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7470阅读
  • 64回复

[工程]鄱阳湖缩减逾千平方公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09-20
— 本帖被 keating 从 旅游和自然地理 移动到本区(2015-10-10) —
鄱阳湖缩减逾千平方公里
2012-09-17 来源:解放日报

据新华社南昌9月16日电 (记者 郭远明)随着长江拉空效应增强,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迅速下降。截至9月16日8时,鄱阳湖水位一个月时间就直落4米以上,湖区水体面积缩减超过1000平方公里。鄱阳湖被长江迅速拉空的情形再次出现。
  经历去年干枯水情之后,今年鄱阳湖迎来了丰水年,出现了两年来最高水位。但高潮之后却是水位急剧下跌。8月16日开始,鄱阳湖湖口的出湖流量每天都维持在9000立方米每秒左右。以9月3日为例,水文部门实时监测显示,3日8时鄱阳湖入湖流量为1890立方米每秒,而出湖流量达到惊人的9080立方米每秒。
  高强度的湖水外泄使得鄱阳湖水位急剧下降。从8月16日起,鄱阳湖星子站水位以每天0.1米至0.2米的幅度下跌。从今年5月18日鄱阳湖星子站水位突破17米起,涨至19.65米的今年最高水位用了约三个月时间;而从最高处跌破17米,只用了半个月时间。水文专家分析说,进入新世纪以来,鄱阳湖就一直出现短时间被拉空的现象,对生态保护、人畜饮水安全等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 此帖被东山听松在2018-03-28 09:34重新编辑 ]
省—大县小市(200万人)—乡镇街区
华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
宋齐梁陈隋唐宋,蒙元大明满清华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09-20
尽快建个水闸, 人工控制减少出湖流量。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09-20
三峡造的孽

鄱阳湖建水闸只会错上加错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09-20
在湖口处建水闸和建水坝是不同的~~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09-20
每年如此,后面不定还会如何呢,三峡工程就是好,就是好。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09-21
回 jianchihu 的帖子
jianchihu:三峡造的孽
鄱阳湖建水闸只会错上加错
....... (2012-09-20 19:36) 

建闸只是控制秋天时的出湖流量,个人觉得只要让鄱阳湖的退水速度与以前一样就可以了。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2-09-21
尽快建个水闸, 人工控制减少出湖流量。
揚越聯邦大統領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2-09-21
回 youfenyu 的帖子
youfenyu:建闸只是控制秋天时的出湖流量,个人觉得只要让鄱阳湖的退水速度与以前一样就可以了。 (2012-09-21 10:04) 

说的好听
建起了了利益集团就不会理你了

他们到时候连冬天肯定舍不得防水,那么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就没有滩涂觅食,在江湖之间活动的江豚也会被阻隔

并且鄱阳湖下游还有安庆湖群、池州升金湖乃至京杭运河等,如果鄱阳湖也惜水,这些河湖也将面临水位严重下降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2-09-22
回 jianchihu 的帖子
jianchihu:说的好听
建起了了利益集团就不会理你了
他们到时候连冬天肯定舍不得防水,那么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就没有滩涂觅食,在江湖之间活动的江豚也会被阻隔
....... (2012-09-21 14:24) 

水利设施, 怎么管理怎么运行出最好的效果, 这跟人有关,跟水利设施本身无关。

你说冬天舍不得防水,那谁最得利呢? 我觉得是渔民,渔民不算利益集团吧。

至于长江下游其他湖泊,根据资料,目前全部都有闸坝控制了。

另外,不知道三峡能否趁着蓄期的尾巴,提早些蓄水呢?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2-09-23
一团糟,专家都是马和驴配的,如潘家铮之流。
im Tugendland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2-09-26
都是人类在破坏生态环境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2-09-26
尽快建水闸,保护江西渔民的利益,保护鄱阳湖的生态安全
揚越聯邦大統領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9-09
十年博弈 鄱阳湖工程水权争夺进入“收官时刻”
湖北、安徽、江苏等长江中下游省份接近成功,江西筑坝拦水方案面临流产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熊学慧 2013-09-07

