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历代
中国本土(一级政区)革沿目录:
部族联盟-氏族公社-自然经济-萨满信仰:
神农氏(仰韶
文化期半坡类型)、有熊氏(仰韶文化期东庄类型)、九黎氏(仰韶文化期后冈类型)
轩辕氏(仰韶文化期庙底沟1期类型)
高阳氏(仰韶文化期西王村类型)、祝融氏(仰韶文化期秦王寨类型)、共工氏(仰韶文化期大司空类型)
高辛氏、青阳氏(龙山文化期庙底沟2期类型)
酋邦联盟-氏族公社-自然经济-萨满信仰:
古唐王朝(龙山文化期陶寺类型)
古虞王朝(龙山文化期三里桥类型)
夏王朝、穹王朝、寒王朝(新砦文化期)
夏王朝(二里头文化期)
商王朝(二里冈文化期)
封建王朝-宗法社会-自然经济-人文宗教:
武丁59年(-1201)
殷王朝(小屯文化期)
懿王元年(-899)
西周王朝(丰镐文化期)
灵王27年(-545)
东周王朝(春秋时代)
显王35年(-334)
东周王朝(战国时代)
君主集权制国家(贵族官吏专政)-宗法社会-食货经济-人文宗教:
秦王政16年(-231)
秦王国(1内史 15郡)、
韩王国(12县)、魏王国(11县)、楚王国(23县)、赵王国(16县)、燕王国(6县)、齐王国(10县)
始皇帝2年(-220)
秦帝国(1内史 36郡)
始皇帝12年(-210)
秦帝国(1内史 48郡)
汉王元年(-206)
西楚王国(9郡 1公国)、九江王国(2郡)、衡山王国、临江王国(3郡)、
汉王国(3郡)、塞王国、翟王国、雍王国(3郡)、
河南王国、韩王国、河内王国、西魏王国(3郡)、常山王国(3郡)、代王国(4郡)、
燕王国(3郡)、辽东王国(3郡)、
济北王国、齐王国、胶东王国(2郡)、
东海王国、闽越王国、南越王国(3郡)
高帝8年(-195)
西汉帝国(15郡 9同姓王国 另有4异姓王国)、
绥和2年(-7)
西汉帝国(1司隶校尉部 11州刺史部 2地刺史部/3辅 80郡 20王国 另有1都护府)
天凤元年(14)
新帝国(12州/1都 6尉 118郡 另有1都护府)
本初元年(146)
东汉帝国(1司隶校尉部 12州刺史部/4辅 75郡 20王国 6属国都尉 另有1长史府)
建安21年(216)
东汉帝国(13州)
甘露4年(259)
魏帝国(12州 另有1长史府)、
蜀汉帝国(1州 1都督)、
吴帝国(4州)
太康10年(289)
西晋帝国(19州 另有1长史府)
咸和2年(327)
东晋帝国(7实州 7侨州 另有张凉领1州、辽西公领1州、辽东公领1州)、
仇池公国[白马氐](2郡)、
汉赵帝国[华化南匈奴裔](5州)、
石赵王国[匈奴化羯裔](9州)、
大成王国[华化氐裔](3州)
永和2年(346)
东晋帝国(6实州 7侨州)、
仇池公国[白马氐](2郡)、
张凉王国(6州)、
石赵帝国[匈奴化羯裔](14州)、
李汉帝国[华化氐裔](6州)、
前燕王国[鲜卑](1州)
太和元年(366)
东晋帝国(9实州 7侨州)、
仇池公国[白马氐](2郡)、
张凉王国(3州 另有1长史管地)、
苻秦帝国[华化氐裔](1司隶 4州)、
前燕帝国[鲜卑](12州)
太元8年(383)
东晋帝国(8实州 7侨州)、
苻秦帝国[华化氐裔](22州)
太元20年(395)
东晋帝国(9实州 7侨州)、
仇池公国[白马氐](2郡)、
呂凉王国[华化氐裔](32郡 另有1大都护管地)、
姚秦帝国[匈奴化羌裔](1司隶 4州)、
后燕帝国[鲜卑](10州)、
乞伏秦王国[氐](2州)
义熙4年(408)
东晋帝国(9实州 5侨州)、
仇池公国[白马氐](2郡)、
秃发凉王国[鲜卑](14郡)、
沮渠凉王国[泸水胡](6郡)、
李凉王国(7郡)、
谯蜀王国(3实州 2侨州)
姚秦帝国[匈奴化羌裔](14州)、
南燕帝国[鲜卑](5州)、
冯燕王国(1司隶 4州)、
拓跋魏帝国[鲜卑](6州)、
赫连夏王国[南匈奴](1州)
义熙14年(418)
东晋帝国(14实州 9侨州)、
仇池公国[白马氐](2郡)、
沮渠凉王国[泸水胡](11郡)、
李凉王国(23郡)、
冯燕王国(1司隶 4州)、
拓跋魏帝国[鲜卑](5州)、
赫连夏帝国[南匈奴](7州)、
乞伏秦王国[氐](11州)
大明8年(464)
南朝宋帝国(23州)、
拓跋魏帝国[鲜卑](27州 7镇)
建武4年(497)
南朝齐帝国(23州 1府)、
元魏帝国[华化鲜卑裔](41州 11镇)
大同11年(545)
南朝梁帝国(107州 1府)、
东魏帝国[华化鲜卑裔](70州)、
西魏帝国[华化鲜卑裔](57州)
太建4年(572)
南朝陈帝国(40州)、
高齐帝国[鲜卑化华裔](2尚书省 10行台)、
宇文周帝国[华化鲜卑裔](1畿 22总管府)
西梁帝国(4州)
开皇16年(596)
隋帝国(1畿 27总管府)
大业7年(611)
隋帝国(1司隶大夫部 14刺史部/197郡)
总章2年(669)
唐帝国、武周帝国(10道/2畿 50都督府 另有5大都护府)
天宝8年(749)
唐帝国(安史之乱前:15道采访使/3畿 48都督府 7都护府)
大中13年(859)
唐帝国(安史之乱后:10道/2畿 59节镇)
渤海王国[粟末靺鞨](5京府 10府 3独奏州)
南诏王国[白蛮](1畿 6节度 2都督)
