡的第一任总理。继任者均出自人民行动党,也继承了前任的大政方针。稳定与连续的政策,让实业立国的战略得以实现。
与光鲜亮丽的金融业相比,制造业是个苦差事,需要耐得住寂寞,下笨功夫,必要时做出取舍。
这种取舍,体现在对房地产的态度上。
同样是土地局促,同样是房价高企,但新加坡的居住条件要比香港好太多了。
不可否认,房地产也是重要的经济支柱。但是,新加坡是在不影响民生的基础上发展房地产产业。
1964年,新加坡政府宣布实施“居者有其屋”计划。如今超过80%的新加坡人居住在政府承建的公寓,其余20%的居民则住在有地房产以及私人公寓。
[img]file:///C:/Users/DELL/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18.jpg[/img]
(新加坡的政府修建住宅)
在打压高房价上,新加坡政府也不遗余力。实施严格的“限售+限购”政策,同时采用低房产税率和高印花税率的税收调控组合,抑制投资需求。
正因如此,新加坡经济才没有像香港那样,被房地产绑架。
在2009年,86岁的李光耀在接受《海峡时报》专访时提起李嘉诚,抨击以他为代表的香港地产商:
他制造出什么行销世界的产品了吗?没有!
一是新加坡的政坛强人,一个是香港的商界巨子。一个经济发展在制造业的支撑下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一个发展去产业化却为自己的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十年后的今天,我们复盘这次交锋,钦佩新加坡打压房地产、扶持实业的定力与决心,也不禁为香港忧虑:
现在及未来的香港,能够为世界制造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