 水“利”之争

  编者按/“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在古人的诗词中,“共饮一江水”是何其浪漫又是何其自然和谐的事情。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拦水筑坝,截江断流,甚至南水北调也成现实,水成为越来越宝贵的资源,成为各方争夺的焦点,“共饮一江水”的浪漫也已很难寻找。水权之争日益凸显,水流困局无法解决。各方争夺的到底是什么?如何才能平衡上下游各方利益?下游如何对上游给予补偿?为详解上述难题,《中国经营报》本期以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和汉江调水为例,对上述问题进行详细剖析,探索水权之争的解决之道。

  已经纷争十余年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迎来“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

  《中国经营报》记者从多位参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下称“鄱阳湖水利工程”)前期工作的核心人士处获悉,由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四部委组成的评审团9月1日已经到达南昌,对命运多舛的鄱阳湖水利工程进行立项之前的最后审查;如果通过最终审查,工程预算达到120亿元的鄱阳湖水利工程将在2013年年底之前进入开工倒计时。

  不过,此次审查的鄱阳湖水利工程方案,与十多年前江西提出的最初方案相差巨大。

  十多年前江西提出的是一个“控湖”方案,通过控制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的水量,实现发电、航运、生态等多方面的综合效益;目前,鄱阳湖水利工程已经演变成一个“畅洪”方案。同时,鄱阳湖水利工程的控制水位也由江西最初提出的21米,降至12米。另外,鄱阳湖水利工程的调度权将交给水利部长江委员会。

  本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鄱阳湖水利工程方案一变再变的背后,集中体现了长江上、中、下游各省市围绕水权的多重博弈,正是由于湖北、安徽、江苏、上海以及世界自然基金、湿地公约国际组织、国内有关专家的反对,鄱阳湖水利工程才迟迟拿不到开工“路条”。

  争议:设计水位太低

  如要保证南昌、鹰潭、樟树等航点的航运,鄱阳湖水利工程的设计水位应该保持在16米,最低也不应该低于14米。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位于鄱阳湖进入长江一个较窄的水道处,左岸位于江西省星子县长岭山,右岸位于江西省都昌县屏峰山,上距星子县城大约12公里,下距鄱阳湖与长江的汇合口大约27公里;该枢纽工程轴线总长2986米,将设108孔泄水闸,控制整个鄱阳湖水系的流域面积。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著名的季节性湖泊。资料显示,鄱阳湖的历史最高水位为22.59米,当时,鄱阳湖的湖体面积大约为3708平方公里,相应的容积约为304亿立方米;历史最低水位为5.90米,处于最低水位时候的湖体面积仅为28.7 平方公里,相应的容积约为0.63亿立方米。

  在丰水期和枯水期,鄱阳湖的最大面积和最小面积相差31倍,容积相差80多倍,因此,自古以来鄱阳湖就有“洪水一片,枯水一线”的说法。

  “在汛期,长江洪水倒灌鄱阳湖,给鄱阳湖周边的平原地区带来极大的防洪压力;到枯水期,水量很小,一方面会影响到鄱阳湖沿岸南昌、鹰潭、樟树等几个航点的航运,另一方面还会影响沿岸居民的生活、生产用水,此外经常出现钉螺大量繁殖等生态灾难。”江西省水利界一位专家告诉记者。

  目前,鄱阳湖水利工程已经演变成一个“畅洪”方案。同时,鄱阳湖水利工程的控制水位也由最初提出的21米,降至12米。

  “鄱阳湖的正常水位是14~15米,12米的控制水位能干什么?”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如要保证南昌、鹰潭、樟树等航点的航运,鄱阳湖水利工程的设计水位应该保持在16米,最低也不应该低于14米。“在目前的方案中,工程设计原则是调枯(水期)不调洪,建(泄水)闸不建坝,这些都可以接受,将控制权交给长江水利委员会也可以接受,但设计水位太低了。”

  江西最初的想法是在鄱阳湖口筑起一座大坝,将长江洪水挡在鄱阳湖之外,同时拦蓄洪水,发挥灌溉、航运、发电等综合效应。这一最初设想被改为鄱阳湖“调枯控洪”方案。

  流变:筑坝“拦水”遭多方反对

  实际上,筑坝“拦水”是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首选。不过,就算江西将蓄水量从最初设计的300亿立方降至200亿立方,最后再低至81亿立方的“生命底线”,江苏、上海等省市依然担忧。

