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834阅读
  • 13回复

[个人区划理念]为什么一些县、一些县级市反对被撤县(市)设区,这篇文章或许会给你答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2-21

绵阳市委在六届六次全体会上决定将安县县改区,既是推进绵安“同城化”,加快科技城建设步伐的一种迫切需要,更是安县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变革的转折,直接关系着安县未来的走向,涉及着安县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特别引人关注。
作为安县本土的一名已有工龄42年、党龄38年的正县退休干部,我觉得更要胸襟宽荡,本着讲真话、说实话的原则,运用习总书记领导的清明政治所保障的话语权,向上级领导大胆地表达出对安县县改区的诉求及希望。由于有一种深厚的安县情结,我在以《期待未来的美丽与幸福》为题的语言表达之中,可能个人的感情色彩要重些,免不了说法有不准确的地方,甚至带刺,可能会产生让领导不高兴的负面东西。不过,我也想过,个人意见,不是共识的经典,难能保证绝对的正确性。如果所表达的诉求真的会带来什么政治风险因素,我也都坦然面对。因为,毛主席曾经教导说:“我们应当相信群众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根本原理,那就什么事情也做不成了。”我在相信这两条根本原理中所表达的对美好未来追求的诉求,是我为安县未来的科学发展鼓与呼而尽的一点绵薄之力,也是一种义务与责任的担当,于心无愧,自感十分光荣并快乐。
应该说,绵阳市委作出的启动安县县改区、三台县建市的决定,正是人们喜悦地感受着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传递出美丽而幸福的愿景之时,原本算是一件令人高兴的大事。然而,这个决定却给这两地带来了截然不同的反响——看三台的气象,热烈拥护,欢欣鼓舞;视安县的表情,茫然冷淡,忧心忡忡。
之所以在安县出现这种与市委决定不太和谐的精神状态,既有现实历史伤病的原因,又有追求的未来的梦想。
多年来,安县人已看到被实践所证明的一种现实性东西——县域建市的好处大大优越于县改区的效果。15年前安县决定县城“东移”花荄就是希望安县建立安州市而奋斗的一种追求。如今,一座年青而美丽的滨水花城在安县神奇般地跃然崛起,其动力就在于这种追求。多年的艰苦奋斗,让安县人作出的巨大付出,终于能在如今收获到一种幸福的感受,当然更对安县的未来充了幸福的希望。然而,安县人在追求建设未来安州市之辉煌的梦想中,突然在绵安“同城化”的扩张推进中被县改区决定所替代,安县人由此而产生的“心灰意冷”情绪,就像重度的雾霾罩在了心头。所以,发生困惑与忧虑的表情,便是常理之中的现象了。
其实,推进绵安“同城化”,将安县县改区的要求及奥妙,无需上级领导费神解析,安县许多干部群众都是心知肚明的。
当今发达的现代信息传达证实,中国城市的发展竞争,最具特色之战,就是县改区与县域建市之争。作为地级市,着力点就是发展市本级实力,绵阳市就有这种基因与传统,历届领导最希望最想作的大事,就是将县改区。绵阳市领导曾经谋划说过的江油市改区之事,也引起过江油人的很大不满。然而,绵阳市领导并未因此而放弃这样的主张。站在地级市的立场上看,能集中更多资源壮大市本级实力,是利大于弊的好事。站在县级立场上看,县改区弊大利少,将丧失更多的发展自主权的事实,已由已成为县改区的实践所证明。因此,发展较好的县域之县,就将建县级市作为一种发展的方向追求。这些追求建市的县域地方也有退路之策,既便建县级市不成,也要争取成为省直管之县,所得到的优惠也是非常多的。但是,在这种设想的博奕中,处于领导地位的地级市明显占上风,胜算是决定性的。作为县域这一级,无论主政的县官有多大能耐,法力始终弱于上级领导,最后博奕的结果,都是县域的头儿丢官失权,以失败而告终。因此,当安县今天面对这种状况之时,肯定地说在干部群众中是不会有人带头抗争的,因为主政安县的领导都是受命于市委而到安县工作的,本土干部也是在市委领导之下,服从市委决定是天职。像我这种善于表达不同意见的本土干部,也必须以党性为重,所想表达的诉求也是一种期待性的希望。
其实众所周知绵阳市作出安县改区的含义。绵阳科技城已有十多年的建设历史了,但离中央省上领导的要求还有差距。于是,超常规地加速发展建设科技城,便成了绵阳市领导的头等大事。如果,仅在现有的空间中走内涵式之路发展科技城,面对的是“光阴迫,天地转,一万年太久”的局面,市领导绝对等不起这万岁的时间了,需要以“只争朝夕”的速度才能实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选择以绵安“同城化”为突破口,将具有发展潜力的安县改为区纳入科技城的部分,让“快速”两字刻写出上级满意的科学城辉煌成绩,的确是一件又快又省的大好事。
但是,站在县域的立场上看,壮大发展县域经济应是强县富民的举措。市带县而不刮县,让县域充满活力,更是一个地级市官员管辖的好政绩。如双流县地处成都市的核心区,但仍未改区,对发展壮大成都市照样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再如,德阳建市后,建立的旌阳区包括罗江。由于区域带动不力,后来德阳市委市府又将罗江单列建县。如今的罗江县已成为德阳市最具活力的县区之一。比较这两个例子,是安县人民守望县运长久的一种念想。
