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30日12时30分,伴随着一阵嘶鸣,列车开始启动。郑州铁路局最后一趟跨局绿皮车——担负“使命”仅仅半年时间的郑州至温州2194次列车,踏上全程24小时06分的“告别之旅”。
最后一次“享受”返乡之旅
12时20分,乘客开始依次验票上车,记者登上列车,车厢里挤满了人,尽管车窗打开十多公分的空隙,但是还是令记者感觉闷热,身上已经开始出汗。
来自安徽阜阳的王军和几名老乡,在郑州忙完木工活,趁着还未接新活的空儿,决定先回趟老家。
“我们回家都是坐这样的车。”王军告诉记者,他们出门打工不是图享受,都是随意选择价格便宜的绿皮车,从郑州到阜阳的车票价格才16.5元。“便宜得很。”王军说。
在卧铺车厢,记者见到了郑州市二七区的刘秋菊。她告诉记者,她自己在郑州火车站开了一个小商品批发的商铺,由于生意上的关系,她和爱人经常在郑州和温州之间来回跑。
谈起对绿皮车的感受,她说,由于选择的是带有空调车辆的卧铺,相较硬座车厢舒适了很多,也就是一天一夜的时间,对于她们这样的自由职业者来说,行车慢些还是比较好些。“如果选择深夜抵达,还要另外找宾馆住,这样在车上睡一夜,感觉很好。”
绿皮车,承载一代人的记忆
列车长尚德岩告诉记者,他从参加工作开始就在绿皮车上,现在已经8年时间了。原定载员是1000多名乘客,春运时,能够达到3000人。
看着脸颊汗水直流的记者,尚德岩也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笑着对记者说:“今天还不算最热,有时候,车厢最高气温能达到将近60℃,那才叫洗免费的桑拿呢。”
记者看到,来往的每一位列车员的蓝色制服已基本湿透。绿皮车上,烧水采用的仍然是最传统的方式:煤火。
据了解,全列编组18辆,按规定卧铺4个、硬座两个车厢配备一个开水锅炉,全列5个茶炉。九号车厢是厨房,在列车上做了31年饭的厨师陈伟利,正在和同事忙着为乘客做饭。厨房里没有风扇,狭小的空间,加上几个大火炉冒出的热气,俨然一个大蒸笼。
郑州市铁路局郑州客运段新闻中心主任陈有会告诉记者,这个线路原是从郑州到合肥,去年12月下旬才延长到温州。
陈有会说,7月1日起,郑州铁路局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普客2191/94次停运。这趟跨越三省的列车,不仅是中国铁路跨局运行的最后一趟绿皮车,也是郑州铁路局的最后一趟绿皮车。
据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前,绿皮车是中国铁路客车的标准涂装,绿皮车采用深绿色车身,低廉的票价,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是农民工、低收入者出行的首选。随着铁路大提速,绿皮车逐步被淘汰,代之以速度更高、设施更先进的空调客车,如今,干线上已很难见到绿皮车。2191/94次停运后,取而代之的将是空调客车,速度也将提升,全程或缩短近两个小时,票价上浮60%左右。
舒适的空调车将接棒“履新”
据了解,从7月1日起,全国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开行旅客列车总数达到2447对,其中超过一半为动车组列车。以2194次列车为例,郑州到温州单程硬座票价86.5元,硬卧票价181.5元,软卧票价320.5元。但换成空调车之后,单程硬座票价翻番,为177.5元,硬卧315.5元,软卧497.5元。
而随着绿皮车的“退役”、票价的调整,5.5元郑州到开封、5.5元郑州到新乡的票价,也将成为永远的历史。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旅客,大家看法不一。大多数旅客认为列车更换为空调车后,出行将会更舒适、安全,多花点钱也值。有些外出务工的、年龄大的旅客认为,票价上涨会增加出行成本,还是比较怀念绿皮车时代。
“退役”后的绿皮车,该如何处理呢?“设备老化,条件简陋,这列绿皮车已经到了‘退役’的时候,可能会被厂家回收处理。”陈有会说。
那么,春运期间还会出现吗?“绿皮车应该是彻底退了,以后春运加车,应该不会再用绿皮车。”
绿皮车见证了中国铁路的发展,对于它的“退役”,尚德岩和他的同事们还是有点舍不得。尚德岩告诉记者,绿皮车告别历史舞台,是现在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选择,新的型号的列车启用后,目前的现状将大大改善,使乘客更加感觉出行的舒适和方便。
“我们将站好最后一班岗,服务好各位旅客,将旅客安全地送到目的地。”尚德岩说,“下次再见面,我们在红皮车上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