  据记者了解,江西的“控湖”梦想最早可以追溯到30年前——早在1982年,江西就启动了“湖控工程”的科考和论证;而在1986年12月,江西已经形成《人工控制鄱阳湖研究综合报告》,并对之进行各种论证。

  1998年长江大洪水发生之后,江西师范大学提出了在汛期满足长江及鄱阳湖流域防洪调度需要为主,在非汛期满足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等需求的“湖控”方案;当时,鄱阳湖的“湖控工程”研究列入到长江流域防洪规划的专题附件报告。

  此后,在2002年全国“两会”上,来自江西省40位全国人大代表又联名提交了《关于要求开展鄱阳湖控制工程项目建议书加快立项进程的建议》,试图推进“湖控工程”。

  当时的“湖控方案”,主要思路就是“御长江水于湖口之外”,工程大坝设计高度为21米。不过,由于“鄱阳湖是长江洪水最重要的分洪区,如果鄱阳湖不让长江洪水进入,湖口下游的长江段水位将抬高0.7米,武汉、南京、上海等城市的防洪压力将增大。”江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鉴于此等负面效应,国家有关部门主张“湖控工程”应该缓行。

  直到2007年,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迎来了新的转机。2007年4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鄱阳湖视察,嘱托江西要“保护好鄱阳湖这一湖清水”。2008年12月,时任江西省委书记苏荣,即敏感地抓住“一湖清水”的概念,决定做好“水”的文章,不但提出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重大战略决策,而且提出将鄱阳湖“湖控工程”改为“枢纽工程”。

  不过,随后涌现出来的反对声浪,让江西的决策者们始料不及。多家国内外组织和十余名国内知名专家上书外交部及国务院,要求江西“对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与影响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论证,要慎重作出批准该建设工程的决定”。

  因为多方反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在2009年12月12日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是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核心工程、关键工程、头号工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被要求单独论证,并没有成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实际上,筑坝“拦水”是江西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首选。不过,就算江西将蓄水量从最初设计的300亿m3降至200亿m3,最后再低至81亿m3的“生命底线”,江苏、上海等省市依然担忧。

  根源:“江湖”之争

  由于近年来常态化趋势性的枯水期低枯水位是长江中下游面临的共同问题,应该引起国家层面或流域层面高度重视。

  不管是“湖控”方案,还是“调枯畅洪”的方案,江西力争鄱阳湖水利工程的原因在于三峡工程实施以后,“(长)江(鄱阳)湖之争”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水权博弈。

  江西省水利厅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03年三峡工程实施以来,鄱阳湖枯水期持续的低水位对沿湖地区的生产、生活用水已造成较大影响,有近300万亩农田难以取水灌溉,沿湖近百万人口饮水出现困难;仅2007年大旱,沿湖地区600万亩农作物受旱,直接经济损失高达70亿元。

  此外,鄱阳湖低水位使渔业资源衰退、收入急减。据统计,2000年鄱阳湖年总渔获量为3.59万吨,到2009年已减少至2.35万吨,减量达三分之一。湖区以渔业为主的鄱阳、余干两县,2007年的渔业收入不到往年的20%。

  江西方面认为,三峡工程运用后的近十年来,长江水情问题突出,鄱阳湖出现了低枯水时间提前、水位屡创历史新低等不可逆转的变化,鄱阳湖生态与经济两方面承载能力大幅降低。

  而长江中下游湖南、湖北、安徽、江苏、上海5省市则担心,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上马以后,加上三峡工程的叠加影响,在枯水期,长江中下游将变成一条“水沟”,如果江西不放水,下游“抢水”的局面将在所难免。

  这一担忧得到有关国际组织的认同。世界自然基金(WWF)认为,鄱阳湖多年平均入江径流量1457亿m3,占长江径流量15%以上,超过了黄河、淮河和海河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的总和,对于维护长江战略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将危及下游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供水安全,并对长江河口湿地的演化造成长期和复杂的影响。此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对长江江豚种群和长江淡水鱼类资源的威胁,都是在工程规划和设计阶段应该综合、全面考虑的环境影响。

