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706阅读
  • 16回复

[江西]江西“次中心城市”花落谁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V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9-03-27
来源: 大江网-江西日报

  城市间也有交锋与碰撞,像北京与上海,大连与青岛,重庆与成都,为了这样那样的名分,引来口水无数。

  在我省,关于谁是“江西第二城”的争论也从没停止过。之前,参与方仅限于赣州、九江两地间,网上的帖子此起彼伏。随着2008年我省经济版图悄然改变:财政收入上,赣州继南昌之后迈过了百亿元大关,低调的上饶超过了传统强市九江,成为季军,新余扮演黑马角色,追得前面几位老大哥心惊肉跳。这种交锋已走出了双城范畴,向三城、四城、五城的更宽广领域扩展,网上任何一个地域帖都可能演变成争论。

  你追我赶的气氛也显现在各设区市的施政目标中。赣州提出“加快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和谐的追赶与跨越”,九江要“争得应有地位”,上饶“各项经济指标、各项工作都要瞄准全省第一方阵”,而新余更是响亮地宣称要做“江西亚中心”。竞争之势,洞若观火。

  2009年,国际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以此为标志,我们的发展环境、理念、方式将面临改变,困难与机遇并存,潮起潮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千帆竞发,百舸争流,谁将被谁赶超?谁将走到前列?


V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9-03-27
赣州 要做江西的厦门



  这是一名赣州网友的留言:“在2015年至2020年间,赣州将完全有可能比肩南昌,成为江西的大连、厦门。与南昌共同构成江西经济社会的‘双星’格局……”

  这句留言,被赣州市委机关报《赣南日报》所引用,以展现赣州未来发展的新画卷。剑指南昌,赣州人的底气来自于发展的硬气,2008年,赣州紧随南昌之后,财政收入第二个跨过了百亿元门槛。

  从容赣州

  赣州是从容的,从容得不受外界影响。

  各地的古城墙变身大马路,章江之畔,雄伟的宋城依然巍峨耸立;各地的旧桥化身老照片,贡江之上,斑驳的浮桥依然共江水荡漾;各地的老地标委身史书,阳明路上,沧桑的标准钟依旧守着岁月。

  大山造就了赣州的从容。群峰绵延、重峦叠嶂间,这里习惯了自己的节奏,习惯了自力更生。

  这种从容体现在为政者身上。关于发展,他们说:“一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桶上最短的一块木板。江西的崛起,离不开赣南的加快隆起。”这虽是近乎“不要拖后腿”的低姿态表白,急切之情仍溢于言表。但如何发展,他们的原则又是:务实冷静、长期奋斗,不哗众取宠、不急功近利。张弛之间,是大山的沉稳。

  这种从容体现在老百姓身上。赣州本土的网上论坛,在全省是最清静的。没有争论,没有口水。赣州人都有很强的满足感,在网上和九江人争论,清一色地支持家乡;离家几天,就会抱怨外地生活不习惯气候不适宜;就连带朋友去“宝葫芦”玩,总会加上一句:这过山车南昌也没有。

  开拓赣州

  赣州最美的是脐橙林,最甜的是脐橙果。2008年,赣州脐橙产值超60亿元,是四大支柱产业之一。赣州制定的脐橙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然而,许多外地人并不知道,脐橙对赣州而言是上世纪70年代引入的舶来品,30多年过去了,这漂洋过海来的舶来品在这里找到了适宜的气候和土壤,不断繁衍、壮大。

  无中生有的开拓精神是赣州人血脉的一部分。千百年前,他们的先辈从中原避难于这里的崇山峻岭中时,没田没地没房子,开拓是唯一生存办法,吃苦耐劳是唯一生存技能。

  当大山阻隔了外界的商业文明、工业文明时,这种开拓只能沉醉在农耕文明中,守着礼仪、传统与清贫;当大山被一条条钢铁巨龙、水泥巨龙打出一个个缺口,这种开拓便如水银泻地,农业大市一跃成为开放大市、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大市。“中部最佳投资城市”、“粤商最佳投资城市”、“浙商最佳投资城市”、“深港企业最佳投资城市”……一顶顶别人给的帽子背后,是蓬勃发展的工业及外向型经济。去年赣州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近7亿美元,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33.15亿元,均仅次于省会南昌,列全省第二位。

  特大城市赣州

  在这轮国际金融危机当中,首当其冲的是对外依存度高的产业、抵御危机能力弱的中小企业和劳务输出型城市,而赣州恰好是以对外依存度高的资源导向型产业为主导,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劳务输出为重要收入来源的经济结构。因此,在经历了一轮经济跃升之后,赣州的发展面临新的困难。人们不禁担忧,跨越百亿元财政收入门槛之后,赣州的后劲还有多少?

