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374阅读
  • 53回复

[非洲]埃塞俄比亚行政区划为什么要按民族分布重新划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6-05-26
的确是这样,但是埃塞俄比亚长期都是统一的国家,仅阿姆哈拉人王朝(1260-1974)就统治了700多年。不过从长远来看,这个国家最终还是要分裂的。民族融合失败,悲剧就不可避免。当然这些结论都是站在大一统的角度,换作少民角度,也许就是喜剧。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6-05-26
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天下大同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6-05-26
回 fenghua25 的帖子
fenghua25:你这根本不是理由。
印度就是明显的反例 (2016-05-25 11:04) 

第一,你能确定印度未来不会分裂?也许接管100年或200年内,就分出那么几个。
第二,印度本土实际已经分裂过一次了。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印度河都不是印度的了。你要他50年内就再分裂一次,太残忍了一点吧。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6-05-26
回 鱼泉 的帖子
鱼泉: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天下大同 (2016-05-26 14:20) 

最终?时间可以终止?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6-05-26
回 我的阳光 的帖子
我的阳光:回复:keating
奥地利无论从历史来看,还是现实来看,都不是德国的啊。中美联合省本来就是拼凑起来的,阿拉伯国家分裂是因为英法殖民、教派冲突等综合因素造成的,从历史上看统一时间也很短暂。这两个都很难认为是统一国家的大分裂。况且不能因为都说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就一定天 .. (2016-05-26 10:43) 

阿拉伯国家自倭马亚王朝灭亡后就处于分裂状态,此后再也没有统一过,阿巴斯、奥斯曼也没有统一。
阿拉伯分裂是必然的,就算没有英法殖民也会分裂的。首先什叶派和逊尼派的矛盾不和调和的。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6-05-26
谈一下厄立特里亚史

  厄立特里亚,原本就是埃塞俄比亚的核心地带。也就是说,这个区域,自古以来,就是埃塞俄比亚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土。
  大家想必都清楚,埃塞俄比亚的历史核心地带,不是今天的中央地区(亚的斯亚贝巴地区),而是北部的提格雷地区,以及周边的厄立特里亚。
  在埃塞俄比亚最早史的阿克苏姆帝国期间,厄立特里亚就是其领土了。一直传到后面的扎格维王朝与所罗门王朝。

  近代以来,意大利多次侵略埃塞俄比亚帝国的厄立特里亚地区,被两位皇帝先后击退(约翰尼斯四世、孟尼利克二世)。后来帝国逐渐衰弱,意大利才割据成功。

  意大利占领后,头等大事,就是改造当地的埃塞俄比亚文化。本来,当地使用的是埃塞俄比亚语(阿姆哈拉语)的方言,提格雷语(使用斐德字母)。结果,意大利政府,将该语言打造成使用拉丁字母的新提格雷语(现在官方叫提格雷尼亚语),大量借用意大利语的语法和词汇。这就是人为的割裂占领区与原母国的关系!
  直到二战后厄立特里亚回归,才重新使用斐德字母。但是文化鸿沟已成。

[ 此帖被边城玫女在2016-05-26 18:56重新编辑 ]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6-05-26
  关于厄立特里亚独立,这个牵扯到了东欧剧变,西方操作的身影。
  大家都知道著名电影《大独裁者》的背景故事,就是厄立特里亚的开国。
  在厄立特里亚独立前,埃塞是红色政府。
  如何颠覆红色政府?第一,内部军事政变;第二,煽动厄立特里亚独立。
  结果双管齐下,埃塞红色政权倒台,厄立特里亚成功独立。
  厄立特里亚独立的性质,并非官方宣传的那样,民族获得了自由,各种高大上的理由。其实只是厄立特里亚开国总统Isaias一个人的野心得到了实现,开始享受起大独裁者的生活而已。
[ 此帖被边城玫女在2016-05-26 18:59重新编辑 ]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2016-05-26
  居然有网友,认为厄立特里亚以前不是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应该独立?
  好笑。
  厄立特里亚,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如果提格雷是中原河南省,厄立特里亚就是河北省。然后,哪天西方列强把你的河北省割去占领了五十年。最后河北省又回归了五十年。现在河北省重新闹独立,你就说,反正河北不是我们中原的!

