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2440阅读
  • 68回复

[浙江][区划讨论]每周一省——浙江(0411-0418)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5-04-11

现在开始讨论浙江区划。4月11日是三月三歌节,按例延长一天到18日。论坛里浙江人是第一大集团,占据管理团队也是最多,但愿能出现贴子数目新高。
浙江省,浙,省会杭州市。面积10万多平方千米,人口4677万(2000年)。


浙江省区划及特色
1、总计11地级市  32市辖区 22县级市 35县 1自治县;
2、本省总体市县数目较少;
3、本省经济发达,各地经济发展比较均衡,有许多非县城城镇发展成为重要城市;
4、金华市所代管的义乌市是我国最著名的小商品中心;
5、(请网友补充)

取消市管市县,撤销乡镇,县级自治。
都┬─区
│└───县
省┬─市───区
 ├─────市、县
 └─州┬──市、县
    └市─区
注:各级行政均可自治。州一般是自治州。州辖市大者可分区。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5-04-11

七山二水一分田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5-04-11

【浙江地理概况】

浙江省简称浙。位于东海之滨。 面积十万多平方千米,人口四千多万,省会杭州,有汉、回、满等民族。

  浙江以文物之邦、旅游之地著名。是我国东南沿海社会经济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旅游省。

  浙北平原是全国著名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重要的黄麻、桑蚕产区。浙江丝绸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浙江是绿茶、毛竹的主要产地,著名的龙井茶驰名中外。浙江也是中国书法的圣地,历史上曾出现过王羲之、褚遂良、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盛产大、小黄鱼、带鱼、乌贼四大海鱼及四大家鱼。公路是浙南山区重要交通线。沿海水运发达。宁波、温州为重要的对外开放港口。深水海港北仓港已基本建成。六七千年来,勤劳勇敢的浙江人民在开发与建设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的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众多的文化古迹,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技术精湛的手工艺品,美味可口的佳肴,使自然山水景观与历史人文景观巧妙地结合起来,交相辉映,形成了浙江旅游文化独特的内容与形式 “秘境”已向世人敞开欢迎的大门,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客人。

  浙江旅游具有悠久的历史,可用“清水绿山、丝府茶乡、书圣佛国、文物之邦”十六个字来概括。境内多山地丘陵,被称为“七山一水二分田”。属亚热带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降水以春雨、梅雨、台风雨为主。

全省有杭州西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岛湖、雁荡山、楠溪江、普陀山、嵊泗列岛、天台山、莫干山、雪窦山、双龙、仙都11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地区;方岩、五泄、仙华山等34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浙江海域辽阔,岛屿众多,有萧山湘湖、温州瓯江、绍兴会稽山、淳安千岛湖、武义温泉、慈溪、嘉兴湘家荡、湖州环太湖;还有茶叶、丝绸、官窑、中药和浙江博物馆等5个国家级博物馆。

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以及中国最大的人工湖--千岛湖等都名闻中外。钱塘江大桥不仅在中国绝无仅有,也是世界闻名的一大奇观。浙江自古佛都兴盛,名寺众多,普陀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天台国清寺、宁波天童寺等每年都有大量的海外佛教信徒前来朝拜。

著名的文化遗迹有距今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古墓、古塔、古碑刻、古建筑等更是遍及全省。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5-04-11
【浙江历史概况】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 先民们在这里劳动生息,开辟草莱,改造自然. 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文化(距今6000-7000年), 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6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 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种类齐全的骨,石,陶,木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谷,榫卯结构清楚的木构件,以及色彩鲜艳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动听音响的原始骨哨等.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 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浙江分属吴,越两国. 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时期曾经相当富强.秦朝 (公元前221-前206年)在浙江设置了会稽郡.三国时期(公元 220- 280年),浙江富阳人孙权建立了吴国.公元十世纪初, 浙江临安人钱liu建立吴越国,以今杭州为都城.南宁王朝(公元1127-1279年 ) 建都临安(今杭州)150余年.元代(公元1206-1368年) 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朝时(公元368-1644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杭,嘉 , 湖,宁,绍,台,金,严,温,处11府,1州(安吉州),75县, 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朝(公元1616-1911年)初期地方行政承袭明朝,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初年始为省,浙江省的建置至此大体确定.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 . 公元三世纪以后,浙江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商业也日渐繁荣. 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农业产量大有提高,杭州,嘉兴地区成了中国江南重要的粮食产地.丝织, 瓷嚣,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商品货币经济活跃,明州(今宁波 ) 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 商业性集镇纷纷兴起.海外贸易不断扩大.丝绸,茶叶,瓷嚣是当时输出的主要商品.现在的宁波,温州, 是当时中国东南部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海上航运可达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海港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滞缓.直至1949年5月, 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迎来了新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5-04-11
浙江的现有区划较为合理,现有省界不宜变动,区划改革只要进行省内的小调整就可以了。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5-04-11
对浙江地级区划,我就感到杭州市面积大,而且西南部跟北部有点格格不入。。
做爱做的事  交配交的人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5-04-11

