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683阅读
  • 37回复

[重庆]万州体制之惑(转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4-02-16
万州体制之惑


■ 策划 谭昌明  ■ 执行 谭昌明 高君

策划人语
几经变更的体制是万州人心中难以名状的隐痛。
从三峡省的“胎死腹中”,到重庆直辖后的万县市及万州移民开发区的撤销,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万州的行政体制及归属几起几落。如此频繁的体制调整,在全国并不多见,不仅对万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也给万州人的心灵罩上了一层阴霾,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万州人都难以从悲观、失望、委屈、抱怨的情绪中走出来。
这样的情绪对万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无疑是有害的。事实上,重庆直辖以来,万州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其成绩有目共睹。重庆市亦将万州作为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的经济高地加以政策上的倾斜和扶持,并提出了把万州建设成为重庆市第二大城市。
调整心态,丢掉幻想,面对现实,突围体制阴影,应该成为万州人励精图治,重振雄风的首选之举和当务之急。
我们期待着一个全新的万州。
我们更期望着拥有平衡心态的万州人。

 

万州体制梦与痛


■本刊记者 谭昌明 高 君


万州人又一次感受到了来自体制的阵痛。
2003年的夏秋之季,一场被称为中国近十年来最为严厉的报刊整顿全面展开,这次旨在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报刊整顿,要求区县一律不得办党报党刊,已办的要坚决停办。但万州人做梦都没想到,陪伴了他们54个春秋的万州日报会在这次整顿中淘汰“出局”。而“出局”的惟一原因就是万州只是重庆的一个区。
万州日报的“出局”,再次引起万州人对万州现行体制的伤感和困惑。



悲情何时了



“明天,太阳依旧升起。只是,世间已无万州日报。”
这是2003年12月31日,在重庆市万州区颇有影响的三峡之窗BBS上,名为“老三”的网民写下的一篇帖子里的一句话。一时间,该文引来众多网友跟帖。在当天夜里,万州日报社举行了隆重庆祝三峡都市报社成立新年音乐晚会,以一种别样的方式,来纪念一段历史的结束,迎接一个新时期的开始。而在此之前的一个多月里,每天都有人写来纪念文章,倾诉他们对这张报纸的追忆和眷念。
万州区一位老领导对万州日报的取消痛心疾首:万州日报是万州最大的一张城市名片。这份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报纸,在其54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无数令万州人引以骄傲的辉煌成绩,几乎达到了一张地市级党报所能达到的巅峰,并影响了包括众多政商学界精英在内的几代万州人。一位从万州日报社走出去在外地工作的人说,万州日报不仅是因为在新闻传媒领域创造的成就而在万州举足轻重,她本身就参与了万州城市文化体系的构建,早已融入到万州的文化血液和灵魂中,是万州人文化精神的一种象征。
然而,就是这张如此优秀的报纸却遭到了“灭顶之灾。”
2003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出了《关于进一步治理党政部门报刊散滥和利用职权发行,减轻基层和农民负担的通知》,对全国党政部门报刊进行治理整顿。这份被称为“近十年来针对报刊最严厉的治理文件”本来已对地市级党报“网开一面”,但其中一条明确规定:“县(市、旗)和城市区不办报刊,已办的要停办。”万州区虽然属于地市级,但由于只是重庆市的一个“城市区”,因此,自然而然被有关方面“叫停”。
“我们真是比窦娥还冤!”万州日报社的一位同仁对此深感委屈,他抱怨说,万州日报本身是一张地市报,而且还是全国地市报研究会副会长单位,怎么说撤就撤了呢?
事实上,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万州就开始受到体制调整带来的强烈震撼,并由此陷入体制及归属上“不三不四”的尴尬境地。
万州自古就有“万商之城”的美誉。
从东汉起万州即开始置县,北周时期即设万州郡。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万州被辟为四川省继重庆之后的第二个对外通商口岸,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万县专区。在抗战时期,由于大量人口物资的涌入和汇聚,万州一跃成为四川省第三大城市,人口达到17.5万,和成都、重庆并称“成渝万”。
二十世纪80年代后,由于三峡工程上马与否的论证多年悬而未决,直接导致国家和四川省对包括万州在内的整个库区投入偏少。当时,淹没线下不准建设基础设施、企业不准实施技改,最重要的陆上动脉318国道几十年不曾改建一次,致使万州逐渐沦落为四川的贫困地区。万州一位参加过当年三峡省筹备工作的官员回忆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半期,三峡工程上马几乎已成定局,因此专门成立了三峡省筹备机构,万州抽调了大批官员参与此事。当时大家的积极性非常高涨,因为万州将在三峡省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国家对这一地区的投入必然也会“水涨船高”,前景似乎一片光明。
然而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三峡省“胎死腹中”,万州的命运再次坠入迷雾。
直到1992年,三峡工程得到了全国人大的批准,万州的前景似乎再度明媚。1992年12月国务院下文撤销万县地区建制设万县市(地级市),辖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开县、梁平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3区8 县。国家及四川省也开始加大了对万州的投入,特别是四川省,开始对其发展战略作出调整,由原来偏重发展川西变为“发展川东川西两翼”。一些重大项目纷纷敲定,如达万铁路、万宜高速、万州机场、万州长江大桥、深水港等一大批今天在万州举足轻重的项目都是在那之后立项建设的,还有后来虽然失败但当时却影响巨大的“大化工”项目。
1997年,重庆直辖后对万州的行政区划及体制动了“大手术”。当年12月20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万县市及其所辖的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设立重庆市万县移民开发区和重庆市万县区,龙宝区、天城区、五桥区改为龙宝、天城、五桥管理委员会。万县区辖龙宝、天城、五桥三个管理委员会。万县移民开发区受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代管开县、忠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巫溪县。1998年5月22日经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将重庆市万县区更名为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2000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复,撤销重庆市万州移民开发区,龙宝、五桥、天城管委会更名为龙宝、五桥、天城移民开发区。
这次“大手术”,引起万州人的诸多困惑。而在当时,就曾有人对此提出了质疑和抗争。
万州区政协经济委主任易继雍回忆说,当时万州的一部分官员及学者认为,在离重庆主城区300多公里外的地方设区,在世界上找不到先例,这种设置是否合理?而且由一个地级市改制成区,万州会不会逐步丧失独立自主发展的空间,会不会被边缘化甚至丧失库区中心的优势?
因此,在1998年及1999年的全国“两会”期间,均有万州籍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私下讨论这个问题,并有意向高层领导反映或提出议案。当时的万州区区长张元铸曾在全国人代会上大胆提出了“将万县区更名为万州区”及建设万州机场的问题,均得到了中央的支持。在1999年万州区政协会议上,易继雍提出了“关于请求保留万县地级市加速万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虽引起部分领导及委员的重视,但这份提案最后辗转到了万州区民政局,万州民政局回复称“意见很好,但我们也无能为力”。
8年之内3次体制调整,而且管辖区域和职能逐渐缩小。一种受挤压的悲情在万州人心中渐渐升起,并一直弥漫在这座城市的上空。一位万州官员开玩笑说:这证明万州人确实经得起摔打。



