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950阅读
  • 18回复

[其他]老城区的老房子,是如何演变成今天的“大杂院”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2-07-14
— 本帖被 keating 从 互动交流 移动到本区(2022-12-09) —
除去1970年代以来建设的工人新村、1980年代以来的商品房小区之外,
老城区还存在着未拆迁的老平房(或二层),大都是穿过一个临街的大门,里面许多户共住,但每户不过二三十平而已。
但是显然,在当初,这样的院子不可能是多家一起商量好一起凑钱共建的,应是有一定经济条件和地位的家庭独自建的整套院子,
经过历史的原因演化成了今天一套院子住了多家人的局面。
这里面的产权,想必早就是一笔糊涂账了,今天政府也只能是根据既成事实来认定归属。
如果恰好是文物、名人故居,还会安排腾退、复原等,但大多数也只是在一起挤着住而已。

对于原房主来说,有的是客厅,有的是书房、卧室、藏室等等有具体分工的房间;但今天都会演变成了吃住起居一体。
还有一些房子应是在院内的空处又盖起的,
除了一些涉及到公共的不好改变的地方,各家各户都会逐渐把自家住的房子改得像是一个独门一室户,而非院中的一个房间。
整套房子最初的样貌早就被改变了。
禁止【【【【【轨道部】】】】】回复我的帖子。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2-07-14
几乎都是50-80年代被政府安排进去的。

50年代住进去的一部分人,祖上都是住贫民窟、棚户区的城市贫民,在城市里没有稳定的居所。解放后房产充公,政府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就把其间个别房间,以低廉的价格租给、或卖给了他们的祖先,从此一代代传承下来。

60-80年代住进去的一部分人,基本上都是当时由单位解决成家问题的无房市民。年轻人要婚嫁,自然就不方便继续住单位宿舍。父母要是在城里,家里面积还算有点富余的,倒是可以挤一挤;但要是刚进城,那就只能继续住宿舍,等单位从大杂院里腾间房解决他们的问题。
一直到80年代,京沪仍然有大量单位在分配类似大杂院的房子。甚至在个别住房紧张的街区,即使新建的住宅楼也要一户拆成两户安排。


有个叫《一地鸡毛》的电视剧,背景是90年代,主角是首都中央机关的公务员,贯穿全剧的一个剧情就是房子问题。
主角先是住宿舍,女友怀孕了拖不得了,才和另外一对夫妻一起分到个两室。后来又是一番钻营,分到了一个性质上类似大杂院的老房子,他家占了楼道。。。。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2-07-14
回 aiorio 的帖子
aiorio:几乎都是50-80年代被政府安排进去的。
50年代住进去的一部分人,祖上都是住贫民窟、棚户区的城市贫民,在城市里没有稳定的居所。解放后房产充公,政府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就把其间个别房间,以低廉的价格租给、或卖给了他们的祖先,从此一代代传承下来。
60-80年代住进 .. (2022-07-14 15:49) 

单位安置自己的员工,要是单位自建的宿舍楼还说得过去,
把充公的老宅子给拿来安置,这就有点慷他人之慨了
不过话说回来,49前后,国内城市里的房屋产权恐怕相当于部分都经过了一番易手
原来的主人跑的跑关的关吧,即便是留下的后代,也难以回到自己的祖宅了
禁止【【【【【轨道部】】】】】回复我的帖子。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2-07-14
80年代其实有一些充公的老房子,又还给原主了。

我姨祖父50年代打成资本家,房子(市中心区的一个小院子)当时没收了,80年代初又还给他了。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2-07-15
回 华彩 的帖子
华彩:单位安置自己的员工,要是单位自建的宿舍楼还说得过去,
把充公的老宅子给拿来安置,这就有点慷他人之慨了
不过话说回来,49前后,国内城市里的房屋产权恐怕相当于部分都经过了一番易手
原来的主人跑的跑关的关吧,即便是留下的后代,也难以回到自己的祖宅了 (2022-07-14 17:10) 

某些地区的房管局,档案十分详细,真想找的话绝对是找得到原主的。
但这种复杂历史问题,只能“宜粗不宜细”了。搞出个通用办法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把每一例产生纠纷的都当成特例去处理。

偶尔,政府也会故意利用这种历史问题做文章。比如说广州之前拆迁就有一例:
房子是麦家的,解放时麦家逃到了香港,然后当年房产充公后几经辗转最后租给了单家,已经租出去四十年了。11年广州修地铁准备拆迁的时候,先是找所谓屋主、也就是租户单家去谈,单家反复反悔、抬价。给政府和羊角逼急了,愣是从香港把麦家人给找来了,说是房子有历史产权问题,不租了,单家一分钱没有还得赶紧搬家。随后媒体一打听,原来麦家06-10年一直在准备材料和打官司,想把房子要回来。。。。
Sold my soul broke my bones
Tell me what did I get
I kept my promise man
Show me the promised land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2-07-15
回 aiorio 的帖子
aiorio:某些地区的房管局,档案十分详细,真想找的话绝对是找得到原主的。
但这种复杂历史问题,只能“宜粗不宜细”了。搞出个通用办法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把每一例产生纠纷的都当成特例去处理。
偶尔,政府也会故意利用这种历史问题做文章。比如说广州之前拆迁就有一例:
....... (2022-07-15 00:12) 

