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921阅读
  • 14回复

[重庆]重庆市的跨界场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2-11-08
作者:郑运松 (重庆市勘测院地图编制所)
   所谓跨界场镇,就是一个场镇跨两县的现象,两县分属两省,即为跨省场镇,跨界场镇的形成是县际边贸发展的产物。
   一、巴蜀地区场镇设置历史
   重庆所属巴蜀地区,位于中华大地西南隅,秦以前基本独立发展,属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公元前316 年,秦将张仪攻占巴蜀地区,将之纳入中原王朝统一发展。秦汉以来,中国先后实行郡县制和州县制两级地方行政区划,元代开创省制,到明清时期稳定为省府县三级地方行政区划。由于独特的地域特点,巴蜀地区成为一方富庶之地,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历史上凡是天下大乱、中央政权分裂,巴蜀地区无不形成地方割据政权。巴蜀历史有两次大规模的移民潮,分别发生在明初和清初,即“湖广填四川”,尤以后者规模更甚,当前巴蜀地区绝大部分居民均来自湖广,清代经过十七、十八世纪的“康乾盛世”,社会发展相对稳定,人口大幅增长,自然聚居地形成较多,当前的主要场镇均是从清代中叶开始形成的。
   清代巴蜀地区县级以下基层政区实行“保甲牌户”制度,十户一牌,十牌一甲,十甲一保(保有时又称里),对应现在为“镇村社户”,场为村民贸易聚集之地,北方称集、铺、市等,巴蜀地区统称为“场”,大场称为“镇”。官府便于收税,在全县划定场的数量和位置,并规定赶场的日期,或三日一场、或五日、十日一场,各个时期和地区规定各有不同,“场”非基层政权,一般一保一场、抑或一保数场。清宣统元年(1909 年)清政府推行新政,改保为乡镇,大保为镇,小保为乡。民国19 年(1930年)在乡镇之上设置“区”。民国24年(1935年)当时的四川省结束军阀混战、省政归于统一,地方推行联保制,改乡镇为联保。民国29年(1940年)推行新县制,又恢复乡镇建制,形成了区乡(镇)甲制度直到解放,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期,实行小乡制,改甲为村,巴蜀地区大部分县所辖乡镇均在100个以上,这时一县之内场镇个数小于乡镇个数,1956年农业合作化运动结束后开始合并乡镇,到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后,乡镇合并成立人民公社,数量趋于减少,八十年代初人民公社改为乡镇,并在地级行政范围内将重名乡镇改名。九十年代开始,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由于社会发展较快,交通更加便捷,为降低行政成本,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撤销区公所、合并乡镇的高潮,到2011年6月30日,重庆市境内镇(乡、街道)级行政单位个数为1010个,平均每个区县25.25个。清末以来,虽然基层行政区划变化频繁,但各县场镇设置一直比较稳定,全市当前场镇个数在3000个左右。
二、重庆市主要的跨界场镇分布情况
  (一)跨省场镇
   1、兴隆场位于合川区燕窝镇与四川武胜县万隆镇之间,一河之隔分属两个区县,河南属合川、河北属武胜。河流名七间桥河,属嘉陵江一级支流,该地向为重庆到南充陆路重镇,五年代初通公路,现为212 国道纵贯南北,解放前均设兴隆乡,八十年代初在清理地级行政范围内重名乡镇时该两乡同时改名,合川兴隆乡因与永川地区永川县兴隆乡重名,取合川兴隆之意改名为合隆乡(永川县兴隆乡亦改名为永隆乡),武胜兴隆乡南充地区岳池县兴隆乡重名,取万事兴隆之意改为万隆乡。九十年代初合隆、万隆均建镇,2005 年合隆镇撤销并入燕窝镇。
   2、望川场:位于永川区朱沱镇与四川省合江县参宝乡之间,原为合江县望川乡驻地,1992 年撤销并入参宝乡,望川场为江津朱沱地区(1979 年划归永川)与合江的边贸场镇,场镇以合江县为主,永川部分依托合江发展,原涨谷乡,2003 年撤销并入朱沱镇。