新罗王国[三韩](9州)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君主集权制国家(平民官吏专政)-宗法社会-食货经济-人文宗教:
乾化2年(912)
后梁帝国(2京 16节镇)、
晋王国[华化沙陀裔](3节镇)、
赵王国(1府 3州)、
北平王王国(3州)、
岐王国(6节镇 另有定难军节镇5州、朔方节镇2州、河西节镇3州、归义军节镇2州、青唐羌据6州)、
燕王国(17州)、
吴越王国(5节镇)、
后吴帝国(1都 8节镇)、
闽王国(1府 4州)、
南楚王国(3节镇)、
前蜀帝国(10节镇)、
南海王国(1府 47州 另有静海军21州)
渤海王国[粟末靺鞨](5京府 10府 3独奏州)
长和王国[白蛮化华裔](1畿 6节度 2都督)
新罗王国[三韩]、后百济王国[三韩]、泰封王国[三韩]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长兴4年(933)
后唐帝国[华化沙陀裔](2京 35节镇 另有定难军节镇5州、河西节镇3州、归义军节镇2州、青唐羌据6州)、
南平王国(1府 2州)、
吴越王国(5节镇)、
后吴帝国(1都 8节镇)、
闽王国(1府 4州)、
南楚王国(3节镇)、
南汉帝国(1府 47州 另有静海军21州)
义宁王国[白蛮](1畿 6节度 2都督)
新罗王国[三韩]、后百济王国[三韩]、高丽王国[三韩]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天福7年(942)
后晋帝国[华化沙陀裔](2京 31节镇 另有定难军节镇5州、河西节镇3州、归义军节镇2州、青唐羌据6州)、
南平王国(1府 2州)、
后蜀帝国(9节镇)、
吴越王国(5节镇)、
南唐帝国(1都 8节镇)、
闽王国(1府 4州 另有殷王据2州)、
南楚王国(3节镇)、
南汉帝国(1府 47州)、
大辽帝国[契丹](16州 另有4藩王府)、
前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2都督 6节度)
大翟越王国[吴氏](10道)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乾祐2年(949)
后汉帝国[华化沙陀裔](2京 33节镇 另有定难军节镇5州、河西节镇3州、归义军节镇2州)、
南平王国(1府 2州 1军)、
后蜀帝国(10节镇 另有青唐羌据6州)、
吴越王国(6节镇)、
南唐帝国(1都 11节镇 另有清源节镇2州)、
南楚王国(2节镇)、
南汉帝国(1府 60州)、
大辽帝国[契丹](16州 另有4藩王府)、
前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2都督 6节度)
大翟越王国[丁氏](10道)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显德6年(959)
后周帝国(2京 31节镇 另有定难军节镇5州、永安节镇3州、河西节镇1州、归义军节镇2州、青唐羌据6州、甘州回鹘据2州)、
北汉帝国[华化沙陀裔](1府 9州 3军)、
吴越王国(6节镇)、
南唐帝国(2都 7节镇 另有清源节镇2州、武平节镇15州 1监)、
后蜀帝国(9节镇)、
南汉帝国(1府 60州)、
南平王国(1府 2州 1军)、
大辽帝国[契丹](13州 另有4藩王府)、
前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2都督 6节度)
大翟越王国[丁氏](10道)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太平兴国5年(980)
北宋帝国(13道/10府 253州 34军 14监 另有定难军节镇5州、永安节镇3州、河西节镇1府、归义军节镇2州、青唐羌据6州、甘州回鹘据2州)、
大辽帝国[契丹](13州 另有4藩王府)、
前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2都督 6节度)
交趾王国[前黎氏](10道)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庆历8年(1048)
北宋帝国(1府界 18路转运使司 另有青唐羌据6州)、
大辽帝国[契丹](5京留守司)、
西夏帝国[党项](23州)、
前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2都督 6节度)
交趾王国[前黎氏](10道)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政和元年(1111)
北宋帝国(19路转运使司/24路提点刑狱司/29路安抚使司/24路提举常平司 另有1都护府)、
大辽帝国[契丹](8路计司/13详稳司)、
西夏帝国[党项](1军 4府)、
后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2都督 6节度)
大越王国[李氏](24路)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绍兴12年(1142)
南宋帝国(15路漕司/16路宪司/16路帅司/16路仓司)、
