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564阅读
  • 26回复

[安徽]双城记:铜陵要枞阳,安庆不乐意(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6-17
枞阳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正东面,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市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区毗邻。
         撰文/程真  发自安徽铜陵、安庆6月初,是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来铜陵市普济圩农场调研一周年的日子。一年过去了,普济圩农场的发展又迈上了新台阶。普济圩发展得越好,就越是刺激着其曾经的归属地、如今的邻县——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的神经。
有关枞阳全县或是其下辖部分乡镇划归铜陵的说法,当地民间传闻已不下10年。今年以来,这一传闻再次迎来高潮。传闻之下,行政区划主管部门安徽省民政厅不得不出面“辟谣”。
5月4日,安徽省民政厅借道人民网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留言板回复称:铜陵和枞阳合并,属于重大行政区划调整。按照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国发〔1985〕8号),要求变更行政区划,当地政府要写专题报告并附有被调整方各级政府的报告和意见等,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
安徽民政厅表示,目前,安庆市、铜陵市、枞阳县等各级政府尚未达成共识,暂没有此类调整。
但是,安徽省民政厅的这一“辟谣”,却未能浇灭铜陵、枞阳两地民间讨论这一问题的热情。在当地市民论坛中,两地的合并问题一直是话题热点,处于持续置顶状态。

“省府”式微
建国以来,源于政治、军事、交通等因素,中国的区域经济版图分化组合,嬗变不绝。这其中,有借势崛起者,如深圳,如郑州;也有时运不济者,如扬州,如洛阳。安庆,这个皖西南城市,很不幸地“沦为”后者。
《重修安徽通志》这样介绍安庆:皖之为省,襟山带江。江潆洄而毓秀,山蕴蓄而多奇。故其发于人文,也亦皆和平而温厚,磊落而嵚奇。清康熙六年(1667年),安徽建省,省名即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合成。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安庆一直为安徽省省府。
安庆人对自己的历史一直引以为豪。在很多当地人眼中,没有安庆,便没有安徽。在途经安庆的各条主要高速公路沿线,“安徽之源”的广告牌依旧醒目。
然而,世易时移,和中国众多的历史名城一样,安庆的这些荣光只能属于过去。如今,不用提过去的省府,就是作为市府的安庆,其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在周边新兴城市的赶超下也显得愈加式微。
安庆辖桐城、枞阳、宿松等11个县市区,代管皖河农场。全市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2013年全市户籍总人口620万人。安庆下辖县市区,在数量上居全省第一,其人口规模和土地面积也位列全省上游但安庆的“大”,却未能造就安庆的“强”。
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芜湖GDP总量首超安庆,位居全省第二。2006年至2008年3年间,芜湖GDP年均增幅达到15.9%,而安庆则仅为12.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被芜湖赶超的这一年,安庆GDP增速更是跌到了谷底,成全省倒数第二。
安徽省城市研究中心课题组2011年底发布的《皖江示范区承接产业转移竞争力研究》显示,安庆在9市排名中比前一年再跌3位,仅列倒数第二。即使是省内“老三”的位置,作为人口大市,要算人均GDP,安庆至今仍是倒数。

铜都崛起
与安庆相反,地处其下辖县枞阳(长江)对岸相望的铜陵市,近年来则发展得风生水起。
铜陵,座落于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南岸,1956年建市。铜陵因铜得名、以铜而兴,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之称。铜陵市政府官网称,新中国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自铜陵,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铜陵,第一支铜业股票发自铜陵。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铜陵县曾归属安庆管辖,直至1974 年3月划归铜陵市。铜陵的最新发展成绩,证明了当年这一调整的正确性。
铜陵市政府2013年工作报告指出,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279亿元增加到610亿元,财政收入由50亿元增加到127亿元,分别增加1.2倍和1.5倍。201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达到83000元和17000元,是2007年的2.1倍和2.5倍。5年来铜陵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8亿元,是2007年之前历年投资总和的3.2倍。
虽然铜陵的GDP总量目前还不足安庆的一半,但其人均GDP却已超过安庆的3倍,位列安徽全省第一,甚至与上海的平均水平不相上下。铜陵人均GDP之高,也与其人口太少密切相关。铜陵现辖一县三区、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1200平方公里,人口仅74万。
与之相对照的是,在安庆,仅枞阳一县,就“雄踞”国土1800平方公里,人口96万。

