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050阅读
  • 29回复

[地级市]其实是县市在剥削地级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7-25

财政 一般预算收入(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万元)
累计 比同期±% 累计 比同期±%
全市 80177 32.0 131646 21.6
宜 都 市 6893 29.0 13324 10.5
枝 江 市 5137 74.4 11313 38.6
当 阳 市 5219 34.1 13804 20.7
远 安 县 2631 24.9 3964 -6.7
兴 山 县 2723 16.3 6800 27.1
秭 归 县 2374 14.1 6570 41.3
长 阳 县 3242 19.7 8782 41.2
五 峰 县 910 -8.5 4782 27.4
夷 陵 区 8285 15.6 17551 7.2
市直 34531 36.2 33047 31.0
西 陵 区 3018 22.7 2862 -21.4
伍家岗区 1665 34.7 2434 24.2
点 军 区 352 73.4 2050 27.2
猇 亭 区 767 56.2 1290 16.8
宜昌开发区 2430 69.9 3073 25.2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7-25
市的收入有的是剥削县市的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7-25
以下是引用李清在2005-7-25 16:19:17的发言:
市的收入有的是剥削县市的


像五峰这样的县市没有一个象样的企业,根本就无法养活自己,人均财政支出却位居湖北省县市前列,就是靠吸宜昌市的血。


宜昌西部的几个县市,基本上是靠中心城区和东部四县市区养活的。


宜昌城区大片优质土地却被划成了贫困山区县市的工业园,产值和财税都交给县市。


湖北省级贫困县、湖北省人口最少的兴山县政府的办公大楼却比宜昌市府的豪华许多。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7-25
那些支出大于收入县,他们的县到底是来自于国家还是宜昌?最好调查一下。另外,兴山的大楼恐怕是挪用三峡移民的资金吧?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7-25
既然县市又说地市剥削了他们,而地市又说县市拖了自己后腿,不如省县直辖好了~
www.xsanfang.com
深圳新胜安防,专业监控设备销售安装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7-26
就是!这些个穷地方和武汉周围的黄陂,蔡甸,江夏,新洲,汉南一样,是要武汉来帮他们脱贫的!
把武汉建成美丽富庶的为一般市民享用之开放创新之都!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7-26
市\县一起剥削老百姓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7-26
以下是引用pilot在2005-7-25 19:01:53的发言:
那些支出大于收入县,他们的县到底是来自于国家还是宜昌?最好调查一下。另外,兴山的大楼恐怕是挪用三峡移民的资金吧?