所以还是看想管不想管,
一般情况下,原主不提,现住的人也不好惹,
ZF也就懒得在中间和这个稀泥了吧。
禁止【【【【【轨道部】】】】】回复我的帖子。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2-07-15
回 华彩 的帖子
华彩:所以还是看想管不想管,
一般情况下,原主不提,现住的人也不好惹,
ZF也就懒得在中间和这个稀泥了吧。 (2022-07-15 00:36) 

也要看房子用途的。公家占用的容易还一些,毕竟80年代,公家也慢慢换低层楼房了,旧房子腾出来了。80-90年代,住楼房也算一种身份象征,公职人员一般都抢着搬,不愿呆在低矮的古老旧房子里。
被私人占了,就没那么容易还了,扯皮时间长,公家当时也没有安置房安置私人,也就只能和稀泥,一般是偏向现住户的。不过上面那个单家,是把公家惹毛了,公家转向了。

档案其实只要没碰到水火虫和文革小将,还是能保存的。而且这种档案,往往不止档案馆有,很多单位也有。我早几年去帮忙处理一个小单位的档案,都搬过三次家了,还能完整的找到80年那单位成立之初的档案。近40年了,实际已经过保了,领导不愿意丢,说也算一种财富,而且整个80年代的档案就十多本,还不及现在一年档案的零头。
那里面就记载了单位成立时房子的来源,公家也不能乱占房子,要打报告的。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22-07-15 12:29重新编辑 ]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bon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2-07-15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80年代其实有一些充公的老房子,又还给原主了。
我姨祖父50年代打成资本家,房子(市中心区的一个小院子)当时没收了,80年代初又还给他了。
 (2022-07-14 17:18) 

我们村有一家,他爷爷辈是大地主,然后解放后文革被清出村去的。整个宅子都变为公产分给没房的人居住....别说80 年代,90年代都是安置无房户的。
一直到2013年左右,这家人被找回来认祖归宗了。在外面已经繁衍好几代了,生意也做得不错,遍布港深...原来宅子才清退出来归还他家,然后他们修路修祖屋之外,还另外捐了200w出来....翻修村里祠堂。
动乱年代同样离开村里的大概不止这一家,有不少不是地主的也有回村认祖的。但也有没回来的,老房几乎都倒了...没人认领...子孙如果发展一般,也没人去找回来认祖....

家产田地大宅这些,会因为时局动乱传不下去了,
家风家教好的都能很好的传承,无论怎样的磨难后代都能发家致富,而那些住他们家祖屋的似乎也没有多大发展。
[ 此帖被bon在2022-12-05 15:4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2-07-20
贫下中农、城市无产者到“土豪劣绅的小姐少奶奶的牙床上滚一滚”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2-12-05
回 aiorio 的帖子
aiorio:某些地区的房管局,档案十分详细,真想找的话绝对是找得到原主的。
但这种复杂历史问题,只能“宜粗不宜细”了。搞出个通用办法来是不可能的,只能把每一例产生纠纷的都当成特例去处理。
偶尔,政府也会故意利用这种历史问题做文章。比如说广州之前拆迁就有一例:
....... (2022-07-15 00:12) 

大体上

50年代初被没收的, 算是革命. 不能退回.  

60年代中被没收的, 后来会按政策退回.

身边就有两例,  一例, 同事的爷爷当年没有房子, 50年代资本家外逃, 分给他爷爷一个房间. 80年代拆迁, 原拆原迁 换为 新村单元房,  现在值钱的呢.
还有一例, 家里房子大, 50年代, ZF说拿两间先借给别人住, 就这样收不回来了. 但我估计如果80年代他去走关系争取, 还是可以收回, 因为他那两间房子不能算被没收.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2-12-05
成都,巴金,《家》原型的老房子,在解放后被政府征用了,后来,在百花潭公园,建了《家》景点。再后来,把《家》原型的老房子,清空,作为巴金故居,又成新景点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2-12-05
我家,在解放前,没有房子,只有一头瘦牛,是佃农。所以,评了成分,是下中农。分配了住房,三间大草房。当时家里三个人,我祖母,我三伯,我爸。后来,我祖母跟着我二伯住去了。我三伯外地工作。我爸参军。房子无人住,都快倒了。再后来,我爸回家结婚,修整了这房子,又把我祖母接回来。最后,我祖母死了,全家族的人,为这房子,打了很多官司。到最后,拆迁,一部分房子选择了货币安置,大家把钱分了,才算了事。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2-12-05
福建永定那个虎豹别墅就退了,不过胡仙又捐作公益了
还有广州永安堂,90年代退给胡家后人,也由胡仙捐了
被没收的理由是虎标万金油老板曾配合日本人,被认定敌伪资产,后来平反了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2-12-05
我们家以前住的就是大杂院,几进院落,很大,以前是国民党一个中央委员的私宅,跑台湾去了。里面住的十几户都是我爸一个单位的。房屋产权归房管所,要交租金。
傻逼年年有,今年特别多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2-12-05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国共两党的有识之士,多是出身地主阶级。
区别在于,前者同情自己处身的阶级,后者反叛自己处身的阶级。
近代知识分子分野,也正是一个同情,一个反叛。
最后,反叛者赢得了天下。
也可以说,现当代的反革命者与革命者,也正是出于同情和反叛这个分野。唯有有勇气反叛自己处身的阶 .. (2022-07-20 20:31)