  普济圩案例
与铜陵比邻而居的枞阳人有点眼红了。经济发展程度特别是生活水平的差异,直接驱动了枞阳人,尤其是枞阳东乡人对铜陵的向往。枞阳地处安庆东北,划自原桐城县东、南乡,1949年2月设县。枞阳现辖22个乡镇。其中,老洲、陈瑶湖、横埠等5个乡镇共同组成枞阳东乡(下称东乡5镇)。这5个乡镇,与铜陵市的空间距离最为接近。这5个乡镇可以直接参照的,就是邻居普济圩农场划归铜陵前后的居民收入水平变化。
       普济圩农场的经验显示,枞阳如划归铜陵,原枞阳人的收入水平将可能至少增加一倍。普济圩农场建于1949年4月。1958年至1960年,普济圩农场曾短暂归属枞阳县管理,后被安徽省农垦局接收。
       2012年7月,安徽省委决定,将普济圩农场整建制划归铜陵市统一管理。在普济圩农场从事了20多年教育工作的教师李兴旺(化名)告诉澎湃记者,与农场移交铜陵前相比,其个人总收入水平已增加2倍多。李兴旺称,移交前,其月收入由基本工资(800—1200元)、课时津贴(4—10元/节)、监考费(15元/次)、会议费(20元/次)、运动会补贴(50元/次)、班主任补贴(250元)等各项组成,全部相加也不过2000元。移交后,其月收入由基本工资(3000元)、绩效工资(1000元)、住房公积金(2000元)等各项组成,加起来超过6000元。不仅如此,移交后,李兴旺所在学校也获得了铜陵市大手笔的基础设施投资。“一共批了3000多万,现在大概花了1000多万。新建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加固翻修了实验楼、教学楼,整个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李兴旺说。“移交之前大概15年,学校连一根试管都没新买过,几乎没有任何投资。现在连每个教室的日光灯都从4条加到了16条。”说到这里,李兴旺依然很激动。
        “枞阳二三事”网站一位网友也比较了安庆、铜陵两地的收入差距。该网友称:铜陵的人均GDP全省第一,财政收入高,比安庆市标准工资高,公务员一年要多拿2万左右。“枞阳二三事”是枞阳当地一家颇有影响力的论坛类网站。记者注意到,在该网站上,关于枞阳铜陵区划一事的讨论十分激烈。另外一位网友称:“安庆就像80岁的老头,发展缓慢,铜陵是20岁小伙冲劲十足,但铜陵全市人口仅70万,安庆人口600多万,对铜陵发展极为不利。目前铜陵人均GDP全省第一,超过合肥芜湖,枞阳划拨铜陵焉知不是一次机会?”
        当然,也有持反对意见的网友:“一个70万人口的城市,何必要吃下一个100万人的县城,何况枞阳工业上没什么大的企业,交通上也没什么交通,高速不走县城,铁路更是没有。发展靠自身,其他都是浮云,最好枞阳升级为县级市,反对枞阳划入铜陵。”
         还有一位网友表达了他对两地合并阻力的看法:在充分说明划归的意义及好坏之处后,至少70%的投票人会赞成。这位网友称,“极力反对的人群可归纳为这几类:一:占据领导岗位的,二:主要社会关系及财产等在安庆市区的或者县城的。这些人大致占比20%左右,属现在的上层社会,一旦划归,这部分人群的利益受损的可能性较大。这些人是极力反对改革的,是既得利益群体,也是改革的最大阻力。”众声喧哗,枞阳并入铜陵的传言却是一年胜过一年,久久不能平息。
       5月9日,枞阳县民政局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回复网友提问称:截至日前,枞阳县没有地域区划调整,枞阳县属安庆管辖。

