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448阅读
  • 25回复

[通名]清朝的"道"是什麽意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6-01-20
请教各位老大,清朝的"道"是什麽意思?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06-01-20
最早道用于行政区划名应该就是西汉的县级道吧,我猜道的原意应该就是路(当然现在也是路嘛),那时道是少数民族聚居地,一般都比较偏远,去那里以当时的交通条件要走很远的路,所以干脆就称之为道。后来道作为区划名称就逐渐演变出不同的级别和职能。呵呵纯属瞎猜:)
/撤销省区,地市直辖中央,一级行政区有州、盟、直辖市,可民族自治。/二级行政有县、市、旗,也可民族自治。/乡撤销,行政村直属县政府,镇作为县下面的直属小城市管理。/直辖市的市区和较大的市区可分为若干监察区,不设政府,街道为城市基层自治机构直属市政府。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06-01-20
元朝就叫路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06-01-20
介于省和府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06-01-20

道源于唐代,唐初按山川形便分全国为十道,为监察区域,大致相当于西汉的州。后分全国为十五道。


五代虽然分裂,但地理书类一般仍按十三道(十五道除去京畿和都畿)划分。


宋初仍保留有道,同时又增设一种新的区划,路,北宋中期道被彻底废除。


而辽国把全国分为八个管辖区域,也被称为道,在宋朝路成为正式一级政区后,辽国的道又被称为路。


金国采用路制。


元朝的路大量增多,而行省面积广大,于是又恢复道这一级区域,按行政监察的不同,分为宣慰司道和廉政肃访司道.宣慰司道属于一个半实权政区,主要负责上达下传,职权比民国的督察区大致要弱一些;廉访司道则负责监督,受全国三台(御史台、江南行台、陕西行台)节制,负责监察各路府州军县。


明代的道也分为分守道和分巡道两种。分守道是行政长官布政使的副职参政和参议,又分别称参政道和参议道;监察道是司法监察长官按察使的副职按察副使和按察佥事,又分别称副使道和佥事道。分守道和分巡道的管辖区域不完全相同。并且明朝的各种道级官员开始负责专掌一事,如兵备、提学、抚民、巡海、清军、驿传、水利、屯田、招练、监军等等。这样道就同时具有两种职能,一种为地域管理机构,负责几个府州;一种为行政管理机构,负责专项管理。但作为道的官员,则有时负责一种职能,但也有同时负责有这两种职能。


清代把参政、参议、副使、佥事四种官职合并为道员,但负责地域管理和负责专项管理的这两种职能仍然保留。同时调整了分守和分巡两个地域管理的道,分守道和分巡道相互间管辖区域不再重叠,各自拥有自己的辖区而又同时存在。职能上也有一定调整,分守道偏重于行政方面,分巡道则偏重于监察方面。但由于都不是实级行政区划,因此和唐的道一样被称为“监察区域”。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06-01-21
那这个“道”的原意到底是什么呢?
/撤销省区,地市直辖中央,一级行政区有州、盟、直辖市,可民族自治。/二级行政有县、市、旗,也可民族自治。/乡撤销,行政村直属县政府,镇作为县下面的直属小城市管理。/直辖市的市区和较大的市区可分为若干监察区,不设政府,街道为城市基层自治机构直属市政府。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06-01-22

应该 就是道路的道,特指交通主干道。

隋朝其实就有道,在灭陈之前就有山南、西南、河北、河北等道。当时山南的主干道是从汉中到襄阳,西南道则是以成都为中心的南北线,河东道是从风陵渡往北走,河北道是从洛阳往东北、北方走。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06-01-24
谢谢各位赐教,但我还是不大明白。记得上初中历史课时,老师讲“清朝是行政区划层次最多的,省—道—府—州—县。”后来知道应该是,省—府(直隶州)—县(州);但是又经常看到听到“江南道”或“某某道御使”的名称,就不明白了。