拆分杭州,析设严州市

林香雨气新,山寺绿无尘。
遂结云外赏,共游天上春。
鹤鸣金阙丽,僧语竹房邻。
待月水流急,惜花风起频。
何方非坏境,此地有归人。
回首空门路,皤然一幻身。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5-04-11
东南形胜,名不虚传。
落花人独立  微雨燕双飞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5-04-11
以下是引用cookie在2005-4-11 12:27:13的发言:

拆分杭州,析设严州市


直接省县直辖就可以了,严州市搞笑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4-11 22:35:00编辑过]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5-04-11
浙江无论面积和人口都和韩国差不多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5-04-11
以下是引用cookie在2005-4-11 12:27:13的发言:

拆分杭州,析设严州市


直接省县直辖就可以了,严州市搞笑了。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5-04-11
强烈反对浙江增加地级单位。
撤销地级市—合并小县—省县直辖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5-04-12
浙江是建国以来全国沿海省份中国家投资最少的省份;如此发达的经济,而其国家投资的铁路少得可怜,浙东南大片地区几乎没有铁路(金温铁路是标准极低的地方铁路)。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5-04-12
“浙商”将是这个世纪不可或缺的一个名词。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5-04-12
浙江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南接福建,西与江西、安徽相连,北与上海、江苏接壤。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简称"浙"。省会杭州。

浙江省东西和南北的直线距离均为450公里左右,陆域面积10.18万平方公里,为全国的1.06%,是中国面积最小的省份之一。

浙江地形复杂,山地和丘陵占70.4%,平原和盆地占23.2%,河流和湖泊占6.4%,耕地面积仅208.17万公顷,故有"七山一水两分田"之说。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大致可分为浙北平原、浙西丘陵、浙东丘陵、中部金衢盆地、浙南山地、东南沿海平原及滨海岛屿等六个地形区。省内有钱塘江、瓯江、灵江、苕溪、甬江、飞云江、鳌江、京杭运河(浙江段)等八条水系;有杭州西湖、绍兴东湖、嘉兴南湖、宁波东钱湖四大名湖及人工湖泊千岛
浙江黄岩市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5-04-12
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浙江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活动;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00多处,有距今7000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6000年的马家浜文化和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春秋时浙江分属吴、越两国。秦朝在浙江设会稽郡。三国时富阳人孙权建立吴国。唐朝时浙江先后属江南东道、两浙道,渐成省级建制的雏形。五代十国时临安人钱镠建立吴越国。元代时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初改元制为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11府、l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康熙初年改为浙江省,建制至此确定。

在历史长河中,浙江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哲学、政治、军事、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不少杰出的人物。自东汉到现代,载入史册的浙江籍文学家逾千人,约占全国的1/6。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中,浙江籍人士占了近1/5。
浙江黄岩市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5-04-13

一个朋友今天跟我说了个故事,说他的一个朋友有一次一口气吹灭了2张桌子的蜡烛。我开玩笑说,这比吹牛厉害多了。


所以各楼怕也不要只顾着吹,虽然,做为本省人,这种吹牛我也是从骨子里很爱听。


话说回来,至于浙江未来行政区域的变动,鄙人主张,须视未来地方政府职能认定来评估。如果我国未来开始进入”宪政“时代,宪法所规定的”省——县——乡“三级体制付诸施行,并且乡镇成为真正的基础地方自治政府 [ 后半句为重点,若无基础地方自治之施行,则其他假设皆不成立 ],那么做为中间政府的县的数量进行缩并也无不可,本省这个中间政府数量缩减到20个以下,也未尝不可,因为大量的自治的乡镇已经运做了。