@我的阳光   @007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2016-05-27
回 007 的帖子
007:统一,要看有没有秦始皇。
分裂,要看有没有戈尔巴乔夫。
『统一中』或『分裂中』,则要看外部环境和内部压力。
....... (2016-05-26 11:17)

有道理。
不过戈尔巴乔夫的失误顶多算是诱因,不是根本原因。如果苏联解体是因为戈尔巴乔夫,那么南斯拉夫解体是因为谁?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是因为谁?
多数人一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一个人炫耀什么,说明内心缺少什么。
一个人越在意的地方,就是最令他自卑的地方。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又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林语堂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2016-05-27
回 鱼泉 的帖子
鱼泉: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天下大同 (2016-05-26 14:20) 

关键是全世界最近的一次两国合并或称统一还是90年代初的两德以及两也门,总的趋势一直都在分裂
即便算欧盟,那也是90年代初,何况欧盟还不是国家,属于欧盟的不少国家内部都有分裂的声音,比如苏格兰都搞了独立公投,西班牙、比利时等都有类似分裂的声音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007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2016-05-28
回 鱼泉 的帖子
鱼泉: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天下大同(2016-05-26 14:20)嬀/color]

大英帝国残念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2016-05-28
回 边城玫女 的帖子
边城玫女:
  关于厄立特里亚独立,这个牵扯到了东欧剧变,西方操作的身影。
  大家都知道著名电影《大独裁者》的背景故事,就是厄立特里亚的开国。
  在厄立特里亚独立前,埃塞是红色政府。
  如何颠覆红色政府?第一,内部军事政变;第二,煽动厄立特里亚独立。
  结果双管齐下,埃塞红色政权倒台,厄立特里亚成功独立。
.......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2016-05-28
厄立特里亚在非洲都算很奇葩的国家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2016-06-02
统一和分裂,就像结婚和离婚,只有适不适合,没有好坏之分。中央政府不希望分裂,但也需要解决矛盾,面临压力,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federico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2016-06-02
回 zhaohz 的帖子
zhaohz:有道理。
不过戈尔巴乔夫的失误顶多算是诱因,不是根本原因。如果苏联解体是因为戈尔巴乔夫,那么南斯拉夫解体是因为谁?捷克斯洛伐克分裂是因为谁?
 (2016-05-27 10:06) 

都怪列宁啊!
按照列宁的民族政策建立的国家

只看该作者 40 发表于: 2016-06-02
回 边城玫女 的帖子
边城玫女:  居然有网友,认为厄立特里亚以前不是埃塞俄比亚的领土?应该独立?
  好笑。
  厄立特里亚,在中国古代史的地位,如果提格雷是中原河南省,厄立特里亚就是河北省。然后,哪天西方列强把你的河北省割去占领了五十年。最后河北省又回归了五十年。现在河北省重新闹独立,你就 .. (2016-05-26 18:46) 

把你说的河北换成台湾有点像,台湾孤悬海外50年,独立势力根基已深。
只看该作者 41 发表于: 2016-06-02
回 神农架林区 的帖子
神农架林区:把你说的河北换成台湾有点像,台湾孤悬海外50年,独立势力根基已深。 (2016-06-02 18:04) 

边城玫女的意思是厄立特里亚曾经是古代埃塞俄比亚各帝国的核心领土,这不是孤悬海外的台湾之于中华各帝国所能比拟的。所以可以把厄立特里亚比做埃塞俄比亚的“河北”而不是“台湾”。
007
只看该作者 42 发表于: 2016-06-03
回 extreme001 的帖子
extreme001:边城玫女的意思是厄立特里亚曾经是古代埃塞俄比亚各帝国的核心领土,这不是孤悬海外的台湾之于中华各帝国所能比拟的。所以可以把厄立特里亚比做埃塞俄比亚的“河北”而不是“台湾”。(2016-06-02 21:42)嬀/color]

基辅笑而不语。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43 发表于: 2016-06-03
要是中国按照民族划分行政区划就好了!可以成立塔里木自治区了!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三级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和套改工作。
只看该作者 44 发表于: 2016-06-03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也就内蒙和宁夏吧(尤其是前者)?其它自治区省界早已形成,而且跟主体族群分布并不重合。 (2016-05-30 23:16) 

中国的民族和省区应该说没有重合的,内蒙和新疆都包括了大量非本族区域,回族、藏族的分布远超过本省区。。。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45 发表于: 2016-06-05
在厄立特里亚地图上从纳克法镇到阿法贝特划一条线,正好是希黛河蜿蜒流经的山谷,也是高原与低地的分界线。山谷北端,早年意大利人建的老路几度“之”字形爬坡翻上罗拉山,沿途多为“U”字形急转弯。公路穿切当年厄特和埃塞双方层层战壕,直上弹坑累累的纳克法高原。

希带山谷南端,狭窄的“V”字形关隘形成天然瓶颈。沿山停车歇息,俯瞰山下,隐约可见谷底干河道里斑驳黄褐成线,仔细辨认却是数十辆锈蚀卡车、坦克和装甲运兵车的残骸,铁甲没入沙海,炮筒歪斜,酷似蟑螂竖须。

1988年3月,这个阿德西鲁姆关口经历过厄特30年独立战争的决胜之仗。阿法贝特之战既不是最大一役,也非最终一役,那还要再等3年。但此战令双方都猛然醒悟,战争终将结束。

