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829阅读
  • 36回复

[县制]支持省管县,地级市节流财政、节流项目、节流资金、总之好的都节流坏的一概不管。无耻之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1-20
支持省管县,地级市管理县算什么啊?地级市节流财政、节流项目、节流资金、总之好的都节流坏的一概不管。无耻之极
amy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1-20
呵呵,也不全是啊

希望财政补贴力度比原来大


  ——省人大代表、巩义市新中镇杨树沟村支书张金保

  “巩义本身距离郑州很近,这几年因为郑州发展很快,所以,对于巩义财政支持力度很大,尤其是村一级享受财政补助政策方面,得到了很多实惠。像农林水等方面,一年的补助就有3个多亿。”张金保说,直管以后,这一块肯定就没有了。他希望省政府在财政支持上,能大于原来直辖市的财政补贴力度,最起码不能少于原来的数字。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1-20
那中央截留一大半、省里截留的比地级市更多,怎么不骂省?怎么不骂中央太有钱对外国搞金援?

75%入中央级国库、25%入地方财库。这25%又分成三部分:省级8.5%、市级7%、县级8.5%。

即使省管县,市级7%也几乎流向省城,不信你们以后走着看。根本原因不是市管县,而是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越往上层剥削越重。

如今只有地级市当炮灰,县城现对于普通乡镇、省城相对于全省其他地方、首都相对于全国其他地方,比起市管县有过之而无不及。
[ 此帖被在水一方在2014-01-21 00:05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1-20
 “巩义本身距离郑州很近,这几年因为郑州发展很快,所以,对于巩义财政支持力度很大,尤其是村一级享受财政补助政策方面,得到了很多实惠。像农林水等方面,一年的补助就有3个多亿。”张金保说,直管以后,这一块肯定就没有了。他希望省政府在财政支持上,能大于原来直辖市的财政补贴力度,最起码不能少于原来的数字。
共条评分


       想都别想,改革有阵痛,有失必有得。相对于市管县获得更大自主权利,省管县还想继续获得财政优待,岂不是造成市管县心理更不平衡。
       另外省管县的弊病在于缺乏中间层监督带来的权力滥用。湖北省仙桃市原来的正处级干部不到20人,跟同属于荆州市的监利县差不多,但是自从省管县后激增到近40人,现在是监利县的2倍。反正以前缴纳给地级市的会费现在有盈余,都花在养官上了——新晋的官员要涨工资。省管县的乡镇一把手都高升副处,一个县增加的不多但是每个县都增加那数量就相当可观了,所以省管县反而更养官。
    一味的给省管县加钱。岂不是鼓励养官?那样省管县的初衷完全背离了初衷,成为官员的乐园福地。省管县改变的是财政体制,在人事体制上是倒退。
[ 此帖被在水一方在2014-01-21 00:0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1-20
这就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吧,但少了地级市这一层,至少是少刮了那么一层吧!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1-20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这就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吧,但少了地级市这一层,至少是少刮了那么一层吧! (2014-01-20 09:59) 
地级市是现在地方行政的主干。之所以演变成这种体系,是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某帮派或者其他什么人故意为之。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1-20
绝大多数的县本级财政都不能自给,中央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用于地区间转移支付。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1-20
县级的财政还算过得去,几乎每个县的县城都很光鲜,下面的城镇就是叫花子了,乡镇级的财政才叫冤。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1-20
回 wzhie 的帖子
wzhie:县级的财政还算过得去,几乎每个县的县城都很光鲜,下面的城镇就是叫花子了,乡镇级的财政才叫冤。 (2014-01-20 11:39) 

县刮镇在很多人看来就是天经地义。
惜今生有缘无分,愿来世不再错过。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1-20
现在的城镇化,基本上可以概括为“全力打造县城”。徐匡迪说: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要形成以县镇为基础,构建合理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城市群格局。但大部分地区,估计是只看到县,没有看到镇,或者最多看到几个“重点镇”,比如1887个国家级重点镇,而重点镇大部分也还是县城。

比如四川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全域规划,实施以县(市)为单位的全域规划,形成一个县(市)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1-20
省会城市因为本身经济实力雄厚,一般对下属县都是支持大于索取的。用原望城县(现已改区)一位公务员朋友的话说:我们肯定反对给省直接管,长沙市那么有钱,随便漏点什么就够我们吃了,如果省直管,我们就要和湘西贫困县拉平,当然不愿意。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1-20
回 keating 的帖子
keating:省会城市因为本身经济实力雄厚,一般对下属县都是支持大于索取的。用原望城县(现已改区)一位公务员朋友的话说:我们肯定反对给省直接管,长沙市那么有钱,随便漏点什么就够我们吃了,如果省直管,我们就要和湘西贫困县拉平,当然不愿意。 (2014-01-20 14:17)