“边缘化”危机



从重庆直辖那天起,关于万州会不会逐步“边缘化”的担心,就一直在部分万州人心中徘徊;特别是一些经历过“成渝万”辉煌的本土老居民,对万州管辖范围缩小和变成区颇有微词。万州第二运输公司牟清尘先生说:“原来是地区,市,慢慢改成开发区,现在居然又成了区,会不会以后变成镇呢?”
实际上,真正对体制变化有着切肤之痛的,是一部分官员、部门和行业。而这种变化对于部分官员仕途升迁的影响尤为明显。
万州某部门一科长曾向记者抱怨说,他原来在县里工作,其时已是科级干部,但当时万州是渝东的政治、经济中心,到万州工作是每个县里干部的梦想,他也通过努力好不容易调到目前这个部门任科长。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先例,通常在万州干得好的话,像他这个位置的干部很容易就可以升为副县级,调回县里任个副书记或副县长是常有的事。但体制变化后,这条路基本上被堵死了,他仍然在科长的位置上原地踏步,而原来县里的许多同级别的干部都已经平步升了半级。而对于万州一些部门首长来说,原来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各县领导比自己一夜之间高了半级,原来自己下属的各县部门领导却跟自己平起平坐,也是一件颇为尴尬的事情。
对于万州下属的3个移民开发区的官员而言,体制变化带来的级别混乱更让他们周围有着不少的“怪胎”。重庆直辖后,各乡镇的领导级别上升为处级,而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的部门领导仍是科级,开发区的领导大多也是个处级,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混乱。一方面,已升为处级的乡镇领导为了自己仍然在同样是处级的干部领导之下牢骚太甚;另一方面,各开发区的部门领导为自己的级别没得到相应同步的提升而愤愤不平。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万州某乡镇主要领导告诉记者这样一件事:2003年秋,万州区委党校举办了一次干部培训班,参加的有各乡镇和区级部门的一些干部。开课后不久,区级部门干部提出,他们与乡镇干部名义上是同级,但历史上和实际上级别均要高于乡镇干部,因此要求分班。于是,培训班分为“县干班”和“乡干班”。办了几天,“乡干班”的人又提出抗议,称受到“不公平待遇”,一时闹得沸沸扬扬,不可开交。据传,在一次体制调整后不久,万州某移民开发区领导曾在干部大会上声色俱厉地说:“现在某些乡镇的人成处级了,尾巴就开始翘起来了,也不看你的帽子捏在谁手上?”
其实,任何形式及实质上的体制变化都会有局部的阵痛和利益受损,这种阵痛和利益受损直接导致了部分万州人心态上的微妙变化:自以为受打压的悲情、被边缘化的担忧和恐惧;对万州未来的悲观甚至失望……在新华网城市论坛上一篇题为“万州的重庆第二大城市梦”帖子后面,一位万州网民的发言很能代表这种心态:“什么时候才能过得潇洒!在这个现代化的大街上,充满着失败的脚印。不知道来自重庆的雨要下到什么时候啊!我的可爱都发霉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说,对万州会不会逐步“边缘化”的担心,表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万州前两年提出的建设“四个中心”:三峡库区最发达的交通运输网络中心、最大的物资集散中心、最优的科教文卫信息中心、功能最完善的旅游服务中心。他说,实际上,万州本来就是“四个中心”里描述的中心,特别郑重地提出来,除了是想要强化和完善上述功能外,从另一个角度也可看出万州对未来位置和角色的某种忧虑。
这种忧虑并非毫无根据。
重庆三峡学院教授徐素环多年致力于行政区划体制方面的研究。他坦言,重庆直辖后的万州的一系列体制变化确实对个别行业、产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徐素环认为,体制变化冲击最大的是万州的第三产业,如房地产、旅游、餐饮、商贸等产业。易继雍也认同这一 观点。他认为,尽管近几年来万州第三产业保持了持续增长的势头,这实际上是因为总体经济增长的拉动、移民投资拉动、全国全市增长的大气候带动,增长幅度其实要小于预期目标,如果体制不调整的话,其增长幅度远远不止现在的水平。
体制调整对万州房地产的打击尤为致命。来自万州区房管部门的资料显示,2003年全区商品房开发总量为34.67万平方米,商品房交易面积49.21万平方米,成交额4.13亿元,较2002年全区商品房销售64.8万m2,销售额5.9亿分别下降24%和30%;而2002年又较2001年销售面积同比下降22.4%,销售额同比下降17.8%。一些原来在万州声名显赫的房地产老板如今都已经销声匿迹,包括向前飞、章清华、徐林等这些昔日在万州地产界呼风唤雨的人物。而一直坚守阵地的万州辰光房产老总李文也坦承,整个万州地产业有逐年下滑的势头。他认为,万州原来作为库区和渝东理所当然的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对渝东地区人流物流有自然的汇聚功能,许多人把到万州置房居住作为首选。而体制调整后,一方面各县开始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留住了本县人口。另一方面,万州及各县的富裕阶层人士又纷纷往重庆跑了。
不仅如此,体制变化对万州的城市竞争力特别是在招商引资方面也有一定影响。由于万州现在是一个区,地位上跟原来的下属区县已经坐在同一条凳上,不再具有必然的政治优势。
据易继雍介绍,万州在体制变动之前,所建立的国内外友好城市多达30余个,如今外界已不再将万州视为一个具有相对独立法人资格的地级城市,原来的许多友好城市纷纷与之“断交”。广东湛江市原来是万州的友好城市,体制变动后坚持要万州只能与其所辖的县级区赤坎区结为友好区,因万州方面又不愿屈就而不了了之。四川邦裕集团原拟在万州购置30亩土地,投资6000万元开发建设,因万州体制变化,就借故撤销了与万州有关部门签订的投资合同,撤离万州。
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有关万州行政区划及体制将“重新洗牌”的传言在万州民间便有了市场。在这些传言中,最为流行的有两个民间版本。第一个版本称,三峡工程三期开工后,国家将重新考虑设置三峡省,将湖北的宜昌、恩施两个地市及重庆市在三峡库区的一区八县合并到一起,省会城市将在宜昌和万州之间产生。而第二个版本则说,为了使三峡库区产业及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国家和重庆市将重新考虑三峡库区内的重庆市辖区县的区划体制设置,有可能建立三峡移民开发区,整个开发区仍由万州代管。
令记者感兴趣的,不是传言本身,而是为什么会有这种传言。三峡移民经济研究所所长熊建立认为,传言反映了小部分万州人对当前万州体制的不满和困惑,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在体制调整和变化后利益受损的一部分人流露出的悲情心态。