厄人阵方面策划此役的是伊萨亚斯最信任的军事指挥官梅斯芬·哈格斯,[1]他苦寻良机打破埃塞第二革命军的封锁圈。10年来,纳迪尤战区居埃塞驻厄4大军区之首,企图攻占纳克法。埃军坦克旅从罗拉山脚的坎姆奇瓦基地成年累月隔着重重战壕炮轰纳克法,迫使厄人阵战士退守山中坑道,几无出头之日。

当时此地埃军兵力多达一两万人,而厄人阵部队仅及对手一半。但梅斯芬知道,兵力并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双方在两年中未曾大规模交战,厄人阵苦学如何使用大量缴获的重炮,热身备战,士气高涨。梅氏认为时机成熟,可以尝试通常忌讳的正面攻坚战。他坚信,计划在 3月17日打响的这一仗能够扭转战局。为保险起见,他打算在48小时内结束战斗,并对人阵杂志记者说:“我们要在19日早上攻占阿法贝特。如果不成,我们便彻底退出战斗,改日再打。”[2]

厄人阵各师分头进入阵地,指挥员集合队伍布置任务。战士们颇为欣慰,欢呼雀跃。当年24岁的坦克车长所罗门·贝若如今是厄特提格雷尼亚文报纸主编,他回忆道:“那时感觉真好。我们两年来养精蓄锐,火力充沛,又有新炮,渴望打一次大仗。”[3]如果梅斯芬的计划成功,禁闭坑道悄声讲故事的日子就会结束,鼠洞门开。“大家朝天放枪,女兵尖叫,人人欢欣鼓舞。”欢呼声可能惊动埃军,但由于人阵此前一周在纳克法举行体育比赛,埃军经常看到敌方调防,掌声频传,因而未起疑心。

3月17日5时,厄人阵三路同时发起进攻。步兵跳过掩体,在狭窄坑道里与敌人肉搏,争夺纳克法城下陡坡,坦克、装甲车东越平原侧攻,压制坎姆奇瓦基地的埃军坦克旅。遭遇突袭的埃军死命顽抗16个小时。厄人阵总部担心伤亡过大,放弃暗语直接呼叫梅斯芬撤退,梅氏安慰同事:“我打得正痛快,不必担忧。”总部再三命令撤出战斗,梅斯芬笃信胜券在握,干脆关闭电台。厄人阵步兵杀到谷底,埃军很难在巨石和树丛中发现对手,坎姆奇瓦阵地眼见失守,埃塞指挥官下令退回阿法贝特要塞,以期凭借增援部队和充足弹药以及开阔地势施展重武器威力。他们以为,只要坦克旅顺利通过阿德西鲁姆关口,一切都好办。结果他们大失所算。

埃军70辆坦克、装甲车和卡车满载坎姆齐瓦基地官兵和弹药装备,经沙质河床缓缓南撤,厄人阵机械化部队和步兵在两侧紧追不舍,两军竞相抢占阿德西鲁姆。埃军车队翻越最后一个陡坡时,厄人阵一辆坦克开火击中埃方首台卡车,旁边河谷的埃军领头坦克跟着中弹起火。[4]地势对人阵十分有利,关隘三面环山,山道狭窄,埃军坦克卡车无法绕过击毁车辆,司机一边咒骂一边刹车,军官心急如焚,惟恐连环追尾。整个车队进退无路,坐以待毙。厄人阵战士眼见大批苏制装备唾手可得,馋涎欲滴。

人阵即将吞噬70台车大餐。消息传到埃军阿斯马拉总部,司令官随即命令战斗机直奔阿德西鲁姆。惊惶失措的埃军听到米格机轰鸣掠过头顶,是否庆幸上帝保佑自己免遭丧命?抑或他们深知上司更重国家名誉,生怕丢脸,意识到自己难逃一劫?恐怕大兵猜到总部决策之时,导弹已经撞入车队。

埃军空袭自家车队长达两小时,所罗门回忆说:“他们不停地轰炸。一些埃塞兵在坦克和卡车中间转来转去,飞行员只当没看见。火苗蹿得老高,卡车上的弹药接连爆炸。有的士兵跑出来,当场让我们抓住。许多人知道身陷重围,宁可烧死在里面。完全像《圣经》描写的地狱场面。”

山谷弥漫皮肉烧焦、轮胎焚燎和油漆熔化的气味,黑烟滚滚,遮天盖地,仿佛遭遇日食。一片黑暗中,所罗门和战友们目瞪口呆,明白敌人这种挑衅性自我毁灭行径是不让他们缴获大批装备。

“简直不可思议。我们有点佩服这个旅,他们自卫抗拒16个小时,值得敬重。我们一直沿河追击,结果这支劲旅没让我们歼灭,却毁在自己人手里。作为战士,感到十分难受。”次日,厄人阵安排西方记者参观现场,他们好奇地拍照,埃塞士兵焦尸成堆。