可是如果未来进行修法,改乡镇为县政府之派出机构的话,如今天所设立的”街道办事处“,则县市的数目在今日基础之上,以适当增加为上,以利于当地公民民主参政之需要。否则跟老百姓打交道的基层的政府工作人员,统统都源自上面委派,他们怎么会代表我等小民呢?如果是一个面积不大的城市,我们还可以直接跑到市政府门口,可是人口稀疏的乡村区域,则不可行。


所以未来本省地方政府及其行政区域的改组,可以考虑将目前90个县(县级市、市辖区)和1500左右个乡镇(含街道办事处),两级统合成一级,设立大约200-300个地方自治政府,并成为未来地方行政的中心,今天属省、市、县行政所掌握的行政权限,大量下放到基础自治政府这层中,推进基层民主和公民参与。自治政府的首长则应该由本区域内公民选举产生。同时应该制定专门法律,详细规定”地方基础自治政府“所享有的各项权限。只有会参与到地方自治,不断进行民主训练的公民,才会不断提升素质,才会有对国家的忠诚,否则只会当顺民,绝不能称之为公民,如果真被异族统治,到了国家民族存亡时刻,能起来号召抗争的,多半也不是当怪了顺民的小民。所以推进地方自治,将大大增强民族和国家凝聚力,也有利于社会长久安治,自然也是符合我国国策的。


至于两三百自治政府之上,与省府之间,可以视情况设置10~20个中间政府,但他们不应当干涉基础自治政府的自治事务,未经法律授权,也不得向区域内基础自治政府指手画脚。


——————————————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尽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5-04-13

支持黄岩设县(或设市)

我们要有自己的发展权力

浙江黄岩市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5-04-13
以下是引用图迷在2005-4-12 7:50:28的发言:
浙江是建国以来全国沿海省份中国家投资最少的省份;

比海南广西还少??有具体数据么?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5-04-13

建议不要贴过期的老资料.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5-04-13


杭州之历史沿革

相传公元前21世纪夏禹乘舟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舍其杭(方舟)于此,因有"余杭"、"禹杭"之名。春秋时先属吴,越灭吴后属越。战国时,楚灭越国,又属楚。秦并天下,于始皇二十五年(前222)设钱唐县。西汉承秦制,仍称钱唐。新莽时改称泉亭县。东汉复改为钱唐县,属吴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升钱唐县为临江郡,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又置钱唐郡,辖钱唐、于潜、富阳、新城4县,属吴州。隋开皇九年(589)废郡为州,首次有"杭州"之名,并将城池由灵隐山下迁至柳浦西(今江干)。辖钱唐、余杭、富阳、盐官、于潜、武康6县,州治初在余杭,次年迁钱唐。大业三年(607)改为余杭郡。唐武德元年(618)置杭州郡;武德四年(621)因避国号讳,改"钱唐"为"钱塘"。天宝元年(742)复名余杭郡,属江南东道。乾元元年(758)又改为杭州,州治在钱塘,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8县。五代十国时期,吴越国于893年建都杭州,历5帝共86年。北宋时,杭州为两浙路的路治,分设钱塘、仁和两县;大观元年(1107)升为帅府,辖钱塘、仁和、余杭、临安、于潜、昌化、富阳、新登、盐官9县。南宋建炎三年(1129)置行宫于杭州,改名临安。绍兴八年(1138)正式定都于此,称行在所,历8帝共148年。南宋景炎元年(1276)元军攻下临安,复改名杭州。元在杭州设两浙都督府,后改为杭州路总管府,为江浙行省治所(以钱塘、仁和二县分治)。至正二十六年(1366)改置浙江行省,仍为省治。明改称杭州府,为浙江布政使司治所。清代杭州府城设钱塘、仁和两县,为浙江省兼杭嘉湖道治所。1912年废杭州府,合并钱塘、仁和两县为杭县,仍为省会所在地。1914年设道制,置钱塘道,道尹驻杭县,原属各县归钱塘道管辖。1927年废道制,析出杭县城区设杭州市,直属浙江省,仍为省会。1949年5月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杭州,5月24日成立杭州市人民政府。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5-04-14
江山丽水, 闲话浙江