   3、石桥铺:位于梁平县碧山镇与四川省大竹县石桥铺镇之间,为大竹县东境大镇,地处大竹、梁平两县交通要道,梁平一侧场镇为清末依托大竹场镇发展而成,三十年代川鄂公路(现318 国道)通车后发展更为迅速。梁平碧山镇碧山场西距石桥铺仅3 公里,解放初期为便于场镇管理,将石桥铺的梁平部分划归大竹统一管理,改革开放后边界贸易发展迅速,加之地处318 国道交通要道,石桥铺镇东侧梁平境内又逐渐发展成了街区。
   4、螺蛳店:位于梁平县文化镇与四川省开江县新街乡之间,一河之隔、分属两县,河南属梁平、河北属开江。解放前该地为梁平到开江的陆路必经之地,梁平一侧于清中叶设场,开江一侧依托梁平发展,清末设场,该地解放前即设乡,梁平设文化乡,开江设新街乡,以区别梁平的老街。解放初期,梁开公路经该地西5 公里的新盛场,此地渐衰,新街乡迁往公路旁,设老街村于原场镇,文化乡于1992年改为镇。
   5、大路坝:位于黔江区小南海镇与湖北省朝阳寺镇大路坝村之间,大路坝地区为渝鄂交界处重要的河谷平坝,为一方富庶之地。1856 年曾发生6 级地震,形成面积2.87 平方公里的堰塞湖———小南海。历代统治者在这一地区争夺激烈,行政区划犬牙交错,从小南海以下8公里河段,6次穿越省界,这一地区以咸丰辖区为主,解放前发展也较黔江快,但小南海位于黔江境内。咸丰大路坝解放前已设乡,但其通往咸丰县城的交通必须经过黔江,所以近年来发展较慢,在2004年大路坝乡撤销并入朝阳寺镇。黔江大路坝地区在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始设南海乡,改革开放后小南海旅游发展较快,2001年南海乡与后坝乡合并为小南海镇。
   6、沙子场:位于黔江区邻鄂镇与湖北省甲马池镇之间,原为黔江在川鄂边境设置的一边贸场镇,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始设邻鄂乡,取毗邻湖北之意,其乡政府一直设在五马顶,东距沙子场6 公里,但距黔江城区更近。重庆直辖后,边贸发展迅速,2001 年邻鄂撤乡建镇,镇政府搬往沙子场。沙子场湖北一侧依托重庆发展,原属新场乡,九十年撤销并入杨洞乡,2004 年杨洞乡亦撤销并入甲马池镇。邻鄂镇为黔江区主要的煤炭产地。
   7、黑獭堡:位于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万木乡与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黑獭乡之间,为乌江河运重要码头。该地原为黑獭乡独立发展形成,该地处于沿河县城乌江下游8 公里处,此地以下的乌江右岸即属酉阳县。万木于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始设官木乡,因谐音不雅于1966 年改名万木乡,改革开放后,乌江航运发展较快,黑獭堡西侧万木乡境内逐渐形成聚居地,2001 年酉阳合并乡镇,铺子乡并入万木乡,乡政府即迁往南端乌江岸边的黑獭堡。
   8、茶峒场: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洪安镇与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之间,地跨花垣河两侧,西属秀山、东属花垣。自古为川黔边境水路边贸重镇。花垣境内场镇先于秀山一侧发展,是沈从文小说《边城》的背景地,在全国具有很高的知名度。茶峒民国时即设乡,洪安发展于抗战时期,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方设乡,三十年代川湘公路(今319国道)经过场镇,边贸更盛。1949年11月1日,解放军即从洪安入境发动了解放大西南的战役。九十年代洪安和茶峒均设镇,2005年茶峒镇更名为边城镇。
   9、迓驾场: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雅江镇与贵州松桃苗族自治县迓驾镇之间,地跨洪安河两侧,北属秀山、南属松桃。迓驾即打架之意,反映出旧社会边境不宁、经常械斗打架。民国时期均设乡,秀山为与松桃相区别,将迓驾谐音为雅江,三十年代川湘公路(今319国道)通车后,迓驾沿公路发展,九十年代319 国道改道雅江,雅江亦沿公路发展,迓驾和雅江分别于1995年和2001年设镇。
