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底,国务院法定领导同志组成:总理周恩来,副总理林彪、陈毅、李富春、李先念、聂荣臻、谢富治。实际主持国务院工作的国务院业务组,周恩来、谢富治、李先念、纪登奎、李德生、李富春、余秋里、粟裕、苏静9人组成,周恩来为组长。李先念、纪登奎为副组长,公安部常务副部长李震、卫生部军管会主任邱国光、周恩来的联络员刘西尧列席。分工:周恩来管外交、科学、统战;李先念管财政、银行、外贸、外经、卫生、国务院直属单位;纪登奎管农业、商业;谢富治管公安等工作;李德生参与国防工业,后管水电和体委;李富春管冶金、水电、机械、轻纺;粟裕管国防工业;苏静管计委、建委、煤炭、石油、化工;余秋里管计划、铁路、
交通、邮电。
1970 1970年3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商定:(一)在国务院之下设立一
文化组,
管理有关文艺、电影、出版、图书、博物等方面的工作。(二)文化组的思想政治领导属中央政治局,在政治局分工中归中央文革;文化组的
行政领导属国务院,党中央对该组的指示和决定,由国务院组织实施。(三)文化组设组长、副组长和组员若干人,提议吴德为组长,刘贤权为副组长,石少华等七人为组员。(四)文化组设一小的工作机构。3月13日毛泽东批示:“同意。”
1970年6月22日,中共中央《对国务院一九七O年六月七日报告的批示》(中发[1970]44号),中央同意国务院一九七O年六月七日《关于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委员会的请示报告》,同意国务院各部门建立党的核心小组和革命委员会的组成、名称和名单的报告。
机构
调整后,国务院设以下部门:外交部,国防部,国家计委,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公安部,外贸部,对外
经济联络部,农林部,冶金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机械工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水电部,轻工业部,交通部,财政部,商业部,卫生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务院文化组,国务院科教组。国务院办公室,
中国民用航空总局,国家海洋局,新华通讯社.广播事业局。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这32个部门中,国防部、第二、三、四、五、六、七机械工业部划归军委办事组管辖;体委、民航总局、海洋局划归总参、空军和海军领导;新华社、广播事业局、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划归中央文革和中联部领导;国务院实际上只领导19个部门:
外交部,国家计委,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公安部,外贸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农林部,冶金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水电部,轻工业部,交通部,财政部,商业部,卫生部,国务院文化组,国务院科教组。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本级领导机关称
国务院业务组。
1971 1971年2月7日,国务院发出《有关行文和办事程序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国务院业务组的地位和性质。国务院业务组是国务院内部的办事机构,今后国务院业务组上呈、下达
文件一律用国务院名义。各省、市、自治区革命委员会,国务院各部门给国务院的文件电报,请写国务院,不要再写国务院业务组。
1971年2月19日,国务院业务组增加列席人员,包括陈华堂(国家计委副主任)、方毅(对外经济联络部部长)、李良汉(国家建委军管会主任)、姬鹏飞(外交部副部长)、丁江(总后营房部副部长)。
1971年4月2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华国锋为国务院业务组正式成员,分管农业和商业。即接替纪登奎负责财贸、农业、国务院值班室,而更多精力管中央组织部、领导干部专案等党务系统(即组织宣传组工作)。
1971年8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和成立国家地震局的通知》称, 为了加强对地震工作的领导, 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实行专业队伍与群众业余队伍相结合, 大打
人民战争, 开展地震预报和防震、抗震工作,需要加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在国务院领导下, 负责研究地震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制订规划。撤销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办公室,成立
国家地震局,作为中央地震工作小组的办事机构,
由中国科学院代管。
1971年9月13日,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去世。
1971年9月30日,华国锋任国务院业务组副组长。
1971年8月5日,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业务组《关于国务院建立政工小组的请示报告》。业务组的报告称, 为了把国务院系统的机关政治工作抓起来. 经8 月4日业务组讨论,拟在国务院下面建立一个政工小组。国务院总理在四届人大第一次会议后的国务院全体会议上宣布,
国务院政工小组是国务院部级事务性的办公机构。
1972 1972年1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陈毅去世。
1972年4月,王震、王观澜成为国务院业务组列席成员。王震、王观澜主要参与涉农方面工作。
不久,王震为国务院业务组正式成员。
1972年7月22日,中央主席毛泽东批示“可以同意”陈云“请求中央根据他身体情况分配力所能及的工作”,寻陈云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协助国务院业务组组长周恩来考虑经济特别是外贸方面的一些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1972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兼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去世。
