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477阅读
  • 14回复

[其它]科学家可以告诉你唐宋及任何朝代的气候情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3-14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赵振江 发自北京
2015-03-14 08:42 来自 文化课

模拟的唐朝初期(650-700 AD,图a)和宋朝初期(950-1000 AD,图b)年平均温度的异常。

       来,你想知道中国哪个朝代的气候,科学家可以给你恢复当时的气候情况。这绝不是吹牛,是有严格的科学依据的。

       2月19日,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NZC)(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古气候研究团队的科学家们发表在《地球物理学研究杂志》(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上的论文就研究了唐宋两朝的气候情况。

       3月12日,古气候研究团队成员之一燕青博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该团队利用耦合模式CESM(通用地球系统模式),开展了过去两千年(0−2000 AD)的瞬变模拟试验,比较了唐朝初期(650−700 AD)和宋朝初期(950−1000 AD)中国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唐朝和宋朝是我国过去两千年中两个典型的暖期,中国平均温度均偏高,但在空间分布上有很大的差异。唐朝初期增温主要出现在黄河流域、中原腹地,是区域尺度上大气净能量的增加以及有利的热量输送所造成的;而宋朝初期全国普遍增温,是太阳辐射强度的增加造成的。因此,唐朝暖期是一个区域现象,而宋朝暖期是全球或半球尺度上的暖事件在中国的体现。

       燕青博士告诉澎湃新闻,研究甚至可以估算到唐朝某一地某一天的降水和气温的具体情况。比如可以给出天授元年(690年)九月初九武则天登基这一天洛阳的气温和降水情况。“当然我们认为这样的数据只是估计值不一定准确,如果是多年的平均值我们则可以给得较为准确。”

       事实上,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竺可桢,早在1973年就对中国5000年来的气候变迁做出深入研究,其成果发表在当年第2期的《中国科学》(《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由于中国古代没有准确的温度记录,竺先生采用历史文献记载、物候记载及考古发掘证据等,重建出中国5000年来的温度变化。

       竺可桢先生研究指出,中国隋唐是一个温暖期,国都长安屡屡出现“无冰无雪”的暖冬记录,皇宫中甚至能种植柑橘,扬州还首次出现了双季稻的记载。

       竺可桢先生同时考证出,北宋大部分时间也处在温暖期中。当时中国冬小麦种植的北界曾一度向北扩张到大同-长春一线,而茶树种植的北界也到达淄博-开封一线,这比现代种植偏北约1个纬度左右,可见当时中国气候的整体偏暖格局。另外,北宋开封也出现了类似于“冬无雪”和“祈雪”的暖冬记录。

       古气候研究团队成员燕青告诉澎湃新闻,研究过去气候的方法主要包括历史数据重建和气候模式模拟。对于历史数据重建,科学家利用树轮、冰芯、石笋、历史文献等来推断过去的气候。然而,这些数据是零散有限的,并且难以解释所记录的气候情况。如三月开花,只知道暖,不知为何暖。气候模式模拟方法能够弥补历史气候资料重建方法的不足,利用气候模式不但可以恢复历史气候变化,还可以探索过去气候变化的原因。燕青告诉澎湃新闻CESM模式由美国大气研究中心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发,经过不断改善,他们此次采用的是该模式的最新版本。该模式能够模拟提供全球的气候情况,古气候研究团队重点探讨中国的气候变化。此次研究的新贡献是在空间分布上研究了唐朝的气候变化并对比了唐宋两朝暖期的不同。“简单讲,科学家用数学公式来描述大气和海洋的流动、冰雪的积累和消融等过程,并将这些数学公式综合起来,由此构成气候系统的数学物理模型,然后,给出一个强迫场,输入火山活动,植被变化,太阳活动变化,二氧化碳变化等信息,用数值的方法近似求解数学公式,我们就可以得出温度、降水等气候信息,还原当时的气候背景。”燕青告诉澎湃新闻。

       那么这些强迫因子从哪里来呢?燕青博士介绍,冰芯可以提供火山活动、二氧化碳和太阳活动的数据。火山喷发后火山灰会在极地冰盖沉积下来,通过钻取冰芯依据火山沉积物信号来判断当时的火山活动。同时,通过测量冰上有没有气泡及芯气泡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和某些化学元素可以判断当时的二氧化碳和太阳辐射强度的情况。另外,科学家通过测定土壤中或湖泊沉积物中植物花粉等信息来推断当时的植被状况。此前,这四个因子已经由其他科学家重建好了,他们的工作就是通过气候模式利用这四个因子来重建过去两千年的气候情况。燕青告诉澎湃新闻,此次对唐宋气温的研究花费了两三年时间,需要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大量的计算,数据存储以T计

       此前,燕青所在的研究团队做过300万年前的气候研究,当时的二氧化碳浓度大约是405ppmv,利用气候模式模拟的当时的气温是1.9到3.6摄氏度,这与IPCC5预估的21世纪末的全球平均气温是相似的。研究该时期的气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预估未来的气候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这样的气候模式最早开始于19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超级计算机的发展也在不断完善。”燕青介绍,目前国际上有50多种类似的气候模式,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模式,中国共有六个气候模式。其中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有两个,中国气象局有一个模式,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个,中国海洋大学有一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有一个。