无论我们怎样说,安县改区是绵阳市委作出的重大决定,是不容许某种力量改变的。现在,我们也无须去探究县改区的必要性与正确性。而应当善意地发出诉求呼声,让上级领导倾听后,能够顺从民意并采纳合情合理的意见,完善于县改区之后的运作机制及政策措施之中去,并能长久坚持,使美丽与幸福的愿景在希望中伴随安县人民健康前行。
在此,我概括的“五不五要”,就是对县改区表达的诉求与希望。
第一,不能走回头路,要继续实行省直管的政策。判断事物的好与差,是一种对比的感受。在市管县的体制运行中,过去的许多年,绵阳市的多个县都吃市财政补助,而比这些县区实力还小或相等的安县却被纳入实力雄厚的江油、涪城等区市并列为作贡献的县,安县年递增上交市财政的税金最高年近千万元。安县建新县城之时,市委主要领导表态,安县两年不上交税金1900多万元,作为市上支持建设新县城使用。然而,安县建新县城投入的资金却是数个亿元,县财政与干部职工的负担特别沉重。2005年初,我作了一个安县财政状况调查,将报告寄送省市主要领导,并又发表于省委《调查与决策》刊物。我撰写的这个求实的呼吁报告,很快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市领导派市财政的领导到安县核实情况后,也帮助安县向省上争取支持。因此,省财政当年在平衡安县财政赤字时追加了三千万元左右,让安县迈过了艰难的过年关。2008年发生“5.12”大地震,安县成为十个极重灾县之一。省委省府为支持极重灾县的发展,将安县列入省直管。此后的几年中,安县享受到许多优惠政策,工作办事得到很大方便。由此,安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充满了活力。据说县改区之后,省上将不再直管安县了。如果是真实的话,那安县的未来肯定不好过。因此,我们特别要求市委市政府在将安县县改区之后,必须保证继续执行省直管安县得到的优惠政策,并作出长期而钢铁般的承诺,在兑现中接受安县人民的监督。如果,取消了省直管,市政府又不能继续保障优惠政策的执行,又走回头路的话,那么将安县县改区就不是成功之作。
第二,不能过度负债,要严控债务大幅度增加的风险。经过穷困缺钱用的日子,更懂得节约用钱的重要性。然而,在政绩的攀比中,“花小钱办大事”成不了气候,取而代之的是“大负债促大发展”。由此,敢于负巨债便成了一种开拓进取的学习典范。多年来,许多地方官员为了提升在任“业绩”,不惜老百姓的血本,采用声势浩大的大手笔、大拆迁、大发展的超前思维与跳跃口号作为引导,过度地负债创造以GDP为核心的政绩效应,给地方财政和干部群众身上加重的是永远都难以还清的“阎王”巨债,让人特别痛感,甚至窒息。如1999年全省“三金”整顿,安县成为全省十个重债县,负债5亿多,经过安县十多年的痛苦付出,才基本了结债务。但从2000年起,实施县城“东移”花荄以后,又因负债几个亿,县财政与干部群众又负痛周折了许多年后,才逐步得到消化。在2008年“5.12”地震之后的重建中,又承担了本不该全由安县承担推进绵安“同城化”的重大项目。比如公路基础建设以及市上要求的亮点建设和万亩良田变工业发展园等巨大工程,前后所负的债务至少也是20多个亿了。这些巨大债务,都是县财政担保还债,每年偿还债务的利息高达四五千万元。而安县财政收入去年虽达13亿,但近50%是以土地收入为主的非税收入。县级可用财力7亿多,而法定支出却是成倍的增长。此外,还有我们难以忘怀的在大爱中绽放出的一个特别的付出之情——由安县划给北川的两个镇及六个行政村,安县对这些地方历年投入也达数个亿,其中许多的负债都是县财政偿还。特别扶持发展起来的工业和旅游等企业,当年年税收入达5000万元,到现在更是可观的税收了。由于当时上级一句话,让安县负痛无偿划拨,国家也没给安县额外的补偿。由种种因素构成安县的巨债,最终是安县人承受偿还。但是,某些心怀狂热的领导仍不从量力而行的原则出发,一味地追求数字政绩,认为要大发展,就必须大负债,无视其风险性开始大增的情势。安县县改区之后,还要负多少债,还是个未知数。过重负债的伤痛,已让安县人深有感受,而且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虽然国家审计署说,我国政府性负债总体可控,但认为风险主要集中在县级以下,部份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存在隐患,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因此,我们特别要呼吁,县改区之后,安县仍是一个脆弱的财政,要防止发展过度再负巨债,必须严格控制负债程度与债务风险的增加。如果放纵狂热,长期都用过度的负债方式去书写辉煌的政绩,置干部群众于“水深火热”般的“悲惨世界”之中,恐怕谁也承担不起这种祸国殃民的罪过后果吧。
