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3108阅读
  • 58回复

[市制]“强县”不如“市镇化” (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7-11-01
[自由谈]“强县”不如“市镇化”

南方周末    2007-11-01 15:42:38

  一家之言  
  
  □秋风  
  
  *改革之策很简单:不再由行政机构任意地设市,相反,凡是聚居区常住人口超过某个标准的,可以自动地改为市,享有市的财政待遇,并实施市民自治。*  
  
  假如我们希望看到一种良性的城市化进路,那么“市镇化”就是首选。可以设想,未来很多乡村人口将会聚居在市镇。

  近几年来,各地尝试对政府体系格局进行改革,在县一级比较一致的是强化县财权,弱化地级市对县的控制;乡一级的改革则相互矛盾,最初是实行乡镇财政县管,有些地方甚至把独立的乡镇改成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街道办事处,但浙江近来则强化一些镇的财权。究竟如何改革?

  牟宗三先生曾说:中国古代有政道,而无治道。圣贤的政治理想很伟大,却始终没有找到优良的制度安排。秦建立郡县制之后的政府间关系,就属于始终拎不清的事情。一忽儿权力集中到中央,地方全成派出机构;一忽儿权力分散到地方,中央对地方束手无策。究其根源,萧公权先生说得好:不论权力在哪级政府手里,都不受约束。

  今日探究优良治理,自当以限制每级政府权力作为首要考虑目标,为此应使权力实现横向、纵向的分立制衡,而基础则是自治。那么,基本自治单位应当是什么?

  很多人对村民自治寄予厚望。但是,乡村人口过少,资源稀薄,不足以支持本区的公共品供应。尤其是乡村是围绕农业活动组成的,而未来的趋势必然是工业化、商业化。

  另有一些人对于目前的强县措施高声喝彩。然而,考诸历史,县是集中的皇权控制臣民的最后一层正式机构,它向来就是一个行政控制单位。地级市依靠行政权力汲取县的财政,营造畸形的城市化,固然不对,但很多人看好的“县域经济”,也难免是权力控制资源与经济下的怪胎。

  相反,自古以来,各地民众的社会、文化、经济活动,大体上是以介乎这两者之间的市镇为中心而展开的。相对发达一些的苏杭一带固不必论,即便是北方落后地区,市镇也颇有规模。并且按照人口规模、经济活动总量、文化社会事业的内在需求,比较均匀在分布于各地。它们不仅是地方贸易的中心,更是地方文化、宗教活动的中心,也是地方社会事业的中心。

  用哈耶克的话,县域经济乃是人为作成的(made)秩序,而镇域经济——其实不光是经济——则是一种自发生成的(grown)秩序,在这里,镇民之间的活动是具有有机联系的。这一点,在江浙一些镇看得最为清楚。这里的民众比大城市的民众更像西方社会学意义上的市民:大城市太大了,市民之间难以建立起有机的长期联系。大城市居民也高度异质,通过自治达成一致的可能性很小。

  因而,不论从哪个角度看,市镇最适合作为实施较为完整的自治的基本单位。反过来说,一个具有优良治理结构,因而对居民具有吸引力的市镇,将成为阻止人口向大城市流动、防止大城市病蔓延的良方。事实上,尽管在目前的体制下,县政府可以利用自己的权力,几乎不受节制地汲取镇的资源用于维持县城的繁荣,镇的经济社会文化聚合功能受到极大限制;即便如此,镇也仍然是一个自然的经济社会区的组织中心。1980年代以来,大量农民就近迁入了市镇。

  这已经显示了城市化的另一种路径,这与地级市、县城的繁荣路径完全不同,它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内在趋势,而不是行政权力强制汲取资源的产物。假如我们希望看到一种良性的城市化进路,那么“市镇化”就是首选。可以设想,未来很多乡村人口将会聚居在市镇。

  但这一市镇化路径能否成功,取决于市镇能否建立起优良的治理结构,能否向镇民供应必要的公共品。要做好这两点,就必须对现有的政府体系进行重大改革:让那些发育较为成熟的镇成为市,使其享受建制市的财政政策,也即享有足够税源,能够投资于市镇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这当然需要改变行政管理理念。目前的做法是把市当成了行政的产物。结果,不具备自然的经济社会基础的地级市、县城成了市,不仅不能产生辐射作用,反而要靠汲取资源过日子。改革之策很简单:不再由行政机构任意地设市,相反,凡是聚居区常住人口超过某个标准的,可以自动地改为市,享有市的财政待遇,并实施市民自治。