省城在全省的触手还是比较多的,作为该省形象的门户城市,必然被扶持,未必本身就实力雄厚。比如南京的固投高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无锡不少,呼和浩特的发展自始至终不如包头但是每年还是得到省里给的远多于包头的财税支持。说白了,还是行政主导经济,官大一级压死人。

省城从全省间接搜刮,给全省非省城管辖的县以“温水煮青蛙”的感觉,没有上级普通地级市那么直接有痛感,但实质是省城对全省抽血更厉害。仙桃市是省管县,但还是发现自己被省城掳走不少好企业,伤痛不亚于市管县。但是省城的后盾是省府,被揩油了也只能吃哑巴亏。

想跟着省城混得的县,大都是想分享点战果或者打着省城的旗号当“小吸血鬼”。比如当年俺市某技工学校去隔壁地级市招生被城管追着走,可竞争对手省城属县的技校去了该市大摇大摆招生城管不敢惹,这就是后台不一样的区别,因为省城属县技校的背后是与省城教育局穿一条裤子的省教育厅。反正有省城在全省揩油,下属县也能检点小便宜。以省城在在全省的搜刮能力,随便给一点对各下属县来说就是不小的肥肉。
1条评分奖励+1
Franc.She 奖励 +1 - 2014-01-20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1-21
回 wzhie 的帖子
wzhie:县级的财政还算过得去,几乎每个县的县城都很光鲜,下面的城镇就是叫花子了,乡镇级的财政才叫冤。 (2014-01-20 11:39) 

大部分县本级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城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1-21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大部分县本级财政收入主要来源于县城 (2014-01-21 10:53)

中国的地方财政大部分是赤字,包括县域。拨款不够怎么办?摊派。

县城的财政收入大但是开支也大,绝大多数县城都挪用了其他镇的财政拨款指标。所以部分非县城富镇对县城颇有微词,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叫“县市财政靠卖地,乡镇财政靠社会抚养费”么?部分乡镇的财政创收其实还是不错的,有超过县城的,但是你看那个集镇设施投入很难赶上县城,因为交的多返还的少。拨款少了,就找老百姓揩油,交超生罚款呗!湖北省洪湖市财政不够用,乡镇“放水养鱼”鼓励交罚款生二胎。结果部分教师交款几万元生二胎,没过几年又被勒索第二遍,工作也没了,打官司也是吃哑巴亏——当年松口让你生是不打收据的,打收据的人早就换届走不认账了。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1-21
回 在水一方 的帖子
在水一方:中国的地方财政大部分是赤字,包括县域。拨款不够怎么办?摊派。
县城的财政收入大但是开支也大,绝大多数县城都挪用了其他镇的财政拨款指标。所以部分非县城富镇对县城颇有微词,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叫“县市财政靠卖地,乡镇财政靠社会抚养费”么?部分乡镇的财政创收其实还是 .. (2014-01-21 16:06) 

蔡家坡(宝鸡第二工业重镇)的城建和规模就超过岐山县城凤鸣镇,安口窑也和华亭县城不相上下。可以和县城相提并论的强镇一般都有比较多的工厂或者矿山,或者是商贸比较发达的口子镇,有几个强镇的县经济也一般比周边的县发达。但是大体上全国90%的镇都是名不副实的,还只是农村集镇,财政上严重依赖上级拨款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1-21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蔡家坡(宝鸡第二工业重镇)的城建和规模就超过岐山县城凤鸣镇,安口窑也和华亭县城不相上下。可以和县城相提并论的强镇一般都有比较多的工厂或者矿山,或者是商贸比较发达的口子镇,有几个强镇的县经济也一般比周边的县发达。但是大体上全国90%的镇都是名不副实的,还只是农村集 .. (2014-01-21 16:17)

积弊问题,如果财政自收自支,或者按比例收支,城乡两极分化怎么会这么严重?你说的那种集镇超过县城的现象在内陆也不会这么罕见了。

在随县设县时,厉山镇在随县勉强排第五,工矿业还不如很多乡镇,完全靠原县级随州市的经济开发区。但是设县后就开始逐渐超越洪山等强镇,逐步成为随县第一大镇,但是还是没有拉开第二名很远。如果不是随县政府进驻挪用其他工业大镇的财政拨款指标,以厉山镇的民营经济活力和商贸发展水平勉强能进到第三位就不错了。

还是那句话,县域经济就是县城经济。没有县城这个金子招牌,城关镇很难鹤立鸡群。侧面也说明了在中国,行政主导经济,权力大小决定财力分配多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各镇自收自支县城未必独大,“多劳多得”各普通乡镇的积极性打开了,未必如你所说那样名不副实的,还只是农村集镇,财政上严重依赖上级拨款。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01-21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这就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吧,但少了地级市这一层,至少是少刮了那么一层吧! (2014-01-20 09:59) 

