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中時電子報的創見,中時也是引用別人的消息
這是今年2月12日的新聞.
當時的新聞如下
新聞標題
深圳飆速崛起 將躍陸第1大城
新聞網址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212000631-260301新聞內文
以特區形式誕生的年輕城市深圳,在短短30年內成長到國際級大城市,繼2013年人均GDP超越台灣後,挾著中國矽谷、創新之都,深圳2016年GDP增速領跑北上廣,而當大陸年輕人都在逃離北上廣之際,深圳卻以創業活力,成了最「吸人」的城市。最近就有網路熱門文章大膽預測:5年後,深圳將打敗北上廣,躍升成為中國第一大城。
外界常提到的大陸一線城市「北上廣深」,各有強項,近來鋒頭最健的就是深圳,以高科技、數位金融及全球最活躍創客天堂,在世界能見度大增,被稱為「中國的矽谷」。
深圳有超過350家上市公司,其中在香港、美國等海外上市的就約有130家,台灣人熟知的騰訊、華為、中興、比亞迪、迅雷及大疆等國際企業,全都在此誕生茁壯;深圳統計局局長楊新洪表示,去年光是華為,就為深圳的經濟成長貢獻約1500億元(人民幣,下同)。
大企業深耕帶動成長
這幾家大企業帶來深圳源源不斷的成長,去年GDP超1.94兆元,總量為全大陸第四,成長率高達9%,遠高於北上廣。此外在製造業、金融、文化、總部經濟與民間創業活力上,也不遑多讓,更有「深圳總部經濟,就是中國總部經濟」的說法。最近網路流傳一篇文章就指出,照這態勢發展下去,深圳將「一騎絕塵」,北上廣將不敵深圳;該文引發眾多人轉發。
而這成績單不是靠歷史積累、國企政策傾斜與外商投資,而是本土業者在「沒娘」的環境中野蠻成長,從出生開始就瞄準全球市場、參與世界競爭,所以狼性十足。
包容外來人才成動力
除了這篇文章,不少外媒與外資也在提「深圳模式」,就是「最小的政府、最多的人才」,讓市場決定生存,所以深圳花在研發開銷占GDP的比重僅次於北京,但高達94%都是民間企業投資,這在大陸城市來說是絕無僅有。
而對外來人才的包容與積極,不少評論都認為這是深圳能打贏21世紀的「城市戰爭」主因,由於深圳1700萬的人口,「原住民」不到100萬,有戶籍的更僅3成,所以大家不分出身、不問貧富,就是要一起打拚的創業企圖心,是深圳能在全球經濟疲軟下持續前進的動力。
(旺報)
~~~~~~~~~~~~~~~~~~~~~~~~~~~~~~~~~~~~~~~~~~~~~~~~~~~~
內文有寫"最近就有網路熱門文章大膽預測:5年後,深圳將打敗北上廣,躍升成為中國第一大城。"
所以中時是引用那所謂的網路熱門文章.
到底是哪篇網路熱門文章呢.
請看這裡
http://finance.ifeng.com/a/20170211/15190577_0.shtml這是今年2/11的文章,請注意這篇比中時那篇文章還早一天.
裡面提到
文/刘晓博 来自公号:天天说钱
这两天,一篇“深圳5年后将成中国第一大城市”的文章,在朋友圈刷屏。
作者展示了深圳近年来取得的成就,认为5年之后深圳将超过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城市。这实际上是春节前“深圳秒杀台湾”、“深圳超越香港”那批文章的延续。
所以脈絡上應該是有一篇文章先在大陸的朋友圈流傳,被中時的編輯看到,在幾天後發了一個稿子.
但這樣的消息一開始並不是中時作出來的結論.
說台媒預測云云 會讓讀者對整件事情的脈絡產生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