   10、峨溶场:位于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镇与湖南省花垣县边城镇之间,地跨花垣河两侧,西属秀山、东属花垣。民国时形成场镇,解放前秀山即设峨溶乡,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花垣县始设大河坪乡,2005 年大河坪乡撤销并入边城镇。2001 年峨溶设镇。
  (二)市内跨县场镇
   1、福寿场:位于九龙坡区巴福镇与江津区双福街道办事处之间,地处江津通往重庆城的交通要冲,现为107省道通过。场镇原为江津和巴县各半,两县均设有福寿乡。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为便于对场镇的统一管理,江津福寿场全部划归巴县,福寿乡驻地迁往滴水岩。改革开放后,福寿场江津一侧又逐渐发展成了聚居区。上世纪八十年代地名普查时,巴县福寿乡改名巴福乡,江津福寿乡改为津福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巴福、津福均建镇,同时巴福镇划归九龙坡区管辖。2001年津福镇与双溪镇、享堂镇合并设立双福镇,驻双溪场。2008年双福镇因江津双福新区建设改为双福街道办事处。
   2、王家场:位于潼南县田家镇与铜梁县维新镇之间,一河之隔,北侧属潼南、南侧属铜梁。潼南县在明清时期即建场,民国时设王家乡。铜梁一侧依托潼南发展,清末建场,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始设维新乡,其场镇亦名维新场。196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王家改名永胜,九十年代永胜和维新均撤乡建镇,2006年永胜镇撤销并入田家乡,田家乡2011年撤乡建镇。现潼南王家场属田家镇仓湾村管辖。
   3、张家桥:位于合川区南津街街道办事处与铜梁县旧县镇之间,一河之隔,河流为小安溪支流,河北属合川、河南属铜梁。张家桥在河北先发展成场镇,民国时设张桥乡。清末铜梁始建场,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始设人和乡,因此铜梁场镇亦称人和场,八十年代人和乡因重名改为永清乡。九十年代张桥乡改镇,2001 年张桥镇撤销并入南津街街道办事处,2006 年永清乡撤销并入旧县镇。
   4、复兴场:位于忠县复兴镇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沿溪镇之间,地跨河两岸,河西属忠县、河东属石柱。在河流入长江口处,此处往下游沿长江数百米江段属石柱,其余均属忠县,忠县复兴场率先发展,石柱将此地作为西大门发展,解放前即分别建复兴乡和沿溪乡,九十年代分别设镇。
   5、双河场:梁平县柏家镇与忠县石黄镇,一河之隔,东侧属梁平、西侧属忠县,双河场主要建在梁平县,原设有龙江乡,1992 年撤销与柏家乡合并建立柏家镇,忠县双河场依托梁平一侧发展,由于远离梁平到忠县公路,加之乡建制撤销,今年来双河场发展慢。
   6、大兴场:位于云阳耀灵乡与万州地宝土家族乡之间,地跨泥溪河两岸,河东属云阳、河西属万州。民国时设场镇,此地原属万县,1944 年以河为界,将河东划归云阳。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期,两侧场镇分别设耀灵乡与地宝乡,地宝乡驻地亦称地宝滩,2008 年地宝乡建为地宝土家族乡。
   7、羊子嵌:位于奉节县羊市镇与云阳县堰坪乡之间,地跨长滩河两岸,河东属奉节、河西属云阳,奉节一侧率先形成场镇,解放初期民主建政时期,两侧场镇始设乡,奉节设羊市乡,云阳设堰坪乡,羊市乡于1992 年设镇。
  三、结论
   从以上分析中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由于交通的改善,全国各地均在进行大规模的合并乡镇,跨界场镇的行政建制也在正逐渐弱化,现在已没有成为乡镇治所的占41%,两侧均设乡镇的场镇占35%,解放以来撤销的乡镇建制达三分之二以上,因此跨界场镇由于边贸的特殊原因,乡镇撤销率较小。
   2、行政跨界类型主要以跨省为主,占59%,因此跨省边贸更易形成场镇,可以看出中国经济仍主要以省为主要区分单元。
   3、自然跨界类型主要以跨河为主,占70%,跨界场镇的形成主要在公路通车前,当时主要的交通方式为水路,因此跨河更易形成“一衣带水”的跨界场镇,跨陆界场镇也主要形成于交通要道上,这些场镇今天大部分位于国道、省道两侧。