江山丽水, 闲话浙江作者:spud
近看央视《走遍中国》,寻访的是浙江丽水,一阵悦悦然,想起故乡浙江的好。很多年前看某报趣谈浙江地名,还有一联,均以浙江地名联成,却浑然天成,可惜没记牢,所剩只有“龙游丽水”一截了。于是乎,开始搜肠刮肚,排列组合,想自拟一联,聊作想不起那旧联的补偿吧。想之来,又想之去,却汩汩涌上更多浙地风土来。
却说这浙江因钱塘江古称浙江而得名,不过究竟多古时候称的浙江,又猴年马月改称了钱塘江,没有考证。常听北方人将“浙”字念第二声,乃受去三点水的“折”字影响。偏巧浙江还有数地名不可通读,如丽水之“丽”从第二声,声同“漓”;台州、天台之“台”随第一声,音同“胎”;会稽县读作“会计”;天姥山因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而众所周知读作“母”。其余大约非浙江人不尽知了。可能还有,我知道的仅这些。 这般异读,可能是普通话随了吴语,也可能是现代语从了古音,方言学认为吴语、湘语是最早出现的方言。
浙江基本全境属吴方言(浙西淳安有未定之说)。这吴方言,复杂了,一地一种,各不相同。浙北人根本听不懂浙南话,而浙西南,大概相隔几十里就言语不通,非大家来说普通话不可。先前读冯友兰先生《三松堂自序》,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时,不拘一格聘教授,某国学教授,课堂上从来是一言不发,只以板书、讲义授课。原来教授乃浙江温州人,不会北方话国语什么的,课堂开讲温州话,别说外省学子,就浙江老乡都如听天书。教授造诣颇高,所以即便来个徐庶进曹营,仍吸引不少学生。 也算是教学上的奇闻吧。有兴趣者可找来一读,就记在书里头。
现代吴方言的代表非苏州话莫属。后来居上的上海话,其形成可说是两头受了浙江方言的影响。上海元代之前属浙江嘉兴府(道),直到明朝县志还说当时以嘉兴话为重。清朝起,开始流行苏州话,嘉庆《松江府志》:“府城视上海为轻,视苏州为重。” 到现代大量宁波移民扩充了上海话,象标志性的“阿拉”,是地地道道宁波话,宁波人乃该词的鼻祖。
江南一带,吴侬软语,却有特例,即杭州官话,铿锵有力,其形成大家都知道是南宋迁都之故。我是浙北人,听上海话毫无困难,几乎就是同音不同调罢了,听杭州话,可难了,承上启下,连蒙带猜,有时候还不得其意。杭州人问去不去“耍子儿”,起先真狐疑他们要--“耍”什么?却原来就一个“玩”字,所谓“耍子儿”一词,见《水浒传》、《西游记》中,大约是宋朝留下来的古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知此誉原何而来,但至少元曲中明明确确写道: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宜雨宜晴,宜西施
淡抹浓妆。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春暖花开,岁(禾+念)
时康。直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而一本元曲三百首,粗粗数,确指写西湖的就近二十首,可见西湖在元时已盛矣。有一首颇特别,写“西湖山上野猿哀”。倏地让我想起李白的“两岸猿声啼不住”之句,我是很相信古时候三峡也好,西湖也好,应是有些许野趣的。古今之貌已大不同了。
西湖尤因岳飞、于谦二英烈而人杰地灵。后人有“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之句。明末抗清志士张苍水绝命诗:“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岳飞将军浩气长存,史说已多,我也说不出更好的。悼英烈,唾佞臣,去不了岳飞墓,吃油条也行。
嗯? 吃油条??小时候看小人书,却说岳将军被害后,杭州百姓群情激愤,纷纷议论秦桧王氏该杀,该入十八层地狱下油锅。一卖早点的小贩,义愤下用原本做饼的发面,捏了两个小人,又架起油锅,绑在一起,剁去头,投入油中炸。谓之“油炸桧啊!”正好秦桧经过,心知肚明,却还想兴师问罪,小贩灵机一动,说,我这是在卖早点呢,这东西叫油炸烩,火字旁的烩,秦桧找不到茬,心早已虚透了,只灰溜溜而去。众人纷纷解囊买一份油炸桧,啃之食之解恨。一下生意兴隆,小贩应付不下来了,就改成只搓两长条,入油锅前合二为一,下油锅时掐去两头,简化程序,意义不变,流传至今。