宜昌市地处鄂西长江中上游结合部,是巴楚文化的摇篮、土家族的发祥地和举世瞩目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所在地。全市辖5县3市5区、总人口410多万,其中城区人口130多万。全市有长阳和五峰2个土家族自治县、1个民族乡和l条回族街,市域内现居住着土家、回、满、苗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达43.0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0.37%。
一、抓政策,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广开绿灯。
宜昌的2个民族自治县1个是全国贫困县、1个是全省特困县,其生产力发展水平低、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市委、市政府为此明确提出了“民族工作抓发展”的战略重点,号召全市上下要正视民族地区贫穷落后的现实,从全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全局和关心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疾苦的高度出发,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当作全市的一项政治任务来抓,并采取一切可能的政策措施帮助民族地区解决好其在发展中面临的特殊困难与问题。199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关于贯彻落实鄂发[1995]26号文件的意见》,明确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支援不发达地区发展资金、民族地区温饱资金、民族教育资金100万元专门支持长阳和五峰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共青团宜昌市委在“九五”期间为民族地区各兴建或完善10所希望小学;对有关民族地区的事项,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市直各部门都要在计划、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倾斜和照顾,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一路绿灯。1998年,市政府下发了《贯彻实施<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的通知》,规定了从九个方面对散居少数民族给予照顾的优惠政策,并决定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散居少数民族事业费20万元用于解决散居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上的特殊困难。2000年,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了加强民族工作的措施。市委、市政府据此召开了全市第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全市民族工作会议,面向新世纪对全市民族工作作出了全面安排和重大部署,作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决定》从发展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教育、旅游业及加大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力度、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又出台了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其中明确“十五”期间每年由市财政给民族地区安排农业切块资金100万元以上、科技“三项费”30万元以上、民族教育专项资金40万元、民族地区社会发展资金20万元、清真饮食业发展资金10万元、民族工作事业费20万元,帮扶资金总额比“九五”时期增长了1倍。这一系列特殊优惠政策的出台,含金量高、操作性强、措施过硬,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创造了条件、拓宽了空间、增强了后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二、抓特色,举全市之力对口支援民族地区。
市委、市政府深刻认识到,如果民族地区的面貌不能尽快改变,就会严重影响全市的发展大局;如果民族地区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就不会有全市的大发展;如果全市民族地区的60多万各族群众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全市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计划就会落空。为此,市委、市政府决定把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和市直各部门组织起来,举全市之力对口支援民族地区。1997年,市委、市政府下发了《关于组织对口支援长阳和五峰两个民族自治县的通知》,首批共组织了18个有项目和资金调控能力的市直单位和较发达市区对口支援长阳、五峰2个土家族自治县,当年就为民族地区办实事99件、扶持资金3349万元(其中无偿资金945万元)、兴建希望小学11所。1998年,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全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对6个对口支援先进单位给予了表彰,并进一步号召全市上下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智出智,把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近两年,宜昌市又进一步将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延伸到了民族地区的7个乡镇,有效地提高了对口支援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年初定计划、一季度一通报、半年一检查、一年一总结的对口支援工作制度,做到在民族地区调研不走过场、支援不搞形式、扶持不搭花架子,对口支援一律到实地、查实情、办实事、求实效,使民族地区得到了巨大实惠。到2001年底的五年内,全市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共办实事77件、扶持资金2.1亿多元、援建希望小学2l所、资助特困学生254人、援助物资折价135万元,是帮扶民族地区力度最大的五年、少数民族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民族地区发展最快的五年。
三、抓实事,把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当作头等大事。
民族工作是做团结的工作、做凝聚人心的工作。宜昌市的党政领导始终把全市43万少数民族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经常深入少数民族群众、密切联系少数民族群众、注重解决好少数民族群众生产生活上的特殊困难。五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每年在民族地区召开一次帮扶现场会和对口支援现场会,先后有10多名市级领导坚持在民族地区办联系点、包扶特困乡镇和特困村,1998年,时任市长孙志刚将解决长阳大堰乡的人畜饮水问题作为“市长德政工程”来抓,组织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召开专题办公会研究措施,多方筹措资金150万元彻底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该乡的用水难问题,并要求民族工作干部要时刻想少数民族群众之所想、帮少数民族群众之所需,大力为少数民族群众办好事实事。使广大少数民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与照顾、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四、抓团结,广泛深入地开展“三个离不开”思想和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有效解决部分干部群众缺乏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掌握、缺乏对党的民族政策的了解、缺乏民族基本常识的问题,宜昌市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开设了民族课,大力加强了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和党的民族政策、民族基本知识、“三个离不开”重要思想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了民族团结进步活动。市委宣传部、市民宗局组织在广播、电视、报刊上专门开办了“民族之星”、“民族政策”、“民族知识”和“五十年民族工作回顾”、《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专栏、专版和专题节目,对关心支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市直各部门领导及各界人士进行了系列采访报道。2000年,市委、市政府对全市31个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39名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并决定今后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每5年表彰一次。进一步在全市形成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浓厚氛围。
五、抓管理,把散居少数民族工作尤其是城市民族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宜昌市以贯彻实施《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和市政府《关于贯彻实施<湖北省散居少数民族工作条例>的通知》为龙头,大力加强散居少数民族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和贯彻落实,牢固树立为散居少数民族群众服务的宗旨,全面落实了对散居少数民族在饮食、丧葬、教育、节假日待遇等方面的各项照顾政策,保障了散居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积极反映广大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愿望与要求,1999年9月成立了枝江江口回族街,2000年10月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全市唯一的民族乡——潘家湾土家族乡,满足了当地少数民族干部群众的合理要求,体现了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
随着三峡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宜昌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宜昌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也与日俱增,民族工作部门的服务任务加重了、管理难度加大了。为切实帮助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员安排好生活和商贸活动,市民族、公安部门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一进行了登记造册、摸清底数,着力加强对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依法协调民族关系,有效维护了全市各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专门成立了由公安、城监、工商、税务等部门组成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和联系会议制度;1999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清真餐饮业管理的通知》,坚持每年开展一次清真饮食业年检、对合格的由回族民主管理委员会发给统一规范的“清真标志”;每年召开一次外来少数民族商贸代表人士座谈会,每年在人大、政协会议期间召开一次少数民族代表委员座谈会,每年在劳动节、国庆节和元旦春节前夕组织对民族宗教方面可能影响社会安定的隐患进行一次全面排查,掌握情况,发现苗头,提前防范,确保稳定。在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和纠纷工作中,宜昌市坚持采取团结、教育、疏导的办法,注重平时与少数民族群众广交朋友,热忱为少数民族群众服务办实事,并注重发挥清真寺民主管理委员会、回族民主管理委员会和民族宗教界代表人士的作用,利用他们在本民族群众中的影响力做好思想工作,有效防止了一些矛盾纠纷的激化升级。五年来,全市31个民族同舟共济、和睦相处,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日益巩固和发展。中共宜昌市委制定了《2002——2006年宜昌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规划》,对今后五年全市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目标、任务与措施作出了全面部署。一支宏大的、德才兼备的、更加适应宜昌民族工作及民族地区建设需要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培养和造就,必将给宜昌的民族工作带来更加辉煌的明天。
展望未来,在二十一世纪,我们将高举邓小平的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江泽民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7-26