  为了消除疑虑,江西省发改委与水利厅曾在2012年中联合赶赴长江下游各省市释疑解惑,以争取支持,但长江下游省份建议,“由于近年来常态化趋势性的枯水期低枯水位是长江中下游面临的共同问题,应该引起国家层面或流域层面高度重视,并研究措施统筹解决”。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由此再次进入僵局。

  妥协:“江湖”两利

  在将调配权上交以及进行了多轮利益妥协之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诸多障碍已经基本清除。

  实际上,国家有关部委已经注意到长江水情变化以及“江湖”争端。

  9月1日,水利部副部长胡四一到江西考察以后表示,由于受到上游用水增加以及长江“拉空”等诸多因素影响,鄱阳湖整个枯水期相比正常年份提前了70天、延长了50多天,湖区水文情势的变化,必然引致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

  “把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放在长江中下游大的系统中进行研究”是水利部考虑的重要方向。胡四一表示,这一工程的决策与实施,既要有利于环鄱阳湖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又要有利于维护健康长江;不宜把该工程仅仅作为江西省的一个局部工程,而要摆在长江中下游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大背景下来考量。

  谈及控制水位为12m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的关键技术问题,中国水利水电科学院副院长胡春宏认为,该工程基于“调枯不调洪”的运行方式,对长江下游及湖区防洪影响较小。

  胡春宏表示,综合考虑生态、水资源利用、防洪、水质等因素,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宜采用17.5-14.5-13.0米运行调度方式;为了满足工程双向过流需求,可以采用鼓型弧门的闸门型式,建议不设水电站。

  在此背景下,为了化解下游省市的阻力,推动枢纽工程尽快立项、开工,江西提出将鄱阳湖水利枢纽的调度权上交给长江水利委或者水利部,并按照有关专家的审查意见修改工程建设方案,放弃防洪、发电等诸多利益诉求。

  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感叹,原来的“湖控工程”就是用三峡的办法对付三峡,把鄱阳湖与长江的关系割断;现在的方案做到“江湖两利”——对长江有利,对鄱阳湖有利。孙晓山表示,枢纽工程建好以后,江西可以得到巨大的生态效益。

  记者获悉,在将调配权上交以及进行了多轮利益妥协之后,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的诸多障碍已经基本清除。

  中国科学院王光谦院士认为,鄱阳湖流域占江西97%的国土面积,解决鄱阳湖的问题,事关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在平息各种疑虑之后,江西必须“全力推进”工程建设。

  “全力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正是江西近期的重要工作之一。据记者了解,近期,江西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再次到北京拜会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部委,希望国家部委支持的鄱阳湖水利、生态建设,争取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早日立项、早日开工、早日建成。
省—大县小市(200万人)—乡镇街区
华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
宋齐梁陈隋唐宋,蒙元大明满清华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9-09
和毛时代比,毕竟进步了很多。

这些都是毛时代围湖造田留下的后遗症,如果不是伟大改开拨乱反正,鄱阳湖应该早就消失了。

现在只是缩减千平方公里,算是不错了。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9-09
如果鄱阳湖干塘了。还真恐怖。
【襄王印】书画琴棋多情趣,风花雪月总适情!

文化经济地缘接近的发达地区可以合并改区地级市直管,相离较远县市应该脱离地级市省直管,还县域经济自主权促全国经济共繁荣!