1972年11月16日,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1972年11月11日中国科学院《关于设立国家标准计量局的请示报告》: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对整顿产品质量问题作了多次重要指示,强调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给标准化和计量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标准化和计量工作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性的工作,涉及到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以及有关其他方面,多年的经验证明,这两项工作需要设立一个全国性的管理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各部门、各地区的标准化和计量工作。建议设立
国家标准计量局,作为国务院主管全国标准化计量工作的机构,由国家计委或中国科学院代管”,并确定国家标准计量局暂
由中国科学院代管。
1972年11月开始,在国务院主要领导同志(周)主待下,对国防工业管理体制进行较大调整。国务院决定将分散在军队各部门领导的一些电子工业企业,划归第四机械工业部统一管理。
1973 1973年1月2日,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公安部1972年12月6日关于宗教事务局机构问题的报告。公安部的报告称,遵照国务院总理关于宗教事务局今后对外仍是国务院的一个工作部门,对内由公安部领导的指示,经与有关部门商量研究,今后该局的工作全盘
由公安部领导,人事问题由公安部转报国务院政工小组调配和处理;对宗教界中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遇事请示中央统战部;外事工作与外交部商办;行政事务仍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负责。设立
国务院宗教事务局。
1973年2月14日,《国务院关于成立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的通知》称:为了加强对文物事业的管理,决定成立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归国务院文化组领导。在文化组接管前,仍由国务院办公室代管。
1973年3月6日,中共中央批准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调整测绘、气象、邮电部门体制问题的请示》报告。《请示》报告中指出, 1969年底,经中央批准,决定将国家测绘总局和总参测绘局合并,总参气象局和中央气象局合并,划归总参谋部领导,邮电部撤销后,电信总局划归总参谋部通讯兵部领导,邮政总局划归交通部领导;地方各级气象、电信部门实行了以军事部门为主的双重领导。实践证明,中央和地方的测绘、气象、电信工作由军事部门领导,对开展业务工作和对外交往都带来许多不便,有的部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服务工作有所削弱。邮政、电信分开,增加了机构和人员,也不方便群众。为此,我们建议:将测绘、气象部门分开,国务院和总参分别设立测绘、气象机构,邮政部分从交通部划出来,电信与邮政合并,恢复邮电部。地方各级测绘、气象、邮电体制,也作相应的调整。据此,国务院、中央军委于5月23日分别发出三个通知:( 一)关于恢复
邮电部。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调整邮电体制问题的通知》称:邮电部恢复后,撤销电信总局和交通部邮政总局。各省、市、自治区邮政局和电信局合并,恢复省、市、自治区邮电管理局。邮电业务的方针政策、长远规划、国际通信、邮电干线的指挥调度、全国统一的规章制度、邮电技术标准、邮票印制和发行,以及其他必须全国统一的邮电业务,由邮电部管理。(二)关于恢复
中央气象局。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调整气象部门体制的通知》称: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批示,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军队的气象工作, 以适应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决定中央气象局划归国务院建制,
由农业部领导,并恢复总参谋部气象局。省(市、自治区)、地、县各级气象部门, 仍由同级革命委员会建制领导。中央气象局负责统筹规划全国气象工作建设和业务指挥。总参气象局负责统筹规划军内气象工作建设和业务指导,在业务上总参气象局接受中央气象局的指导。政府和军队气象部门要密切协作,作好为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的工作。(三)关于恢复
国家测绘总局。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调整测绘部门体制的通知》称, 为了贯彻执行中央的指示,进一步加强政府和军队的测绘T 作,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决定保留总参谋部测绘局, 国务院重建国家测绘总局。国家测绘总局属国务院建制,
归国家建委领导。国家测绘总局负责管理全国测绘业务, 保障国家重点经济建设测绘, 培养中高级测绘技术人员, 主办测绘援外和国际交往工作。总参测绘局负责国防、战 备和边界测绘, 主管测绘军援工作,在业务上接受国家测绘总局的领导。
1973年3月29日,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周恩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邓小平正式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并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外事活动。
同年3月后,谷牧参加国务院业务组工作。
1973年7月16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成立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的通知》,任命国务院业务组成员华国锋为组长,刘湘屏、苏静、谢华为副组长。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卫生部、商业部、燃料化学工业部、财政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总工会、中宣部、新华社等有关单位的负责人共23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栗秀真任办公室主任。8月15日,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始单独办公。
