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河北并县,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个思路,就是所谓“留小县、撤乡镇、直管村”的论调。且不论一个县,少说上百个村,如何
管理。单个的村不仅是一个自治的行政组织,同时还是一个自主的
经济组织,怎样与县级完整的政权机构对接?我的看法,保留乡镇这一层级,作为不完全的政权机构管辖村庄,利大于弊。
标题是河北并县,实际操作上个案进行,不搞运动,而且两县甚至三县自主运作。摒弃暗箱操作,要朝野充分酝酿,民众家喻户晓。时机不到,则不动。一届任期,只能动议一次。
下面谈一些推动并县制度设计上的看法:
1. 升格:这是必然的,帽子少了,位子上当然要够看一下。官位上升一格,比如党政一把手,由正处升副厅。体制上也要升,全面脱离地市羁绊,省直辖。
2. 给钱:明面上,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取消地市分润,还要有奖励;隐形的,比如原来两县收费项目内容不同步的,可以统一,当然要有保有压,略有增加为前提。
3. 经济:整合资源,延伸产业链,协调乡镇,打造小
城市。无论投资、消费,回旋余地比并县之前扩大不少。环京津的承德、张家口、廊坊、保定四地的县份,可以有重点的发展城市服务性、郊区供应型的产业。我一直很奇怪,北方的蔬菜交易中心在山东,而不在更靠近消费市场的河北。至于其他地市的经济基础、发展条件并不比这四地差。并县以后,县内所有乡镇规划发展,不能厚此薄彼。条件较好的乡镇要打造成小城市,同时县城只能做强,不能一味扩张。
4. 民生:对原有教育、医疗资源统一调配。在偏远几个乡镇和降格的县城周边组建县辖区,设立这个非常规机构,一是照顾官生,二是兼顾民生。养老退休金问题,向待遇好的,分年度看齐。老大难的就业,并县本身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可以润物细无声。比如鼓励创业,我不相信邻县之间的相关政策和服务是一样的,合并之后的趋向,不难猜测。住房,农民的私房最好不要打主意,除了市政和生态工程。
5. 环保:平心而论,河北全省的自然条件不差。按地理环境分为四块: 冀中南平原、太行山麓、冀东北平原、冀北高地。目前,生态破坏最严重的冀中南平原,突出问题是地下水超采。解决
办法,迁移人口和海水淡化都不现实,只有在升级农业上做文章,由此大县显然比小县底气足一点吧。第二是冀北高地的植被保护,这个应该向首都要钱,原有的农牧民可以部分转行到旅游、物流业,还可以参考市容、交通协管员,设立林草协管员嘛。海洋污染,国内基本上无所作为,这一点在于冀东北,万万不可轻视。太行山麓的县份能跟平原县合并的,合并;不能合并的,一则控制人口,二则养山吃山。
[ 此帖被萧望岳在2011-01-09 22:06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