每年都要在长阳、五峰投入几千万!!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7-26
中共宜昌市委宜昌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的决定(宜发[2000]19号):增加对民族地区的投入,努力解决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的财政困难。对民族地区的各项投入,属国家和省渠道的要全部兑现,属市里安排的,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逐年增加。加大对民族自治地方的财政转移支付和资金调度力度,继续为少数民族地区争取以工代赈等政策扶助性投入。从2000年起,每年从市农业切块资金列入不少于100万元用于支持长阳、五峰两个自治县的经济发展。每年市财政预算安排20万元专门用于支持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事业。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市直各有关部门在安排扶贫项目和资金时,对民族地区和民族乡给予倾斜照顾。国家和省给民族地区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市里按10%配套。加大扶贫搬迁力度,巩固扶贫攻坚成果。市里在安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时,按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安排,改造低产田,按项目管理要求优先安排。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7-26
向贫困地区转移支付是国家价值的一部分。国家向这些贫困县拨款似乎都要经过的宜昌的。所以你举的例子并不能说是宜昌市区在向贫困县投钱。相反,你怎么不说宜昌每年从较发达县市收的钱呢?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7-27

我只知道:陕西省今年对市县的财政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原来增值税的分成比例是:中央75%,县级25%;

现在成为:中央75%,省级7.5%,市级2.5%,县级15%。

因此一项,我们这个财政穷县每年将损失县级收入上千万元!

这不是利用行政职权强取豪夺是什么?

[em01][em01][em01]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7-28

现在地级市都有这样的思想:县市发展好了,功劳都是地级市的,美其名曰在地级市的管理下,而县市没发展好、出了什么事情,责任都是县市的。

县市啊县市,什么时候你不再成为别人口中的宣传工具。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7-28
以下是引用hand在2005-7-27 22:29:00的发言:

我只知道:陕西省今年对市县的财政体制发生了较大变化。


原来增值税的分成比例是:中央75%,县级25%;


现在成为:中央75%,省级7.5%,市级2.5%,县级15%。


因此一项,我们这个财政穷县每年将损失县级收入上千万元!


这不是利用行政职权强取豪夺是什么?