1973年7月17日,国务院批准恢复
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归国务院科教组管理。
1973年9月10日,《国务院、中央军委关千成立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的通知》称:为了加强对国防工业的统一领导, 经中央批准, 成立
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
受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 以国务院为主。主要任务是对国防工业的生产、建设和科研,进行统筹规划, 全面安排,组织执行。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管理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机械工业部(?)。
(资料中只提及第二、三、四、五、六机械工业部)
1973年12月,中央副主席、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
北京军区司令员、国务院业务组成员李德生调任沈阳军区司令员, 不再参与中央工作,不再作为国务院业务组成员。
1973年,国务院科教组的科技组并入中国科学院。
1974 1974年5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调整国防工业管理体制的通知》。第四机械工业部由国务院直接领导;撤销中央军委电讯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第四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业有计划地下放给省、市、自治区, 实行双重领导,以地方为主;各省、市、自治区可设主管电子工业的机构,电子工业中的军工产品、生产建设由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领导。
1974年12月底,周恩来在政治局常委会上传达中央主席毛泽东讲话:“邓小平要担任第一副总理、军委副主席和总参谋长三个职务”。
1975 1975年1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富春去世。
至此,第三届国务院法定领导同志组成:总理周恩来,副总理邓小平、陈云、李先念、聂荣臻。实际领导机构国务院业务组组成,组长周恩来,副组长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成员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余秋里、粟裕、苏静、陈云、王震、谷牧。
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根据大会主席团发表的任命公告,
燃料化学工业部分设为煤炭工业部和石油化学工业部;
交通部分设为交通部、铁道部;
撤销文化组, 设立文化部;
撤销科教组, 设立教育部。选举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邓小平、张春桥、李先念、陈锡联、纪登奎、华国锋、陈永贵、吴桂贤、王震、余秋里、谷牧、孙健为国务院副总理。其中邓小平为国务院第一副总理。2月2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报告政治局的国务院副总理分工如下:
- 邓小平:主管外事,在周恩来总理治病疗养期间代总理主持会议和呈批主要文件;
- 张春桥:主管文化、教育;
- 李先念:常务,主管财政、贸易;
- 陈锡联:主管国防工业和体育;
- 纪登奎:常务,主管劳动工资和干部调配;
- 华国锋:常务,主管政法和科学;
- 陈永贵:主管农业;
- 吴桂贤:主管卫生和轻工业;
- 王震:主管交通和供销;
- 余秋里:主管计划和工业;
- 谷牧:主管建设和工业;
- 孙健:主管工业生产。
常务副总理(李、纪、华)三人负责处理国务院日常事务。
注:原业务组组长周恩来担任总理,原业务组邓小平成员任第一副总理,原业务组副组长李先念、纪登奎、华国锋任副总理(常务),原业务组成员余秋里、王震、谷牧等担任副总理,原业务组成员粟裕继续担任军委常委,原业务组成员陈云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业务组成员苏静继续担任国务院政工小组组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素文协助副总理李先念分管财贸工作。
1975年2月,国务院决定将商业部管理的供销合作工作划出,恢复
全国供销合作总社, 仍为群众经济组织。
1975年7月2日, 国务院、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成立
导弹工业总局的通 知》。为了适应战备和国防建设的需要, 进一步加强对导弹工业的统一管理, 决定成立导弹工业总局,对外称“中华人民共和国
第八机械工业总局" ,对导弹的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学校教育和基本建设进行统筹规划、全面安排、组 织实施。导弹工业总局
由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归口管理。
1975年7月5日,国务院调整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任命国务院副总理吴桂贤兼任领导小组组长。
1975年7月5日, 国务院办公室通知称:经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党中央批准, 国务院设立
政治研究室(简称政研室)。由胡乔木、吴冷西、胡绳、熊复、于光远、李鑫、邓力群等同志组成。后,政研室代表国务院管理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1975年9月13日,国务院《关于调整国务院直属机构的通知》称,现在决定对国务院的直属机构作如下调整,
(一)保留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由空军代管)、国家海洋局(由海军代 管),国家测绘总局(由国家建委代管),中央气象局(由农林部代管),国家地震局、国家标准计量局(由中国科学院代管),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务院参事室(由国务院办公室代管),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由教育部代管), 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