现在都改称油条了。不过我完全相信传说的真实性。有三,一我小时候外婆坚持说“油炸桧”,从来不称“油条”;二,小时候亲眼见早点铺做油条,其程序一点不差,下油锅时总是掐去两头,不知典故前,我每每瞎操心是不是浪费了点;三是今见美国超市有袋装油条售,赫然印着“油炸鬼”,无疑是“油炸桧”之讹。从语音讲,普通话中两字音近,吴语中截然不同。“鬼”发音同“居”,与“桧”差孙悟空一个跟斗远呢。可证浙人并没有要炸鬼,而是要炸桧。又传说秦桧后世孙金榜题名,乘兴游西湖,去了岳坟,留诗“人自宋后少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之句。说来也是,大概之后确再没有中国人名桧的。
这是油条的来历。油条常以酱油佐之,但我小时候酱油之外,是必有糟油的。据我知,除嘉兴市区人食用外,别处少闻。其色状如乌龙茶,无一点油星,气味芬芳。昨竟在《随园食单》上找到记载:“糟油出太仓州,愈陈愈佳”并有一款“鲤鱼豆腐”以糟油烹制。除嘉兴人外,至少有苏州人也好糟油。文字里品不出芳香,容我稍作模拟:炒鸡蛋,家常菜,出锅前趁热急入三两滴烹酒,则香气陡升。这香气有点似糟油。尚不知这炒蛋秘诀的,切忌不可多加酒,趁热,两三滴足矣。
除却糟油,另有二人间美食,同样养在深闺的命运。产于诸暨的香榧,是我所食过最美味的坚果。坚果少有香气者,但香榧,香榧,不香怎叫香榧?产于嘉兴的南湖菱,可能是全国唯一的无角菱,可当鲜果,可下菜肴。《随园食单》有“爆鲜菱”一单。南湖菱乃吾家乡特产,非夸其口,尝过众菱,没有出南湖菱鲜嫩爽脆者。而且据说南湖菱一经移植,必出角。应该是真的,因为没听说过那地还出无角菱的。这菱无角之传说,嘉兴人都老生常谈了,一代代说与小孩子听。说乾隆下江南,过嘉兴,喜南湖菱美味,却讨厌角戳痛自己,于是乎,掰去菱角,扔回南湖,命其不许长角,遂成无角之菱。从小见贯菱无角,儿时忽见街头外乡人卖菱,大惊,居然菱会长角。大约外地人入禾,同样惊奇,菱竟有不长角的。所以我觉得多交流大有裨益,只在一方位,头脑就有一种定势,认不得他人他物的不同。
浙地风物人情,英烈文豪,可谓巨细难数,大家都知道的,就不附言了。 说一个非浙江人,一辈子就做了一件好事的慈禧太后,好事就成在浙江。以前听苏州评话,说书先生说,慈禧一生就做了一件好事,就是平反了杨乃武冤案。慈禧是借题发挥,正好抓异己的把柄,拔眼中之钉,好心办坏事多见,坏心办好事倒是难得一见。
再说一个浙江人,乃呕心沥血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第一人朱生豪先生。抗战最困难时,文弱书生无投笔从戎之质,尚有报国之志。促朱先生倾毕生翻译莎剧,是见外文报上嘲笑偌大中国竟无人能翻译莎剧。先生两袖清风,家徒四壁,所有参考工具只一本牛津字典。事实上朱先生翻译了两遍,因为初稿成时,日军逼近,逃难流离途中稿件尽失。先生从头再来,又历三五年,即将完稿前,贫病辞世,享年三四十岁。得的是肺病,在现在不是什么大病。当时穷人得肺病就没得救。我不知道莎士比亚的译本总共有几种,有多少大家翻译过,但我看到对朱生豪本的艺术评价都很高。还记得高中历史课上,老师讲莎士比亚中文翻译最好的是朱生豪,并把名字写在黑板上,是我第一次知道这名字。后来才慢慢知道了先生之事。听家人说朱先生就葬于嘉兴公墓。前年去给外婆扫墓时顺便想找,但没有找到。我实在很敬重朱先生寂寂无闻,文人风骨的一生。
无名的,有名的,浙江历来多文人,不能不说现在的金庸先生。除了小说成就,金庸先生将原来默默无闻的舟山桃花岛飞扬起来。身为浙人,我也不知道舟山有个桃花岛,所知的多是自己眼门前一点事。后一时兴起,展浙江地图,果有桃花岛。 浙江地名多诗意,还很对仗,摸摸索索来对几联:像青田对兰溪,宁波对平湖;仙居仙岩—龙游龙泉;这仙岩是朱自清留下《绿》的地方。又有一联:“雁荡象山入洞头,龙游丽水出溪口”,自觉不错。沈括好像在《梦溪笔谈》中写过雁荡山之俊秀。
现在人多不喜看长篇大论,我自己就是,那就到此为止,最后串一不工整的五言,希望能括有文有武,有山有海,又有点梵音禅意的浙江:
武义龙泉剑,
文成桐庐境。
临海观舟山,
普陀仙乐清。
后记:凭自己所识所知而记,如有记错的内容,恳请指点。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5-04-14
今日靖江