终极梦想



行政体制及区划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影响是巨大的。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中央集权制国家里,行政区划及体制安排得当与否,会对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些相关专家认为,要在2020年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的新万州,其在西部和三峡库区经济新版图中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显,未来发展前途不可限量。用发展的眼光来看,不久的将来对万州的现行体制作适当的调整,是有必要的,也不是绝无可能的。
据《财经时报》透露,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试图在行政改革和政治文明建设的框架下刷新地方治理,当前和今后涉及的课题包括改革中央高度集权制度;缩小省区地域、增设省区编制;全国的省级行政建制有可能在今后增加至50-60个。万州有人据此设想,作为三峡库区中心城市,又距离重庆市主城区300公里之远,万州应该不会长期作为一个区,而应是重庆管辖下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级市。
徐素环等人心目中万州的理想体制是这样的:万州恢复成原来的万县市,但不再管县,仍在重庆管辖之下。这样有利于万州理顺自身的体制,对于发展成百万人口大城市也比较相称和匹配,而且更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
易继雍等人又代表了另外一种设想:设立副省级万州市。行政上,万州市由重庆市代管,三峡移民等方面由国务院三建委直接管理,可考虑把库区各县拿起来,这样有利于重庆市三峡库区移民与发展的统筹管理,有利于库区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员说,要把万州放在解决库区移民经济发展难题的突出位置,可以考虑把万州设置成深圳那样的经济特区,给予一些“自由贸易港”之类的特殊政策,也可以适当扩大万州的区划范围,比如与相邻区县合并。
而这位官员更指出,不管将来会不会调整,也不管怎样调整,万州再想回到过去管县的时代是不现实的,也是没有必要的。从国家的区划体制改革大趋势来看,地区这一宪法并不认可的一级迟早是要撤销的,地级市的管辖范围也要缩减。而且就目前的形势来看,重庆市的行政区划及体制已经相对稳定,其经验在全国也是作为区划体制调整的典范加以推广的,因此,短期内万州体制不太可能有新的变化。万州人现在最要紧的是丢掉幻想,以正常健康的心态抓经济促发展,实现万州新的振兴。
一艘巨轮,要穿越多少风浪和迷雾,才能找到正确的航向?一座城市,要经过多少沧桑和历练,才能最终成熟?万州能否最终在这充满挑战和机遇的年代,找准新的位置,承载起新的历史使命?
答案在风中飘。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4-02-16
冲出樊篱天地宽




■本刊记者 谭昌明 高 君


2003年12月26日,万州人渴盼已久的“渝万高速公路”终于通车。观察家认为,这不仅意味着万州从此多了一条更加方便快捷的出入境通道,多了一条民间所谓的发展经济的“快速致富路”,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标志着重庆“都市发达经济圈”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之间实现了真正的“无缝对接”,重庆的主城和其第二大城市这对“双子星座”间加速融合、互联互动促进发展的趋向更加明确。
一个新的时代已经在通车礼炮鸣响中悄然来临,对万州来讲尤其如此。如果说直辖初期对万州影响还不够明显的话,那么现在及将来万州将会感受到更加巨大和强烈的直辖市的心跳声。



