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个人了解,中山刚刚达到1:1……
普查显示:312万多人常住中山
外来人口首次
超过本地户籍人口
来源:中山商报 2011-06-02 第 2102 期 A4_5版 发布日期:2011年6月2日
中山市到底有多少人?是本地户籍人口多,还是外来人口多?
这些问题终于有了最权威和最准确的答案。根据中山市统计局昨天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市常住人口为3120884人,其中男性人口为1656314人,女性人口为1464570人。外来人口165.25万人,首次超过本地户籍人口。
就本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所反映的社会经济、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方面的问题,市统计局副局长孙志宏一一作了解读。
□总体情况
人口10年增75万余人
全市常住人口为312088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36354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5.7342万人,增长32.04%。年平均增长率为2.82%。
我市常住人口增长较快,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常住户籍人口有所增长,10年增加8.35万;二是有大量外来人口流入。经济增长对劳动力需求加大。据普查资料显示,从外市流入我市的常住人口有165.25万人,十年间增加了60.76万人。外来人口在常住人口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46.52%提高到56.66%,首次超过户籍人口。
尽管我市常住人口增长幅度较大,但从户籍常住人口情况看,2010年全市户籍常住人口134.76万人,比2000年的126.41万增加8.35万人,年均增长0.64%。同期,外来常住人口年均增长4.83%。由此可见我市常住人口增长率快于全省水平主要是外来人口增长较快所致。
常住人口小榄最多神湾最少
在全市常住人口最多的是小榄镇,31.56万人,排在前六位的依次为火炬区23万人、坦洲镇21.99万人,石岐区20.64万人,三乡镇20.02万人,东区15.35万人。前六位镇区人口数占全市总人口的42.48%。神湾镇则以3.1万常住人口位居倒数第一。
这个统计结果基本符合不少中山人的直观感受,即中山人多数都在镇上。数据所表达的第二层意义是,我市的人口分布情况与经济总量的分布情况也是基本吻合的。
家庭规模
共有家庭户904455户,家庭户人口为246759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 “五普” 时的3.61 人减少0.88人。
教育程度
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42653人;与“五普”相比,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640人上升为7775人。
□对话孙志宏
外来人口涌入说明中山有吸引力
经济增长不依赖人口增长
商报:请问本次普查中的“常住人口”是什么概念?
孙志宏: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并不一致。非中山户籍的人,只要在中山居住半年以上,都统计为中山的常住人口;而中山户籍的人,如果他离开中山半年以上,则不会统计为中山的常住人口。
商报:从“五普”到“六普”这10年间中山的经济增长有多少?与人口增长相比较,反映出中山经济发展的什么特性?
孙志宏:2010年我市GDP总量1826.32亿元,,是2000年的5.3倍,年均增长16.5%。经济增长数据是人口增长数据的5倍多。这表明中山的经济增长主要不是依赖于人口的增长,更多地还在于诸如科技进步、技术革新、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所导致的。
家庭规模较小不仅涉及计生国策
商报:家庭户人口是个什么概念?
孙志宏:本次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进行登记,户分为家庭户和集体户。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一个家庭户;单身居住独自生活的,也作为一个家庭户。相互之间没有家庭成员关系、集体居住共同生活的人口,作为集体户。
商报:全国“六普”数据显示户均人口数为3.10人,广东的数据则为3.20人。中山的数据(2.73人)要低得多,请问中山是否有意在计划生育政策方面作出调整,比如,“先行先试”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可生二胎?
孙志宏:刚才已经说了,户均人口数降低不完全是计划生育的结果。事实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国策,其改变不是中山一个地级市能够决定的。
性别比在中山不成为问题
商报:性别比113.09这个数字是否属于正常?如果不正常,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请问政府有无预案解决或应对这一问题?
孙志宏:中山的性别比较高的原因主要是外来人口所产生的,中山户籍人口的性别比还是比较均衡的。性别比过大所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婚姻方面,就此而言,外来人口的婚恋更有可能是通过其原籍来解决,至少他们的流动性也使他们有更多的选择婚姻对象的机会。所以,婚姻的开放性决定了孤立地考虑中山一个城市的性别比是没有多大意义的,所以不存在113.09这个数据是否正常的问题,当然目前也不会考虑针对这一问题的应对预案。
在全国范围内,性别比是很重要的,本次普查全国的性别比是105.02,也不算太高。
中山还有人口红利
商报:人口普查中年龄构成部分三个年龄段划分的依据是什么?
孙志宏:按照上述三个年龄段进行年龄划分主要是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要求,便于各省、市人口公报数据的横向比较。
商报:普查表明中山的劳动力人口比例超过80%,这是否意味着中山还有人口红利可吃?
孙志宏:外来劳动力在中山就业,拉高了中山劳动力年龄段的人口比重,这表明中山仍拥有明显的人口红利。
商报:但是户籍人口中65岁以上比例已达到8.78%,超过了联合国规定的7%即为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孙志宏:中山经济的开放性决定了中山人口的开放性。虽然中山户籍人口中老人比例较高,外来人口大幅增加导致常住人口增加的事实说明,中山仍有较大的人口吸引力。
技工多高校少造成大学文化人口比重低
商报:人口普查中的文盲指的是什么?
孙志宏:按照普查方案要求,文盲是指没有达到国家规定的脱盲标准(城市居民和乡镇企业职工识字2000个,乡村居民识字1500个)。日常生活中能阅读通俗报纸、能写便条就认为具有识字能力。
商报:我市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7775人比广东(8214)甚至全国(8930)都要低很多。这与中山经济发展所占据的地位是不相称的。请问如何解释?
