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ok
:這個怎麼說
(2017-04-27 18:31)
简单回顾一下战后韩国的经济发展史:
1965年以前,李承晚时代,韩国依赖为数达120亿美金的巨额美援(值得一提的是,1960年以前,美国对韩援助全数属于赠予),修复战争疮痍,初步基础建设,普及基础教育。
1960年代以后,军部统治时期,以赠予为唯一形式的美援结束,为了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政府接管银行,以国家名义向美、英、日等国金融资本大量贷款,再发放给服务于国策的特定企业,扶持他们成长壮大,形成财阀经济,这些财阀以利润偿债,借新债还旧债,以债养债,1996年韩国前30大企业平均负债率超过500%,而自有资金率仅为24%,居然做到了汉江奇迹,成为亚洲四小龙。
80年代,美国改变对外经贸政策,对日德等国端出广场协议的同时,对韩国、台湾等新兴经济体也有所要求:开放金融,开放市场,放开汇率官制......慢慢扯皮。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大批企业倒闭,银行破产,韩国债务崩盘,以债养债的模式走到了尽头,韩国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求援——这半是由于危机的立即性压力,半是因为当时韩国国内金融自由化主张也逐渐占据舆论上风。在IMF严厉要求下,韩国将外国人、外国公司投资本国企业的持股比例上限由6%、23%放宽到55%,金融机构持股上限放得更高。其影响,韩国企业、银行股份被外资大规模收购,韩国最大七家银行顺利被外资接收,韩国企业也大举“引入”外资,如三星集团,外资持股比例为54%,以应对政府制定的企业负债率不得超过200%的红线。从此韩国企业终于过上了直接给外国投资者打工的幸福生活,毕竟金融风暴前韩国债务年增25%以上的那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值得一提的是,亚洲金融风暴中,日本的金融资本损失惨重,比如,韩国的国有银行为了筹措发展资金向日本金融机构大规模举债,然后亚洲金融风暴一来,韩国银行还不上钱,导致日本金融机构大量倒闭,对日本在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布局是一大挫折)
注:因为数据盘不在手边,在网上公开论文撷取的资料,年代较早了,不过现在情况和当时也差不多,也可以上纳斯达克Nasdaq网站查相关银行的资料,要查的话,需注意其中有两三家被外资改名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液,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是韩亚银行母体韩亚金融集团的持股情况,他自己的报告就是这么写的,汗。
注:此为2012年度三星公司股权情况,F=外资,第1个D=国内机构,第2个D=国内个人,M=大股东和关联方,T=库存股
总而言之,韩国经济的繁荣史,一方面跟韩国人民的自我奋斗分不开,但在很大程度上,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即作为冷战前线的资本主义橱窗,是别人送来的、借来的,并最终回归了外资持股拿走利润的常轨。这也是显现了后发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个普遍的问题,即作为后发国家,想要发展经济,却往往苦于资本奇缺的囧境——依靠未开发国家仅有的传统农业进行资本原始积累、攒第一笔生意本金是极其低效的(像美国这样农业条件极其优越的国家或许是极少数的例外)。
从不同角度来说,到底是引入外资利用外资成就自己,还是变成高级打工族,民族经济被外资控制,要求从经济民族主义出发追求经济自主性,也是值得思考的。
相对而言,东亚几个经济体还是比较成功的,失败的案例如墨西哥。
[ 此帖被magiu在2017-05-23 01:4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