(10月15日,国务院办公室通知称, 为了加强对标准化和计量工作的领导, 遵照国务院领导同志的指示, 对国家标准计量局的工作, 今后由国家计委和中国科学院共同领导, 以中国科学院为主)(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和国务院参事室确定保留后, 国务院即发给带国徽的印章, 正式以国务院直属机构的名义对外。)(二)
增设国家地质总局、国家物资总局、国家劳动总局(由国家计委代管),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由国家建委代管), 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
(三)
撤销国务院宗教事务局。
1976 1976年1月8日,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周恩来去世。同月21日,根据中央主席毛泽东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由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
1976年3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宣布经毛泽东批准的中央决定,在李先念副总理养病期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李素文负责主管财贸各部委和外经部的工作。随即,李素文在财贸领域“批邓”。
同年(四五运动,天安门事变后),国务院副总理孙健分管领域增加交通(由王震分管部分);
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和《关于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决议》:“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保留党籍,以观后效”。华国锋任国务院总理,邓小平不再担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
至1976年,国务院设立以下机构:
外交部、国防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公安部、对外贸易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农林部、冶金工业部、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三机械工业部、第四机械工业部、第五机械工业部、第六机械工业部、第七机械工业部、煤炭工业部、石油化学工业部、水利电力部、轻工业部、铁道部、交通部、邮电部、财政部、商业部、文化部、教育部、卫 生部、体育运动委员会、国家劳动总局(计委代管)、国家物资总局(计委代管)、中国民用航空总局(空军代管)、国家海洋局(海军代管)、中央气象局 (农林部代管)、第八机械工业总局、国家地质总局(计委代管)、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总局(建委代管)、国家测绘总局(建委代管)、国家地震局(中国科 学院代管)、国家标准计量局(以中科院为主, 与国家计委共同领导)、新华 通讯社、广播事业局、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国家文 物事业管理局、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教育部代管)、国务院参事室(国务院 办公至代管)、国务院办公室、国务院国防工业办公室、国务院政工小组、国务院政治研究室。
其他:国务院计划生育领导小组办公室
【附录1】中共中央机构
1969年4月1日-24日,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4月28日,九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主席,林彪为中央副主席,毛泽东、林彪、陈伯达、周恩来、康生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林彪、叶群、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陈伯达、陈锡联、李先念、李作鹏、吴法宪、张春桥、邱会作、周恩来、姚文元、康生、黄永胜、董必武、谢富治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纪登奎、李雪峰、李德生、汪东兴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中共中央机构: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口(1967年1月,代行中央宣传部职能)* 、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马恩列斯著作编译局、人民日报社、《红旗》杂志社、新华通讯社 1970年4月,中共中央成立整党领导小组,康生、张春桥、谢富治为负责人,成员包括纪登奎、郭玉峰、曹轶欧。
1970年9月6日,九届二中全会宣布对中央副主席陈伯达进行审查。
1970年11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的决定》:在中央政治局领导下,成立中央组织宣传组;康生任组长,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纪登奎、李德生为组员。中央组织宣传组管辖中央组织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红旗》杂志、新华社、中央广播事业局、光明日报、中央编译局的工作,以及中央划归该组管辖单位的工作“,也负责已被撤销的中央宣传部和中央政治研究室的善后事宜。纪登奎作为副组长,协助康生分管组织;张春桥作为副组长,协助康生分管宣传。
注:同时宣告中央文革的正式结束(实际上1969年九届一中全会后中央文革即已很少出现,至1971年11月,中央组织宣传组应与中央文革小组一脉相承)。参见后文。
中共中央机构:中央办公厅、中央组织宣传组、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央整党领导小组 1970年11月1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陈伯达反党问题的指示》(中发〔1970〕62号)。
1971年1月24日,北京军区党委扩大会议(又称华北会议)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华北局第一书记、河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河北省军区第一政委李雪峰被列入陈伯达反党集团,其政治局候补委员终止。中央决定: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李德生同志任北京军区司令员,谢富治同志任第一政委,纪登奎同志任第二政委;谢富治同志任北京军区党委第一书记,李德生同志任第二书记,纪登奎同志任第三书记。