第三,不能反复折腾,要承前启后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世间上折磨人,是个体的一种痛苦的感受。而折腾,是对一种行为的看法,直接承受到个体的痛苦是不深的。因此,折腾式发展,往往被人们视为是多彩光影的转换,说成是带彩的“业绩”。安县的历史上已有这样的带血记录,切不可忘记。当然,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安县这些年来也十分注重不折腾发展。经过专家把脉,对全县工业、农业、旅游及滨水花城的建设所作出的一系列科学的规划,是符合安县县情的,并在实施中已开始显现出优良的效果。安县县改区之后,我们希望:一是不能以领导的喜好而随意废弃行之有效的现有规划,更不能以突出某方面的政绩而将安县作为“拼装玩具”进行拆卸式的折腾。折腾式发展,劳命伤财,祸害安县干部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最大的腐败行为,我们坚决反对。二是安县已规划拓展的27平方公里的工业园之地,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关键是做强做精做出效益。因此,不能因所谓特大的需要而盲目无限制地扩张。图政绩,采取广种薄收的粗放型作法,使政府无止境地加大投入成本,形成的巨债难还,已成为发展史上的严重而痛心的教训,应当认真吸取。三是发展安县之地,应当维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如今绵阳已成为全省雾霾重度污染的城市。因此,加强安县境地的生态建设,阻击重霾侵袭,保持山青水秀的美丽之地,给子孙后代留一片生存净地,是今后永远的工作重点。安县作为绵阳科技城的后花园,打造美丽的滨水花城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愿望,必须继续推进建设。滨水花城的东区建设地,仍要按已有规划组织实施,不能随意改变发展规划。四是在今后的同城化推进中,要给予新区建设发展的自主权。统筹发展要牢记科学发展观,多集中民智,群策群力,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方式落实到实处。要尽量少些上级领导 “指点江山”催大干的决策行为。拍脑袋定政绩工程,表态支持又不守信兑现,甚至使某些事情成了伤心的教例。如果列举,又十分伤刺上下级之间的革命感情。所以,希望领导在反对“四风”中,自觉地改正一些不按规律不讲科学的独断专行作风。
第四,不能标准双重,要在绵安同城化中享受公正公平的各种待遇。多元多极的文化发展与繁荣,是一快乐的享受。而考评经济与其各种待遇标准双重化,却是一种令人困惑的感受。长期以来,在市管县及财政分级分灶吃饭的体制运行中,市县之间存在的双重标准状况在安县体现得特别充分。比如,市上下达目标任务与考核方式,认定安县是一类县区,始终把处于中小县类别的安县安排到大而强的县市区序列内进行统考统评,即便安县比同类县区付出得再多,也难以获得名列前茅的荣誉及相应的奖补标准。又如,市上批给安县的津贴待遇标准,与市级机关和大而强的县市区的标准拉开了不少差距,给予的待遇基本是三类的标准。特别是安县干部职工的年终奖金标准从1993年起到2006年,一直都是人平2000元的标准。市上某些领导还说安县很富干部不穷,不知出自何种道理。直到2006年以后,新来的县领导才深有感触,决定提升一些干部职工的年终奖标准,才使干部职工奖标准有所增长。之后,安县享受的津补贴标准仍是全市最低的标准。多年来,市上的离退休干部的年终奖是按市级机关在岗人员年终奖的70%发给,一般都在万多元以上。而安县离退休干部争取多年无果。年前,廖雪梅书记到安县任职之后,才正式决定按在岗人员年终奖的50%发给离退休干部,算是前所未有的一种恩惠,受到全体离退休干部的热烈拥护与赞扬。再如,在干部的级别待遇上,全国实行的一个公务员法,但县上公务员与市级公务员的级别待遇就根本不一样。市上那些干部级别待遇政策总是密而不透阳光。县级和科级干部到退休之时都不清楚公务员级别晋升包括待遇享受的政策规定。若要争取有关级别待遇,必须要跑动或者采取上访手段才能落实。县级领导与市上县级领导到任职年龄而离任之后的待遇也不一样。市级是按公务员法确定调研员之类职级待遇执行,并由市委组织部行文。而县上同级的领导干部却没有享受公务员法规定的同等名份,仅由县委办发通知,叫什么督察员或政策咨询委员会的什么主任、副主任及委员。可以说,县上这级县级干部,成了公务员法之外的另类干部。希望安县县改区之后,在同城化中要将县级和科级干部的待遇纳入同等的管理之中,让党的干部待遇政策如同阳光一样透明,并照亮干部的心田。总之,无论是政治待遇还是经济待遇,都不要搞“种族岐视”和人为的形成双重标准造成政治与经济待遇的两极分化,一定要同城同法同理同待遇,才算叫和谐社会。
第五,不能割断根魂,要用历史文化悠久的安州两字冠之新区之名。美丽与传奇的安县古称龙安、安州和安县,置县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了。这种带安字的县名,是安县悠久历史文化的展示,是护佑安县人民幸福的根魂,应当世代传承。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将安昌镇、永安镇和黄土六个行村划给北川发展使用,让行政管辖将安县人民的根与魂在形式上给予割断,确是有些遗憾。因此,安县县改区之后,应以安州区之称,传承好千年以来的一种文脉的延续。让安心安然安居安业安定安全安康伴随今后的安州之区兴旺发达。
发展好美丽而幸福的安州,将会使科学城的辉煌灿烂升腾。
我所表达的上述诉求,不是“仇恨”式的“忆苦”表达,而是一种追求美好未来的表述。触摸希望,我抄录一副楹联,作为与领导的一种共勉信条:——“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说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我始终相信,凡怀有满腔百姓之情又能坚持践行群众路线而不染“四风”的地方好官员,一定会带领干部群众创造出一个美丽而幸福的未来。


