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674阅读
  • 41回复

[地级市]百年来地级市屡遭否定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5-09-08
县级行政区划中国封建时代之所以一直相对稳定,是因为尺度合理,“大率方百里”,也就是说,半径大约在50华里左右,对应的是步行从县城到边境步行当日来回,这个尺度是非常适合古代交通条件下人民需求的。
然而对于现代,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联系尺度,是一小时生活圈,也就是汽车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约半径60-100公里)。这个尺度,最接近的,正是现在的地级市。这才是为什么民国以来地级市级别的建制屡遭否定却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不可否认,现有地级市的区划,与中心城市的腹地范围比较,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调整。然而作为一级政区域,地级市尺度的建制在可预见的将来,只会继续坐实,而不会削弱。这是不会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的。
地级市依然是趋势
县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封建时代之所以一直相对稳定,是因为尺度合理,“大率方百里”,也就是说,半径大约在50华里左右,对应的是步行从县城到边境步行当日来回,这个尺度是非常适合古代交通条件下人民需求的。
然而对于现代,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联系尺度,是一小时生活圈,也就是汽车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约半径60-100公里),这个尺度,最接近的,正是现在的地级市。这才是为什么民国以来地级市级别的建制屡遭否定却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当然,现在的地级市,许多较此规模偏大,应当调整,但这是枝节问题。
007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5-09-08
借用街头大字报“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5-09-08
地级市就是权力大,如果县级跟地级拥有同样的权力,地级市还能大的起来?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5-09-08
回 武夷情 的帖子
武夷情:地级市就是权力大,如果县级跟地级拥有同样的权力,地级市还能大的起来? (2015-09-08 13:51) 

除了少部分发达地区,假如县级和地级权力一样,最终的结果只能是大家都发展不大。
现实派:
调省增地分县撤乡镇
省 -- 州 -- 县(市)

理想派:
并省设大区,并地分县撤乡镇
大区 -- 州 -- 县(市)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5-09-08
我在驳楼主的部分言论,“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虽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国内很明显是政治决定经济。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5-09-08
“府域”的地域认同感较强,大多也符合“山川形便”。
惟天有汉 鉴亦有光
实司群望 表我华阳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5-09-08
地级市掌控着相对多的资源,能不发展壮大?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5-09-08
如果硬要违反,只能是自己受挫,最终还得再回来。
另外,新疆算是全国不多的地级市不普及的省区,原先只有省会乌木木齐和石油城市克拉玛依,今年才加了一个吐鲁番。然而一般的行署和自治州驻地,也还是远大于普通县城的,像库尔勒、伊宁、喀什、阿克苏,市区人口都达到了30万以上。
地级市依然是趋势
县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封建时代之所以一直相对稳定,是因为尺度合理,“大率方百里”,也就是说,半径大约在50华里左右,对应的是步行从县城到边境步行当日来回,这个尺度是非常适合古代交通条件下人民需求的。
然而对于现代,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联系尺度,是一小时生活圈,也就是汽车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约半径60-100公里),这个尺度,最接近的,正是现在的地级市。这才是为什么民国以来地级市级别的建制屡遭否定却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当然,现在的地级市,许多较此规模偏大,应当调整,但这是枝节问题。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5-09-08
另外,较大的县城或者城镇组团,比如库车、莎车、奎独乌组团,也是位于相对独立的绿洲板块上,,这些不但说不上更高的行政权力,甚至往往由于地级行署担心他们重新成为地级单位,往往是打压的。但是还是明显大于同板块的其他县城。
地级市依然是趋势
县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封建时代之所以一直相对稳定,是因为尺度合理,“大率方百里”,也就是说,半径大约在50华里左右,对应的是步行从县城到边境步行当日来回,这个尺度是非常适合古代交通条件下人民需求的。
然而对于现代,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联系尺度,是一小时生活圈,也就是汽车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约半径60-100公里),这个尺度,最接近的,正是现在的地级市。这才是为什么民国以来地级市级别的建制屡遭否定却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当然,现在的地级市,许多较此规模偏大,应当调整,但这是枝节问题。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5-09-08
地级市没有百年历史,民国没有地委书记.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5-09-08
市分等沒錯管縣有錯改區有歴史罪責。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5-09-08
回 南天國士 的帖子
南天國士:市分等沒錯管縣有錯改區有歴史罪責。 (2015-09-08 20:53) 
从规模上讲,地级市是契共对府的替代品。只能说老K和契共从主观上废除了府,结果却不得不用行政督察区乃至地级市填补废府留下的行政真空。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5-09-08
楼主要知道,明清的府不是地级市,民国的行政督查区更不是地级市,就连本朝的地区行政公署也不是。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5-09-09
回 荒州邈县 的帖子
荒州邈县:楼主要知道,明清的府不是地级市,民国的行政督查区更不是地级市,就连本朝的地区行政公署也不是。 (2015-09-08 23:08) 
地级市当然不是府。但是地级市填补了废府之后的行政真空。之所以是地级市而不是省、道或县填补了这个真空,就是因为地级市的规模最合适。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5-09-09
历史已经证明,一级行政区和县级行政区之间必然形成一个统县政区。这是不会改变的。只要我国是一个大国,必然出现这种情况。我国的人口、经济总量、政务数量和地理面积决定了行政架构再精简也不能少于三级。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5-09-09
回 齐越 的帖子
齐越:地级市没有百年历史,民国没有地委书记. (2015-09-08 18:34) 
但地级市承担的行政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中土至少有两千年历史了。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5-09-09
回 武夷情 的帖子
武夷情:我在驳楼主的部分言论,“不以政府的意志为转移”,虽然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是在国内很明显是政治决定经济。 (2015-09-08 14:15) 

