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cb.com.cn/html/08/n-27108.html分羹南水北调:推迟五年的盛宴
。。。。。。
面对中央财政巨额投入、牵涉众多沿线省份的南水北调,在中央财政投资的诱惑面前,没有省份愿意轻言放弃,这向来是一场利益的博弈,只不过,这一次分羹的盛宴,一下被推迟了5年之久。而北京则面临一个抉择,南水北调进京的调入水源成本价为18元/立方米,似乎还要继续上涨,而此时此刻,对北京来说,同样现实的海水淡化,成本却只需5元/立方米。
。。。。。。。
成本压抑的需求
于是,皮球被踢到了调水的受益地——北京。这个常年缺水的中国首都,不得不面对的一个尴尬的数字——即便南水北调按原计划“进京”,
调入水源的成本价,已经高达18元/立方米,等于北京现行水价的4倍还多。
记者了解到,
此数据系由水利部测算,但只包括了建设成本的分摊费用,并未将调水沿线省份的生态补偿成本计算其中。而这一领域的成本继续上涨已经不可避免,2008年8月全国人大来四川的调研会上,四川省领导提出希望西线能考虑到淹没农牧区和对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建立一套生态补偿机制,当年12月,湖北省等地亦提出了相似的要求。
河南省南水北调综合处处长李永清在采访中对记者表示,中线工程的所有主干线都是政府专项资金。而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自从2008年以来,中央财政一直对南水北调工程追加投资,而近期,新近由中央财政追加的20亿元投资,已经正式下达,全部到位。
这或许可以视作南水北调工程顺利进展的保障,但从另一个层面而言,这无疑意味着届时调入北京水源的成本价,将无可避免地再度抬高。
。。。。。。。。。。。。。
河南财经大学教授、长期关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专家史璞认为,“当初立项时的工期计划太紧张,
甚至工期的早期规划可能是‘大跃进’式的。如果是这样的原因,推迟在所难免,也非常必要。”
记者在河南调水工地了解到,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确实有很多赶工的现象:快速拆迁及快速处理文物保护问题便可从侧面窥见其“速度”所在。据测算,在南水北调工程文物保护工作中,河南省工作量是南水北调工程涉及各省、市中文物保护任务最重的省份。
“如果说去年365天,天天在发掘工地,有点夸张,说300多天都在工地,就不为过了。”楚小龙说。这位30岁的武汉大学考古系研究生,是河南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穿黄工程的文物保护发掘项目最年轻的负责人之一。
谈起这些次发掘,楚小龙与大家有着同样的感受:怎一个“抢”字了得。但如果真的是整体工期规划上出入5年的时间差,
谁是最终负责人?[ 此帖被iamahasd在2009-10-14 10:1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