  “2009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3%,力争20%。”这是2009年赣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的答案。

  “最大的后劲来自赣南独特的地域文化。”赣州市红土地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舒龙说,“区位优势是相对的,政策优势是短暂的,人文优势则是永恒不可复制的,千百年来赣南客家人形成的淳朴好客、开拓诚信的精神内涵,对内,容易与政府形成合力,对外,大方热情,让投资者、外来客宾至如归。这是最佳的软环境。”

  “后劲还来自于赣州的发展空间。”有经济学家称,“赣州方圆200公里没有大城市,在以前这是其劣势所在,因为得不到辐射。但当赣州积蓄了一定能量之后,这又为她提供了驰骋的空间,按照经济圈发展规律,200公里是个最佳的经济圈,赣州有机会也有能力在这个经济圈内扮演中心城市的角色。”

  事实上,建设“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是赣州的既定目标。2008年,赣州中心城区构建特大城市全面启动,开局良好。赣州市长王平在作客人民网时表示:准备用3至5年的时间,把特大城市的框架构建起来。从赣县县城建设赣南大道,经过中心城区到达南康市区,形成特大城市框架,目前该区域内人口已近50万。

  以特大城市为目标的造城运动给投资和拉动内需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意味着,加上日益成熟的外向型经济,赣州将拥有经济发展的全部三驾马车。这是赣州未来发展的动力所在。

  根据规划,2015年赣州市特大城市建设将粗具规模,中心城市人口达100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V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9-03-27
九江 争得应有地位


  这几乎是所有省内经济学家的公认:九江是省内区位优势最好的设区市,“途通五岭,势据三江”,“七省通衢”,是我省唯一通江达海的外贸港口城市。

  这几乎是所有九江人面临的尴尬:从辉煌时能与南昌争锋的老二位置,到被赣州超过,被上饶赶上,“标兵越来越多,追兵越来越近”。

  在年初九江的市委扩大会议上,“加快发展,争得九江应有地位”成为主题。《九江日报》发表评论说:这是九江进入科学发展轨道的又一次精神内省。

  开放九江

  九江一直领风气之先。当南昌人把一位叫王勃的匆匆过客留下的《滕王阁序》作为文脉膜拜时,九江人都记不清李白、白居易、苏东坡、朱熹在九江留下了多少墨宝;当赣州人还在大山深处走着羊肠小道时,九江已是“十口通商口岸”城市;当新余人还围着高炉挥汗如雨时,九江已成为首批内陆和沿江对外开放城市。

  领风气之先成就了九江开放的气质。这种气质,让九江在我省最先受益于外来之风。计划经济年代,当其他地方还在农业泥淖中厘不清发展方向时,一批批中央、省属企业纷纷落户九江,石化、电力、造船、化工、羽绒等产业的65家大中型企业挺起了九江工业的坚强脊梁,其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一度超过南昌,高居第一。

  这种气质,也融入到城市的脉动中。不管对九江有何偏见的人,漫步在九江街头,都不得不承认九江的城市建设在地级市中是最好的。这种好,不在于流光溢彩,不在于花红草绿,而是其大气的风格。

  精明九江

  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话:“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三个湖北佬,抵不上一个九江佬”。这句话的中心意思是:九江人很精明。

  九江人的精明不是没来由的。相比于大山深处赣州人的宁静,处在交通要冲的九江人面临着机遇,也面对着灾难,极致之处,九江历史上曾遭遇三次屠城之灾。这让九江人更懂得保全自己,入世与出世之间的徘徊,从陶渊明以降,就是九江人永恒的课题。

  精明的九江人注重生活品质。成都人在九江能找到共鸣,这也是座热衷休闲的城市。打麻将是全民的共爱,街边店前,搓麻之声不绝于耳;饮食丰富多彩,南北咸宜,生猛的粤菜、麻辣的川菜、在九江都有市场;生活张弛有度,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到湖边散散步,好汉坡上看看景。