另外还有个问题请教,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时的“南七北六省”指的是那几省,谢谢。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06-01-24
清政府为了监察地方,设立道作为监察区域,道设在省与府之间,并非整个清朝都有道。
李清微信:13520508091
公众号:每天一杯好酒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06-01-25
以下是引用大胡子在2006-1-24 8:56:40的发言:
谢谢各位赐教,但我还是不大明白。记得上初中历史课时,老师讲“清朝是行政区划层次最多的,省—道—府—州—县。”后来知道应该是,省—府(直隶州)—县(州);但是又经常看到听到“江南道”或“某某道御使”的名称,就不明白了。
另外还有个问题请教,清朝末年民国初年时的“南七北六省”指的是那几省,谢谢。


你说的XX道御史,这个是中央机构,具体说是都察院的下属机构,都察院设有十三道,每道都有一定数量的御史,是分片负责管辖事务的。与地方行政无关。如江南道,是负责监察江苏、安徽二省官员的中央机构。


清末民初没有南七北六的说法吧,那个是明朝的,明朝十三省,分为南七省——浙江、福建、江西、湖广、广东、广西、云南。其余为北六省,另二直隶不计此列。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06-03-06

XX道御史看看《巡城御史桂阑珊》就知道了.

清代省府之间的道后来也差不多成了实级行政区划

保先阁大学士兼八荣八耻学习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有印驴窝 http://yypan.ycool.com/  微博 http://weibo.com/wzapan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06-03-06
另还有一些“道”则是管理全省某些事宜。如“巡警道”、“盐法道”,分区的道也有挂兵备等衔的。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06-03-08
以下是引用有印品在2006-3-6 1:05:07的发言:

XX道御史看看《巡城御史桂阑珊》就知道了.


清代省府之间的道后来也差不多成了实级行政区划



清代的道一直不是实级。从官员名称、衙署、礼节、官服等方面都可以看出来。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06-03-08
不是实级,但还是有实权的
/撤销省区,地市直辖中央,一级行政区有州、盟、直辖市,可民族自治。/二级行政有县、市、旗,也可民族自治。/乡撤销,行政村直属县政府,镇作为县下面的直属小城市管理。/直辖市的市区和较大的市区可分为若干监察区,不设政府,街道为城市基层自治机构直属市政府。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06-03-12
道台算是知府的上司,权还是不小的,相对来说比现在地级市市长要高一级。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06-03-12
道略略类似专区,道员衔挂在省里,到地方上办事,属于派出机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06-04-05
以下是引用有印品在2006-3-6 1:05:07的发言:

XX道御史看看《巡城御史桂阑珊》就知道了.


清代省府之间的道后来也差不多成了实级行政区划



能告诉我“十三道监察御使”的名称和管辖范围吗?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06-04-05

是监察御史,不是御使。

明朝洪武十五年设有十二道,永乐元年改北平道为北京道,十八年迁都废北京道,增设云南、贵州、交趾三道,宣德十年废交趾道,遂定制为十三道:
浙江道——浙江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庐州府
     中军都督府
     浙江都司;南直隶部分卫;部分京卫
江西道——江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淮安府
     前军都督府
     江西都司;南直隶、北直隶各部分卫;部分京卫
福建道——福建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池州、常州二府
     户部及所属机构
     福建都司、行都司;北直隶部分卫;部分京卫
四川道——四川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松江府、广德州
     工部及所属机构,二十四衙门一部分,僧、道录司
     四川都司、行都司;南直隶部分卫;部分京卫
陕西道——陕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和州
     后军都督府,大理寺,行人司
     陕西都司、行都司;部分京卫
云南道——云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北直隶顺天、永平、广平三府
     广备库
     云南都司;北直隶部分卫;部分京卫
河南道——河南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扬州、北直隶大名二府
     礼部,都察、翰林、太医三院,国子、钦天二监,太常、光禄、鸿胪三寺,尚宝、教坊二司,中书舍人,二十四衙门一部分
     两淮盐运司
     河南都司;南、北直隶各部分卫;部分京卫
广西道——广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安庆、徽州、北直隶保定、真定四府
     通政司、六科
     广西都司;南、北直隶各部分卫;部分京卫
广东道——广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应天府、北直隶延庆州
     刑部
     广东都司;部分京卫
山西道——山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镇江、太平二府
     左军都督府
     山西都司、行都司;南、北直隶各部分卫;部分京卫
山东道——山东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凤阳府,滁、徐二州
     宗人府,兵部及所属机构
     山东都司,辽东都司,中都留守司;南、北直隶各部分卫;部分京卫
湖广道——湖广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宁国府
     右军都督府,五城兵马司
     湖广都司、行都司,兴都留守司;南、北直隶各部分卫;部分京卫
贵州道——贵州布政使司、按察使司;南直隶苏州、北直隶河间、顺德三府、保安州
     吏部,太仆寺,上林苑监,内官、印绶二监
     长芦盐运司
     贵州都司、大宁都司、万全都司;南、北直隶各部分卫;部分京卫