       “理论上,在气候模式与超级计算机两者完善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重建和预估任何时期的气候。”燕青告诉澎湃新闻。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3-14
那这样说来。。。唐宋时期,成都的气候类似于深圳???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3-14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地质现象、天文现象等进行推测的“气候”可以相信,能推测出“天气”还真不信。

科学家们有这闲工夫推测得出几百年前一千多年前的某天的天气,何不把时间精力放在推测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呢?天气预报就是那么不准。连现在的天气都测不准,还堂而皇之地大吹一千多年前的哪天哪天天气如何。。。
其實你不懂我的心。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3-14
回 悠长假日 的帖子
悠长假日:那这样说来。。。唐宋时期,成都的气候类似于深圳??? (2015-03-14 11:27) 

看过一个说法,说杨贵妃的荔枝,不是从广东运来,而是从四川。

这种说法有点可信。
从广东运,其实太难了。就算八百里加急,至少也要四到五天吧。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3-14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地质现象、天文现象等进行推测的“气候”可以相信,能推测出“天气”还真不信。
科学家们有这闲工夫推测得出几百年前一千多年前的某天的天气,何不把时间精力放在推测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呢?天气预报就是那么不准。连现在的天气都测不准,还堂而皇之地大吹一 .. (2015-03-14 11:46) 

这个不一样。

已经发生过的气候事件,会留下记录的。

这和未来的预报,不一样。

不过他们吹竺可桢,就可笑了。

他们和什么复旦的金力团队一样。也和梁思成一样。
用西方搞出来的一整套技术和方法,对中国做了一番验证性研究罢了。这种研究是否经得起推敲,还两说。
爱我党爱我军爱祖国爱人民反对美帝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不变色!!!
讲民主讲自由讲人权讲法制抵制毛左高举改革开放旗帜不动摇!!!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3-14
回 未央小色狼 的帖子
未央小色狼: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地质现象、天文现象等进行推测的“气候”可以相信,能推测出“天气”还真不信。
科学家们有这闲工夫推测得出几百年前一千多年前的某天的天气,何不把时间精力放在推测当天和未来几天的天气呢?天气预报就是那么不准。连现在的天气都测不准,还堂而皇之地大吹一 .. (2015-03-14 11:46) 

说能推出天气其实有点过分。
但是说能够推出比较准确的气候状况,应当是完全可以相信的。 毕竟同位素记录和沉积记录都明明白白放在那。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3-14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看过一个说法,说杨贵妃的荔枝,不是从广东运来,而是从四川。
这种说法有点可信。
从广东运,其实太难了。就算八百里加急,至少也要四到五天吧。 (2015-03-14 12:56) 

本来就是从四川运的呀。
杨贵妃本人也说四川荔枝很好吃。
现在:以地理为纲,梳理历史和文化的脉络。
以前:为了能查找资料,多发帖。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3-15
回 jvwei2006 的帖子
jvwei2006:本来就是从四川运的呀。
杨贵妃本人也说四川荔枝很好吃。 (2015-03-14 23:13) 

呵呵······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3-15
古代中原地区都有犀牛和大象,气温比现在高很多。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3-16
知道明末小冰期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3-16
据竺可桢研究,宋代开封的气候相当于现在哈尔滨一代,才造成游牧民族南下。这篇文章的说法怎么又都回去了?
灌水委员会副委员长……
为什么我进不了“原创地图”区?等级太严了,要不停的灌水才是王道!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3-16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看过一个说法,说杨贵妃的荔枝,不是从广东运来,而是从四川。
这种说法有点可信。
从广东运,其实太难了。就算八百里加急,至少也要四到五天吧。 (2015-03-14 12:56) 

杨贵妃所吃的荔枝,主要来自四川合江、涪州(今重庆涪陵)。现在川东正在考证荔枝古道。
欢迎光临我的专题博客——《政区边界探寻》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68807865_0_1.html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5-08
回 天地君亲师 的帖子
天地君亲师:看过一个说法,说杨贵妃的荔枝,不是从广东运来,而是从四川。
这种说法有点可信。
从广东运,其实太难了。就算八百里加急,至少也要四到五天吧。 (2015-03-14 12:56)

嗯。西安到广州的路程距离约为1800公里(走武关)。唐朝1里合454米。
唐朝长安到广州合唐里3900+里(按唐宋人所说有四五千里)。
唐朝加急是500里,要跑8天,加上舟车切换要花更多时间,可能要9天。加急到顶也不过6、700里(已经到沿途毙马的速度),加上舟车切换,最快也得6-7天(按唐宋人估计最快七天,荔枝已败)。

比较一下:西安到北京(走蒲州)的路程距离约为1120公里,合唐里2300+。安禄山造反,从幽州报信到长安,花了6天,实际一天只跑了400里。

就算是整树砍伐运输,也保存不了六七天。所以四川来的更像。涪陵到西安只有约为720公里,合唐里1500+里(按唐宋人所说不足两千里)。3天绝对可以到达。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5-12
唐代汉人的军事力量能较长时间控制漠北和天山北路,看来与气候也不无关系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5-13
燕青博士

名字亮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