  精明的九江人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敢于表明观点。点开九江的网上论坛,里面热闹场景不逊全省门户网站。政府办得再好的事,网友总有冷静的声音表达。在此前赣州、九江的双城交锋中,与赣州人一致对外相比,九江人枪口会向内,敢于揭自己伤疤。

  振兴九江

  当2008年全省经济运行数据出笼之后,九江陷入了一片失落之中。“财政收入由第三退到第四,工业由第二退到了第三”。痛定思痛,九江上下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全民反思。市委、市政府领导在重要场合的讲话,“无路可退”、“背水一战”等字眼随处可见;《九江日报》上,各种反思性文章连篇累牍,直面伤疤,针针见血;主要网上论坛“九江论坛”里,反思性帖子最为火爆,点击数成百上千。

  纵览其中观点,见仁见智。有认为是“码头文化”所致,言九江人过于精明,注重眼前利益,让外来投资者退避三舍;有认为过度依赖国有企业,使民营经济缺乏发展空间;有认为政府部门行政效率有待提高;有认为县域经济过于单薄。

  九江市政协副主席、鄱阳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陶春元认为:“这些总结都很深刻,也切中要害。九江人从来不缺乏自省精神,但实干要比自省重要。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之后,外向型经济发展受阻,发展方式面临转型,对九江而言是复兴的机遇。因为与赣州、上饶、新余相比,九江经济对外依存度最低,工业基础最好,基础建设区位最优。”

  “九江已有几张好牌了,比如彭泽核电站、长江公路大桥,未来的鄱阳湖控湖工程以及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重工业、化工业粗具规模,但布局分散,要以龙头企业为首,打造循环经济产业链,谋求技术升级。”陶春元说,“这次被挤出前三强对九江震动很大,以此为契机的反思如果能够转化为发展动力,触及、改变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凭九江的区位优势,九江争得应有位置只是时间问题。”

  “三年财政收入翻番,五年实现全面进位”,这是九江市委、市政府给出的时间表,九江开始了从没有过的背水一战征程。
V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9-03-27
新余 争做江西“亚中心”


  新余似乎多了一个别称,叫“黑马”。随着省内媒体特别是本报三篇重磅通讯的推出,“新余现象”成为全省关注的热点。

  比“新余现象”更能触动普通人神经的是,借助此次省内媒体的联合采访,新余向全省人民高调地亮出了争做“江西的亚中心”的壮志豪情。

  在若干年前,当九江、赣州为“江西第二城”争论正酣时,没人会相信处在江西中部、丝毫没有区位优势可言的小字号城市新余,能觊觎亚军宝座。

  历史正是这样充满了许多不可思议。

  “土气”新余

  在江西这个人文鼎盛的地方,新余显得有些苍白。五十几年并不连贯的建市史,在人家千年筑城辉煌映衬下,如沧海一粟。引以为豪的乡贤,除了傅抱石就是何大一,牵强多于渊源。

  短暂的建市史,让许多城市新加盟者甚至来不及改变穿衣习俗:敞开的西装里,裤带醒目地系在羊毛衫上。两个裤腿,扎得一高一低。在新余许多乡村,传统习俗仅限于逢年过节的一挂鞭炮,焚香祭祖、舞龙舞狮并不多见。

  没有历史的包袱,新余有如一张白纸,能够肆意地着墨注彩。没有传统负担,新余人不需要进行这样那样的反思、思想大解放,只要厘清利害就能形成合力。

  于是,新思路能够畅通无阻,新产业能够落地生根,新前景能够波澜壮阔。

  洋气新余

  新余的洋气有根可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新余被称为“江西的深圳”。

  新余并没有接受洋气的区位优势,处于中部区域不沿边不靠江。新余的洋气与“土气”是一脉相承的,没了传统的掣肘,容易与外面接轨。

  接轨表现在政府的施政理念上,企业合理合法所需便为政府所求,诚信、服务成了吸引投资的两张最好的牌,接轨表现在老百姓的观念上,只要发展需要、政策允许,征地、拆迁的进度总能赶在期望的前面。

