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756阅读
  • 31回复

[地方财政]国务院的这项大改革,等了足足22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8-26
— 本帖被 keating 从 区划改革 移动到本区(2018-06-15) —

中国人常说,“有多少钱就办多大的事儿”。说的就是一个简单的道理,财权与事权要统一。
昨天,国务院网站上公布了一个文件《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规格很高,是国务院下发的,指导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的一个文件,具体涉及怎么花钱办事的问题。
熟悉中国历史的岛友都应该知道,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直是政治的核心问题,有时候是弱中央强地方,就会造成诸侯割据,偶尔是强中央弱地方,使地方发展迟滞,但更多的是地方和中央在微妙的权力“拔河”中寻求平衡。
这个在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中,表现得更明显。

分税制

一提到中央和地方的财税关系,必然会联想到1994年实行的“分税制”改革。这场改革被认为具有标志性和转折性意义,一直影响到现在。
改革开放后,为激活地方的活力,开始“分灶吃饭”。当时的改革思路跟小岗村摁手印一样,包干制。中央充分授权地方去闯去试,获得的财政收益也更大程度上倾向于留给地方。这个中央“拱手而治”的模式,对于冲破旧体制很有用。
大包干的财政体制,使地方拥有相当财权,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削弱,形成了“弱中央”状态。以至于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中央财政捉襟见肘,不得不通过各种名目向富裕的地方财政借钱。
为了改变这种“弱势”,中央进行了分税制改革,主要是收钱收权。果不其然,立竿见影。时任财政部副部长的项怀诚后来回忆说,1994年2月,他焦急地等待当年1月的税收数字。最后的结果是,环比增长61%,让项怀诚“高兴得无法形容”。
这一改革,彻底扭转了中央和地方的收入格局。财权的上收,中央对地方也有了更大的指挥权。但这次改革主要为解决中央的财政危机,改革并不彻底,遗留了不少问题。
用昨天公布的文件来说:
“现行的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还不同程度存在不清晰、不合理、不规范等问题,主要表现在:政府职能定位不清,一些本可由市场调节或社会提供的事务,财政包揽过多,同时一些本应由政府承担的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承担不够;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合理,一些本应由中央直接负责的事务交给地方承担,一些宜由地方负责的事务,中央承担过多,地方没有担负起相应的支出责任;不少中央和地方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职责交叉重叠,共同承担的事项较多;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尽规范;有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缺乏法律依据,法治化、规范化程度不高。”
也就是说,财权和事权并不统一。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2016-09-03
由于实施“分灶吃饭”:
经济发达地区的“灶”粮米充足,每年收半年的税,就卓卓有余;剩下来的事就是给企业“减税让利”,经济愈发壮大。其结果就是:经济上富可敌国,政治上地方借机坐大,“藩镇割据”最终形成。
经济欠发达地区往往收干挖尽也不够支出,恨不能掘地三尺,往往搞“寅吃卯粮”。其结果就是:经济越来越落后,企业越来越艰难。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2016-09-03
如果没有当初的“分税制”,全国统一市场就不会形成。各地为了自己的“灶”有饭吃,就会千方百计保护本地企业和本地市场,地方保护主义会成为常态。因为出让市场,对自己带不来任何利益,只会让本地企业垮掉;本地企业的垮掉,税源就会减少,自己的“灶”就会因为缺米而断炊。所以,地方政府只有一件大事可以做:千方百计地实施地方保护主义。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2016-09-02
回 gwzz234 的帖子
gwzz234:
南郑县就是这么完蛋的。。
1992年是全国百强县第24名
2012是国家级贫困县
因为分税制导致再也不能对大量住在该地区的省级以上企业收钱,没钱之后基建招商困难
.......