这个结局揭露了双方部队之间一些本质区别。厄人阵人少,定量配给,全凭献身精神作战,力避伤亡,不可能那样残忍无情。所罗门说:“厄人阵会下令部队尽量逃生,绝不会像埃塞人那样。我后来遇到一些埃军俘虏,他们说,‘亚的斯出卖了我们。’”埃军高层则相反,自知兵源充足,至于是否支持战争无关紧要。对他们来说,美军“一个兄弟不落”的信条过于奢侈,他们宁要“一辆坦克不留”。埃塞一位退役将军向我解释:“一旦失去阵地,就得销毁武器,这是战争的法则。不能剥离士兵和武器,那就一齐炸光”。

如果说埃塞的壮举令厄特的胜利稍有美中不足之感,厄人阵毕竟打赢了这场战斗。纳迪尤战区司令当场击毙哗乱兵士,也无法阻止大军溃逃。厄人阵机械化师要赶在敌军重新集结前抵达阿法贝特,但在阿德西鲁姆化为焦炭的埃军车队堵住出口。所罗门回忆:“上面说:‘把废车推到一边。’我们只好告诉他们:‘别说是一夜,怎么说也要一个月。’”结果坦克旅顺河谷退回坎姆齐瓦,向东兜个大圈,沿红海沙滩绕过群山,然后折回内陆。所罗门和战友们一口气奔波12个小时,3月19日晨开进阿法贝特。埃军兵营土崩瓦解,成百上千士兵投降,或是躲进丛林自杀。“只用轻武器小打一阵,我们就轻而易举地进城了。人们从屋子里跑出来欢迎,女人们尖啸,递上水,抱着我们亲吻。”

梅斯芬·哈格斯极其准时地摧毁了埃军最强的一个据点,并如愿扭转了整个战局。埃军两个师长丧生,2/3士兵丢命,坦克旅片甲不留。厄人阵缴获大量重武器,从而得以在马萨瓦郊外上演二战以来非洲最大的坦克大战。面向厄特南方诸镇的道路打通,埃军兵败如山倒,一周内相继撤出厄特西北所有要塞。所罗门说:“我们从防御转向连续进攻。从此敌人再也没有占领过重要地方。”

外部世界第一次听到埃塞军政权的丧钟敲响。英国资深非洲史学家巴兹尔·戴维森作为厄人阵的客人,亲眼见证阿法贝特战役,忘情称颂此乃越南打败法国的奠边府战役之后民族解放运动取得的最大胜利。多年来,厄人阵战士搜寻全球广播电台,听不到承认厄人阵的声音。一位原厄人阵女医生告诉我:“我依旧记得英国广播公司报道阿法贝特战斗的那一天。”过去厄人阵代表团出访西方,不是看人冷脸就是吃闭门羹,现在却有地方发布新闻,记者纷纷约谈。一夜之间,境遇大变。参加阿法贝特之战的年轻老战士罗贝尔·莫孔嫩说:“阿法贝特之后,埃塞人认识到厄特人能够创造奇迹。厄特人也认识到自己能够创造奇迹。从此,我们看来无往不胜。”

阿法贝特之战像海底地震,不断撼动各大陆,直至克里姆林宫。与其说苏联人关心盟友埃塞,不如说是担心受困山区的十几个苏军顾问,战斗期间传来消息,他们和少数埃塞士兵一起躲入山洞,随时可能被俘。

这是莫斯科一直担忧的问题。苏埃合作多年,但苏联普通公民全然不知本国政府大力扶持埃塞战争机器。国家媒体主要聚焦阿富汗,除了偶尔提及“反革命组织”同亚的斯“进步政府”作战,从不报道厄特冲突。苏联承认向埃塞军队派专家,但一直强调他们是“顾问”,暗示他们并不上前线作战。如果苏军“顾问”落入厄人阵手中,苏联就无法否认积极参与的实情。阿法贝特开战之初,莫斯科命令撤回所有顾问,以免尴尬。可惜为时已晚,而且至少有一个苏联军官急于当英雄,置若罔闻。

克里姆林宫惊恐之余,匆忙派克格勃特种分队飞往亚的斯,这些伞兵、神枪手和潜水员都接受过解救人质、暗杀和袭击敌方设施的训练。他们在阿斯马拉登上两架苏航民用直升机,由两架埃塞军用直升机护航赶赴罗拉山区。当年参加行动的克格勃少校叶夫格尼·索库罗夫嘲讽道:“它们一见地面射击便消失了。”苏航直升机强降苏军顾问躲避的山洞旁,伞兵抬着受伤的顾问登机,不少人因脱水无力行走。厄人阵战士发现后即刻开火,现场一片混乱,你争我夺,险象环生。据索库罗夫回忆,“直升机过载,加上海拔太高,空气稀薄,很难起飞。埃塞士兵慌作一团,不想被甩下,纷纷跑来。我们不得不开枪,阻止他们登机。”[5]

