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伶仃岛划归深圳 土地归属问题受关注
http://news.QQ.com 2009年09月30日08:05 南方日报 杜啸天 我要评论(19) 本报讯(记者/杜啸天)“听说内伶仃岛划归深圳后,我们非常高兴,争议了近二十年了终于明确了。但是,我们也很担心内伶仃岛的土地问题,我们从岛上搬出来之后,居住的土地还是邻村当时免费赠送的。所以,我们最关心土地问题和与保护区之间的关系问题。”原内伶仃岛居民、现在深圳蛇口渔一实业股份公司董事长张志明的看法,体现了目前大多数渔一社区原居民的想法。
岛上土地问题大家最关心
据现年52岁的蛇口渔一社区(以前叫渔一村)老人黄斌方说,解放后政府组织了一部分珠江口的渔民,迁到岛上居住,与原来世代居住在岛上的100多原岛民一起,组建了一个渔业大队,共同生活在内伶仃岛上,主要以岛上务农、打渔为生,而作为岛上的原居民,黄炳方已经是他们家族的第5代了。
“上世纪80年代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岛上的村民考虑到交通、经济发展以及孩子教育等各方面的问题,基本上都搬出了内伶仃岛,迁到沙井、蛇口、西乡等地居住,其中以蛇口渔一村为最多。”内伶仃岛管理站站长罗航介绍。
张志明告诉记者,现在的渔一社区有800多人,其中1996年以前出生的有700人左右,他们享有股份公司分红,而1996年以后出生的100多人则不能享有股份公司分红,但可以继承父母的股份,领取分红。
“划归深圳后,我们高兴是高兴,因为起码找到了‘父亲’,知道以后遇到问题可以去找谁了,但是以后的土地该如何划分,大家都很关心。因为当年国家说将内伶仃岛设为自然保护区,也没有给村民任何补偿,保护区管理站的房子就建在我们的田里。现在岛上还有1000多亩果园,也是原来渔一村的村民栽种的。”张志明说。
“当年大甲岛被开发之后,岛屿面积很小,深圳市政府在南山划拨了7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相当于原来的几倍,以及3000万的青苗补偿费。当然,现在深圳根本没有土地,让我们自己来开发我们也没有这个经济实力,但是,我们希望尽快知道政府的规划思路,愿意在政府的指导下与政府一起开发内伶仃岛。”张志明表示。
荒废17年度假村何去何从?
改革开放之初,深圳的迅猛发展带动了珠三角沿岸的城市,渔一村的村民也决定搞活经济。在考察了东部海边等地之后,他们决定利用内伶仃岛先天的自然条件,在岛上搞渔民度假村。黄炳方就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
据悉,1989年当时的渔一村通过村民集资、银行贷款的方式,筹集了2000多万元,在内伶仃岛上修建旅游度假村,到1992年已经建成一栋豪华宾馆以及各种旅游设施——即使荒废了十几年之后该宾馆看起来仍然很现代化。
“建成之后,度假村试营业了两个月,效果很好,每个月收入几十万元。可惜不久就发生了与珠海之间的归属权之争,省里边因此发了通知,要求停止岛上的一切开发活动。当年的度假村一歇业,就歇了17年。中间我们多次向市政府反映都没有结果,渔一村的老书记在市委向市领导汇报情况时,因为情绪激动脑充血而没有抢救过来。”张志明说。
据一村民说,度假村的项目停止之后,上个世纪90年代该村每年要向银行还利息400万元左右,这些都需要村财政负担,村里一度经营的远洋捕捞业务也因为资金、技术等问题而终止。2002年该村在原宝安公明购买了一块地建设工业园,南山区政府为了支持渔一村的发展,补助了1000万元。现在渔一实业股份公司每年的租金收入有500多万元,如果能把工业区的厂房全部租出去,收入可以达到800万元每年。
张志明介绍,当年为了搞活经济,度假村没有取得合法手续就开工了,本想等“孩子生下来之后再去领证”,不料情况发生了变化。这些年来,渔一村一直派人看管度假村的房屋,但是里边的东西基本上丢的差不多了。
“这次确权对我们渔一村的村民来说是个机会,大家开发旅游度假村的希望又一次萌生。现在政府对违法建筑管理得非常严格,能不能拿到准生证,大家心里都没底。不过,内伶仃岛也需要进行适度的开发,让它的旅游资源得到利用。”一村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