铜陵三条建议
       枞阳对岸的铜陵,早已渴望长期困扰的区域过于狭小的问题,也意识到了可能阻力的存在。
         2013 年11 月出版的《陕西行政学院学报》,发表了一篇题为《铜陵市实施跨江发展战略思考》的论文。该论文的作者单位,是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共铜陵市委党校和中共铜陵市委政策研究室。该论文还有两个官方“身份”,分别是:2013年铜陵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重点课题“关于加快铜陵跨江发展步伐的对策研究”、2013年铜陵市市校合作课题“关于实施铜陵跨江发展的对策研究”。课题主持人刘其鹿、凌涛,分别为铜陵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和教育长。
        该论文明确指出:虽然跨江发展是铜陵人多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和愿望,但是对于铜陵应该如何实施跨江发展,该市及周边地区、省级及以上决策层的认识并不完全统一。该论文称: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对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过于执著,部分东岸人(铜陵)对西岸(枞阳)地区暂时落后的容忍度不足够高,两岸相互戒备的心理,部分省级及以上决策官员的“和事”心理和执政方式等,影响相关工作的推进力度和效果。
        参与了上述课题研究的吴明(化名)告诉记者,这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包含四个方面:一是安徽省委书记张宝顺调研后,关于全速推动铜陵跨江发展“桥头堡”和城乡一体化示范区——普济圩发展的指示;二是皖江城市经济带的整合;三是芜湖和马鞍山率先跨江发展对铜陵造成的竞争压力;四是铜陵自身的发展需要。这篇论文全面分析了铜陵实施跨江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跨江发展的困难和阻力也有较为清醒的认识。
       文末,作者还就跨江发展涉及的行政区划问题提出了三条具体建议。
建议一:积极报请省级及以上党政决策,争取在安徽省新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之际,将铜陵长江西岸的周边地区如枞阳县老洲镇、陈瑶湖镇、周潭镇、横埠镇、钱铺乡划入该市管辖,将他们与普济圩及灰河乡合并,设立新区,统筹发展。
建议二:将枞阳县全部划入。枞阳县有长江岸线78公里,若全部划入,铜陵市拥有的长江岸线将从60公里增加到140公里,发展“临港经济”以及打造国际铜都的优势将愈发凸显,创造条件,择机将其分为三个市辖区。
建议三:争取将池州长江大桥与铜陵二桥之间的区域(包括枞阳县全境、池州部分地区、无为部分地区)全部划入该市。
        吴明称,较之于建议一和建议三,其个人认为建议二实施的可行性更大。铜陵市主要领导还曾就这篇论文作出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参阅研究。这一说法与铜陵市的一贯方针大致吻合。2012年2月,铜陵市民政局也曾在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上回复称,全市上下对扩大城市发展空间,增强城市辐射功能有着高度的统一认识。
        铜陵市民政局还指出,由于区划工作的政治性、政策性较强,又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必须进行科学的研究论证。根据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对于县级行政区域的重大调整,必须要按法定程序报经国务院批准。