超载的直升机着落克伦后,苏联突击队才得知,虽然他们救出12个苏军顾问,战区仍有3名顾问沦为厄人阵战俘。他们此后数年一直是人阵的客人,索库罗夫四处打听他们的消息,始终未果。“我们的处境十分尴尬。”

1991年3月,苏联人按厄人阵的要求从达赫拉克群岛撤走军舰,并停止向阿斯马拉空运武器,3名苏军顾问才获释。其中一个翻译亚历山大库瓦尔丁现住明斯克,他告诉我,那几年他教人阵战士英文,教他们像俄罗斯人那样干杯喝酒。战俘生活使他精神颇受刺激,“但我回首往事,并没有什么痛苦的记忆。”

如今索库洛夫52岁,嗜烟如命,文身依旧,在俄罗斯私营电影厂做特技导演。他仍旧带有职业军人的自豪,但从道义上对自己以超群技能所服务的事情总有怀疑。“帮助门格斯图那只妄自尊大的猴子,实在毫无意义。莫斯科有些病态,总想在非洲扶持那些窃国贼、野蛮人、独裁者,纯粹浪费时间。”

索库洛夫当年解救人质后,在阿斯马拉郊外山中训练埃塞特种兵3年,准备秘密派到厄人阵后方活动。他获得一枚埃塞金十字勋章。但他就在这段时间开始思考,为什么埃塞掌握优势兵力和苏联的不断军援都无法打赢阿法贝特之战,而且此后更加无济于事。

“我去阿法贝特的时候,不认为厄特战争必败无疑,但很快我就明白了。”

门格斯图需要这支精干部队的原因就在于埃塞常规军士气低落,厌烦长期战争。“部队乏了,看不到和平的希望。他们在战壕里窝了14年,期待战争及早结束。士兵厌倦长官的傲慢和愚蠢,憎恨他们染上1960年代驻扎埃塞美国大兵的病态作风,踱着方步,卫士簇拥,把军队的油库和电视都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从来不动脑子,打仗完全是蠢材。”

大批士兵是抓来的壮丁。门格斯图农业运动的核心是强制农民迁徙并村,同时在集市上大抓壮丁。很多人还是 战俘十几岁的小个孩子,勉强扛得起枪。他们长期蹲守萨赫勒的散兵坑,部队反复要求轮换,但无人置理。厄人阵用大喇叭和传单进行密集宣传,反复散布失败情绪。埃塞不断轰炸厄人阵的俘虏营,而人人皆知厄人阵认为埃塞士兵和厄特人一样,都是专制政权的牺牲品,因此善待战俘。尽管埃塞军方经常处决和关押逃兵,但仍阻止不住士兵投奔游击队。索库罗夫满腔挖苦,“埃塞坦克兵很特别,只要遇到枪击,哪怕是小武器开火,他们躲在车里很安全,但还是跳车逃跑。最喜欢的口令是‘解散’,意味着‘四面八方跑,亚的斯再见’,然后往往再度集中,送回前线。飞行员胆战心惊,根本顾不得瞄准,随便丢了炸弹就跑。我可看不上他们。”

厄特冲突为时过长,微小的结构弱点都会发展成致命缺陷。在海尔·塞拉西时期,军事指挥系统自上而下十分清晰。军政权则模仿苏联红军,层次过多且混乱。各级指挥官背后有政工干部和安全官员,分别向司令部汇报他们监查同级军官的情况、建议和不良评价。这种结构导致总部和指挥官、指挥官和政委、官兵之间相互猜忌,时常无法有效决策。

门格斯图似乎没有认识到部队内讧和走漏消息的危害。相反在阿法贝特战斗之前,他采取一系列错误行动,实际上将胜利拱手相送。

1987年12月,厄人阵突袭埃塞纳迪尤战区第22师。该师师长与政委关系恶劣,各自下属不服从对方命令,结果500埃塞兵阵亡,330万美元军事装备损失或落入人阵手中。门格斯图认为这次败仗完全可以避免,暴跳如雷飞往前线调查。纳迪尤战区司令塔里库·阿依纳将军在军中素以直言著称,但此次过于心直口快,当即被召回阿斯马拉,次日处决。

门格斯图原想借军中大将之头鞭策将士,不料事与愿违。纳迪尤战区官兵大为震惊,厄人阵很快看出门氏大错,兴奋不已,在广播中称“军政权自己用左手砍掉了右手”。埃军内部继续相互指责。战区新司令难立权威,第14师和第19师的师长争执不休。总部发现厄人阵骆驼队运送武器,命令两师相互靠拢,收紧5公里空档,拒不从命。两师长互相仇视,胜过仇敌。[7]