清朝顺治元年设有十五道。乾隆二十年京畿、河南二道交换职掌。光绪三十二年增设辽沈、甘肃、新疆三道,又分江南为江苏、安徽二道,分湖广为湖南、湖北二道,共二十道,但职掌已经改变,与历代不同,故不再说。

京畿道——直隶省、奉天、锦州二府
     分理院事,及直隶、盛京刑名
     稽察内阁、顺天府、大兴、宛平二京县
河南道——河南省
     照刷部院诸司卷宗
     稽察吏部、詹事府、步军统领、五城兵马司。
江南道——江苏、安徽二省
     稽察户部、宝泉局、左右翼监督、京仓、总督漕运
     磨勘三库奏销
浙江道——浙江省
     稽察礼部及本院
山西道——山西省
     稽察兵部、翰林院、六科、中书科、总督仓场、坐粮厅、大通桥监督、通仓
山东道——山东省
     稽察刑部、太医院、总督河道
     催比五城命盗案牍缉捕之事
陕西道——陕西、甘肃二省
     稽察工部、宝源局
     覆勘在京工程
湖广道——湖南、湖北二省
     稽察通政使司、国子监
江西道——江西省
     稽察光禄寺
福建道——福建省
     稽察太常寺
四川道——四川省
     稽察銮仪卫
广东道——广东省
     稽察大理寺
广西道——广西省
     稽察太仆寺
云南道——云南省
     稽察理藩院、钦天监
贵州道——贵州省
     稽察鸿胪寺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06-04-07
谢谢啊!!!!!!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06-04-09
以下是引用大胡子在2006-1-20 8:31:38的发言:
请教各位老大,清朝的"道"是什麽意思?


说白点,就是一条路上的
以原县辖区为基础设乡镇,为基层政府。
15~25个乡镇设一县(基本是2~3县并1县)
取消地级单位,省县直辖。
反对新设省级单位、但要适当调整。

现在的行政改革弊病是并乡镇后没有并村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06-04-13

汉朝确实有道,县级但比县小,但到三国时已经全部废止,因此汉朝的道与隋唐的道不具继承性。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06-04-18
以下是引用chuoshi在2006-3-12 11:36:50的发言:
道略略类似专区,道员衔挂在省里,到地方上办事,属于派出机构。


清初延明制道台挂布政、按察二司职到地方,但后来改为不再挂省职。
存在即合理,不过研讨还是必须的~~~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06-04-19
我只知道北海道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06-04-20
楼上的闪啦,小心又被说成又一个日毒分子
三代夏商周 春秋战国延
一统秦两汉 三国两晋传
南北朝分立 隋唐五代连
宋元明清后 古代至此完
民国乱纷纷 浊酒数从前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06-04-24

清朝区划图中,南京和苏州都标为省会,这是怎么回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