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诗巫16日讯)沙大教授拿督再纳阿查曼表示,马来西亚只是暂时性,并非永久性的。
他说,砂拉越和沙巴没有真正获得独立,砂拉越与沙巴不属于马来西亚,这二个区域还是属于英女皇。
马来亚仅受英托付再纳阿查曼指出,砂拉越与沙巴(当时称北婆罗洲)是英女皇根据马来西亚协议,以信托的方式,把它们交托给已独立的马来亚,马来亚是受托人,砂、沙则是受益人。
他说,把砂拉越及沙巴交托予马来亚,是要马来亚带领砂拉越及沙巴走向自治、自觉到独立。
“英国托付马来亚,
教育砂、沙如何
管理,而后走向自治、自觉及独立之路。”
他于昨晚受邀为中区友谊会及达雅智库主办的马来西亚成立的真相主讲时表示,这个国际条约也在联合国存档,马来亚被规定每年需向联合国呈报告,以鉴定砂拉越、沙巴走入了那一个步骤。
没向联合国呈报告
再纳阿查曼说,马来亚从来没有向联合国提呈任何报告,而联合国也不重视,纵使没有收到马来亚的报告,也不理不采,因为这不是联合国责任,马来亚有履行呈报年度报告责任。
他表示,砂、沙
人民可采取追究的方式,即通过联合国的会员国在联合国提出,这必须配有充足的资料。
他称,任何的会员国都可在联合国提出。他认为,俄罗斯更为适合,在马来西亚成立时,俄罗斯在1963年在联合国提出,马来西亚是新的殖民地,只是英殖地政府办公室从英国迁至吉隆坡。
“当然,许多国家,如
中国、英国、澳洲等,都可以把这带到联合国。”
英没通过砂沙独立法案再纳阿查曼说,英国国会从来没有通过砂拉越、沙巴独立法案。因此,这二个区域从来就没有独立。
他指出,马来亚的独立,在1957年获得英国国会的通过,结束对马来亚的殖民统治,英国当时是把统治权交给马来统治者,并不是东姑。
他表示,由于砂、沙仍属英女皇,因此,砂、沙人民可以告到英女皇处。但是,他相信,英女皇也不会去管这些事。
寻求独立考量极多再纳阿查曼同时指出,在获得三分之二的议员支持下,砂拉越及沙巴的州议会,可单方面宣布独立,而直驱英国反映。
不过,砂、沙要独立,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思考,如财政能力,是否能够建设学校、医院、建立国防力量等。
砂州有石油,但已签约予国油,这合约可能是在外国,如新加坡或瑞士,要拿回石油权,也极为费时。
州议会决定州前途对于参组马来西亚的条款里有规定砂、沙可有一定比例的国会议员。再纳表示,国会议员的数目并不重要,最重要的州议会,才是决定州的前途。
他同时也说,我们交出外交权,虽然前辈书读得不多,但仍有高瞻远瞩的远见,在交出外交权时,也要回移民自主权,可限制任何进入二州。
他说,没有
历史,就没有未来,一些人图谋不轨,抹掉历史,我们每年庆祝831独立日,为何每年庆祝,砂、沙政府花钱庆祝8月31日,这难道是我们的国庆?
宪法没定义马来西亚日再纳阿查曼说,宪法没有国庆日,只有独立日,是1957年8月31日,在这一天,马来西亚还不存在。
他指出,831与我们没有一点关系,我们去游行,挥旗,花钱为何?
“我们所庆祝的马来西亚日,宪法没有定义马来西亚日,马来西亚日是在2010年开始庆祝,是否之前没有马来西亚。”
他说,这只是
行政上,首相给放假一天,让人民高兴,而宪法里没有马来西亚日。
他指出,宪法是最高法律,根本没有改,把8月31日改为9月16日。
他说,马来西亚日没有全马庆祝,只有砂、沙庆祝,布城不曾庆祝。
质疑马来西亚协议再纳阿查曼也质疑马来西亚协议的合法性。他说,马协议曾经改过一次,在1963年8月28日把马来西亚成立日从1963年8月31日,改到9月16日,马来西亚协议由五造签署,修改由同样的五方签署。
他说,合约在宪法不能执行,马来西亚还能存在吗?
他称,马来西亚原本要把8月31日列为马来西亚日。但在宪法里,831日为独立日,而把马来西亚日定在9月16日,这是要我们相信,831日是重要的。
他说,砂拉越州是在1963年7月22日获得自治,成立内阁,831沙巴没有获得自治,916才成立内阁。
他说,马来西亚合约有任何的修改,需要五造的签署,如当初修改其中的条文,由英国、马来亚、新加坡、砂拉越及沙巴从署。
新脱马没经砂沙同意因此,新加坡与马来亚在1965年8月7日签署的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的合约无效,因当时只有新加坡与马来亚签署。
他说,东姑于1965年8月9日在国会通过新加坡脱离马来西亚法案,砂、沙代表有在国会提出质疑,为何新加坡脱马没有问过砂、沙,但是却不受理,这事件国会有记录。
他指出,砂、沙的意愿是要与汶莱组织婆罗洲国,马来亚却不要在没有砂、沙的情况下,与新加坡组国,因此,砂、沙就被迫参组马来西亚。
他指出,在这情况下,四个区域就被整合,当时是平等的伙伴,但是却在1976年修改宪法,被降为州。
砂沙有税务自主砂、沙可否决消费税,拿督再纳说,砂、沙有税务自主,因为不能有双重税务,允许落实消费税时,需要废除砂、沙的服务税。
他说,砂州争取权益已启动,而沙巴则较慢,阿迪南把焦点放在石油开采税,是要有更多的财政收入。
http://news.seehua.com/?p=216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