“襄王梦”小马甲一个,不值一提!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3-09-10
现在一过汛期就是旱季,水都到哪去了呢?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3-09-10
三峡枢纽实施175米试验性蓄水

2013年09月10日  北京日报
http://bjrb.bjd.com.cn/html/2013-09/10/content_107504.htm

        9月9日,船舶从三峡五级船闸上游开进船闸下行。当日10时,三峡船闸根据运行规范调整运行方式,由四级不补水运行转换为五级补水运行,允许过闸船舶最大吃水由4.2米调整为4.0米。进入9月以来,三峡水库水位呈现出明显的上涨态势,截至9日8时,水库水位已经涨至155.81米。按照汛末蓄水统一安排,三峡水库将于9月10日起开始实施2013年175米试验性蓄水。

  新华社发(郑家裕摄)  
省—大县小市(200万人)—乡镇街区
华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
宋齐梁陈隋唐宋,蒙元大明满清华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3-09-10
三峡京津争水记
2011-07-25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http://focus.news.163.com/11/0725/20/79R8C80700011SM9.html

水资源日益稀少的今天,汉江水到底是随“南水北调”输往北京和天津,还是留给三峡用来航运和发电,这是长江的两难。

长江的两难

100亿立方米水量到底是存于三峡水库,还是随南水北调北上京津?

南水北调、三峡水库,两个举国工程一旦开始争夺水源,会有什么后果?

由于汉江水北调,湖北省一再希望自长江取水入汉江进行补充。特别是经历2011年春季大旱后,一些专家怀疑,南水北调中线建成之日,若无长江救济,很可能无水自鄂入京。

然而,如果湖北最新的100亿立方米调水方案被批准,又可能对上游三峡工程造成影响。在长江上游径流量呈减少趋势的情况下,如此规模的调水将影响航运和发电需求这两个三峡工程的基本功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三峡工程总指挥的陆佑楣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如果真从长江取水补充汉江,必须慎重并加以充分的科学论证。

南水北调、三峡工程争夺长江的背景是,在水源总体紧张的背景下,跨流域调水已经成为解决中国水资源问题的常规动作。

对于这种花费百亿人民币、影响成千上万人生活、建设周期长达十数年的巨大工程而言,决策计划时的远见及谨慎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

如稍有不周,只有通过更大的投入进行弥补,就像推倒了多米诺骨牌,引发一连串难以预料的后果。

100亿立方米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分为东中西三线。其中,东线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抽引长江水经山东、河北至天津,主要为江苏北部、山东供水。中线工程自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出发,一路向北至天津、北京。西线工程尚处于前期探索阶段,未提上开工日程。

南水北调被称为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工程。根据2008年底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的工程建设目标:东线一期工程应于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应于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中线一期计划每年调水95亿立方米。

丹江口水库是中线工程的起点。汉江在丹江口大坝以上的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88亿立方米,扣除每年23亿立方米左右的耗水量,中线首期调水量已超过丹江口入库水量的25%。

2006年,湖北省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报送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中下游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其中认为:调水后将对汉江及汉江平原产生巨大负面影响。

首先,调水后汉江流量减少,水位降低,水资源利用成本增加。其次是环境容量减少,水体稀释自净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难度增加。第三是航运保证率降低,航运成本增加。第四是不适合鱼类生存的因素增加。

湖北省据此向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提出四项补偿措施建议,即“引江济汉”、兴隆梯度开发、部分闸站改造和局部航道整治。其中,“引江济汉”即由长江每年调水37亿立方米,其中补汉江31亿立方米,补东荆河6亿立方米。

这些要求很快得到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批复,但南水北调工程已于2003年底开工。其实,正是由于湖北的坚决态度,中线第一期调水规模才由最初的145亿立方米减为95亿立方米。

而这些,并非湖北省的全部计划。

2008年起,一项新的调水计划“引江补汉”见诸报端。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湖北媒体广泛报道了《鄂籍委员联名盼中央启动“引江补汉”工程》。

这项工程将从三峡水库蓄水区神农溪引水,至汉江上游支流,最后注入汉江。

地方媒体引用当地多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话说:尽快启动“引江补汉”才可促使汉江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正在实施的‘引江济汉’工程只能解决汉江兴隆河段以下的缺水问题,而丹江口库区开始调水后,汉江中下游来水量锐减,将对沿江大多数区域的生态、生活、工业、农业等用水需求产生重大影响。”

湖北省十堰市《十堰晚报》引述该市南水北调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话说,该工程论证实施方案已上报国家水利部,只待批复。

2011年5月17到18日,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在北京召开专家咨询会,讨论《引江补汉神农溪引水工程项目建议书咨询报告(第一阶段)》。湖北省水利厅官方网站发布的该次会议信息显示,会上论证的主要还是工程规划研究的必要性。