法治社会从来都不是法治,就像鱼香肉丝看不到鱼是一个道理,这就是xx特色的某某道路。所以啊,不要望文生义,现实点吧!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5-09-09
        民国初年,曾经打算实行省管县,然而很快就又重新产生了道和专区。在当时的条件下,自然不是交通的变化导致,但这说明,对于一省来说,直接管理上百个县市是不现实的。

        对于当时的中国,在交通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的条件下,自然会考虑分省,然而即使在民国,全面分省也没有做到。
      
        从解放初开始,市管县的体制开始在大城市出现,当时的初衷是解决城市的副食品供应问题,反映了城市与腹地经济联系的加强,也反映了大城市附近交通方式的逐步转变。由于大跃进的失败,市领导县的改革发生倒退,但即使这样,还是有过半的已实行市领导县的城市保留了这一体制,这也表明,这一体制在协调城市与区域发展方面是有作用的的。1970年以后,地级市开始继续增加,到1980年已经超过了1960年的数量,达到57个,几乎所有省会城市都实行了市领导县体制。

        从80年代开始,地级市的建立进入了快车道,到2004年,全国多数地区实行了市领导县的体制。在这个过程中,批评之声不绝于耳,然而极少有已经设立的地级市再像60年代那样被撤销。

        在此期间,省直管县的模式也多次被提出,在2010年前后还出现了中央推动的试点。然而这种改革,没有也不可能真正废除管县的地级市,只是个别较强的县级市得到了更高的权力(这些县级城市,往往是由于地级市区域划分不合理,才被代管,如果更遵循城市经济腹地的范围,其中的许多是应该成为领导县的地级城市的)。即使是在全面推广县级财政省直管的浙江,地级市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到现在,反而是省管县体制搞不下去了。

        随着城市的发展,原先的县级单位跟主城区发展相融合,改区是自然和必要的过程,对于汽车一小时距离以内的县,即使不是城市化很高,他与城区的联系也是极为紧密的,需要有高效的行政体系。对于相互距离不足一小时,腹地范围高度重合的两座城市,即使在尚未被批准区划改革,同城化或者一体化的呼声也会非常强烈的。

        因此,现在应当做的,是优化地级市数量和管辖边界,不是废除地级市而去搞省领导县,在交通方式已经发生革命性变化的今天,这是不可能成功的。

地级市依然是趋势
县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封建时代之所以一直相对稳定,是因为尺度合理,“大率方百里”,也就是说,半径大约在50华里左右,对应的是步行从县城到边境步行当日来回,这个尺度是非常适合古代交通条件下人民需求的。
然而对于现代,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联系尺度,是一小时生活圈,也就是汽车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约半径60-100公里),这个尺度,最接近的,正是现在的地级市。这才是为什么民国以来地级市级别的建制屡遭否定却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当然,现在的地级市,许多较此规模偏大,应当调整,但这是枝节问题。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5-09-09
“大率方百里”,现在并没有过时,以县城为中心,半径为25公里,这是公交的最大线路。人们工作、生活还能接受的距离,这个距离每天可以往返。现在所谓的地级市,其半径已远远超过这个距离,不说没有直达公交,就是每天自驾上班都不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抛弃自己原来的住处,到市里租房或买房。这样的地级市实际是最昂贵的形式!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5-09-09
        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战后的行政区划改革,多数是向地级市尺度接近的。

        美国由于其地方自治的传统极强,郡县行政区的直接调整几乎不可能,然而二战以后,却在联邦政府出台相应制度的情况下,涌现出了大量的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县大都市区,他虽无法实现一级政府,却成立了许多附属机构。这在美国的体制下已经是能做到的较大改变了。

       而对于较为集权的法国,则采取了更彻底的改革。法国面积55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万,基本相当于中国一省。全国原先共有90余省,基本相当于中国的县级单位的大小。在这种体制下,造成了巴黎的独大和外省的没落。在60年代最悬殊的时期,巴黎所在的圣日耳曼省的产值占了全国的1/5。为了改变这种局面,法国在省之上,建立了22个大行政区,每个大行政区都包括一个中心城市作为增长极。这个规模和目的,和中国的地级市都是类似的。大行政区建立以后,有效平衡了巴黎和其他区域的差距。1982年,意大利也实行了类似的大区制改革,设立了20个大区。