走出误区



时间能冲刷一切,亦能证明一切。
其实,即使在体制调整初期,也并非所有的万州人都感到是一片悲情,他们中许多人保持了一种平常心态,因而在对待体制调整看法上,就显得尤为冷静和客观。
2000年7月,因为万州移民开发区的撤销,一种对未来前途的担忧,使许多万州人心理失衡。一时间,悲观,失望,委屈,抱怨在他们心中滋生蔓延,有的甚至对重庆直辖产生了强烈的抵触情绪。
这样的情绪对万州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无疑是有害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万州日报社总编辑周世举亲自撰文,在《万州日报》上发表社论“勿以大小论英雄”,全面、客观、冷静地分析体制调整给万州带来的利弊。周世举认为,应该用理性的,辨证的,发展的观点来对待体制调整。总的来说,体制调整对万州经济社会发展是有利的,是利大于弊。三峡学院教授徐素环也持这一观点。
实事求是地说,这些文章对万州人触动较大,而这也正是万州的决策者们所需要的效果。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三峡库区历来属于国家的连片贫困地区,经济基础和实力确实较弱。万州自身也属于国家级贫困区,缺乏带动其它周边区县脱贫和快速发展的经济和财政能力。事实上,重庆直辖并直管库区各县后,加大了对库区各县的扶持力度,不仅实现了包括老“贫困户”城口县在内的全市成建制脱贫,还带动了库区的超常规发展。
重庆市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03年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的经济增长速度数次超过重庆主城区的都市发达经济圈。而万州也由于摆脱了负担得以轻装上阵,不但有更多的资金用于大城市建设,地方财政收入也连年增长,2003年达到了6.37亿元,比体制调整前高出一大截。这些年万州城市建设的一系列显著变化也是有目共睹。
不仅如此,万州原来作为一个市,管辖3区8县,必然要考虑到各区县的协调统筹发展,因此在产业布局上被迫“撒胡椒面”,产业结构及资源不能按经济和市场实际需要进行优化配置。一位政府官员介绍说,当年为了照顾下面县的发展,把一个卷烟厂项目放到巫山,结果证明效果不及放在万州理想,更重要的是因此错过了与红塔联姻的机会,而同样把烟厂建在主城的涪陵则顺利接过了红塔的绣球。现在,万州不但没有了这种顾虑,而且可以坦然地与各区县展开产业协作及竞争。
由于在库区处于比较独立超脱的位置,在招商引资上,万州的优势也日益明显。2003年,重庆化医控股集团、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啤集团、力帆集团、天原化工厂、浙江科华、成都地建、北京泰跃集团、山东鲁宝集团、龙腾钢铁公司、福建恒隆冶金制品公司等一大批企业纷纷到万州投资兴业。从2003年4月至今,万州协议引资将近50亿元。
事实上,重庆市对万州的经济社会发展十分重视,从2000年起,万州区委书记都是由重庆市委常委兼任,这在重庆市40个区县中是绝无仅有的。2003年6月召开的重庆市委二次全委会又正式确定“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重庆市委,市政府的主要领导也多次在不同场合指出,要把万州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的经济高地,以此带动和辐射库区其他区县经济的发展,这是重庆战略发展的要求。为此,重庆市加大了对万州的扶持力度,在资金,项目等方面予以重点倾斜。
万州区长吴政隆前不久在一次会上称,在《重庆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发展规划纲要》中,万州有109个项目列入全市的重点大项目,占全市的29%,在重庆市上报国家发改委的《2004年产业发展规划》中,万州有57个项目列入其中,占全市的41%。
万州在重庆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拥抱重庆



重庆直辖之初的调整时期,无论“老重庆人”、“新重庆人”,无不经历着一场外人难以想象的角色与心态的调整和“寻位”。不止当时的万州,也许与万州相近的其它地区的一些人也觉得有种被“吞并”、受“打压”的悲情。
三峡学院教授徐素环说,作为一个成长中的直辖市,在初期,重庆确实还不具备强大的经济辐射能力,这时候它要不断扩张,甚至会吸引周边地区的优势资源,因此在一段时间内它在区域经济上起的作用既有辐射,更有吸纳。如涪陵的许多优势企业都纷纷把总部和重点投资转向重庆主城区。因此,一些区县在直辖初期有着一种磨合心态也是很正常的。
经过六年以来艰苦卓绝的工作,重庆在东北地区之前率先实现了国企脱困,重庆市40个区、县(自治县)、市实现了成建制脱贫,三峡移民一期、二期任务顺利完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庆市委、市府开始明显偏向于“重视”和“扶持”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圈的建设和发展。市委书记黄镇东指出,三峡库区是举世瞩目的“热点地区”,是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的“重点地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地区”,是有望成为改革发展的“亮点地区”。加快库区发展,是关系三峡工程建设成败的重大政治任务,是重庆必须完成的重大历史使命,是实现全市新阶段宏伟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是重庆在西部大开发中实现新的振兴的重要现实选择。而在三峡库区,万州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重庆市建委小城镇建设处负责人廖学文认为,万州对重庆非常重要,“从全世界来看,一个合理的城市体系,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和建制镇5个完整的环节,而重庆目前还欠缺大城市这个环节。只有这些有条件的中等城市发展成为大城市,才能构建起合理的城市群,最大程度地起到辐射带动作用,实现重庆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现在,越来越多的万州人已认识到,重庆对万州发展的重要性会越来越明显,如不主动加入到重庆的整个经济社会体系中,以明确的定位去“拥抱”重庆,不但百万人口大城市的目标很难实现,还将会远远落后于其它区县的发展。
曾在上海任职的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有一句很知名的话:重庆现在是10年前的上海。言下之意重庆10年后将发展到上海现有的规模和水平。今日上海在“长三角”乃至中国的影响力和经济辐射力非常明显,苏南最初确定的“做上海的配角和补充”的定位,为苏南特别是苏州在“长三角”确定了经济领跑地位,而当初那些不愿意主动“拥抱”、“接轨”上海,不愿意当配角的省市,诸如杭州,在区域竞争中显然已慢了一步,现在也正在向上海伸出橄榄枝。从这些经验来看,作为重庆一个部分的万州,“拥抱”重庆,更是必然的选择。
新一届万州区委、区政府主政万州以来,主动“接轨”重庆,在经济发展上依托重庆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此届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均来自重庆市政府,对重庆市各部门都很熟悉,有极厚的人缘和关系,区委书记更是重庆市委常委,这样使得万州与重庆市政府及各部门打交道更得心应手,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支持。



