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enzhou.gov.cn/art/2009/5/22/art_3602_98059.html温州,离“较大的市”还有多远?
“较大的市”,温州人苦苦呼唤了20年的梦。自1993年审批了第四批城市后,国务院整整15年未有动静。
昨天,一个全国性的座谈会,在温州召开。这似乎让温州人看到了事情转机的一线希望。
从“背对背”研究转向“面对面”探讨,国务院法制办昨将第一个“较大的市”审批工作座谈会,放在温州举行,用两天时间,首次听取各省市、地区对审批工作的意见。
“上头”是否将进一步研究、启动新一轮“较大的市”审批?会议放在温州,有否特殊含义……温州人,在试图解读这次会议传递的种种深意之时,又一次聚焦这个老话题。
铆劲20多年,
申请之路“愚公移山”
20多年来,温州一直在申请成为“较大的市”。
每年全国“两会”前,温州全国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法制办的工作人员们,几乎都会为一份特殊的议案而忙碌:温州成为“较大的市”的申请。
自1987年申报“较大的市”以来,温州已经先后19次向全国人大提出议案。省政府曾于1988年、1992年、1996年与2000年四次向国务院专题报告,市政府多次派员赴京向国务院法制办公室汇报,恳切要求将温州市列为“较大的市”。
“较大的市”指的是经国务院批准、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与规章的城市,其核心就是“地方立法权”。温州认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地,具有成为“较大的市”的现实基础,应赋予温州地方立法权。
在去年的全国人代会上,王小同等代表在《关于要求批准温州市为“较大的市”的建议》中,就陈述了温州成为“较大的市”的现实条件:经过30年的改革和发展,温州经济实力与经济总量已经达到或超过一些“较大的市”的水平,并形成了区域经济特色;温州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社会经济超前发展,应当被赋予地方立法权;温州市法制机构设置能够承担“较大的市”的立法职责。
然而,一次次,温州“铩羽而归”。
事实上,自1994年开始,国务院就停止了“较大的市”的审批工作,这使得温州与国内一些情况类似城市的希望不能成为现实。
而近几年来,温州全国人大代表除了向大会提交有关温州的议案外,还提交了“关于要求国务院启动‘较大的市’的审批工作”的相关议案,希望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督促国务院尽快启动审批工作,使类似温州这样具有特殊作用和意义的城市,尽快成为“较大的市”。
20多年来,温州对“较大的市”的执著,曾被外地媒体评价为,“最具愚公移山精神的城市”。
聚温研讨,能否开启新希望
这次座谈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
国务院法制办政法司司长李建坦言,过去,对“较大的市”审批工作,主要是“背对背”方式的内部研究。此番面对面听取意见,在全国就选择了两个城市,温州和湖北宜昌,旨在加快推进“较大的市”的审批工作。
温州,是首站;也是申请时间最长的城市。
因为没有地方立法权,温州的发展遇到诸多“瓶颈”:
社会力量办科技、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是温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色,但因没有立法权,产权归属等成了难解的问题。
温州的各项建设如火如荼,但像温瑞塘河治理等一系列重点建设的实施和决策,亟需制定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却苦于没有立法权……
“几天前,我们接到会议通知,非常意外,同时感到了一种忐忑的期待。”市法制办法规处徐繁光说,在紧张准备会务之时,他们也在不安地期待会议所传递的种种信息,“这些信息对温州而言,至关重要”。
“温州改革发展中的一些事项有一定的超前性,非常需要法治的保障和支撑。”与会的温州代表指出,在新的发展时期,如何推进温州经济社会发展,赋予温州地方立法权非常重要、非常迫切。
会上研讨的时候,第一个发言的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丁祖年,希望与会人员能“好好解剖一下温州这只‘麻雀’。
“这次会议放在温州,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一直以来为温州成为“较大的市”而呼吁的丁祖年认为,温州这座城市一直以来受到国内外关注,其经济发展的特色性和城市管理的创造性,都有着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管理体制要求。“希望大家能在温州好好考察一下,解码温州这座有特色的城市,解剖温州这只‘麻雀’。”
会上,全国东部城市与会代表所讨论的“较大的市”所应有的必备条件、几年进行审批等诸多问题,无疑向温州传递出了一些事关未来、事关发展的信息。市法制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对于温州申请“较大的市”来说,具有一种极大的促进意义。
而李建在座谈会更透露,温州之行前,国务院法制办已经征求了有关中央部委的意见,“大家意见比较一致,赞成进一步研究‘较大的市’审批工作”,“我们进一步研究‘较大的市’审批工作的结果,将向国务院领导报告”。
圆梦“较大的市”,温州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