地方媒体还报道说,“引江补汉”曾预计引水量60亿立方米。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多位高官实地考察后,该工程的预计引水量也提至100亿立方米。

如果该工程一旦实施,每年自长江调入汉江的水量就接近140亿立方米。

院士的担心

对于这一计划,陆佑楣认为:“取多少水和什么时候取水,需要科学的论证”。

三峡工程总库容为393亿立方米,可调节库容为165亿立方米左右。陆佑楣以2011年春季的大旱为例:长江上游来水流量约为每秒3700至8000立方米,三峡工程为缓解下游旱情不断增大下泄流量,达到每秒12000立方米,提前降低了水库水位。

在这一旱季,三峡工程给下游补水超200亿立方米,水库水位也随之降至150米以下,导致减少发电量约5亿度。

他认为,如果在类似旱季,再从三峡工程所在的长江上游调水至汉江,就要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和三峡工程的发电。

当然,所谓年调水量是个平均值。但这也正是陆佑楣担心的:在枯水期,从三峡水库调水则将严重影响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包括向长江中下游抗旱补水和发电、航运等。

至于丰水期,长江水多,汉江也不会少,自然谈不上调水。而所谓南水北调工程对汉江的影响,也主要针对枯水期。

“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长江的枯水期往外调水的可能性并不大。”陆佑楣认为,虽然汉江跟长江流域丰水期和枯水期有一点儿时间差,但相差不多。因此两条河流很难利用这个时差互补。

在他看来,虽然最近几年降水连续偏少,但长江流域宜昌站多年平均径流量达到4450亿立方米,就总量上看可以将一部分“他用”。但枯水期的问题很难解决,“如果在长江与汉江分水岭的汉江一侧有个足够库容的水库,利用汛期调水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丹江口的库容显然不够,其他地方也很难找到建立这样水库的地方。”同时,建设新的水库也将需要巨大的投入。

其实,根据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于2002年9月批复的《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中要求,“从三峡库区引长江水的各个方案需提水,⋯⋯宜结合未来北方受水区需水要求的变化,作为中线工程的后续水源选比方案加以研究。”

而此时三峡工程早已经开工近十年时间,并在2003年实现了水库初期蓄水。显然,三峡工程在设计建设时也并未考虑到,需要分水应对南水北调。

长江水利委员会安排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的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处副处长文丹说,并不排除未来从三峡库区调水的可能,但那也应是在不影响三峡工程本身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她也认为,三峡工程和丹江口水库存在“同丰同枯”的问题。

再调汉江

“引汉济渭”是推倒这一连串多米诺骨牌的最后一根羽毛。

这一工程从汉江上游引水补充渭河流域用水。公开资料显示,“引汉济渭”工程估算总投资154亿元,项目建议书在2008年4月上报水利部。2010年3月,负责重大工程评估的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将评估报告正式报送国家发改委。

虽然该工程至今仍未开工,但作为国务院批复的《渭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已明确“引汉济渭”到2030年调水量达到每年15亿立方米。

而在2003年,时任陕西省代省长的贾治邦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就明确提到“坚持以兴水治旱为中心,抓好骨干水源工程⋯⋯着手进行‘引汉济渭’项目的前期工作。”

然而,直到2008年前后全国开展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时候,湖北省才从上级部门得知“引汉济渭”已箭在弦上。

“如果从汉江上游每年调走5亿或者15亿立方米的水,这对汉江下游无疑会带来重大影响。”代表湖北省水利厅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的该厅规划科技与信息化处工作人员李世维说,作为汉江下游的湖北省“一直蒙在鼓里”。

闻知消息后,湖北省水利厅迅速行动,向国家相关部委提出异议。因为加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每年汉江取水将达到115亿立方米。而根据规划,南水北调中线二期工程还将提高到每年130亿立方米。

在湖北省的强烈反应下,2009年11月3日,当时的陕西省副省长洪峰曾带领该省水利厅和“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相关领导,赴武汉与长江水利委员会、湖北省水利厅等单位进行了首次沟通。