埃塞政府军有病,导致源源不断的苏援是祸不是福。索库洛夫逐渐发现苏联军援反而使局势更加恶化,而其国内同事本应在几年前就看到这点。苏联越给埃塞人装备,落入厄人阵手中的武器就越多。“我们实际上补给双方,厄特人穿我们的军装,用我们的武器。他们用不着费力气缴获,埃塞指挥官一见交火就下令丢弃装备,不是几辆坦克,而是整师整师的装备。”他认定埃塞第二革命军上层军官幻想破灭,有意破坏军事行动。“无论多么机密的行动,分离分子都能知道。埃塞军官向分离分子提供相关情报,因为他们想伤害门格斯图政权。这等于把自己的官兵送上死路,他们也在所不惜。”

阿法贝特战役之后,门格斯图发表全国电视讲话,10年来首次公开承认北方省份的战事,承认每年对付厄人阵的开支足以新建4所大学或10座大型医院。埃塞是世界银行划定的最穷国家,每年却将政府岁入的一半用于购买武器[8]。但是他没有像不安的将军们所期盼那样宣布停火,相反他决定“从今往后,一切为了前线!”他就像莎士比亚剧里的麦克白,身处血河当中,半途而返要比阔步向前还难。质疑自己权力的基础,可能摧毁整个结构。

门格斯图与西亚德签署和约,平息欧加登战争,调兵增援厄特。1988年7月他再赴莫斯科乞讨,事先担忧遭到拒绝。克里姆林宫内心想甩掉他,分文不给,但犹豫不决。最后苏方给的远不及门氏期望,并暗示他及时重新考虑结盟对象。时任美国常驻亚的斯代办罗伯特·霍德克记得,“外交圈子里,包括许多共产党国家使馆,传说莫斯科告诉门格斯图:‘我们也有困难,你最好开始结交其他朋友。’”[9]

门格斯图的日子屈指可数。1989年初,提格雷人阵在厄人阵的支援下攻占埃塞北部城镇恩达塞拉西,埃军比在阿法贝特还丢面子。反叛武装不仅限于提格雷省,埃塞中部阿姆哈拉族和南方奥罗莫族的不满民众都举兵起义,提人阵同几支武装联合,组成埃塞俄比亚人民革命民主阵线(埃革阵),矢志换政权。埃塞军队被迫南撤,沿途纷纷集体反水。驻扎阿斯马拉和亚的斯的将军们感到颓势难以扭转,乘门格斯图5月访问民主德国之机谋划发动兵变。

他们秘密联络厄人阵,承诺推翻门格斯图后进行和谈。但是政变没有成功。索库洛夫当年在挫败政变中起到关键作用。他在山上训练埃军,从广播里听到消息。他没有得到莫斯科或亚的斯方面的命令,虽然他看够了门氏政权的腐败并同情起事的将军们,但仍忠于职守,率特种部队攻占阿斯马拉机场和陆军参谋部,“我们的人在办公室击毙了空军司令,在哨卡打死开车逃生的一名将军,又用掷弹筒摧毁另一位将军固守的办公室。事后我们发现弹药库里备有大量装备,缴获的文件显示,政变后厄特分离分子将进驻阿斯马拉。”

27位埃塞将领为此未遂政变付出代价,被打折磨致死,曝尸数日,以儆效尤。门格斯图慌忙赶回亚的斯,下令将第二革命军司令达梅塞·布尔托碎尸,并在阿斯马拉游街示众。索库洛夫承认,”我为他们惋惜。如果我保持中立旁观,我会站到他们一边。一个半月内,又有3500名涉嫌兵变的军人被捕处决。”

门格斯图仍然大权在握,但几近杀光手下最好的军官,此举不利于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他坚持只要有足够的军备就能扭转败局,但他从哪里可以得到装备呢?他无从得知。两个超级大国关系开始回暖。1989年6月,美国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赫尔曼·科恩与苏联副外长阿纳托利·阿达米申在罗马会晤,讨论美苏在非洲的合作。苏方明确表示愿将埃塞的接力棒交给美国,而且此前双方均已主动接触厄人阵。门格斯图擅长玩弄“敌人之敌就是朋友” 的游戏,这个独裁者最担心两个超级大国幡然醒悟同意合作。

苏联军方过去总是比戈尔巴乔夫手下主张改革的外交政策专家更加迁就埃塞,文职政客叱责和警告埃方,将军们依旧供货。现在两家终于调门一致了,瓦连尼科夫的结论是,“苏联就像头奶牛,谁想挤奶就上手,包括埃塞。“他离开前对门格斯图很不客气,”我相信你会结束这场战争。如果你办不到,我们领导人会重新考虑你的能力。“

苏联实际上停止同埃塞来往,在那次未遂政变之后悄悄开始撤走专家,1989年秋又加快速度。索库洛夫是最后一个离开厄特的苏军顾问,转到亚的斯,继续为日渐多疑的军政权培训新兵。他不再喜欢这种工作,“我感觉自己成了苏联无耻政客的操控工具,会死在非洲沙漠里。“他最后借疗伤之由脱身,回到自身即将四分五裂的苏联。 ”长达3年,埃塞人就是不让我走,所以我离开的时候没有告诉他们。伤好之后我听说埃塞形势变化很快,没有必要返回那里。其实国内形势也好不到哪去。我觉得,离开的那个国家和回到的这个国家都不好。“