[em01][em01][em01]
中级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检察院、农业局的费用县市不应承担吗??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7-28
以下是引用小老虎在2005-7-27 11:58:19的发言:
楼主有没有计算一下银行、保险、烟草、电力这些地方企业县级向上级输的血?还有汽车车辆购置税、上牌费?


五峰这样的县的银行、保险系统能向上级输血???


呵呵,它只能靠上级供血才能勉强生存下去,不然连工资也发不出来。


事实上,五峰甚至连四大商业银行的支行都还未全部建立起来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7-28

2004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GDP14.15亿,人均5780元,不到宜昌市平均水平的40%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7-30
楼主倒打一耙!
把(媳妇=儿子妻子)当(媳妇儿=自己妻子: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扒灰。媳妇指儿子妻子而非自己妻子
把(女婿=女儿丈夫)当(女婿儿=自己丈夫:部分北方城市的方言口语)叫乱伦。女婿指女儿丈夫而非自己丈夫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7-31
如果楼主的标题结论成立,那就更应该支持地级市不管县了!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07-31
以下是引用实在在2005-7-30 10:07:33的发言:
楼主倒打一耙!


去那些贫困县调查一下,某些贫困县根本没有自立的条件



不做调查研究,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是要不得的。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7-31

2003年宜昌分县市(区)GDP


县市(区) GDP总量 增速 人口
  


东四县


当 阳 市 733030万 增长 5.1% 47.6万
  夷 陵 区 706402万 增长 9.4% 51.7万
  枝 江 市 508580万 增长12.9% 50.8万
  宜 都 市 410095万 增长15.7% 38.4万


西五县
  
  长 阳 县 284458万 增长 7.0% 41.2万
  秭 归 县 215290万 增长 9.0% 40.1万
  远 安 县 175338万 增长 8.0% 20.7万
  兴 山 县 145100万 增长12.9% 18.6万
  五 峰 县 108908万 增长 6.0% 20.8万
  中心城区 163亿(调整后) 71万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7-31

非常片面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7-31

在实行行署制时,行署所在地的县级市一分钱也要不到行署管辖的其他县、县级市的钱建设自己的城区,行署改为地级时后,原来行署所在县级市政府变成了区政府,确实依然没有办法要到其他县、县级市的钱,但地级市政府却可以(注意:是可以——如果由于属县、市过穷还要补贴,那只不过是自认倒霉的事情,而不是本质上不可以,更不是不愿意,只是无奈的不能够,无奈的只能倒贴而已!)。更有甚者还可以通过区划调整将靠近市辖区的属县、市中相对较富的乡镇划归市辖区,人为将原不是贫困县的县市变成贫困县市,然后假惺惺的给点补贴。无论如何市辖区在地级市政府的运作下都不自觉的成了受益者(尽管市辖区政府没有直接盘剥地级市属县市)。当然也不排除属县市实在个个都贫穷,那就自认倒霉,只有倒贴得份了。

但无论剥削还是倒贴,都是地级市制度不合理的证据!

中央—州(都)—县(府)—乡(市)—村(镇)。更多文章详见http://inkred.i.sohu.com/blog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8-01

"在实行行署制时,行署所在地的县级市一分钱也要不到行署管辖的其他县、县级市的钱建设自己的城区"

行署要不到钱建设"地直"吗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8-02
南宁地区的办公大楼有部分是下属县"赞助"的.农资公司大楼是导致下属县供销社崩溃的直接原因之一!
郡县制:中央---(省)---郡---县\市
虚省实郡强县
反对直辖,取消特权,县市平行,机会均等!
~~~~~~~~~~~~~~~~~~
小号?查无此人!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8-02
进贤县文港、李渡、温圳镇因为经济较好,在报道上全部是“南昌市文港镇”、“南昌市李渡镇”等,
而进贤一些贫困的乡镇如三里、池溪乡,却从来也没听说“南昌市三里乡”、“南昌市池溪乡”
www.xsanfang.com
深圳新胜安防,专业监控设备销售安装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