“他们前期工作都搞完的时候过来沟通。说是征求意见,实际上是要一个环评,走一个程序。”李世维说,“引汉济渭”已经立项,湖北省已很难反对。他认为,陕西省在利用汉江水资源的时候,并未考虑对汉江中下游湖北省的影响,“希望国家能够兼顾湖北省的利益,并作出适当的补偿。”

根据陕西省水利厅官方网站发布最新消息,“引汉济渭”三河口水利枢纽“可满足已确定的2011年前期准备开工项目要求”。“引汉济渭”显然已经势不可挡。

在此背景下,“引江补汉”成为湖北省的底牌。

湖北的理由

汉江水何处去?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理由。

其实,每年15亿立方米对于湖北省并非生死之数。根本问题在于,类似调水会不会接踵而至。且当年既不能抗拒汉江水北上入京,如今又无法阻止“引汉济渭”,这样湖北省颇有“我为鱼肉”的无奈。如此,“引江补汉”就有了种种意味。

李世维明白地说:“如果陕西没有实施‘引汉济渭’工程,汉江中下游水资源紧张程度也不会那么突出,湖北省也不会提出相应的‘引江补汉’设想。”

汉江不只要出省救济,还要在湖北省内四处救急。湖北省襄樊市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引丹入樊”。这一工程每年自丹江口调水11.36亿立方米。同时,汉江干流和支流上不断兴建的水利枢纽,也一次又一次截断奔腾的汉江之水。

虽然文丹表示,目前只建议“引江补汉”开展前期工作,但在上报相关部委争取国家层面支持的同时,湖北省已开始积极推进“引江补汉”的各项工作,组织技术人员对神农溪、堵河区域进行勘探,初步提出引水线路和工程选址,同时开展项目建议书编制。

在湖北省看来,一旦项目实施,“汉江的一盘棋就全部走活了。”湖北省水利厅规划科技与信息化处处长刘纲认为,“引江济汉”不仅可以增加南水北调的灵活性,同时汉江上游“引汉济渭”的引水量也有了保障。

如今已很难下一个绝对判断,两大工程中谁疏于考虑才导致了目前的困境。但《望东方周刊》2009年6月曾报道,水利部一副部长在南水北调项目开工后曾表示,从总体上讲,前期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单项工程开工建设的要求。

由于准备不足,本来列入2003年开工计划的7个单项工程,当年仅有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在这一年的倒数第二天开工,使中线实现了开工零突破。

在项目开工建设后,工期、总投资、环保、移民等方面都有较大调整。事实上,本应于项目启动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总报告一直到2008年10月21日才得到中央批准。

在这份报告中,中线一期工程静态总投资从2002年预计的920亿元,上调至1367亿元。

直到这时,对于如何推进二期工程还没有定论。要么将一期总干渠加深加宽,要么重开一条水渠。但无论哪种选择,实现起来都将相当艰难,且投资巨大。

众多调整,也是将南水北调工程之水入京时间由2010年推迟到2013年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于水资源分布的时空不均匀性以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跨流域调水在全球来讲是普遍的做法。为了平衡水资源的有效利用,除了工程措施之外,还应建立有效的水资源调度机制和机构。”陆佑楣举例说,长江上游干支流建有大量梯级电站水库,它们分属不同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往往根据自身的利益来决定储蓄还是放水,所以都无法实现理想的调度状态。“长江委应该负起这个责任,但现在有些地区他们却管不着。”

长江水利委员会虽以“长江”冠名,但仅辖制防洪抗旱,尚缺乏水资源合理有效分配的调度职能。

文丹说,如果从三峡库区调水,就必须采取措施使三峡工程与丹江口水库联合调度,以实现长江三峡与汉江丹江口的供需匹配,进一步增强区域水资源的配置能力。

虽然“引江补汉”的计划引水地为三峡工程周边,而且“前期工作在前进”,但湖北省水利厅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尚未与三峡工程方面进行直接沟通,“这个是有论证的,对三峡的影响肯定不大,等到工程开始引水调度的时候,再去协调也不迟。”

