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被逼出来的!” 攀枝花市招商引资局的苏副局长这样对记者说,“再不进行变革,我们攀枝花很难有希望了。”
“一座城市如果依附一个企业来生存,发展永远是个问题。”攀枝花市一名干部这样认为。在距离攀枝花不远的云南省东川市(铜都)、个旧市(锡都)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东川在1998年底被国务院决定由地级市降为昆明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区,云南省红河州的政府所在地也将从个旧迁往附近的蒙自县,原因都是它们原先依附的大型企业现在已经不景气,城市已经没有了太大发展的可能。
攀枝花已经感觉到了这样的危机,它也是因为攀枝花钢铁集团公司(攀钢)的建设而建市。“攀枝花是四川省最后一块计划经济地区,这样结构单一,先生产、后生活的情况已经出现了许多弊病,攀枝花要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已经是迫在眉睫了。”苏副局长说。
早从1997年起,攀枝花就开始有了这样的念头,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这样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了。上个世纪末,国家投入的攀枝花“二滩电站”及攀钢二期建设工程基本结束,攀枝花地区已经不可能有类似大的项目投资,城市也不可能再有外来的经济力量拉动。
也就是说,攀枝花如果要发展,没有外来的资金投入,基本上是不可能了。据了解,近几年来,攀枝花每年的财政收入仅为8亿多,已经没有能力自己建设自己了。
攀枝花市位于川南,尽管财政并不宽裕,但街道井井有条,清扫得干干净净。走在攀枝花的大街小巷,记者发现这里人们的衣食住行方面都还比较传统甚至落后,本该作为城市靓丽标志的女孩子们在这里却没有任何的特色,与其说这里是个城市,还不如说这里是个工厂生活区要准确得多。从这里到省会成都市汽车需要一整天,火车也需要13个小时,而这里还没有机场—地理环境上的封闭是显而易见的。相比之下,从这里到云南省会昆明市仅有300多公里,火车只需要5个小时左右。
攀枝花市新任副市长胡松兴指出:攀枝花需要体现经济一体化思想,打破行政省区界限,主动把攀枝花经济融入云南经济圈。
攀枝花市一名干部对记者说:“我们这里做梦都希望划归云南,因为我们离昆明太近,离成都太远了。现在的情况是成都该管我们不好管,昆明想管却管不了我们,而我们只能一直处于被动、封闭和落后的局面。”
也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攀枝花只能自己想办法了,他们终于发现:必须靠外来投资才能建设自己了。于是,改革开放这个已经不再新鲜的词汇再次被用了起来,而招商引资被认为是攀枝花“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统领全局的工作”。
由于近几年来浙江省对口支援四川西部地区,大批干部被派、调到了四川各地任职,攀枝花市副市长、温州籍的胡松兴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四川省广元市委、市政府任副秘书长三年间,协助当地组织了大型招商引资洽谈会16次,引进资金33亿元,并牵头成立了“广元市浙江温州商会”。2002年5月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把他所带来的现象称作:“川北刮起了温州旋风。”在招商引资工作方面,胡副市长最为精辟的两句话是:“领导环境胜于区域环境”、“政府的交易会不如民间的洽谈会”。
据了解,胡松兴之所以能够有这样大的成绩,是由其的智慧和能力所至,更为重要的是他是温州人,所谓“天时地利皆不如人和”。
2002年5月,胡松兴正式从广元市调到了攀枝花市,开始了他“人生的又一次奋斗”,他首先把目光投向了最近的大城市昆明,那里不但经济发达,而且有着许多来自他家乡的商人。在攀枝花市主要领导的支持下,他决心再努力一次,以“民间洽谈会”的办法让昆明温商的人员和资金暗暗流向攀枝花。
2001年11月7日,四川省的《华西都市报》报道说:“我省城镇化建设全面提速,攀枝花、自贡和绵阳将建成大城市。”一切都在迅速改变,攀枝花市招商引资局招商处副处长陈明告诉记者,前几年工作都很轻松,现在太忙了,“经常加班也做不完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