反叛自己出身的阶级,这个说法本身就是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阶级意识来自阶级实践。

出身地主阶级的人,从来没有无产阶级的实践,怎么可能获得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呢?

他们最多是对无产阶级抱有同情心。
所以,地主阶级的分化,其实是分为对工农阶级是否有同情心。
背叛自己的阶级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他们从来没有背叛过自己的阶级。
企业里四套班子寄生虫,基本用来安置地主阶级子弟。
剥削比资本家更狠。
事业单位也是如此,基本安置地主阶级大小老婆,子女亲属,骑在人民头上做寄生虫。现在一个一级演员一个月拿2万工资,他们为人民服务什么了?
机关单位也是地主阶级为主。
而一个爱国农民,辛劳一辈子,扎根基层,农业报国,退休金只有100块。
出去要饭,每月都不止要到100块

你想要为地主阶级涂脂抹粉,人民群众的眼睛的雪亮的。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2-12-05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也要看房子用途的。公家占用的容易还一些,毕竟80年代,公家也慢慢换低层楼房了,旧房子腾出来了。80-90年代,住楼房也算一种身份象征,公职人员一般都抢着搬,不愿呆在低矮的古老旧房子里。
被私人占了,就没那么容易还了,扯皮时间长,公家当时也没有安置房安置私人,也就只能 .. (2022-07-15 12:13) 

大部分改造时由原房主交予国家,ZF支付了一段时间的租金,理论上已经完成了赎买,这些完全没机会拿回来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2-12-05
回 大家好 的帖子
大家好:大部分改造时由原房主交予国家,ZF支付了一段时间的租金,理论上已经完成了赎买,这些完全没机会拿回来 (2022-12-05 16:29) 


经租房?经租房?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2-12-05
回 萧燕燕 的帖子
萧燕燕:  背叛传统的知识分子
  虽然19世纪中叶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首次向豪绅统治和整个儒家社会政治制度发起了革命性挑战,但直到世纪之交豪绅阶级的成员也转而反对本阶级的儒家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时,中国革命的现代历史才真正开始。更确切地说,在19世纪90年代,一批人数不多但 .. (2022-12-05 13:42) 

背叛传统,并不意味他们就有了无产阶级意识。

他们只是在寻找出路。

所以,他们的背叛也不可能彻底,只能是很有限的背叛。
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装维新人物。
维新这个词,本身也表示了保守性。

正因为这些所谓背叛传统的知识分子,他们本质上依然还是原来的知识分子,所以他们既无法成为无产阶级知识分子,也无法成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因为不论是资产阶级的阶级实践,还是无产阶级的阶级实践,他们都没有。
他们所有的,只有地主阶级的阶级实践,小农意识的实践。
所以,他们不可能为中国指明出路。
他们教导出的学生,也不可能领导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

中国到今天,还无法走出近代史。

象梁启超这个大骗子,教导出的儿子也是大骗子。欺世盗名,无耻之尤。
这种人既不具备资产阶级的品德,更不具备无产阶级的品德。
他们的所作所为,依然停留在传统地主阶级下流无耻黑暗的世界。

------------------
就像抗战时,大批地主阶级知识青年投奔革命圣地延安。
投奔了革命圣地,并不意味就自然变成一个革命者。
还需要接受大量的再教育和思想改造。
仅仅思想改造还不行,还必须经受革命实践的洗礼和考验。
[ 此帖被天地君亲师在2022-12-05 18:3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2-12-06
回 aiorio 的帖子
aiorio:几乎都是50-80年代被政府安排进去的。
50年代住进去的一部分人,祖上都是住贫民窟、棚户区的城市贫民,在城市里没有稳定的居所。解放后房产充公,政府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的住房问题,就把其间个别房间,以低廉的价格租给、或卖给了他们的祖先,从此一代代传承下来。
60-80年代住进 .. (2022-07-14 15:49) 

20来年前有一部电视剧叫《老房有喜》讲的就是台湾的老富商派孙子去上海接收老房子和房客之间的故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