       英国和日本的改革带有明显的岛国的渐进色彩。英国较为复杂,以联合王国的主体英格兰而论,1947年改革之前,英格兰原有45郡,基本也相当于中国的县。在1974年改革中,设立了6个都市郡和和一个大伦敦行政区,加强了都市区域的管理。日本的改革较为简单,明治末期原有70余县,略大于中国的县,但是经过几轮合并,现仅存43个都道府县,尺度已经更接近中国的地级市。

      德国国土面积35万平方公里,人口8000余万,在战后形成了16个联邦州,基本是中国地级市的尺度。俄国领土面积极其广大,即使是将要成为第二级行政区的联邦主体,平均面积也多达20万平方公里,第三级行政区数量大小不太清楚,暂不多说。

      主要的发达国家的情况基本如此,而我们对面的台湾地区,现在的改革方案也是趋向如此,摒弃了两蒋时代的切块建市,先后合并形成了台中、台南、高雄这样的城市与腹地结合的大行政区,而台北-新北-基隆的合并一直在推动,这一方面是由于切块建市导致城乡分离带来的种种不便,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区域整体的竞争力,他们合并的理由,也多数是为了提升竞争力。事实上,在此基础上,本世纪以来台湾当局也提出过更大胆的新六星计划,将全岛分为六个经济区域,这就更接近地级市的尺度了。
地级市依然是趋势
县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封建时代之所以一直相对稳定,是因为尺度合理,“大率方百里”,也就是说,半径大约在50华里左右,对应的是步行从县城到边境步行当日来回,这个尺度是非常适合古代交通条件下人民需求的。
然而对于现代,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联系尺度,是一小时生活圈,也就是汽车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约半径60-100公里),这个尺度,最接近的,正是现在的地级市。这才是为什么民国以来地级市级别的建制屡遭否定却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当然,现在的地级市,许多较此规模偏大,应当调整,但这是枝节问题。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5-09-09
“大率方百里”,现在并没有过时,以县城为中心,半径为25公里,这是公交的最大线路。人们工作、生活还能接受的距离,这个距离每天可以往返。现在所谓的地级市,其半径已远远超过这个距离,不说没有直达公交,就是每天自驾上班都不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抛弃自己原来的住处,到市里租房或买房。这样的地级市实际是最昂贵的形式!
-----------------------------------------------------------------------------------------

你说的通勤距离的范畴,其实县的范围并不是特别合适。对于县边境的乡镇,很难实现在县城上班还能往返。能实现这一点的,半径通常在10公里以内,远一点也就是15公里,再远了一般只能住在县城了,起不到通勤的效果。这个尺度,比现在的平原乡镇略大。随着高速公路系统的普及和工业的发展,许多乡镇形成了自己的工业园区。大胆预测一下,20年内,应该会出现以这些中心乡镇为中心的新一轮撤乡并镇。

当然,县这一级传统单位也还是有用的,作为县域内最强的城镇他有许多日常通勤乡镇所不具备的功能,这种地位也会长期存在,只是县的作用逐渐不会像以前那么基本了。
地级市依然是趋势
县级行政区划在中国封建时代之所以一直相对稳定,是因为尺度合理,“大率方百里”,也就是说,半径大约在50华里左右,对应的是步行从县城到边境步行当日来回,这个尺度是非常适合古代交通条件下人民需求的。
然而对于现代,最重要的经济和生活联系尺度,是一小时生活圈,也就是汽车一小时车程为半径所覆盖的区域(约半径60-100公里),这个尺度,最接近的,正是现在的地级市。这才是为什么民国以来地级市级别的建制屡遭否定却不断壮大的根本原因。
当然,现在的地级市,许多较此规模偏大,应当调整,但这是枝节问题。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5-09-09
回 何鸿蒙 的帖子
何鸿蒙:“大率方百里”,现在并没有过时,以县城为中心,半径为25公里,这是公交的最大线路。人们工作、生活还能接受的距离,这个距离每天可以往返。现在所谓的地级市,其半径已远远超过这个距离,不说没有直达公交,就是每天自驾上班都不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抛弃自己原来的住处,到市里 .. (2015-09-09 11:36) 

宋元时代的乡,或者说民国时期的区公所,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尺度。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5-09-09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大率方百里”,现在并没有过时,以县城为中心,半径为25公里,这是公交的最大线路。人们工作、生活还能接受的距离,这个距离每天可以往返。现在所谓的地级市,其半径已远远超过这个距离,不说没有直达公交,就是每天自驾上班都不现实,使得人们不得不抛弃自己原来的住处,到市里 .. (2015-09-09 10:41) 
这个范围只是日常,完全的日常。超过这个范围一点儿,就搞不定了。战略、规划之类,完全谈不上。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5-09-09
回 Franc.She 的帖子
Franc.She:这个范围只是日常,完全的日常。超过这个范围一点儿,就搞不定了。战略、规划之类,完全谈不上。 (2015-09-09 12:16) 

半径二十五公里能日常?城区汽车行驶得一个小时才能从中心到边缘。来回就两小时了。日常生活两点一线?

半径五公里,面积七八十平方才能日常的。
一年成落,三年成市,五年成镇,十年成城,百年成会,千年成都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5-09-09
撤地级市,,,,,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