但愿,三峡工程只是这串多米诺骨牌中的最后一张。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省—大县小市(200万人)—乡镇街区
华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
宋齐梁陈隋唐宋,蒙元大明满清华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3-09-10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通过国家蓄水前终验

发布时间: 2013-08-23 06:00   来源: 荆楚网  
  湖北日报讯 (记者张爱虎、通讯员郝毅)昨日,我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及库底清理顺利通过蓄水前终验。这标志着,库区已具备抬高水位蓄水条件,为实现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确定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终验内容包括库底清理、移民安置和文物保护三个部分。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蒋旭光任终验委员会主任委员。

  21日至22日,终验委员会一行听取汇报,实地查看,审议通过了《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蓄水前终验报告》。验收结论为:丹江口水库库底清理工作按照批准的实施规划任务已经完成,卫生清理、固体废物清理、建(构)筑物清理、林木清理及易漂浮物清理质量总体符合技术要求。库区农村移民搬迁安置按规划完成,移民房屋建成并搬迁入住,各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生产用地已分配到户,移民比较稳定;城(集)镇迁建、单位及工业企业淹没影响处理、专业项目复建等项目按规划基本完成,功能得到恢复。库区文物保护总体完成了淹没区地下文物的野外发掘工作和地面文物的搬迁保护工作,文物存放地点安全,文物保护状况良好。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移民安置通过蓄水前终验
http://www.nsbd.gov.cn/zx/zxdt/201308/t20130827_286557.html
省—大县小市(200万人)—乡镇街区
华国历史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晋
宋齐梁陈隋唐宋,蒙元大明满清华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3-09-10
这个问题不能怪三峡大坝。

而是江西自身的生态被破坏,森林都砍光了。结果就是下雨时洪水暴发,不下雨就是干旱,水无法保持住。要知道,森林可是天然水库。

现在江西的大小河流都快干了。过去(49年前),江西的主要交通是水路,全省通航里程2500公里,几百吨的船,可以通到赣江的源头地带,比如会昌县的筠门岭、江西南端的三南地区等。大部分县有船厂和航运公司,现在都没有了。河里面全是沙滩堆积,稍微下点雨,就是泥浆水暴涨,雨停了就变成涓涓细流。
要知道,早年广州口岸和内地的商路联系,在粤汉铁路建成之前,主要是走江西,水路经北江,驿道翻越大庾岭后,上船走水路通往全国。

当然,这都是毛泽东造的恶,大炼钢铁,毁林开荒,围湖造田,鼓励生育,毁掉了生态。如果不是伟大改革开放,现在中国人估计快死光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大力搞生态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敬爱的朱镕基总理退耕还林、退耕还湖工程,全国性的封山育林,林地所有权改革,人工植树种草等等,生态得到极大恢复,成就有目共睹、举世公认,多次获得联合国奖励。

相信明天会更好。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3-09-12
如果再不进行生态保护,迟早会消失的。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3-09-12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这个问题不能怪三峡大坝。
而是江西自身的生态被破坏,森林都砍光了。结果就是下雨时洪水暴发,不下雨就是干旱,水无法保持住。要知道,森林可是天然水库。
现在江西的大小河流都快干了。过去(49年前),江西的主要交通是水路,全省通航里程2500公里,几百吨的船,可以通到赣江 .. (2013-09-10 17:38) 

倒数第二段甚有喜感,没想到在本坛还能看到这样的熊文。

太有即视感了,估计你也是从哪个政府网站复制来的吧?

哈哈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3-09-12
如果江西以赣粤运河为名,拉得广东支持,那这道闸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问题就是赣粤运河争议更多,省内都摆不平,江西投鼠忌器
==========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3-09-12
水都没有了,还搞什么运河。异想天开。

再说,即使在水量最丰沛的年代,赣江的运力也不过承载几百吨的船,开运河的价值很有限。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3-09-12
回 youfenyu 的帖子
youfenyu:尽快建个水闸, 人工控制减少出湖流量。 (2012-09-20 17:20) 

鄱阳湖本来就是吞吐型的呃,造个水坝生态就完了
[url=http://ip.WoTuLa.com][img]http://i.WoTuLa.com/msn.png[/img][/url]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