  如果以“市镇”作为基本自治单位,当然需要对县与市镇的关系、市镇与乡、村的关系进行变革,比如,淡化乡村,使公共事务上移到市镇,探索县管市的新方式。

  (作者为宪政学者)
elector是本人用于测试系统功能的马甲。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7-11-01
*改革之策很简单:不再由行政机构任意地设市,相反,凡是聚居区常住人口超过某个标准的,可以自动地改为市,享有市的财政待遇,并实施市民自治。* 
==================================================
果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划小省区,省直管县,三级市制,县下自治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7-11-02
可以一试嘛
中央---省---郡/市/州---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直辖郡---区/市/县---邑/镇/乡---坊/里/村
                       |--特区---邑/镇/乡---坊/里/村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7-11-02
就是县管市啊!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7-11-04
在中国几千年的政治传统下,想实现文中所说的,很难!!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7-11-05
这不就是县辖市吗?我支持,呵呵!!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7-11-06
*改革之策很简单:不再由行政机构任意地设市,相反,凡是聚居区常住人口超过某个标准的,可以自动地改为市,享有市的财政待遇,并实施市民自治。* 

这个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因为这里不是美国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7-11-06
象日本那样?人口到了一定数量就能升格?
兰若生夏草,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7-11-06
探索的是县管市的新方式。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7-11-07
谁”管“谁,那不叫改革,这种思维不改变,再怎么改还是白搭。
[b]虚省撤县,设都郡(一级),置市镇(二级)。
都为特区,郡管农事,市镇一律平等自治。[/b]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7-11-07
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县管市
但此市非彼市
楼主文中所提到的市其实乃是镇
或者说是镇级市
所以县管市管到最后还是县管镇
[ 此贴被东夷在2007-11-07 17:32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7-11-07
完全赞同此文!
起码对英国、德国而言,国土面积不大,好似小国,但却能实实在在感受到它们是一个个强大的大国呢?原因在于,它们的建设组成,就是由大量散布于国土上的、发达程度相当高的“镇”高密度网络化构成。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7-11-07
市镇的发展是国家发展必由之路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7-11-08
根本无需县管市,内在的精神是地方自治普及,只要普及地方自治的本质,叫什么名字就不重要了。

拉美各国的基层政权,无论城乡,一概为municipio。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7-11-08
引用第1楼曲径通幽于2007-11-01 22:31发表的  :
*改革之策很简单:不再由行政机构任意地设市,相反,凡是聚居区常住人口超过某个标准的,可以自动地改为市,享有市的财政待遇,并实施市民自治。* 
==================================================
果真有这么简单就好了!



同意,此文尽管思路不错,但是严重脱离目前实际状态,基本无操作的可行性.

正如县扩权都走不通,何谈市镇自治?
吾之所愿——复我汉唐 兴我华夏!
大中华帝国——万世长存!
自由—民主—我可以为此奋斗终生!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7-11-08
引用第8楼zhangfan42于2007-11-06 10:53发表的  :
象日本那样?人口到了一定数量就能升格?