割裂桐城派?
      尽管上述论文的研究已比较全面,但还是疏忽了枞阳人较为在意的一点:两地文化融合的问题。
     “枞阳出人,桐城出名”,曾是当前枞阳文化界人士的一大心结。枞阳文化界人士认为,历史上的桐城文派代表人物,绝大多数都是枞阳人。后因区划调整,桐城、枞阳两地分立,造成了目前桐城派人物与桐城市地域名不副实的局面。据《枞阳县志(1978—2002年)》载,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上最大的一个散文流派。它滥觞于明代中晚期,崛起于清代康雍,鼎盛于乾嘉,衰落于民国初年,几与清王朝相始终,前后延续200余年,先后涌现出作家646人(含皈依或师从桐城文派的非桐城籍人)。该县志称,桐城文派形成声势浩大的文学流派,创建系统完整的散文理论。在长达200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就流派而言,其持续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多,流衍区域之广,影响规模之大,声势渲染之赫,实为中国文学史所罕见。该县志指出,桐城文派主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姚鼐,均是安徽桐城县东南乡人(今属枞阳县域),后人把方、刘、姚尊为桐城文派“三祖”。明清时的桐城县境,为今桐城市和枞阳县之域。今枞阳县域是古桐城县的东南乡,为桐城文派的发祥地。
       解放后,枞阳县从原桐城县分立。数十年来,桐城文派在宣传上几乎为桐城所“独占”。桐城市官网上,“桐城派故里,黄梅戏之乡”的宣传语十分醒目,其还自称“中国文都”。“虽说桐城这种宣传不太符合实际,但毕竟历史上曾共为一县,现在也同属安庆,而大部分桐城派代表人物也确实在那边待过,所以还是可以接受的。”枞阳县史志办方志室原主任陈松郭说。
       如果枞阳真的全县划归铜陵,新的文化融合问题就来了。“‘枞阳出人,桐城出名’虽说不公平,但毕竟还同在安庆境内,还是一家。划到铜陵后,桐城派文化不就被彻底割裂了吗?”枞阳县史志办原主任胡中付说。
        胡中付和陈松郭两人担忧的是,如果枞阳真与铜陵合并,合并后两地的文化融合可能会面临不少问题。“枞阳和铜陵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地域文化。铜陵是新兴的工业城市,属于工业文化、青铜文化;而枞阳是传统的农耕文化、桐城派文化,两地差别巨大。”胡中付认为。
       不过,针对这一观点,铜陵文化界一位代表人士则向记者指出,他不认为铜陵、枞阳两地文化有多大的差异。在他看来,“皖江城市带文化都差不多”。“我自己就是安庆人。铜陵是个包容性很强的城市。我住的那个单元,全部都是外地的,没有一户本地人。”上述人士说。该人士还指出,铜陵本身就是一个移民城市,因开发铜矿逐渐发展,期间吸引了很多外地移民。“外地人口大约占全市人口一半左右,其中又有超过一半是枞阳人。”记者了解到,20世纪90年代,为获得铜陵市市民待遇,不少枞阳人特别是东乡5镇人,曾以两三千元的价格“购买”铜陵市户籍。“现在还有几个人关心桐城派?这不会成为铜陵、枞阳两地融合的大问题。”上述人士最后说。
[ 此帖被幻象岭在2014-06-17 13:51重新编辑 ]
本帖提到的人: @liucheng1972 @仙峰俊俏 @Sze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6-17
铜陵虽小胃口却大,拿不下池州就拿百万人口大县枞阳。碗粥兄作何感想?
[ 此帖被幻象岭在2014-06-17 14:04重新编辑 ]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6-17
支持合并,矿业资源至少名义上是国家的,工矿城市的成果不应该只是少数人享用。铜陵目前这么小的面积和人口,不适合作为地级市。如果合并了,3000多面积,170万人口,虽然也只是一个大县的规模,但至少合理多了,官员的编制也减少很多。如果省管县能执行下去,那这么大的规模正合适。
现实派:
调省增地分县撤乡镇
省 -- 州 -- 县(市)

理想派:
并省设大区,并地分县撤乡镇
大区 -- 州 -- 县(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6-17
铜陵的危机感很强呀,呵呵......如果铜陵把枞阳拿下了,自然不会再有“撤地”的危险了;