“库区经济一体化”



万州是三峡库区的一个区域性中心城市。重庆和宜昌虽然强大,但分别处于库首和库尾,对库区的直接辐射影响很有限,万州刚好处于库区中心,距重庆和宜昌均超过300公里,所以其区位优势非常突出。从历史和地理条件上看,万州也是四川盆地和西南地区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历来是陕南、川东、鄂西、黔东北和湘西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对周边地区的辐射作用很明显。近年来,万州借移民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强化和突出了区位优势。万州机场、渝万高速、达万铁路相继建成,万州已经拥有了在三峡库区独一无二的交通优势,更引人瞩目的是万州的常年深水港,在国内客运吞吐量排名第九,重点建设的8个港区完成后,万州港将成为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长江主枢纽港。
除此之外,万州的经济社会发展起点在库区也相对较高,且有天然气、盐矿等资源优势。这些优势,决定了万州在库区的中心地位,也决定了万州在重庆的第二大城市的地位。
但由于体制调整之后,出于某种心态,一度时间,万州原辖各县有意识地与万州拉开了距离,并互相加高市场进入门槛,造成了事实上库区统一市场的分裂,极大地损害了库区的发展。
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三峡库区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利于资源、市场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而且有利于促进三峡库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这应该成为库区各级党政官员的共识。
在1月5日召开的重庆市政协二届二次全会上,民盟重庆市委递交了一份集体提案,提出要以万州为核心,联合开县、云阳打造“库三角”。领衔提案人重庆大学的雷亨顺教授说,这三个区县移民总量占库区的52%,万开、万云高速路建成后,相互通达仅需半小时,如果能将三县的现有产业和资源进行互补,就可以在基础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配置、物流合作、移民、环保等方面协作发展。“库三角”联合体全面可持续发展了,三峡库区才有了保障,将来还可以联合奉节、巫山、巫溪“旅游金三角”齐头并进。
事实上,早在这份提案递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内,联合开县、云阳乃至库区其他区县建立经济协作体的呼声在万州就已经很高。万州区领导也早有此意。
有消息说,在去年底万州区委举行的有关三峡都市报社发展问题的专题研究会上,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马正其要求三峡都市报社架起一座沟通库区各区县的平台,并与库区各县共同举办“三峡库区高层峰会”,以加强全方位的合作。
“三峡库区经济一体化”呼之欲出。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4-02-16
打造成渝万“西南经济三角洲”




■彭江来


近来?“西三角”的概念频频见诸报端。这个旨在以重庆、成都、宜昌三个城市为核心,地跨3省(市)、腹地人口2亿多的“西部经济三角洲”,想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塘”之后再造中国经济的第四个增长极。
笔者折服于这个宏愿,因为“西三角”所包括地域之广,世界罕见。但它的可操作性有多大呢?先不必说,成都和宜昌愿不愿做次中心,特别是成都。就算他们答应了,东北怎么办,国务院的振兴东北计划就是要使东北成为中国经济的第4级啊。如此广大的经济三角地带怎样衔接和整合?要知道根据经济学经济圈动力模型,在现在的中国众多的经济带中只有“长三角”才勉强算个“三角洲”。所以,笔者认为重庆应努力建设渝西走廊,发展并完善成渝经济带,在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内突出万州作为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库区腹地和核心城市作用,迎接成渝经济带向东扩展的趋势。利用成都、重庆、万州三地不断完善的交通连接体系发展和建设以成、渝、万为中心城市的“西南经济三角洲”,而不是发展以成都、重庆、宜昌三个城市为中心的“西部经济三角洲”。