1971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反党分子陈伯达的罪行材料》(中发〔1971〕8号)。2月2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扩大传达反党分子陈伯达问题的通知》(中发〔1971〕17号)。2月23日,中共中央发出《转发毛主席关于批陈整风的指示》(中发〔1971〕18号)。2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搜集陈伯达反动言论的通知》(中发〔1971〕21号)。
1971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五· 一六专案联合小组,吴德为组长,李震为副组长。
1971年9月13日,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林彪,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常委、中央军委林副主席办公室主任叶群去世。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林彪叛逃出国的通知》(中发〔1971〕57号)。9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传达(1971)57号文件的通知》(中发〔1971〕60号)。9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离职反省和筹组军委办公会议的通知》(中发〔1971〕61号)。10月3日,中共中央成立中央专案组(陈伯达、林彪),负责人周恩来,成员康生、江青、张春桥、姚文元等10人,设立工作机构,由纪登奎、汪东兴负责。10月2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全国群众传达林彪叛党叛国事件的通知》(中发〔1971〕67号)。12月1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传达和讨论<粉碎林陈反党集团反革命政变的斗争>(材料之一)的通知及材料》(中发〔1971〕77号)。12月29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向阶级敌人宣布林彪是叛徒、卖国贼的通知》(中发〔1971〕83号)。
1972年3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公安部部长谢富治去世。
1973年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刘伯承因眼疾失去履职能力。
1973年3月10日,根据中央主席毛泽东批示精神,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组织生活和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
1973年5月31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党章修改小组,王洪文为负责人。
1973年8月20日,中共中央批准《关于林彪反党集团反革命罪行的审查报告》,决定永远开除林彪(中央副主席)及其反革命集团主要成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叶群、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的党籍, 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
至此,中央政治局组成为:
中央主席毛泽东,政治局常委毛泽东、周恩来、康生,政治局委员:毛泽东、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陈锡联、李先念、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
1973年8月24日-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8月30日,十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主席,周恩来、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为中央副主席,毛泽东、王洪文、叶剑英、朱德、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康生、董必武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毛泽东、王洪文、韦国清、叶剑英、刘伯承、江青、朱德、许世友、华国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张春桥、周恩来、姚文元、康生、董必武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1973年12月,邓小平参加政治局工作,为政治局委员,待十届二中全会追认。
1974年6月,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因病住院手术,中央日常工作由王洪文主持。四届人大的筹备工作是周总理和王洪文“一起管”。
1975年1月8日-10日,十届二中全会选举邓小平为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批准李德生辞去中央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
1975年4月2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董必武去世。
1975年6月,中央派工作组研究处理浙江问题,纪登奎为组长,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参加。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临行前致信中央主席毛泽东请指定中央副主席叶剑英或中央副主席邓小平为政治局主持人(中央副主席康生在病中),叶剑英表示自己年纪大精力不济,推荐邓小平,毛主席圈阅了此信。自此,邓小平开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1975年11月,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回京,主持中央工作的重要副主席邓小平致信中央主席毛泽东“七月份洪文同志到外地时,经主席批准,由我暂时代替主持中央日常工作。现洪文同志已回,按例,从即日起,中央日常工作仍请洪文同志主持。近日召开的十七人会议,亦应请洪文同志主持”,中央主席毛泽东批示“暂时仍由小平同志主持,过一会再说。”
