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委员连续两年提案全国两会 誓要潮汕三市合并)
羊城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黄丽娜
去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联合102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调整区域结构,设立广东“潮汕新区”或将汕头特区扩大到潮州、揭阳为“潮汕特区”的提案》;今年两会,在这份提案的基础上,他再次提交《关于潮汕地区三市合并,合力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平台的提案》。
“海上丝绸之路”正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天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重要内容之一。汕头作为经济特区,其一直低迷不振的经济状况,让众多潮汕乡亲看在眼里、急在心中。这两份提案能否成为潮汕发展的机会点?
空有地利人脉,潮汕为何不行
陈经纬祖籍揭阳,也是潮汕人的一分子。但是这些年来潮汕地区的发展却让他越来越看不懂,也越来越着急。
“汕头从古到今都是一个重要的通商港口。在中国‘走出去’的人当中,潮汕人可以说是第一批,也是最多的。在东南亚的华人华侨中,潮汕籍的乡亲占了80%;而整个东南亚国家的商界领军人物几乎都是潮汕人。可是作为祖籍地,潮汕地区的发展却一直处在一个落后的水平。”陈经纬列举了一组让他很着急的数字:2012年广东全省人均GDP5.4万元,潮汕地区三市的人均GDP只有2.5万元,不足全省一半;2013年,潮汕地区三市人均GDP也依然只有2.8万元。“汕头是中国最早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可现在汕头的发展却远远落后于其他各地,甚至成为了中国东南沿海经济带中最为薄弱的环节。这是非常可悲、可怜的。”
有地利,有人脉,为什么就是发展不起来?陈经纬认为,上世纪90年代汕头市一拆三,变为汕头、揭阳、潮州三个平级市,是阻碍潮汕地区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来是为了发展经济才把汕头一拆为三,可在实践中却不尽如人意。说一句不怕得罪人的话,除了多安排了两套地级市的领导班子,我觉得现在三市并立的格局没有别的好处。应该打破现有潮汕行政区域的格局和壁垒。”
陈经纬认为,潮汕三市土地面积超过10918平方公里,是深圳特区面积的5倍多,在地域面积和经济总量上都具有一定规模。但三市并立后,行政区划壁垒让原本一体的资源被割裂,也导致了三市的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使得整个地区产业布局、规划变得极不合理,基础设施配套严重落后,难以形成侨乡优势。
为什么大就一定好呢?“地方小了,格局就会小,力量也会小,来投资的企业就少;企业少,负担就会重、成本就会高。”陈经纬打了一个比方,“比如一个地方需要企业贡献100万元,100家企业的话,1人1万就好了;如果只有10家企业,那就要1人10万。成本会加大、负担会加大,企业就会失去竞争的优势。”
大潮汕一拆三,主心骨找不到
三市并立的坏处还在于,没有大的规划布局。
说到这一点,陈经纬更是一肚子的苦。“比如刚刚投入使用的揭阳潮汕机场就是一个案例。”揭阳潮汕机场,选址在汕头、揭阳、潮州的中心位置,“如果三市是一个市,这是一个最合理的布局,但现在因为是各自为政,等于机场是揭阳的。汕头经济特区,就成了全中国唯一没有机场的经济特区。”不光是机场,刚刚通行的厦深高铁也是如此。本来这是一条贯通厦门、汕头、深圳三个经济特区的高铁线路,但是为了整个潮汕地区的发展,也是选择了更加靠近三市中心位置的潮州设立了大站点。于是,汕头又成为了唯一没有通高铁的经济特区。
“错过了机场、错过了高铁大站的设置,在产业布局方面,汕头就会丧失更多的机会。作为特区的汕头,如果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整个潮汕地区也很难发展。”陈经纬认为,潮汕本来是一个整体,拆分后从规划上没有办法做一个大气的规划,反而出现了很多重复建设。“范围大了,总体规划才能大气,才可以引进大项目、干大事。现在的三个市,因为有行政壁垒,个个都是‘麻雀虽小要五脏俱全’,规划不出大的发展格局,重复建设又多。现在国家处在深化改革的阶段,汕头经济特区如果没有办法做起来,对不起设立特区之初的本意。”
