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形状狭长弯曲,有如新月,额济纳河汇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居延是匈奴语,《水经注》中将其译为弱水流沙,在汉代时曾称其为居延泽,魏晋时称之为西海,唐代起称之为居延海,现称天鹅湖。
居延海的湖面因额济纳河的改道而时有变动,自元代以后分为了亦集乃、哈班哈巴儿、塔剌失三个海子(湖泊),清代以来又分成了东部的苏泊诺尔(蒙古语,意思是母鹿湖)和西部的嘎顺诺尔(蒙古语,意思是苦湖)。两湖之间相距约35公里,平均水深1.5米,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湖中生长着鲤鱼、鲫鱼、大头鱼、草鱼等鱼类,天鹅、大雁、鹤、水鸭等常来此栖息。
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早在汉代就开始了这里的农垦历史。居延海还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是兵家必争必守之地。《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汉)使强弩都尉路博德筑城居延泽上。”后又在这里设郡立县,南北朝时期柔然占领这里,隋唐时这里属于突厥,宋代时这里在西夏国的统治之下,是当时西夏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在漫漫黄沙中的这片绿洲上,碧水边,有过许多传说,也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相传,西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飞将军”李广,进攻匈奴时都曾在居延泽饮马。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而唐代大诗人王维更是曾于湖畔驻足,并写下了著名的《塞上作》一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近年来,因主要补给水源额济纳河注入湖中的水量减少,居延海已逐渐干涸。 历史上的居延海 历史上的居延海,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人们早年所说的居延海主要是指西居延海(嘎顺诺尔);现在所说的居延海一般指东居延海(苏泊淖尔),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北约4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北缘,为古弱水的归宿地。
额济纳河离不开祁连山。每当春季,暖风吹化祁连山上的冰雪,汇成奔腾的河流,冲进巴丹吉林沙漠;雨季到来后,补充水量的雨水进入河流。河水宛如一条晶莹的飘带、延展向额济纳旗北端,飘带尽头系着两颗洁白的“绣球”—嘎顺诺尔、苏泊淖尔,也就是史料记载的弱水流沙“居延泽”--居延海。
居延海地区自远古以来就是一片碧海云天、树木葱笼的好地方。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西北少数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先秦以来,这里几度繁荣鼎盛,后几经战乱破坏,历尽沧桑。她以浩水水域,肥沃的土地,富庶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养育了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繁衍发展的摇篮。 居延海现状 如今的居延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神韵风姿。西居延海原有水面近3000平方公里,自1961年干涸以来,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东居延海解放后干涸了6次,到1992年彻底干涸。居延海的干涸是由额济纳河水量逐年减少所致,由此引发的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额济纳旗生态环境,为保护居延海绿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7月17日,河水首次流入东居延海;2003年9月24日,首次流入干涸42年的西居延海。
随着连年补水,东居延海在2004年8月20日以来,已连续800多天没有出现干涸现象。至此,东居延海水面面积达到38.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4720万立方米。
cctv报道手记——居延海 逐渐干涸的居延海
在华夏民族浩瀚灿烂的历史上,居延城一带,作为两汉的边防要塞,是匈奴南下进攻河西走廊的必经之道,自古以来,由于黑河的浇灌,居延古道也是西北大漠深处的一片广袤绿洲。而位于居延古道北部的居延海,主要水源也来自于黑河。
居延海由东、西居延海和天鹅湖三部分组成,历史上的居延海水量充足,湖畔是美丽的草原,有着肥沃的土地,丰美的水草,早在汉代这里就有了农垦的历史,是我国最早的农垦区之一。居延海还是穿越巴丹吉林沙漠和大戈壁通往漠北的重要通道。
在漫漫黄沙中的这片绿洲上,碧水边,有过许多传说,也曾发生过许多动人的故事。相传,西汉的骠骑将军霍去病、“飞将军”李广,进攻匈奴时都曾在居延泽饮马。据说,在元朝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也曾到过居延海。而唐代大诗人王维更是曾于湖畔驻足,并写下了著名的《塞上作》一诗:“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 现代学者董正钧在所著的《居延海》一书中描述的“湖滨密生芦苇,入秋芦花飞舞,宛若柳絮。马牛驼群,随处可遇。鹅翔天际,鸭浮绿波,碧水青天,马嘶雁鸣,缀似芦草风声,真不知天上人间”的诗作,把居延海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曾带给我们无限的遐想。
而如今,居延海再也找不到往日那碧波连天,芦苇丛生的景象了,黑河的改道,导致了居延海的干涸,原来1000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到现在只剩下30多平方公里。东、西居延海相继干涸,昔日水草丰美的东居延海在不到10年的时间几乎成了生命禁区。据当地人介绍,在上世纪六十代以前,这里还是水草丰美、胡杨遍布,湖面上碧波荡漾,湖畔芦苇丛生,直到八十年代,还能在这捡到鸭蛋。然而现在,留给我们的只有一座座沙丘,一道道沙梁。无水的河道旁、枯竭的沼泽边,只有很少的红柳残枝。如今的东居延海,除了一滩黄水之外,什么也看不见,岸边的沙地上,只有一股细小的泉水从地下汩汩流出,流经不到10米远便又渗入了干透的沙漠,消失得无踪无影;弓腰俯视,黑色的细沙中不时还会发现当年水草丰美时留下的小贝壳。
额济纳旗——居延海
居延海一般指东居延海(苏泊淖尔),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北约4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北缘,为古弱水的归宿地。每当春季,暖风吹化祁连山上的冰雪,汇成奔腾的河流,冲进巴丹吉林沙漠;额济纳河水宛如一条晶莹的飘带、延展向额济纳旗北端,飘带尽头系着两颗洁白的“绣球”—嘎顺诺尔、苏泊淖尔,也就是史料记载的弱水流沙“居延泽”--居延海。居延海风景自远古以来就是一片碧海云天、树木葱笼的好地方。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特别是在西北少数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她以浩水水域,肥沃的土地,富庶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养育了历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繁衍发展的摇篮。
如今的居延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神韵风姿。西居延海原有水面近3000平方公里,自1961年干涸以来,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东居延海解放后已干涸了6次,到1992年彻底干涸。居延海的干涸是由额济纳河水量逐年减少所致,由此引发的居延海绿洲萎缩、地区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这几年,北京每年春天的沙尘暴越来越严重,专家、媒体组成的联合考察队溯风而上,一路向西追查风沙之源,一追追到内蒙古自治区最西端的额济纳旗。在这里,人们发现历史上有名的居延海已经干涸了。湖底一片砂砾,广袤的居延绿洲已全部沙化,大片胡杨林在枯死,满目“大风起兮尘飞扬”的昏黄景象。终于真相大白:风起额济纳,沙落北京城
近年来国加十分重视额济纳旗生态环境,为保护居延海绿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17日黑河水流入东居延海后,干涸十年之久的东居延海终于重现波光粼粼的壮观景象。
[ 此帖被在水一方在2009-11-04 08:5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