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日前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
中心城市。自《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提出国家中心城市战略以来,已有
北京、天津、上海、广州、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八城拿到入场券。
如果十大国家中心城市名额不变,中部地区两名额至此尘埃落定,剩下两个名额极可能分别在西北和
东北诞生。谜底揭晓前,综合多位专家学者和各大网络论坛的分析来看,如果中部只有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武汉毫无悬念,而如有两个名额,那么武汉之外,长沙呼声最高。原因是万亿俱乐部以下的城市中,长沙的GDP不仅高出郑州1000多亿元,而且以长株潭城市群构建起的“
中国装备制造之都”具有强大的产业实力。
从目前的网络舆情反馈看,郑州击败长沙令大多数人意外。有意思的是,
河南本地和湖南本地形成了截然不同的两种反应:大部分河南网友惊诧于郑州何时追上了北上广,相当多的长沙网友则觉得由于距离武汉太近,长沙落选并不意外。
为何郑州能够逆袭长沙,抢走“国家中心城市”之位?不如换个思路,看看国家中心城市究竟有什么实质要求,再与之对标,看看长沙的不足。
《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指出,国家中心城市在全国具备引领、辐射、集散的功能,表现在政治、
经济、
文化、对外交流等多方面。也就是说,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具备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开放能力、产业引领瞄准未来的创新能力以及带动周边区域提升的辐射能力。这三者,恰恰是大长沙的短板。
首先看开放能力。国际贸易是国际竞争的关键,郑州则是中部六省外贸第一城。作为中原地区的大商都,郑州的重要性近年来愈加凸显。2015年,郑州外贸进出口完成570.3亿美元,同比增长23%,高居中部六大省会第一名,全国省会城市排名中位列第四。反观长沙,尽管工业实力强劲,但商业领域乏善可陈,其商业意识、开放思维甚至落后于省内的邵阳、衡阳、郴州等地。
再看创新能力。长沙对武汉依赖性较强,缺乏对未来产业的布局。目前传统产业基数较大,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创新力亟待提升。长沙名医名院云集,手握好牌却无力创新,反被武汉率先完成智能医疗、生物医药产业的布局。
最后看辐射能力。长株潭
一体化的提出已超过十年,但进程缓慢;即便是在大长沙内部,支撑起长沙8000多亿元GDP的总量中,长沙城区的贡献力度还不如其他几个县、市,在湖南人的眼中,长沙更多是长沙人的长沙,对全省经济的拉动能力不强,而反观郑州,把整个河南纳入1.5小时
交通圈,被称之为大中原的郑州。
除了上述三大能力的比较之外,长沙在城市营销中也存在败笔。对娱乐产业抱有自负的长沙,一度提出打造全球文化中心这类的口号,这远远超出跳一跳摘桃子的范围。必须强调的是,失意国家中心城市并不意味着长沙的必然失落,长沙成为中部地区跻身万亿俱乐部的第二城毫无悬念,但对长沙而言,何时才能走出“双子星”中武汉的光辉,才是长沙真正需要思考的事情。如此,中国装备制造之都,终有真正崛起的一天。
转自
http://money.163.com/17/0103/06/C9R7JMD2002580S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