  从风景秀丽的杭城,沿杭甬高速公路东行30分钟,便进入了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靖江镇。昔日萧山东北部的古老小镇,如今已是新楼林立,绿茵铺地。入夜的靖江街头,华灯绽放,霓虹灯闪烁,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位于镇北部的靖江工业园区,机声隆隆,一批批色泽鲜丽的服装面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国内外市场,一车车装有日本胡瓜、茄子、萝卜等蔬菜制品的集装箱发运到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还出口远销到美国市场。

靖江镇原名靖江殿,始建于清朝乾隆寅子年间,历史悠久,从清朝光绪年间至民国初期,靖江就形成了行业齐全的集市贸易,街道以殿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发展,形成了一条较为繁荣的商业带,从业者不下千人。解放以来,曾先后接待过日本、前苏联、印度、前南斯拉夫、捷克、波兰、越南、罗马尼亚、德国等32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因而名扬海内外。

靖江镇位于钱塘江南岸,离萧山城区26公里,青蓬公路贯穿全镇,南靠沪杭甬高速公路,境内建有杭州萧山机场,水陆空交通极为方便,地理环境非常优越。全镇面积24平方公里,辖有11个行政村和5个居民村,常住人口达4.9万人。200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7.1亿元,其中工企业产值26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27.8亿元,农民人均收入7676元。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和小城镇建设的迅速崛起,现已成为浙江省综合经济实力百强镇、浙江省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浙江省东海文化明珠镇、浙江省教育强镇和杭州市新农村乡镇、小康示范镇。去年4月,被国务院体改办中国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列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

筑巢引凤绘新城。经过近两年的改革和建设,集镇建成区面积已扩大了一倍以上,集镇人口迅速集聚。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许多有之士纷纷落户靖江投资办厂、兴办实业,给靖江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工业经济增长呈现向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集中的态势,全镇拥有工业企业达660余家,形成了纺织印染、机械电气、塑料制品、蔬菜食品、针织服装、建筑建材等六大门类的工业体系。靖江工业园区已列为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配套园区,2.5平方公里的园区规划已经评审,目前入园企业已有28家,固定资产达到6亿元,年产值超过8亿元。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欣然为靖江工业园区题写了园名。

靖江镇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镇内建有可容纳850个座位的多功能文化中心、萧山第一个镇广播电视中心,建有全省一流的示范初中、杭州市一流的示范小学、示范幼儿园和示范成人高中。还涌现了萧山第一位赴京举办个人扇面画展的农民画家张承汉,第一位创作出版37万字的长篇小说《沙地》的青年业余作者陆亚芳。

随着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的实施,靖江镇将以此为新的起点,抓住发展契机,依托空港优势,通过五到十年的努力,把靖江建设成为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人口集聚、设施完善、辐射力强的现代化小城市。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5-04-14

苍南县龙港镇

龙港镇地处温州南部,位于浙江八大水系之一鳌江入海口南岸,东濒东海,西接104国道、同三高速公路和即将动工的温福铁路,是温州市和浙江省的经济强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文明镇,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群众体育先进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试点镇。
龙港于1984年建镇。建镇之初,在全国率先推行土地有偿使用、户籍管理制度和股份合作经济等三大制度改革,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城镇化的路子,成为中国农民自费建城的样板,被誉为“中国第一座农民城”。2002年以来先后被命名为“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城”。

  经过19年的改革、建设和发展,龙港由过去人口不到7000人、工农业总产值不到500万元的5个小渔村,发展成为辖区面积80.7平方公里、人口28万的大镇,其中城区面积12平方公里,城区人口12万人。全镇下辖9个办事处和130个村居,2004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工农业总产值120.61亿元,增长11.4%;财政总收入4.66亿元,增长16%;外贸出口供货值4.27亿元,增长3.9%;市场商品成交额49.41亿元,增长10.9%;人均收入6949元,增长4.2%。