门格斯图毕竟是个实用主义者,还没走到穷途末路。他还藏着最后一张牌,虽说奇特神秘,但有可能令他转败为胜。

他着手通过与美国和以色列缔结三方联盟,新辟武器来源。1989年8月,科恩作为15年来首位访埃的美国助理国务卿来到亚的斯,发现门格斯图一反常态,十分友好温顺。埃塞领导人允诺不提条件即与厄人阵开始谈判,欢迎私人资本来埃塞投资,要求两国恢复互派大使。他还明确表示愿在美国犹太人院外集团最关心的法拉沙人问题上采取行动。

法拉沙人祖先自称为“以色列家族”,传说他们随从书中那个孟尼利克,带着偷来的约柜逃奔非洲。公元4世纪埃塞人皈依基督教,法拉沙人却没有跟随,而是坚守早期犹太教礼节,不过其宗教习俗与正统教规迥异,以色列的拉比多年来一直质疑他们的犹太人身份。他们在埃塞处于社会边缘,东正教会斥其为巫师群体,政府也不断歧视打压,实际是社会弃儿,梦寐以求有朝一日获准重返“故园”。

经以色列学者长期游说,以色列议会于1975年承认他们为犹太但人部落后裔。由于埃塞的生活条件每况愈下,以色列和美国的犹太人都要求转移法拉沙人。1984-85年埃塞爆发大饥荒,门格斯图允许以色列接走1.5万法拉沙人,但仍有数万人滞留埃塞。门氏现在打算利用这些人质做一大笔易货交换,从而无需在同厄人阵及其盟友和谈中作出实质性让步。

华府左右为难。美国从不接受厄立特里亚独立的概念,担忧这将破坏非洲的边界完整;但看出门格斯图残暴政权行将垮台,又担心突然新增武器会使战争死灰复燃。而且,美国急于支持在中东的亲密盟友和安抚国内声援法拉沙人的犹太裔议员。也许策略得当,有可能打赢门格斯图设下的牌局,力争埃塞和厄人阵在和谈中各自让步,又能帮助法拉沙人撤离,还不致引发战争升温。

美国决定默许以色列在埃塞培训军人、提供军装军靴和几万支“报废”步枪,但警告两国不得交易重武器弹药。特拉维夫欣喜于接受大量法拉沙人,并不理睬美方警告。

1990年2月,厄人阵使用快艇突袭并最终攻占马萨瓦,埃塞空军报以狂轰滥炸。幸存者称埃塞使用“新式炸弹”,港市街巷千疮百孔。[12]华盛顿动用一切力量辩解,前总统吉米•卡特亲自出马说服以色列议会相信美国说话算数。

法拉沙肮脏交易日复一日,而厄特人的势头难以阻滞。1991年初,厄人阵沿红海突进,集结于阿萨布、克伦和阿斯马拉郊区,并派几个旅南下支援埃革阵武装,切断埃塞西北贡德尔到首都亚的斯的运输干线。埃塞失去出海通道,阿斯马拉被困,仅靠空运补充给养。门格斯图面临巨大压力,要其做出一直拒绝的让步,允许厄立特里亚就独立举行全民公决。他不愿妥协,下令中止每月让千名法拉沙人离境的安排,对以色列人说:“给我武器,否则不许他们离境”。

面对在其垂死阶段至少杀害50万平民的强硬马克思主义政权,华盛顿和特拉维夫却共同做出令人惊诧的决定,此时应该明目张胆地行贿,但需要一个掩饰的借口。科恩及其同事建议支付埃塞航空公司一笔钱,补偿其因以色列包机运送法拉沙人而蒙受的损失。美国国防部同意提供2000万美金。门格斯图要价1亿美金,以方压价到3500万,划入埃塞政府在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纽约分行的帐户。5月24日,埃军在阿斯马拉投降,提人阵则同意推迟进占亚的斯,允许以色列在36小时内不停空运1.5万法拉沙人出境。

协议达成之后,门格斯图却无缘收获。他登机赴埃塞南方视察征兵情况,起飞后他到驾驶舱下令转道内罗毕飞往津巴布韦。他已经以前马克思主义同伴穆加贝的同意,在当地购置一座农庄安顿全家。门氏曾发誓卖掉衬衫也要还债,现在却留下欠莫斯科的60亿美元债务扬长而去,其中多数是军火款。[13]他和海尔•塞拉西一样,没有继承埃塞军人战败宁可自尽也不被俘的传统,而是选择酗酒慢性自杀。他偶尔接受采访,忿忿不平抱怨莫斯科背弃忠诚信念,背叛其非洲宠儿。