说到当年汕头成为特区,陈经纬认为,是特在一个“侨”字上,就是为了让汕头充分发挥侨乡优势。“过去在海外,潮汕社团都是一家人。现在一家人变成了三家人,社团也分裂开了。整个潮汕商会也好、社团也好,回到家乡,看到三个平级的市,一个‘主心骨’都找不到。”陈经纬认为,潮汕地区的拆分,不仅是空间的割裂,也在文化心理上对海外潮汕人形成了强烈的冲击。面对一拆为三的家乡,有着“最优秀商帮”、“最团结族群”美誉的潮汕社团,在整合资源和力量时,也往往面对尴尬。引借侨力的意愿,的确也打了大折扣。
三市合力,擦亮“特牌”“侨牌”
近年来,汕潮揭同城化已取得一定进展,但陈经纬认为,要改变潮汕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还必须采取更有力的举措。
2013年全国两会,他联合102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把汕头、揭阳、潮州三市合一的提案,建议中央考虑借鉴天津滨海新区由三个厅级行政区整合为一的模式,设立一个由汕头、揭阳、潮州三市组成的“潮汕新区”;或者将汕头特区扩大到潮州、揭阳,成为“潮汕特区”。新的行政区划级别可以定为副省级。
在本次两会前,他收到了国家发改委的回复。“回函表示,国务院正在研究对国家级新区的一个新规定,规定出来后,会再根据规定进行调研、研讨和可行性方案的研究。”陈经纬的设想到底能不能实现,他说:“只能说还在途中,没有‘死掉’也没有‘活’。”
但是,陈经纬并没有就此放弃。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他再提三市合一的建议,并且还为三市合一后找到了一个发展的平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潮汕地区的自然地理和历史文化条件决定了其在中国与东南亚乃至世界经贸往来中占据重要地位。去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谈到,要致力于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我觉得这是潮汕地区的一个发展机会。”
陈经纬认为,打破潮汕地区现行的不合理行政区划设置后,三市可以同心同德形成合力,重新擦亮“特牌”、“侨牌”,使其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贡献应有之力。
他不仅是通过政协提交提案,还联名了港澳、海外有影响力的侨商,写了一封联名信,通过全国政协转到中央,建议在汕头设立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打造海上丝绸之路。“汕头可以先做起来,但终究要潮汕三市合并起来,一起来打造才更有影响力,更成规模。只有汕头单打独斗,绝对没有形成合力来得好。就像一根筷子很容易折,三根筷子才强势。”
对话
陈经纬:
当年投资汕头
源自家乡情结
羊城晚报:你对潮汕地区的发展这么热心,你本人又是企业家,有过在潮汕投资的经历吗?
陈经纬:我是上世纪90年代最早一批在汕头投资的港商。当时还是汕头外商投资工业企业的一面旗帜。我当时在汕头开办纺织印染厂,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去视察过。后来,因为东南亚金融危机,纺织品市场的衰退,加上投资环境不乐观,我就把厂子关闭了。现在厂房还在。之后集团在内地的投资主要就是在上海了。
羊城晚报:当时来汕头投资,是因为看重特区的招商引资环境吗?
陈经纬:那个年代投资,没有第二句话可以说,就是家乡情结。
羊城晚报:后来为什么选择了上海?
陈经纬:因为集团主要的方向转向了做国际贸易和房地产。广东和上海都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城市。但是两者又有一点不同。早期,改革开放之初,香港企业来内地投资,都是选择到广东,因为政策好、交通方便。但那时候来发展的,都是中小企业。慢慢随着广东的发展,整个中国内地的市场做开了,大环境好了,很多国际企业和大企业也都进来了。上海又是金融中心,就有了自己的优势,很多大企业也都去了上海。它的地理位置,工业基础、商业基础都不错。
其实作为企业来讲,情况都不一样,你的行业类型、资本实力、技术含量、市场规模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两个城市各有优势。但是从感觉上,广东进入门槛低,对初创型的企业、早期企业来说,在广东比较好发展。上海的门槛相对高,更需要真枪实弹,不太适合创业型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