(作者系安县******正县退休干部)
201428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2-22
说到底,利益使然!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2-22
很想知道南溪设区后,社会经济发展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
全国设置为100个都、郡,经济欠发达地区优先实施。设都标准:面积3万平方公里以内,人口1000~1800万,城市人口达到500万以上。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2-22
现在习惯在涉及到政客利益的时候,把一些非政客抬出来当枪使,还屡试不爽,称之为民意。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2-22
长兴现象,造成的客观影响,值得深思。。。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2-22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说到底,利益使然! (2014-02-22 00:08) 

同感
穷县改区可以让所有的公务员升半级
他们的待遇和福利会随之增加
这才是根本
—— 红太阳是黄的!——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2-22
安县逃脱不了改区的命运,其一,自身规模太小;其二,离主城区太近,在20公里以内,其三,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小县小市如不是实力超强的话,都会被并,这是宿命。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2-22
潮流挡不住,特殊对待也不公平
全国分为省、州;省分为州、县;州分为县、区。

城市化的州县别称为市,民族自治的省州县称为自治省自治州自治县。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2-22
一句话,
楼主想说的就是,

县改市,县市改区,想改的,不想改的,等等,这些所谓的行政区划改革,
都是各官员之间利益的搏弈,一切都是围绕官员利益而为,没有真正为全民公平利益作想的,没有真正为全地区发展作想的。

说直白点,中国设置行政区划,是为官员配置行政区,而不是为行政区配置官员。




[ 此帖被宰相在2014-02-22 19:4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2-22
理由再冠冕,说到底也还都是地方官员的利益之争
既要反对五毛,更要反对美分。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2-23
山东兖州市,也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人口50万,gdp500多亿,还不是被县级市改成区了。安县就不要牢骚了。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2-28
我国完全到了取消地级市的时候了!!
地市太大,上万平公里甚至几十万平公里, 几百万人口甚至上千万人口,不好建设不好管理,更不利于全面发展。却只建一个中心,把所有资源集中到一个地方,其它地方怎么都是有很大差距,还靠成一个区域的人群打压剥削限制另外一个地方的发展,完全是封建官僚思想和制度。
最好的是进行一些小县市的撤并,建立150-250万人口,3000-5000平方公里的大县市(可以是副地级)。这些大县市才是全面发
展促进共同繁荣的承载体。可以有自己的高新区,科技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2-28
现在的地级市太变态,需要省县直辖来扭转。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9-07-19
回 宰相 的帖子
宰相:一句话,
楼主想说的就是,
县改市,县市改区,想改的,不想改的,等等,这些所谓的行政区划改革,
都是各官员之间利益的搏弈,一切都是围绕官员利益而为,没有真正为全民公平利益作想的,没有真正为全地区发展作想的。
....... (2014-02-22 19:35) 

沒錯。。。。。。。。。。。。。。。。。。。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