1975年12月16日,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康生去世。
1976年1月28日,根据中央主席毛泽东提议,中央政治局通过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
1976年4月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撤销邓小平党内外一切职务的决议》和《关于华国锋同志任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的决议》: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总理华国锋任中央第一副主席,邓小平不再担任中央副主席。
1976年7月6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朱德去世。
1976年9月9日,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去世。
1976年9月10日,中央副主席王洪文在中南海紫光阁设置中央办公厅值班室,以中共中央办公厅的名义,通知各省、市、自治区,在吊唁期间发生的重大问题要及时向王洪文报告。
1976年10月6日20时,中共中央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华国锋和中共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宣布,中央办公厅(中央警卫局)组织实施对中央副主席王洪文,中央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中央组织宣传组副组长、上海市委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南京军区第一政委、上海警备区第一政委)张春桥,中央政治局委员江青、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组织宣传组成员、上海市革委会第一副主任姚文元隔离审查。
同日22时至7日4时,在玉泉山9号楼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华国锋、叶剑英、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政治局候补委员,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参加会议,通过华国锋为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粉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的通知》(中发〔1976〕15号)。
1976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反党集团事件的通知》(中发〔1976〕16号),发至县团级。
至1976年12月底,中央政治局组成为:
中央主席:华国锋,中央副主席(政治局常委):叶剑英,华国锋、叶剑英、韦国清、刘伯承、许世友、纪登奎、吴德、汪东兴、陈永贵、陈锡联、李先念、李德生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吴桂贤、苏振华、倪志福、赛福鼎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
【附录2】
1969年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军委主席毛泽东,军委副主席林彪、刘伯承、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军委委员(略);军委办事组组长黄永胜,副组长吴法宪,成员 叶群、刘贤权、李天佑、李作鹏、李德生、邱会作、温玉成、谢富治。
1971年4月5日,中央决定,增加纪登奎、张才千为军委办事组成员。同年,陈士榘为军委办事组成员。
1971年9月13日,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林彪,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叶群去世。
1971年10月3日,中央决定撤销军委办事组,成立军委办公会议,由军委副主席叶剑英主持,在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军委日常工作。成员:叶剑英、谢富治、张春秋、李先念、李德生、纪登奎、汪东兴、陈士榘、张才千、刘贤权;
1972年1月6日,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陈毅去世。
1973年后,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刘伯承因眼疾失去履职能力。
1973年5月,王洪文成为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1973年12月22日,中央发出通知,决定邓小平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军委办公会议成员。
1975年1月5日,中央决定邓小平为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参谋长,张春桥为总政治部主任。
1975年2月5日,中央决定取消军委办公会议,成立军委常委会,军委常委会为处理军委日常工作的办事机构,军委常委会由叶剑英主持。
军委主席毛泽东,军委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常务委员叶剑英、王洪文、邓小平、张春桥、刘伯承、陈锡联、汪东兴、苏振华、徐向前、聂荣臻、粟裕;列席常委:杨成武(第一副总参谋长)、梁必业(总政第一副主任)、张宗逊(总后党委第一书记)、胡炜(军委办公厅主任)
(后增加李先念、王震为军委常委)
1975年8月,任命罗瑞卿、谭政、陈士榘、陈再道、王建安为军委顾问。
1976年1月,主持中央军委常委会议的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称病请假。
1976年2月2日,陈锡联主持中央军委常委会议工作。
1976年9月9日,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全国政协名誉主席毛泽东去世。
1976年10月7日,中央政治局通过华国锋为中央主席、中央军委主席。
至此,中央军委组成:中央军委主席华国锋,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刘伯承、徐向前、聂荣臻。
[ 此帖被晦象先生在2025-03-01 03:3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