支持这个观点。
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01-21
回 在水一方 的帖子
在水一方:积弊问题,如果财政自收自支,或者按比例收支,城乡两极分化怎么会这么严重?你说的那种集镇超过县城的现象在内陆也不会这么罕见了。
在随县设县时,厉山镇在随县勉强排第五,工矿业还不如很多乡镇,完全靠原县级随州市的经济开发区。但是设县后就开始逐渐超越洪山等强镇,逐步 .. (2014-01-21 16:30)

是靠经济开发区还是靠财政拨款?一般情况下县级总财政支出不会超出县域经济总量的十分之一。县城独大主要还是因为投资的集中,目前政府直接投资只占县域经济的百分之几,县城的发展主要是因为民间资本和贷款的集中
县域经济之所以成为县城经济首先是因为人口、商贸、工业向县城的集中,县本级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规模要超过千人,远超出一般乡镇,加上其家属,县城不仅是县域城镇人口的中心也是县域商业和服务业的中心,而且县城所在地一般工业基础和交通条件也要超出一般乡镇,在民营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工业企业一般也会以县城为中心聚集。当然诸如东莞、顺德,已经实现了县域工业化的区域,县城的中心地位也就不会提出了。
如果历山没有成为县城,那么随州城区就是随县事实上的县城(当然那时候还没有随县),洪山镇是远远无法与随州城区相比的。可以说历山新县城的崛起是增强了随县的县域经济。而历山作为县城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历山有历山的优势,一方面大体居于随县中部地区,而且靠近随州市区,容易实现县市互动,形成50万以上的大城市,历山号称是神农故里,而且是汉丹铁路与历山小林联络线的交汇处,是一个地方铁路枢纽,作为随县中心位置是舍我其谁?
除了珠江三角洲以及温州沿海地带,基本上已经实现县域工业化以外,一般内陆地区仍然是城乡、工农分立的格局,作为政治、经济、交通、商贸、文化、教育、医疗的中心,县城也是远非一般乡镇所能相比。当然,也有一部分县,存在第二中心,形成双核或者多核格局。这主要是历史形成的,作为政治中心的老县城与新兴的工业、交通(火车站、港口)、商贸中心分立。非县城的经济中心一般是矿山或者大型工厂的所在地,而工矿企业、铁路、港口的布局也多是政府规划的结果。当然一部分经济和商贸中心也是民营经济和乡镇企业自我发展的结果。而且由于新的交通、工业、商贸中心的形成。一部分县政府还搬迁了驻地。是经济决定政治,而不是相反
[ 此帖被燕山雪在2014-01-21 17:5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01-21
县城最直接的经济优势是县本级至少聚集几千人的非农业人口,而乡镇一级只有几百人,县城一般是全县最大的聚落,但如果工商业不发达,县城人口不大可能突破两万的规模。当然一般情况下,在未实现县域工业化以前,政府主导的工业规划多围绕县城呈单中心的布局,因为一般的内陆县非农业人口也是单核的
但是经济基础决定县域政治。如果有大型工矿企业或者是交通枢纽、港口,非县城镇也可能比县城更发达,很多县政府因此搬了县城,废弃了旧县城,如果民营工业或者商贸足够发达,非县城镇可能获得比县更高的政治地位,如河北高碑店的白沟现在就是保定市直管(副地市级的白沟新城管委会)。
当然,县本级政府也是希望双核或者多核发展,但是一般县不具备这样的能力,只能“一城独大”。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01-21
财政支出是以工补农,以城补乡,如果自收自支,90%的乡镇一级的财政收入就要破产。至于县一级,中东部一般规模的县,如果达不到10亿的财政收入也将会是入不敷出。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01-21
只要撤掉地级的主要行政权就可以了,没有权就无法节流。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01-22
回 行者无疆 的帖子
行者无疆:这就叫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有各自的利益吧,但少了地级市这一层,至少是少刮了那么一层吧! (2014-01-20 09:59) 

这个 观点比较中肯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01-23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财政支出是以工补农,以城补乡,如果自收自支,90%的乡镇一级的财政收入就要破产。至于县一级,中东部一般规模的县,如果达不到10亿的财政收入也将会是入不敷出。 (2014-01-21 17:54) 

明治维新初期,日本设计行政区划体制,对立财政不能自立的府县要求合并。结果300多并到70几又并到40几。
[ 此帖被magiu在2014-01-23 05:51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4-01-23
回 magiu 的帖子
magiu:明治维新初期,日本设计行政区划体制,对立财政不能自立的府县要求合并。结果300多并到70几又并到40几。 (2014-01-23 05:32) 

何意?
中国即使省本级财政能自给有余的也只有三大直辖市和沿海的几个省,20几个省市自治区都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4-01-23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何意?
中国即使省本级财政能自给有余的也只有三大直辖市和沿海的几个省,20几个省市自治区都需要中央财政转移支付。 (2014-01-23 11:40) 

地方债能否成为政区改制的契机,以财政自给率为原则?以一个合宜的百分比为限......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