  龙港工业发达,印刷、礼品、纺织、塑编是龙港的四大支柱产业,电缆、光缆、磁卡、BOPP、BOPA、BOPET、不锈钢带材、陶瓷、服装、食品等是龙港的新兴产业。为扶持工业发展,几年来,龙港镇花大力气建成印刷、小包装、塑编、城东等四个工业园区,以优惠政策吸引各地200多家企业入园,使之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孵化器。

  龙港水陆交通便利,鳌江港是浙江省五大港口之一,陆路与国内39个大中城市有客运往来,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使龙港成为浙南闽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全镇现已建成礼品、腈纶毛毯、陶瓷、服装、建材、水果、家具、水产品等十五个专业市场,其中温州礼品城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礼品城。

龙港水产品、蔬菜、水果等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海水捕捞业、养殖业和种植业发达,水产品年产量在8500吨以上,3700亩水产养殖园区和3000多亩蔬菜、水果基地能向周边城市提供大量的农副产品。

  近年来,龙港以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紧紧围绕“人”和“城”这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省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市民素质和城镇品位,促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先后建成21幢高楼,同时建成江滨外滩广场、龙翔广场、金河广场、大桥公园等广场公园,城镇道路灯亮灯率达95%,城市长大了、长高了、变亮了、变美了。通过文明城镇和文明单位、文明行业的创建,人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

  当前,在兴起学习“三个代表”新高潮的良好氛围中,龙港镇党委、政府抢抓机遇,按照《浙江城镇体系规划》把龙港规划为中等城市的要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升级,构筑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为加快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打好基础。我们竭诚欢迎有识之士前来龙港投资兴业。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5-04-14

地理位置:鳌江镇地处东海之滨,位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城南部,全镇总面积102平方公里,东与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相望;南与龙港隔江为邻;西与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接壤;北与县城昆阳镇相连。
  行政关系:鳌江镇隶属于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是平阳县经济、交通中心。1997年4月被列为国家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后,建立了“四办六局”,部分行使副县级管理职权,成为温州市计划单列镇。镇内设有口岸、海关、商检等涉外机构。
人口环境:全镇现辖11个办事处,100个行政村,16个居民区,总人口15万,主要民族为汉族,其中有畲、回、满、苗等民族共1262人。
  资源情况:
  1、工业资源:鳌江镇内设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现有工业企业近2000家。主要行业有塑料编织、水产加工、新型建材、印刷、服装、化工、机械制造、电子、纺织、制鞋等,主要产品有圆筒机、减速机、金融机具、洗衣机配件、速冻水产品、一次性植物纤维餐具生产线、彩印监控系统、皮鞋、商标、垃圾无害化处理机械压缩设备、水解蛋白等。
  2、农业资源:鳌江镇内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主要经济作物为蔬菜、橄榄、杨梅、葡萄;主要畜牧业品种为群鸡、群鸭、山羊;著名土特产品有大坪特早茶、马蹄笋、并都已形成规模效益。
  3、海洋资源:鳌江镇沿海滩涂近万亩,可造成农田或大面积养殖,现渔业养殖品种为蝤蠓、对虾等,海上作业年捕捞水产品产量5000多吨,主要水产品有马鲛鱼、带鱼、鳗鱼、梭子蟹、鲳鱼、鳓鱼、墨鱼和小黄鱼等。
  4、交通优势:鳌江镇海陆交通十分便捷。距温州机场50公里,104国道横贯镇区,鳌江港水深底软,可通航3000-10000吨货轮,水上运输直达全国各大港口,码头年吞吐量为100万吨。
  5、市场资源:鳌江镇历来为浙南闽东北的主要物资集散地,镇内主要市场有浙南水产城、商业城、服装城、建筑装潢市场、钢材市场、水果市场、木材市场、副食品市场等20多个商场,年成交额逾50亿元。
  6、旅游资源:鳌江系国家级风景区南雁荡山门户,境内风景名胜有荆山寺、玉佛寺、荆屏峰、蔡家山古山寨、墨城龙潭等32处;出鳌江口便是享有“碧海仙山”,“贝藻王国”美称的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南麂列岛。
  7、经济发展:采取“依托港口、工贸并举、夯实基础、再创优势、提升产业、优化结构、综合开发”的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20多年来,鳌江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现为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镇、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镇、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单位、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镇、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省级文明城镇、省首批教育强镇、绿色小城镇、体育工作先进镇等等。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