孙志宏:这主要在于中山的经济是由工业主导所致。一个工厂,需要的生产工人肯定比管理人员多得多。所以,中山对外来人口的需求主要体现在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上。如果你看一看高中生的比例变化,十年间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4026人上升为21005人,增加了近7000人,其中很多都是具有技校之类学历的技术工人,你就能够很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中山大学生的比例相对较低还有一个原因是,中山的高校较少,高校的学生数量也偏少。而像北京、广州这样大学云集的地方,众多的在校大学生无疑提高了城市人口中大学生的比例。
坦洲人口多是因为珠海人过来买房
商报:这次人口普查中,坦洲镇的人口居然有20多万人,居全市第三位。这是出乎意料的。请问是什么原因?
孙志宏:目前公布的只是快速汇总的数据,详细的数据构成还没有出来,所以无法提供准确的数据来说明。但根据我们前期了解的情况是,由于坦洲镇的居住环境和住房价格较有吸引力,所以有很多珠海人到坦洲购房居住,所以在普查时就将他们算成中山的常住人口。
商报:坦洲、三乡两个南部镇的人口总数达到40多万人,接近主城区的人口数量。但是一些公共资源的配置(如教育、医疗等)明显与主城区有较大差距。请问是否考虑增加南部镇的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情况?若是,有什么具体一点的规划?
孙志宏:作为统计局,我们的职责主要是普查、发布和分析统计数据,至于决策,自有相关部门决定。
坦洲、三乡的人口较多,其中固然有其经济发展所吸引外来人口的原因,但也有相当多的是珠海人在此购房居住。这些人除了睡觉在中山外,其绝大部分活动都不是在中山展开的,就一般情况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一些公共服务,主要还是在其工作或户籍所在地解决,所以不一定会对坦洲、三乡的教育或医疗机构形成较大压力。
另一方面,城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并非由城区居民所独享,包括坦洲、三乡等镇区的居民,也同样能够享受到城区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
□焦点解读
1、家庭规模越来越小
【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90.4455万户,家庭户人口为246.7592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1人减少0.88人。
【解读】:家庭户均人口数降低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其中有计划生育的结果,也有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更多的年轻人买房与父母分住的原因。现在许多企业也注重改善员工的生活条件,创造条件让一个个员工租房住,这也会导致家庭户数的增加,从而导致户均人口数的下降。
2、男女失衡有加剧倾向
【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656314人,占53.07%;女性人口为1464570人,占46.93%。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9.01上升为113.09。
【解读】:广东省常住人口中总人口性别比为109.00。我市常住人口性别比高于全省水平,主要是因为外来人口中男性比重较高。目前,我市户籍人口性别比在100.08,但外来人口性别比高达126.61。
3、老龄人口比例下降
【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63844人,占11.66%;15-64岁人口为2620738人,占83.97%;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6302人,占4.3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4.4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65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下降0.17个百分点。
【解读】:目前,我市人口年龄结构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的特点,即少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比重较低,而劳动力年龄段人口比重较高。主要原因是大量外来劳动力在中山就业,拉高了劳动力年龄段人口比重。据普查资料显示,户籍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8.78%,外来人口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为0.88%。由于有大量外来人口,减缓了中山人口老龄化进程。
4、外来人口文化程度偏低
【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42653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65553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140382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13379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640人上升为7775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14026人上升为2100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45737人下降为44981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28001人下降为19654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40271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9267人,文盲率由2.52%下降为1.29%,下降1.23个百分点。
【解读】:10年间,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市人口文化程度有了较大的提高,具有较高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上升。据普查资料显示,我市户籍人口中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为9447人,比全国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8930人高517人;我市外来人口每十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人数为6928人,这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我市常住人口中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比重。
□专家点子(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人文社科院讲师罗永雄)
中珠两市共同统筹教育医疗资源
记者从统计数据中看到,坦洲镇人口占全市第三位,三乡镇则是第五位,两镇人口是40多万,而整个中山主城区的人口是52万。在数字显示上,资源分配(譬如教学资源、医疗机构)或存在不公平的现象。罗永雄认为,坦洲和三乡的情况属于,随着房地产的开发带来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外来人口在本地的活动时间较少,对于这部分的公共资源的配置,应该用共享的方式解决,通过与珠海乡镇的对接,采用双方共建的方式,同时集纳社会力量对公共资源进行统一配置,推进珠中江一体化建设。
也就是说,要和珠海方面协商解决,人口是流动的,假如是由中山配置这些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毕竟他们有一半时间是不在这个区域活动的,这造成这部分资源的闲置,假如不配置,或会造成医疗资源,教育资源等关键性资源的缺失。
在教育资源上,由于是按照户籍所在地配置,建议政府优先考虑。即使没有中山户口,小朋友通常会在居住场所的附近读书,教育资源的配置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要摸清这部分人的数量,然后根据数量去配置教育资源。由中山市和珠海市政府统筹,可以共享资源的几个乡镇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吸收社会力量如房地产开发商介入。政府职能部门在做房产规划时就应该考虑教育医疗资源的规划问题,要把握好房地产开发的节奏,有序、渐进、适度地进行开发。
高科技人才需继续大力引进
数据显示,中山常住10万人口当中拥有大学生数量是7000多人,比全国的平均水平低了1000多人,比全省的平均水平低了。罗永雄解释为,这个数据也反映出中山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升级有待进一步深化,与高科技产业的对接有上升的空间,对高学历、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大力发展高新科技产业,提供包容性增长环境,着力建设次总部基地,从总部经济中分一杯羹,是未来中山发展的一个看点。
周闪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