文章发表于《中国地名》2011年第06期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2-11-08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2-11-09
学习了。
南州草民,人微言轻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2-11-09
看了全文
重庆的"场镇"应该就"集市"的意思,不一定设有乡镇,类似江西、广东的“墟”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2-11-09
回 lisiyi203 的帖子
lisiyi203:看了全文
重庆的"场镇"应该就"集市"的意思,不一定设有乡镇,类似江西、广东的“墟” (2012-11-09 22:24) 

重庆的"场镇"应该就"集市"的意思,不一定设有乡镇,类似江西、广东的“墟”
江西很多地名叫“圩(墟的简写)”,如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泰和县苑前镇以前叫共和墟,万合镇习惯叫万合墟,深圳布吉老街以前叫”老墟“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2-11-10
市内跨县场镇 应该还有万州的分水场 分水处于318国道上 是万县西出 梁山东进的重要通道  场镇跨万州和梁平 梁平部分依托万县分水发展 49年前分别归万县分水乡和梁山县曲水乡管 场中间有一梁山巷为界 巷东归万县巷西归梁山 为了管里方便50年代划归万县 改革开放后 梁平曲水乡村民又建起了近百米的新街区
五十春秋校园过,热情尽留巴渝中.莫道巫山路长远,且看天外有飞鸿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3-07-02
对头,还有梁平与万州间的分水哈,从山可以看出,梁平的边贸一直以来还是比较发达的哈,分水、石桥铺、文化,就有3个哟,只是分水和石桥铺梁平人原来建设的半条街都划给了万州、大竹,就是没有将开江的新街乡的老街划给文化,梁平人总是吃亏,但不屈不挠的梁平人又在毗邻分水、石桥铺的梁平境内建起了新街区。对了,梁平人在垫江普顺镇的毗邻地区也建设了部分新街区哈。但愿梁平不会再遭荼毒了哈。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3-07-02
梁平在历史上受云阳(朐忍)、万州、忠县(临江、忠州)、大竹管辖,仅管辖过垫江(梁山军)、开江。地域面积却逐步萎缩。郁闷呀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3-07-02
场镇、主城,呵呵都是重庆特有的称呼吧,我江西人不一定一下就能看明白!

我们当地媒体经常讲的“中心城区”应该就是重庆“主城”的意思吧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3-07-03
似乎都没去过
全国分为省、州;省分为州、县;州分为县、区。

城市化的州县别称为市,民族自治的省州县称为自治省自治州自治县。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3-07-03
跨界一词不妥,改为连体场镇比较好。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3-07-05
楼主附年图就好了,谷哥地图下个吧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3-07-05
回 lisiyi203 的帖子
lisiyi203:重庆的"场镇"应该就"集市"的意思,不一定设有乡镇,类似江西、广东的“墟”
江西很多地名叫“圩(墟的简写)”,如新余市渝水区姚圩镇,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泰和县苑前镇以前叫共和墟,万合镇习惯叫万合墟,深圳布吉老街以前叫”老墟“ (2012-11-09 22:26) 

西南官话区普遍叫“场”,五日一场,我们都叫赶场,北方叫赶集,江西、湘南、广西、广东都叫墟
湘北、湖北、四川、重庆等都叫场,从地名后缀分布就可以看出来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3-07-05
回 亮晶晶 的帖子
亮晶晶:西南官话区普遍叫“场”,五日一场,我们都叫赶场,北方叫赶集,江西、湘南、广西、广东都叫墟
湘北、湖北、四川、重庆等都叫场,从地名后缀分布就可以看出来 (2013-07-05 16:36) 

我们赣中以前是单双起墟,我们镇是农历逢单当墟,隔壁镇逢双当墟

80年代当墟日,街上人山人海,有时会堵车,连自行车都过不了

因我们镇是逢单墟,而农历有一半以上的月份只有29天,所以有连墟


现在市场发达了,基本上没有当墟的概念,市场上每人都有很丰富的商品,加集市面积扩大很多倍,也没有80年代那么拥护了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3-07-05
现在市场发达了,基本上没有当墟的概念,市场上每都有很丰富的商品,加集市面积扩大很多倍,也没有80年代那么拥了(纠正以上两个错字)
江南望郡,庐陵新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