不容忽视的万州



三峡工程举世瞩目,百万移民更是世界级难题。而库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落后的社会经济面貌不仅对库区的百万移民工作是个严峻的挑战,还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整个长江经济带上最为薄弱的环节,这对长江这条经济巨龙的腾飞,对整个中国经济的战略布局和发展都是严重的制约。
正因为如此,党和国家领导人十分重视库区发展。特别是三峡工程开工建设以来,国家把库区经济发展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原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10次到库区视察。前不久,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百忙之中到库区视察工作,明确指出“在整个三峡工程建设中要始终高度重视库区移民工作和经济发展,始终高度重视库区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并突出指出“改变库区的经济落后面貌,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库区经济、安排移民就业已是三峡库区当前一项十分紧迫、艰巨的任务。”
这是温总理上任以来继在东北视察提出振兴东北号召后,又一次到一个地方提出区域经济振兴的号召。在西部大开发的大背景之下,在三峡工程胜利蓄水三期工程全面开工之际,温总理的库区之行可谓意义深远,耐人寻味。
其实不仅是重庆和湖北境内的三峡库区,而且还包括邻近的陕西南部、贵州的东北部、湖南西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地形基本为山区,各省(市)的交界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交通落后、少数民族较多聚集,人民的生活水平都较低,是全国老、少、边、贫地区的典型代表。但该地区人口众多,面积约为30万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南乃至整个西部贫困人口的聚集区。因此,大力发展库经济并由此带动周边省份贫困地区的发展,不仅对三峡工程的全面胜利,对活跃长江经济带有重要作用,对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维护民族团结和稳定,开创西部大开发的新局面,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也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而国家经济实力有限,实行全面推进式的开发显然是力所不及的。应该借鉴很多国家开发落后地区的实践中取得成效的“据点开发方式”的培育“增长极”的做法,在西部地区培植经济增长极地区,以有效带动整个地区经济发展。由于库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现实和特殊的生态环境,要求在库区进行经济投资,特别是工业投资时,必须考虑其相应的高额污染治理成本,所以库区经济发展更应该培养“增长极”。
那么谁是库区的“增长极”呢?答案只能是万州。宜昌和重庆在库首库尾,它们对库区的直接辐射很有限,它们也不应在库区“增长极”培养的范围内。而库区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城市只有万州和涪陵。但涪陵距重庆主城区很近,它的发展更多的是要融入重庆主城区,其对库区的辐射作用也很有限。万州刚好处在库区的中心,距重庆和宜昌均为300余公里,也是库区有一定工业基础和辐射作用的城市。
而且,万州的区位优势极为突出。万州不仅是三峡库区的中心,也基本处在中国大陆版图的中心位置,是四川盆地和西南地区的门户,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历来是陕南、川东、鄂西、黔东北和湘西北的物资集散中心。唐代即以“万川咸汇、万商云集”而得名,近代更是创造过“成渝万”的辉煌,对库区和周边省份有较强的辐射作用。随着现代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万州的区位优势将更加突出。



体制调整势在必行



重庆现辖40个区、县(市),幅员面积8.2万平方公里,有别于上海、北京等直辖市。重庆呈明显的二元经济结构,即大城市和大农村并存,二级行政单位过多,且名称设置混乱。较多的二级行政单位虽然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自主性,但同时也造成了直辖市政府的管理负担和同级行政单位过多造成行政人员的冗杂。由此,笔者认为,对重庆现行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给重庆的发展和库区的开发创造制度保障,势在必行。
作为库区中心城市,万州在移民工作和整个重庆“大农村”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设置万县市(可考虑辖云阳、开县等县)对行政区域进行调整,以突出万州的作用是非常必要的。重庆只有一个主城(或大城市)是不够的,既然重庆已经规划万州为重庆仅次于主城的百万人口大城市,仅次于主城的重庆次经济中心,那么万州作为区的设置是非常不合理的。
万州距重庆主城300多公里,事实上不可能和主城连成一片。万州要建成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必然要由相当规模的城区组成,而万州本身又是重庆的一个区,这样显得不伦不类,不利于万州对内对外工作衔接和各项工作展开。过低的行政单位设置,也不利于调动当地干部群众的工作积极性。
移民工作位于中央交给重庆的四件大事之首,是重庆直辖立市之本,说移民工作对重庆多重要都是不过分的。因此,把在库区移民和经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的万州设立为万县市,即国家现在正考虑增设新的直辖市中省辖市的一个实施对象,是应该没有争议的。还要特别强调的是,一直以来,重庆主城区认为比较落后的万州等库区是主城发展的拖累,使其相对于上海等直辖市而言没有竞争力。而同时万州等库区又认为重庆的行政体系是对自身发展的一种束缚,不利于充分发挥自身在移民工作和库区经济中的作用。但二者对于直辖的重庆来说,一个都不能少。因此,重新确定主城区和设立万县市可以将二者巧妙分工,起到“解放”重庆,“放飞”万州的作用。
不仅要在行政上使万州成为“直辖市中的直辖市”,还要在经济上把万州建成“自由港”。万州是重庆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三峡库区的发展方向是:“高效生态农业走廊”、“新型资源加工业基地”和“世界级黄金旅游带”。万州必将是其中工业的主要集中地和旅游的对外窗口。
作为重庆规划的第二大城市,万州未来人口将达百万,城区面积也将达100平方公里。万州是库区移民量最大的城市,号称世界最大移民城市。国家的移民补偿资金投入和各省市对口支援及优惠的政策使万州的各种生产要素已比较活跃,但这种程度对万州的发展是不够的。万州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必将是一个庞大的城市化过程,这个城市化的对象不仅包括库区和万州的农业人口,更应该包括并针对库区数以百万的移民,使万州成为移民们聚集和创业的地方,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最大移民城市。
万州要实现吸引整个库区移民的目标,必然要有相应优惠的政策。万州可借鉴“中国第一农民城”浙江龙岗的发展模式。万州的城市化进程不仅与浙江龙岗非常相似而且更有利。首先是库区移民天然的和原居住地分离,其次在政策上,万州吸引移民入城较龙岗吸引农民入城应更加优惠。万州在盐气化工、食品、医药、建材、轻纺、机电方面发展潜力巨大,这为移民们的就业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成渝万组成的“西三角”