  与别人接轨,也与发展机遇接轨。赛维、华电、江锂……一个个具备核心竞争力和“世界级”潜力的朝阳企业纷至沓来。新余的民生工程走在全省前列,老百姓分享着发展成果。

  “亚中心”新余

  在许多人的眼里,新余已具备成为“亚中心”的实力,2008年,新余财政收入达55.1亿元,虽然只居全省第五位。但1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有10项居全省第一,其余4项也位列三甲。

  冷静者认为,如此势头也并不意味着“亚中心”的瓜熟蒂落。对于对外依存度高达75.4%的新余而言,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注定是一次严峻考验。以光伏产业为例,因为低油价、欧洲环保补贴减少等不利因素,更有竞争在后头。

  显然,新余也有这份冷静,有意调整了发展目标,2009年财政收入目标从100亿调低到75亿。

  “在这种背景下,新余的发展需要省里支持,使其尽快从产业相对单调的工业强市向综合地区强市转身。”民进新余市委秘书长李清说,“与赣州、九江、上饶等大市相比,经济腹地小、回旋空间不大是新余的天然劣势。钢城时代,新余尝尽了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苦恼,而到太阳城时代,新兴的新能源、新材料两大产业,都是两头在外、对外依存度高的行业。鸡蛋的分散效应还有待于显现。”

  李清建议,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该增加新余市的区划面积,一来增强其辐射能力,带动周边县市发展,二来扩展经济腹地,使新余在更广阔领域分布、配置资源。同时,可将昌九工业走廊向西经丰城、樟树延伸至新余,形成江西工业发展的主轴。(本稿数据主要由省统计局、省财政厅提供,部分数据来源于当地政府工作报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9-03-27
我觉得是九江,有黄金水道,现在铜九铁路也通车了,九江也成了一个铁路交叉口,而且离长三角也比较近,应该更有发展潜力。当然也希望赣州等城市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9-03-27
赣州倒是在江西率先提出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主要还是九江和赣州之间的竞争,但似乎各自发展,并无太大冲突。
天目孤心鉴 山人静致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9-03-28
估计是赣州吧 赣州的书记是江西省委常委~哈哈哈 比九江级别高~
人生就像挤公共汽车,有人一上车就有座,有人却要一直站到终点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9-03-28
根据规划,2015年赣州市特大城市建设将粗具规模,中心城市人口达100万,城区面积100平方公里。
哈哈~“赣州速度”即将诞生!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9-03-28
哎,无聊的口水战
不如按省长职位数,一正10副,这样全省11地级市就全“中心”了
划小省区,省直管县,三级市制,县下自治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9-03-28
引用第8楼曲径通幽于2009-03-28 09:44发表的  :
哎,无聊的口水战
不如按省长职位数,一正10副,这样全省11地级市就全“中心”了

市长、省长的区别就在于副市长可以n多
副省长职数就比较规范
=我的层级理念=
市、县法理平等、中心城市行政高配
市县以下设区、镇、乡
=我的区划理念=
省直管县市,保留自治州、盟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9-03-28
昌九工业走廊决定了九江的态势

个人觉得赣州加快发展的情况下,有希望成为副中心

南昌(九江)、赣州各据一翼,是江西省腾飞的希望
=我的层级理念=
市、县法理平等、中心城市行政高配
市县以下设区、镇、乡
=我的区划理念=
省直管县市,保留自治州、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9-03-28
九江离南昌太近了,副中心不好做
  肃风吹飞絮,零落从此始。繁华有憔悴,堂上生荆杞。
  秋水载落叶,漂泊垂天止。北冥无常势,乌衣何靡靡。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9-03-28
九江从来就不是赣省的第二大城市,南昌以外原来是萍乡。后来萍乡被肢解。那也轮不到九江,现在就更不用说了。九江已经沦落到和新余挣第四、四五的位置了。
吉江省:长春县、乾安县、大安县、农安县、德惠县、夫余县、前郭尔罗斯旗、肇州县、肇源县、肇东县。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9-03-28
我个人认为应该是赣州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9-03-28
为什么不可以多几个次中心呢 赣东  赣南 赣西 赣北各一个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9-03-29
次中心这三个字就表明不可能在南昌附近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9-03-29
从带动全省的角度看,赣州比较合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