不过个人反对枞阳划归铜陵...铜陵还是和池州整合吧...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6-17
安庆和铜陵巢掉池州市就行!
我的区划理念:全国分31省、3自治区、6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6-17
既然安庆管不过来,不妨放手,于己有利与人亦有利,何乐而不为呢?但是也不能白给,铜陵市要以撤销狮子山区、郊区为代价,铜陵县可以顺便改区。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6-17
铜陵还是和池州合并吧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6-17
折中得了,枞阳二分,东归铜陵,西归安庆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6-17
枞阳归铜陵,同时巢并池州,贵池县级市和青阳县归铜陵,东流归安庆,石台并入黄山区。这样,可以打造大铜陵,也可以弥补安庆。。。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6-17
最好的·结局 铜陵和池州合并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6-17
回 幻象岭 的帖子
幻象岭:铜陵虽小胃口却大,拿不下池州就拿百万人口大县枞阳。碗粥兄作何感想? (2014-06-17 13:53) 

我等县民 有何感想一点都不重要。
且看铜安如何斗法。
跟哪个老大都是一样。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6-17
铜陵拿下枞阳和东至外的池州,安庆拿下东至,皆大欢喜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6-17
回 当涂县芜湖镇 的帖子
当涂县芜湖镇:铜陵拿下枞阳和东至外的池州,安庆拿下东至,皆大欢喜 (2014-06-17 22:59) 

赞同!  这是最好的办法

另外枞阳靠近安庆市区的几个镇也可以划归安庆,作为补偿。。。。确实离安庆市区很近的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6-18
铜陵还是和池州除东至外的地区整合吧,枞阳县城毕竟离安庆太近了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6-18
安徽官方有没有像当年撤巢湖那样,制定什么新的区划调整方案?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6-18
回 南岭孤侠 的帖子
南岭孤侠:安徽官方有没有像当年撤巢湖那样,制定什么新的区划调整方案? (2014-06-18 06:44)

沿江片区(巢湖市)保留县级建制不变,隶属安庆(合肥),北边片区(和含)划桐城(芜湖),东乡片区(4镇)划铜陵市郊区(马鞍山)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06-18
当初撤销巢湖的时候应该把无为划给铜陵,解决其腹地过小的问题。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06-18
(国发〔1985〕8号),要求变更行政区划,当地政府要写专题报告并附有被调整方各级政府的报告和意见等,逐级上报国务院审批。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06-18
同意十六楼观点,原先我一直想把无为划给铜陵,结果巢湖计划让我的方案破产了。。。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06-18
回 上下求索 的帖子
上下求索:当初撤销巢湖的时候应该把无为划给铜陵,解决其腹地过小的问题。 (2014-06-18 12:52) 

那样的话,沈巷目前处于马鞍山市郑蒲港新区实际控制下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06-26
回 水蜜桃 的帖子
水蜜桃:安庆和铜陵巢掉池州市就行! (2014-06-17 16:07) 

铜陵有色金属董事长韦江宏坠楼身亡。铜陵要被并吗。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06-26
回 yzszgr 的帖子
yzszgr:铜陵有色金属董事长韦江宏坠楼身亡。铜陵要被并吗。 (2014-06-26 01:13) 

卢武铉坠崖意味着金朝一统天下吗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06-26
回 当涂县芜湖镇 的帖子
当涂县芜湖镇:卢武铉坠崖意味着金朝一统天下吗 (2014-06-26 01:49) 

奇怪,统治集团的前代理人和深耕地方30余年实力派之间怎么可以划等号。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4-06-26
这个还是留着吧,毕竟地缘在那里。
铜陵复归池州,治所前往铜陵,这是我的方案。
劫后重生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4-06-26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枞阳归铜陵,同时巢并池州,贵池县级市和青阳县归铜陵,东流归安庆,石台并入黄山区。这样,可以打造大铜陵,也可以弥补安庆。。。 (2014-06-17 19:16) 

三家分池,合理。
不过,铜陵还是要跨江,枞阳东部、无为一部划过来
中央---省---郡/市/州---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直辖郡---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特区---邑/镇/乡---坊/里/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