成渝经济带是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经济带,是中国第四个城市群的必然诞生处,是西部经济的一块高地。成都和重庆同为西南地区重要中心城市,发展优势各有所长。随着遂渝铁路的即将建成,成渝经济带已不再是单纯的成渝铁路一线,而是越来越像一张网。这张网包括了川渝两地像绵阳、德阳、乐山、永川、遂宁等有相当工业规模的中等城市。由于四川盆地地形的制约,这张网要继续发展只能顺着四川盆地展开,即成渝经济带只能向东部(万州所在方向)扩展。
重庆的直辖使万渝两地联系空前加强,两地不仅有长江黄金水道、万渝高速公路和航空相连,沿江铁路(规划中)也将相继建成。涪陵和长寿都是这一线上有一定工业基础的城市。国家五纵七横主干道中上海到成都线不仅包括万州至重庆,还包括万州至四川南充支线。这样,万州到成都不仅有铁路相连,也将有高速公路相通,这一线中达县、南充也有一定经济基础。
这样,成、渝、万三地之间构成了一个以重庆为顶点的等腰三角形(重庆距成都、万州都约300多公里)。这个三角形内不仅包含了众多有相当基础的中小工业城市,而且随着重庆“二环八射”交通战略的实施、嘉陵江水运能力的改善(重庆合川和四川南充都规划在嘉陵江修水利工程使千吨巨轮最终可从重庆直达四川广元)。加上这一区域内原有的国道等交通干线,组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这个等腰三角形的经济区域基本覆盖了整个四川盆地。四川盆地是西部少有的平原地形分布、平均每平方公里有500人,是全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如果加强这一区域内各城市的合作,对区域进行整体协调和整合,它将具有非常合适的投资环境和市场潜力,这也是经济学家公认的中国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三个条件之一。
这一区域还具备开放型特点,位于交通枢纽地带。这是中国经济三角洲发展的第二个条件。成都位于国家主干道五纵之一的内蒙古二连浩特至云南河口一线上,北面连接西安并和陇海兰新线相交,直达京津塘、东北地区及俄罗斯远东,南通东南亚。重庆至湛江也是国家五纵主干道之一,是西南出海大通道和珠三角相连。万州是上海至成都一线上西南的门户,万宜高速公路和铁路的建成,将成为西南地区联接华中、华东“长三角”的最便利通道。
四川盆地是四川和重庆工业的主要聚集地,四川和重庆又是整个西南工业分布的重点。所以,这一区域的产业门类具有西南经济的大部分特点,基本上很完整。以西南地区的核心产业机械工业为例,该行业占全西南整个工业产值的26.2%,其中大都分布在四川、重庆,只有少数分布在贵州和云南。化学工业是西南地区仅次于机械制造、食品居第三位的工业部门,它大部分也在四川和重庆。不仅如此,西南棉、丝纺织业的80%多集中在这一区域,钢铁工业的大部分也集中于此。
由此,成、渝、万地区完全具备经济学专家公认的中国经济三角洲发展应有的三个条件。而且,地域上,成、渝、万组成的西南经济三角洲要比成、渝、宜的西部经济三角洲要小。以现在世界和中国已有的三角洲经济地区为例,像“成、渝、宜”这样地域跨度如此之大,也是没有先例的,更多的则是像成、渝、万这样的地域分布,如长三角的沪宁杭城市分布。这种经济三角洲中核心城市的地域分布,更有利于经济三角洲联系的紧密和一体化发展。而且,由于“成、渝、万”组成的西三角的特殊地理位置,即处于四川盆地,四川盆地丰富的资源和邻近地区丰富的能源为整个“成、渝、万”西三角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这些条件是中国其它经济三角洲所不具备的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4-02-17
“重庆直辖后,各乡镇的领导级别上升为处级,而龙(宝)、天(城)、五(桥)3个移民开发区的部门领导仍是科级,开发区的领导大多也是个处级,这就带来了一定的麻烦和混乱。一方面,已升为处级的乡镇领导为了自己仍然在同样是处级的干部领导之下牢骚太甚;另一方面,各开发区的部门领导为自己的级别没得到相应同步的提升而愤愤不平。”
荒唐。
建议将万州区一分为二或三,不就行了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4-02-17
重庆直辖后,万州城区受影响最大。它无法像以前一样利用地级市中心的政治地位来在三峡库区独树一帜,加上成为新贵的主城区削藩的考虑,一段时间内万州沦为一个区就在情理之中。目前开通渝万高速进一步将万州变作重庆的下属区,而不是地区中心。我个人认为,当年成渝万的辉煌是由于万县处于当时成本最低的出川通道-川江上,同时万州是以原万州地区,达州地区,和湖北恩施地区为经济腹地的重要物资集散地,发展到原四川第三大城市是顺理成章的事。以当今铁路,公路运输占全国客,货运输绝大部分的情况来看,万州靠水运无法带动他的发展,只能到沪蓉高速和沿江铁路开通后,万州将重新体现他在三峡库区中的优越位置。只是万州不能只考虑与主城区融合,必须考虑再次加强与其前下辖县,四川达州,南充,广安,巴中,湖北恩施州的经济关系,否则万州只能是重庆主城区下属的一个小区,沪蓉高速路上的加油站,沿江铁路上的一个机务段。
山南西,剑南东西川诸道都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4-02-17
不好意思,没仔细看完,只是感到作者的情绪有点怪,什么叫——“但万州人做梦都没想到,陪伴了他们54个春秋的万州日报会在这次整顿中淘汰“出局”——,哪个地方老百姓对这些空洞无物的东东会有“梦牵魂绕”的感情?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4-02-17
其实,人们在将万县划给重庆的时候就应该想到了.
我于生死大海,秽恶中游;曾对无上真善,有所企求...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4-02-17
地级市的资格没有了,万州应该老老实实地按照永川,江津,北碚的轨迹来发展。不过成为直辖市的区以后,其下辖各县的官员们的行政级别都上调了,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山南西,剑南东西川诸道都统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4-02-17
唉,万州。。。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4-02-18
万州的体制肯定还会变的,不信走着瞧。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4-02-19
300公里远的区,中国的城市化真快啊。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4-02-20
常言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万州不管区县了,不等于有些区县不会主动靠近万州。只要万州的城市规模在,商贸物流中心地位在,交通优势在,周围区县在被重庆直管的兴奋劲过去后,发觉还是离不开万州。这不,开县、云阳的首脑不是跑到万州开起了峰会了吗?据说要打造什么“库三角”哩!
相关资料——三地携手打造“库三角”