大金帝国[女真](5路留守司 14路兵马都总管府 另有6万户路)、
西夏帝国[党项](1军 4府)、
后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8府 4郡 4镇)
大越王国[李氏](24路)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嘉定元年(1208)
南宋帝国(17路都统制使司)、
大金帝国[女真](20路总管府/18路安抚使司 2路按察使司)、
西夏帝国[党项](1畿 4路经略司)、
后理帝国[白蛮化华裔](1畿 8府 4郡 4镇)
安南王国[李氏](12路)
高丽王国[三韩](10道)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至元17年(1280)
大元帝国[蒙古](1直隶中书省 6行中书省 16道宣慰司 1总帅府 另有1直隶总制院 2行尚书省)
安南王国[陈氏](12路)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至顺2年(1331)
大元帝国[蒙古](1直隶中书省 11行中书省 另有1直隶宣政院)
安南王国[陈氏](15路 8镇)
高丽王国[三韩](1畿 5道 2界)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洪武7年(1374)
大明帝国(1直隶中书省 12行中书省/15都卫 1行都卫)
安南王国[陈氏](15路 8镇)
高丽王国[三韩](1畿 5道 2界)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洪武31年(1398)
大明帝国(1直隶京师六部 13布政司/1直隶都督府 15都司 5行都司 1留守司 另有2羁縻都司)
安南王国[陈氏](15路 8镇)
朝鲜王国[三韩](8道)
日本王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洪熙元年(1425)
大明帝国(2直隶京师六部 14布政司/2直隶都督府 16都司 4行都司 1留守司 另有3羁縻都司)
朝鲜王国[三韩](8道)
琉球王国(3府 36岛)
日本王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万历43年(1615)
大明帝国(25巡抚辖区/2直隶京师六部 13布政司/2直隶都督府 16都司 5行都司 2留守司 另有3羁縻都司 1都统司)
朝鲜王国[三韩](8道)
琉球王国(3府 36岛)
日本王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另有1属地)
康熙23年(1684)
大清帝国[满洲](1京兆 15承宣布政使司 另有3将军兼辖区 1藩部)
安南王国[后黎氏](12道 另有莫氏据1道)
朝鲜王国[三韩](8道)
琉球王国(3府 36岛)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另有1属地)
嘉庆25年(1820)
大清帝国[满洲](1京兆 18巡抚辖区 另有3将军兼辖区 5藩部)
安南王国[广南阮氏](23镇 4营)
朝鲜王国[三韩](8道)
琉球王国(3府 36岛)
日本皇国[大和](5畿 7道/66国 2岛 另有1属地)
宣统2年(1910)
大清帝国[满洲](1京兆 22巡抚辖区 另有4藩部)
政党集权制国家-准公民社会-国家资本主义-科学理性:
中华民国9年(1920)
中华民国北洋政府(1京兆 22省 4特别区 2镇守使辖区 2地方)
中华民国18年(1929)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7特别市 28省 1地方 另有“蒙古
人民共和国”政府控制之6盟 1部)
中华民国35年(1946)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12行政院辖市 35省 1地方)
公元195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6大
行政区/13直辖市 28省 8行署区 1民族自治区 1地方 1地区 另有“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之5省辖市 16省辖县)
公元1978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3直辖市 22省 5民族自治区 另有“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之1行政院辖市 4省辖市 16省辖县 1省辖
管理局)
公元201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4直辖市 22省 5民族自治区 2特别
行政区 另有“中华民国”政府控制之5行政院辖市 3省辖市 15省辖县)
[ 此帖被谢幕在2012-03-11 03:40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