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终于急了!
在日前印发的《大南昌都市圈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江西推出系列举措,包括支持南昌市争创国家中心城市,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等,旨在做大南昌都市圈。
江西一向被视作“小透明”,存在感极度匮乏。这次以大南昌都市圈为支点发力,能否让江西成功进击?南昌的国家中心城市梦到底有没有戏?
01在中部,江西和南昌各项数据被全面包围
其实如果看近两年的经济数据,无论江西还是南昌,表现都不差。2018年江西经济增速为8.7%,居中部六省之首。而且这个速度已经是近些年增长最慢的了,2014—2016年都在9%以上,2013年则为10.1%,势头比湖南、湖北、安徽、河南以及山西都要生猛。
南昌同样冲劲十足。2018年南昌的增速为8.9%,仅次于太原的9.2%,比武汉、郑州、长沙以及合肥都要高。且前几年的增速,都在9%以上。
江西以及南昌的尴尬正在于此,尽管近几年处于领跑状态,但它们依旧很难被记住,南昌和武汉、郑州以及西部的成都、西安,热度明显不在一个量级。
这里面有两个直接原因。第一,江西和南昌最近的势头猛,但在近些年的区域竞争中,还远远不是第一档的。
500
江西GDP,来源:统计公报
比如2001年到2017年间,GDP增幅位居全国前十的城市中,中部省会就有三个,分别是第一的合肥,第四的长沙,以及第十的郑州。
其中合肥从363.4亿增长到7191亿,增幅达到1878.6%。而2001年的南昌为485.12亿,彼时的经济体量远超合肥,2008年被合肥赶超,如今南昌和合肥的差额已经超过2000亿。
江西虽然在2017年突破两万亿大关,但在中部比较,仅高于山西;而河南突破四万亿,湖南和湖北都逼近四万亿。南昌同样在六个省会中排倒数第二,经济体量不到武汉、长沙的一半,比郑州的一半略多一点。
郑州去年迈入千万人口加万亿GDP行列,相对来说南昌暗淡了很多,去年的常住人口不过才554.55万,常住人口增量8.2万,比佛山、厦门等地都要低。
500
南昌GDP,来源:统计公报
这次规划中的大南昌都市圈,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抚州市临川区、东乡区,宜春市的丰城市、樟树市、高安市和靖安县、奉新县,上饶市的鄱阳县、余干县、万年县,含国家级新区赣江新区,总人口1790万人,经济总量10506亿元。
“泽平宏观”梳理显示,目前全国有上海、北京、广佛肇、杭州、深莞惠等10个2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有重庆、青岛、厦漳泉等14个1000万—2000万人大都市圈。南昌都市圈的发展水平只能位居下游,这也正是急切想要做大做强的原因。
02
南昌不够强,影响了江西的发展壮大
其实在中部所有省份中,江西是距离长三角和珠三角最近的,按理说处在两大顶级城市群的辐射范围内,应该是产业转移和分工协作的最大受益者,但为何江西和南昌还是掉队了?
一种说法是江西的区位不差,但政策利好太少。的确,江西至今没有国家级新区,没有一所985高校,省会南昌也不是副省级城市……
此次的规划还提到了重要一点——交通通道网络衔接不畅。
江西的铁路建设的确远远落后于周边,乃至被视作“高铁洼地”。作为四纵四横铁路运输网的组成部分,当年贯通南北的京广线和京沪线+杭福深线,都和江西无缘。有意思的是,这两条大动脉串联的,正好是几大副省级城市。
如今南昌通往北京的高铁,都需要借道武汉,或者东绕杭州北上;另外,尽管赣南地区和广东近在咫尺,然而至今依旧没有直达珠三角的高铁,江西民众可以说苦高铁久亦。
500
来源:网络
总体发展水平和质量不高,也是重要因素。关于这点,规划明确提到,经济总量偏小,南昌市对全省的引领带动作用不足。
2018年的数据显示,南昌的经济首位度和人口首位度,都不到24%,远远低于长沙、合肥等城市,在中部六大省会中排倒数第二。
此次规划在谈及江西的发展问题时提到,周边城市群虹吸效应显著,具体表现为:
长三角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国家支持海西经济区和福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自贸区等建设,支持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都可能导致大南昌都市圈进入国家战略的边缘地位。
南昌大都市圈之所以竞争力不足,正是因为整个江西缺少一个强有力的中心城市,这一点和安徽合肥形成了鲜明区别。
同样是毗邻大型城市群,合肥靠着做大做强,包括拆分巢湖等,主动融入长三角,做产业配套,成为近些年的增长明星。
500
来源:规划
南昌由于体量太小,产业容量有限,经济竞争力不足,导致在长、珠三角的产业转移中失去先机,成为了被虹吸的对象。
其实按照南昌的体量,和已经拿到国中入场券的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相比,经济差距仍然不小,正在争取的青岛等城市,无论是人口还是GDP,同样和南昌不在同一等级。
但此次规划仍然旗帜鲜明地支持南昌争创国家中心城市,与其说是一种野心,倒不如说江西终于意识到了“落后”的问题所在。
03
南昌冲刺国中,江西能够成功进击吗
江西这次出台的规划,有很多有针对性的内容。
比如针对首位度不足,规划明确提到,“提升大城市功能品质和发展能级”,并给与南昌相当高的定位,目标是将它打造成都市圈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品质消费中心和高端服务业发展中心。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于前两年公布的《南昌大都市区规划》,新的大南昌都市圈,在空间上实现了扩容,面积增加了2.2万平方公里,都市圈身躯更庞大,内部一体化空间更开阔。
500
来源:规划
都市圈内部的结构层面,南昌中心城区和赣江新区为核心主导,九江、抚州两市中心城区是战略增长极,同时构建九江—南昌—抚州和沿沪昆高铁通道十字形发展轴。
产业层面,江西的产业结构相当传统,主要工业品多是原煤、原油、钢材以及化工等资源产业产品。不久前南昌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这类新兴产业在规划中被重点提及,此外电子信息、航空、汽车等,同样是未来江西以南昌的发展重点。
在发展方向上,尽管面临着被虹吸的风险,但规划明确提到,一方面,全面融入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争取建成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中西部地区的门户。
过去江西出现掉队,并不是因为离两大城市群太近,恰恰相反,而是经济联系太远,没有深度融入,导致无法参与其产业分工,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被吸走。如果能像合肥那样主动加强交流协作,两大城市群依然有大量溢出的红利可以吸收。
按照此次规划,到2022年,大南昌都市圈的经济总量要达到15500亿,在全省的占比要从47.8%提升到50%;2025年则提升到22000亿。
500
来源:规划
七年GDP翻一番,在全国经济步入提质换挡期的前提下,要实现增长目标并不容易。不过作为靠近沿海的中部省份,觉醒的江西,依然有很大的上升余地。
支撑这种判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作为四纵四横时代“高铁洼地”的江西,在八纵八横时代正在告别交通落后的局面。
2015年合福高铁通车,2017年武九高铁通车……贯通东西的沪昆高铁,加上正在建设中的南北向赣深高铁等等,未来将让江西具备米字型的运输网格局,对南昌大都市圈将形成重大利好。
另外多说一句,在诸多候选城市中,南昌的整体竞争力的确不太抢眼,但能不能拿到国家中心城市名额是一回事,省一级层面支不支持它争创,又是一回事。
支持争创,意味着未来将会有更多的利好砸向省会南昌。至少对南昌来说,首位度不高、辐射带动能力不够的局面,将会逐渐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