南郑县的例子举得有问题。
南郑县为什么1992年会成为全国百强县?源于南郑烟厂,源于烟草的高赋税。
在“分税制”前的“分灶吃饭”财政体制向下,所有税收都归南郑县财政所支配。
这种税制安排,导致各地争相上马高税负的烟厂、酒厂,各地的烟厂、酒厂在在这种体制下,都是各级政府的“财神爷”。哪怕出现高额亏损,地方政府也在所不惜。因为有源源不断的税收,各地又通过财政补贴对巨额亏损进行补贴。
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烟草税收由原来的单一产品税,变成消费税和增值税共存,其中大头是消费税,而消费税被划作中央税,100%归中央。增值税作为共享税,75%归中央,25%在省县之间进行分配。南郑的“好日子”到此结束。

回头想一下:烟草是在南郑的烟厂生产的,但它的消费市场却是全国。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等流转环节征收的税种)并不是生产企业和供应商产生的,它是由最终的消费地提供的。也就是,税源地是全国各地,凭什么由你南郑一家享受税收?仅仅因为烟厂在你的地盘上吗?
所以,“分税制”改革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安排。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2016-09-02
回 gwzz234 的帖子
gwzz234:南郑县就是这么完蛋的。。
1992年是全国百强县第24名
2012是国家级贫困县
因为分税制导致再也不能对大量住在该地区的省级以上企业收钱,没钱之后基建招商困难
.......(2016-09-02 09:29)嬀/color]

这个例子不甚妥当。对于驻县的省级以上企业,当地无论改革前后,都收不到多少钱,但也一直都有进账。

分税制改革前,国有企业是按管理层级上缴利税的,这一阶段基本是上缴利润,税费所占比重较少。也就是省属企业向省一级上缴,中央企业向中央上缴,以此类推。所在地能分到的钱非常少。

改革后,企业所得税划分模式沿用了改革前的逻辑,再加上了分成概念,也即省属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缴入省级金库(除非省里有文件下方到市县),并在此基础上中央参与分成。至于其它税种,基本该分成的分成,该中央的中央,市县一级收点房产税、土地税、城建税,分点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反正不会有多少,但也能有点。

之所以感觉改革前后反差大,可能还是因为改革前收到的钱占地方财政的比重比较大;等改革了,正好是国企困难加高通胀时期,占比一下子就下来了(初期绝对数可能都下来了点)。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2016-09-02
街道称谓也以行业命名。如伞铺街、碗铺街、纸坊街、管子街(文化用品)等
,各省会馆林立,商贾云集.
公路开通后汉中的公路建设和汽车运输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到1949年全省公路
通车里程4328公里,汉中611公里,占全省15%。汽车拥有量全省为997辆,汉中270多
辆,为全省之最⑦。解放后大部分被调往省内其他地、市。民用航空方面,1937年汉
中便通航了,有飞西安、成都、重庆、宝鸡等四条航线,而现在却只有一条飞西安的
航线。1949年全省工农业总产值10.88亿元,汉中1.95亿元占全省18%(注:汉中比关
中晚解放半年,许多工厂,桥梁被国民党炸毁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实际要多得多)
。1952年生产恢复后达到了3.24亿元,占全省15.7亿元的20.63%,仅次于西安,居全
省第二。


1992年南郑县以财政收入4.7亿进入全国百强县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2016-09-02
南郑县就是这么完蛋的。。
1992年是全国百强县第24名
2012是国家级贫困县

因为分税制导致再也不能对大量住在该地区的省级以上企业收钱,没钱之后基建招商困难
所以地方企业也发展不起来,税收和其他地方进一步拉大

城固,勉县,洋县也有类似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16-09-01
回 hand 的帖子
hand:教育也是地方支出的大头。人才培养是为全社会培养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教育支出应该由中央政府担起来才是合理的。这也是实行教育公平的需要。 (2016-08-28 22:56)

中小学是给本地小孩上的,外地过来的毕竟比例低,所以当然本地老百姓纳税教育本地的小孩

关于大学,大部分学校都是不出名的二本三本专科,学生多是本地学生,学生毕业很多也是留在学校所在地方就业的,所以学校所在地方也有拨款的责任,所以才有教育部直属、省部共建、省属大学。。。不同类型拨款比例是不一样的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6-08-28
教育也是地方支出的大头。人才培养是为全社会培养的,从这个角度出发,教育支出应该由中央政府担起来才是合理的。这也是实行教育公平的需要。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6-08-28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社保就放全部给中央,而不是大部分。 (2016-08-27 10:20) 