--------------------------------------------------------------------------------




2004-02-18





本报讯(记者 李光德 刘虎 实习生 白炅)2月16日,万州、云阳、开县党政主要负责人齐聚万州,参加“重庆库区城市联合体课题研究论证会”,在三地经济社会环境发展史上进行一场历史性的合作对话。至此,三峡库区首个经济社会环境联合体——“库三角”正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

“担纲”该课题的市政协常委、重大教授雷亨顺说,万州一旦成为重庆第二大都市,对库区移民区县经济辐射和带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为,云阳、开县经济实力弱小,要单枪匹马谋求发展,显得力不从心。去年9月,中央有意从长江引水,3年内实现“济黄济渭”。这是一条“大动脉”,将给云阳、开县及引水沿线地方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乃打造“库三角”之天时。

从区位上分析,三区县在万开、万云高速路建成后,相互通达时间不足半小时;现万州拥有库区最大的水陆空交通资源优势,空中可飞达国内各主要城市,地上高速路和铁路四通八达,而水路能直抵上海。此为“库三角”构想之“地利”。雷亨顺说,三地间,本身就有合作互补的需求所在。如万州有较强的商贸业和一定实力的工业,交通更是便利;开县、云阳现有的产业和其它资源与万州均有较强的互补性,可在基地生产、工业加工、市场配置、物流仓储、移民、环保、劳动力培训和旅游等方面进行广泛合作。鉴此,若三地组建经济联合体,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必是多赢之举。

为了使“库三角”成为长江三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亮点,重庆大学和重庆师范大学、三峡学院、市科委、市政协经济委等单位共同组成了课题组,即将就三地经济社会发展与移民搬迁安置情况、三地自我优劣势与相互比较优劣势,以及三地互补、协作、联动、发展的领域及内容进行详细研究,并提出一整套构建“库三角”可行的联合方案。


来源: 重庆商报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4-02-21
万县一定会重震雄风的,别悲观,先扶好贫吧,经济上去了再来谈政治地位.
主張大陸應重劃為30省(包含兩個自治省)及20個廣域市(首都和滬、穗為特別市)。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4-02-21
最多能发展到江津,永川水平吧。
山南西,剑南东西川诸道都统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4-02-21
万州脱渝,拉川东北立省
潜入水底,冷眼旁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4-02-21
一个区域的发展不应该和区划联系在一起。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4-02-21
以下是引用laozhuang在2004-2-21 11:08:28的发言:
最多能发展到江津,永川水平吧。

你指的是经济水平,还是城市化水平?若是前者,目前万州确实与江津、永川差不多;但若是后者,万州应远远超过后两座县级市。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4-03-04
看了又看不在乎万县的原官员们的利益受损。可他们原所管县可就解放了,不必受万县剥削,未必不是好事。
vbk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4-03-04

我替万县和涪陵悲哀……!
[fly][b][size=5][color=darkblue]Vous êtes toute ma vie![/color][/size][/b][/fly]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9-11

已经撤销了三个管理委员会,不用再“惑”了。呵呵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9-11
是变态的重庆直辖市成就了万州的今天,当至今尚有许多人津津乐道于重庆直辖市模式时,其内心一是可以中央直管,二是干部级别坐地升级,人人欢喜,乡镇干部就更加了,竟然可以升到副处!请以人为本吧,问问广大的人民群众!!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9-11
既然当初成立了一个“世界级水平”的重庆直辖市,万州体制之惑就不可避免,其实,涪陵也莫不如此。有趣的是,万州、涪陵两个地级市改成为重庆的区,失去了独立性,而江津、永川、合川、南川四个县级市却有幸被保留下来,形成了市下面的市。唉,中国特色啊。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9-11
越看重庆直辖市越像个怪胎!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9-11
以下是引用图迷在2005-9-11 13:45:39的发言:
是变态的重庆直辖市成就了万州的今天,当至今尚有许多人津津乐道于重庆直辖市模式时,其内心一是可以中央直管,二是干部级别坐地升级,人人欢喜,乡镇干部就更加了,竟然可以升到副处!请以人为本吧,问问广大的人民群众!!

重庆直辖并非“变态”之嫌,而是经过充分论证,报请全国人大批准的。一是四川省太大,分省;二是重庆本身就是个超大城市,以“大城市带动大农村”促进区域发展,在三峡移民中,也可发挥相当作用。至于干部坐地升级的问题,据我所知,干部仅仅是在级别上上去了,而实际待遇和人士编制并没有发生变化,财政支出也没有明显增加。所有的县(市)实现了直管,减少了层级,无疑是很有好处的。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得到了保障,经常能够感受到来自市委、市政府的关怀,这在以前的四川省是很难得到这样的待遇的。重庆直辖,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事实一种非常 好的模式。

少数网友以“变态”称之,纯属无稽之谈。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9-11

万州的体制是看着领导的级别定区划的典型,因为领导是地厅级,所以区划才是市辖区。单纯从区划的角度看,设市也不是不可以,但是只能是县级市。。。。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