世界总是满不在乎地耍弄厄特,法拉沙交易则是最愚蠢的一幕,再次证明世人极端自私不讲道德。以色列只想认领最新发现的犹太部落,并不关心非洲之角的和平。他们和美国人似乎都毫无羞耻感,情愿拿钱收买独裁者,如果厄特方面进军稍缓,门格斯图可以利用这笔赎金再度烧旺战火。

门格斯图突然离去,美国官员在伦敦一家宾馆安排的和谈性质骤变,先前预计埃塞政府与游击队的谈判十分艰难,现在则是即将取胜的厄人阵和提人阵两家私下协商未来权益安排。在亚的斯,门格斯图的同伙纷纷到各国使馆乞求避难,城内抢劫成风。据美国代办霍德克回忆,“孟尼利克宫门大敞,文件四处飞散,禁卫军头顶床垫出宫。街上满是手持AK—47的散兵游勇,食不果腹,多数甚至不会说阿姆哈拉语。”他预感局势即将恶化,打电话给科恩,要求待命近郊的提人阵火速进城。提人阵部队在厄人阵坦克掩护下迅速进入亚市,填补权力真空。

如今,埃塞人讥讽那是“科恩的政变”。尤其是阿姆哈拉人,亚的斯市民虽然乐见门格斯图出局,但绝不甘心接受来自愚蛮之地提格雷逆子的统治。他们更不能原谅提人阵领导人梅莱斯·泽纳维随即对埃塞民族尊严的打击,居然悄悄同意放弃历代埃塞人梦寐以求的红海海岸,并同意厄特人经过两年考虑后举行全民公决定是否独立,以承认厄人阵在推翻门格斯图之中起到的关键作用。埃塞新政府和外交界也许有人希望,拖一段厄特人就会另有想法,但厄人阵无人怀疑投票结果。

厄人阵部队在亚的斯停留多日,待其游击盟友站稳脚跟后,掉转坦克返回阿斯马拉。他们深知自己并不受欢迎,坦克手所罗门·贝赫记得,“我们驶过厄特村落,人们跑来欢迎。等到我们越境开进埃塞,报以嘘声。我们在亚的斯,夜里没人敢出兵营,太危险。”[15]

他们如愿以偿。厄立特里亚独立斗争有助于埃塞人将海尔·塞拉西拉下帝座,最终又击败门格斯图。厄特给埃塞上了一课,面对一个不幸的弱小民族,如果不讲策略粗暴对待,势必引起小族仇恨膨胀,成为死敌。厄人阵不过11万人,却敢于迎战并打败45万埃军。厄特虽然人少,出口不多,军力不强,但是依然大获全胜。

6月的紧张日子给门格斯图失踪弹药的蹊跷故事带来奇特吓人的结局。提人阵及其盟友极力稳定局势,埃塞军内强硬分子孤注一掷,接连点燃藏匿亚的斯亚贝巴四处的大量军火。最大一次爆炸持续几个小时,腾起一团世界末日的蘑菇云,火箭和炮弹漫天飞窜,像焰火般照亮黎明前的夜空,夷平临近一片贫民窟,至少百人粉身碎骨。门格斯图囤积众多军火,准备最后摊牌。他逃亡国外后,却上演近似小型核爆炸的一幕。英国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尔·布尔克说:“就像一颗原子弹。”他被气浪冲倒,电视摄像师炸死,另一同事重伤。[16]这最终说明,无论埃塞军队败北的原因何在,但绝非由于缺少武器。
只看该作者 46 发表于: 2016-06-05
埃塞作为一个存续这么长时间的中央集权国家,为何民族分布还是这个样子?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47 发表于: 2016-06-07
回 亮晶晶 的帖子
亮晶晶:关键是全世界最近的一次两国合并或称统一还是90年代初的两德以及两也门,总的趋势一直都在分裂
即便算欧盟,那也是90年代初,何况欧盟还不是国家,属于欧盟的不少国家内部都有分裂的声音,比如苏格兰都搞了独立公投,西班牙、比利时等都有类似分裂的声音 (2016-05-27 20:34) 

      各个地区的民众自由独立意识增强,其实也不要把一个国家分裂看成天塌下来一样。就像夫妻离婚,在古代中国这是个很少见的事情,现代城市中大家都习以为常了。古代的大一统观念,应该让位于现在的自决观念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只看该作者 48 发表于: 2016-06-13
埃塞俄比亚原来的主体民族已经是第二大民族了,而且国内伊斯兰人口都已经40%+了,国家很危险
只看该作者 49 发表于: 2016-06-14
回 dalei 的帖子
dalei:埃塞俄比亚原来的主体民族已经是第二大民族了,而且国内伊斯兰人口都已经40%+了,国家很危险 (2016-06-13 11:49) 

阿法尔人、奥罗莫人中的穆斯林其实认同的是埃塞文化而非阿拉伯文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