升格可以,但不宜频繁地改区划通名。
重新分省,均衡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是面积、人口和所辖县市数目的大体均衡;
二是省会城市向省内各个方向辐射力的均衡。
http://blog.sina.com.cn/ababang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7-11-09
又踩到某些县城人的尾巴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7-11-09
现在“县刮镇”的现象其实比“市刮县”更厉害,因为县里基本掌握了乡镇的财权和人事权,可以不顾一切的发展县城来展示他们的政绩。我所在的江苏常熟市的领导就极力实行“大城市”策略,县城一片繁荣,可以说透支了很多年的财力,而乡镇财力有限,得不到上面任何扶持。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7-11-10
当然赞成了.
难啊!!!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7-11-12
大力发展乡镇经济是中国共同发展的基础,实现经济平衡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7-11-12
乡镇经济又不是市镇经济,市镇经济就是指城市工业化经济,也包含了大城市的经济。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7-11-12
乡是农村
镇是城镇
农村、城镇的经济都发展了
农民、工人的钱包都鼓起来了
中国还不强盛起来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7-11-12
农村富农民富
国家才能真的富
而不是只搞一部分县城人先富起来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7-11-12
象日本一样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7-11-14
关于区划的一点想法
首先明确行政区划应分为区域型和聚落型两种,区域型区划设省县两级,省县直辖;聚落型分为市、镇、村三种,属县辖。
其次,省级行政区划不宜大规模变动,但赞同局部进行调整,调整后一级行政区划名称统一为省和自治省两种,且自治省只给予香港、澳门和台湾;二级区划名称可分为都、府、县三种,均为省辖县级区划,全国设1000—1500个县,所有市镇村均归县辖。
对于省级区划调整,主要如下:西北地区,撤销宁夏自治区,划入甘肃,现内蒙的阿拉善盟也划入甘肃,甘肃的庆阳地区划入陕西;东北和华北地区,内蒙古的呼伦贝尔盟划入黑龙江,兴安盟划入吉林,内蒙剩下的地区和河北张家口合并改称北方省;现在的北京、天津和河北唐山、承德、廊坊合并,建以天津为首府的直隶省(或别的名字);鲁豫苏皖地区,新设淮海省(或别的名字),以徐州为首府,现在的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安徽的宿州、淮北、蚌埠,以及山东的枣庄共七个地区,加上河南商丘的永城、夏邑两县和山东临沂的郯城县划入新省。河南濮阳地区的台前、范县划入山东,信阳地区除信阳、罗山之外的固始、商城、淮滨、潢川、息县、光山、新县共七县划入安徽,安徽天长划入江苏;西南地区四川广安,达州、巴中和内江划入重庆,重庆改三峡省(或别的名字)。除了上述调整之处外,其他省界不合理处也可微调。这样全国共有30 个省和三个自治省。
对于县级区划,本人认为一个原则是现在的飞地以及一些半飞地均划入其划出地,县域必须连续。县级区划综合考虑人口、面积、经济、交通和山川地理等。县级分都府县,都府可以是人口面积都比较大或特殊意义的县。
都为一类县,目前只给予北京、上海两地,如北京都可基本为现在的北京市,北京都下辖北京市、昌平市等市镇村;上海省可包括现在上海市和浙江的嵊泗县,下辖的上海都只包括大陆部分,因上海省人口面积主要集中在上海都,故在政府机构上可考虑省都合一。
府为二类县,所有的省政府所在县均划为府,省内大城市(如国家经济计划单列市或副省级城市的)或特殊意义城市(如银川,伊宁,喀什,日喀则)所在的县也划为府。
其余的县都称为县,现有的地级市都划归县辖。县还要根据人口和经济实力划分等级(比如划为三级的上县、中县和下县,也就是三四五类县)。对于县的合并,可考虑按下面人口(单位万人)和面积(平方千米)标准结合,分为150,1500;100,2000;50,3000;30,5000;10,10000;5,50000;2,100000七等,两条都满足的设县,不满足的相邻县应合并。100万人以上为上县,30—100万的为中县,30万以下为下县。县协调其下的市镇村。
市镇村为聚落区划,市为适域市,只包括连续建成区和与连续建成区直接相连的镇村(此时应改为坊和里),市的常住人口下限为可考虑10万,且非农人口不少于80%;50万人以下的市不分区,市下直接辖坊(相当于现在街道),坊下辖里(社区);五十万以上分区,区人口不少于30万。镇应达到2万人以上且非农人口不少于50%,大镇辖里,小镇直接管理。市镇村都应该推进自治,由市民民选举组成城市管理委员会,市长最好是有市民选举或实行聘任制。村镇亦如此。
考虑到中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不高,并县后县下辖村镇很多,或是县域大但人口稀疏,故可考虑在县域内设置由县直接派出的属于县政府的服务站。每个服务站服务的范围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乡镇,服务站服务范围基本相当于现在的乡镇,但服务站范围内的居民也可自由选择他想去的任何一个服务站接受县政府的服务。
最后问一下,俺是新人,怎么发帖啊?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