好像还没有100%的先例,90%以上的倒是一大堆
如果没有省辖县,设立桐庐地级市。
(小号为药祖圣地)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6-08-28
回 sinol 的帖子
sinol:中央财政的一大功能就是转移支付,我认为这也是最体现中央财政权力的地方 (2016-08-27 21:48) 

是这样的。实行分税制后,中央和地方在财力分配上的博弈一直在台面下激烈进行、一直在调整之中。改革成功的前提是明确各自事权、划清支出责任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6-08-27
要是这件事情真能搞成、做好,李总在这一轮改革中的地位就可奠定不移了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6-08-27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分灶吃饭了,中央财政不可能弥补地方财政亏空的。各级财政自求平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2016-08-27 15:48)嬀/color]

中央财政的一大功能就是转移支付,我认为这也是最体现中央财政权力的地方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08-27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中央财政有自己的支出范围,一级政权对应一级财政,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2016-08-27 20:19) 

中央财政不可能直接对接国民。国防、外交(大部分)费用以及大概只占财政供养人员百分之几的中央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人员运行费属于中央直接支付。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6-08-27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要中央财政干嘛? (2016-08-27 16:09) 

没有中央财政,就没有中央政权。财政财政,有财才要有政。这当然说的是财政的重要性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6-08-27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要中央财政干嘛? (2016-08-27 16:09) 

中央财政有自己的支出范围,一级政权对应一级财政,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6-08-27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分灶吃饭了,中央财政不可能弥补地方财政亏空的。各级财政自求平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2016-08-27 15:48) 

分灶吃饭的结果必然是地方保护主义和诸侯经济,各个地区都不会放弃税源大的产业,已经被历史证明是失败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6-08-27
回 野马头 的帖子
野马头:分灶吃饭了,中央财政不可能弥补地方财政亏空的。各级财政自求平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2016-08-27 15:48) 

要中央财政干嘛?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6-08-27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中央财政收入的多一半都是补贴各级地方政府的亏空 (2016-08-27 15:34) 

分灶吃饭了,中央财政不可能弥补地方财政亏空的。各级财政自求平衡,有多少钱办多少事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6-08-27
中央财政收入的多一半都是补贴各级地方政府的亏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6-08-27
回 qlm223 的帖子
qlm223:别的不说,社保这一块中央能包大头,跨省域基础设施建设取消地方配套资金两样,地方的就能如释重负,比什么七补贴八补贴好太多 (2016-08-26 20:19) 

社保就放全部给中央,而不是大部分。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08-26
中央权力太多,资源过于集中,越往基层,越是民不聊生。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08-26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全文并没有说明关于财政与事权的具体改革措施和方向,太空泛而谈。如文章所说,早在原先地方就收入低责任大,财政捉襟见肘,那今年地方财政收入因为全面营改增而造成财政收入狂跌,必然是雪上加霜。中央是否也会相应的收回一部分权责以减轻地方压力? (2016-08-26 12:55) 

1.“营改增”后,改原来的增值税分成比例75%对25%,为50%对50%;
2.即将“车辆购置税”(原属中央税100%归中央)改为纯粹的地方税(地方100%);
3.消费税原本属于中央税(中央100%),将部分品目改变征收环节同时变为地方税;
4.进一步完善地方税制,清费立税。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8-26
这关系理得顺才怪了
地图开疆北西南,日记救国千古传。
外患不决转重庆,内患不决进台湾。
花园口水救干旱,长沙城火送温暖。
金元劵多富国民,保甲连坐抚赣南。
死守南京唐生智,决战东北张毅庵。
精忠报国汪季新,爱民如子汤河南。
昔日英豪名尤在,今朝果粉战四海。
嘴炮无敌灭悍匪,网军神勇复左岸。
垂死病重惊坐起,王师健儿入梦来。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8-26
别的不说,社保这一块中央能包大头,跨省域基础设施建设取消地方配套资金两样,地方的就能如释重负,比什么七补贴八补贴好太多
如果没有省辖县,设立桐庐地级市。
(小号为药祖圣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