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漢佛裏·霍克斯利 發自小代奧米德島
2015年 9月 2日
白令海峽中的兩座小島,間隔只有兩英里,一個屬於美國,一個屬於俄國。冷戰鐵幕降下來了,但是,一條冰幕仍然難以逾越。
弗朗西斯·歐澤納指著牆上掛著的女兒麗貝卡(19歲)的照片說,「你看她膚色多白。這是我們家的俄國血統,我的曾祖父。她多漂亮,不是嗎?」
歐澤納是美國西部邊界小代奧米德(Little Diomede)島上的一位部落首領。她的家坐落在陡峭的小山坡上,從客廳窗戶俯瞰,兩英里(4公里)外狹窄水域的另一邊,是小代奧米德的姐妹島—隸屬俄國的大代奧米德島。
弗朗西斯說,「我知道我們有親戚住在那裏。老一代人越來越少了,問題是,我們對親戚一無所知。我們正在喪失自己的語言。我們現在講英語,他們說俄語。這不是我們的過錯,也不是他們的過錯。現狀真糟糕。」
白令海峽地區的這些人仍然將自己看作一體,邊界添了不少麻煩。這條邊界是在1867年劃分的,當時,美國從錢囊空虛的沙俄手中收買了阿拉斯加。但是當年誰也沒把邊界當回事,兩個島上的人仍然來來往往。直到1948年,邊界突然關閉,蘇軍進駐大代奧米德島,平民被強迫搬遷到西伯利亞大陸定居。
弗朗西斯說,「要是能走向統一,會讓這裏許多人更安心。但是,我看不會實現。」
弗朗西斯·歐澤納的親戚就住在兩英里之外俄國的大代奧米德島。
弗朗西斯的女兒更像俄國人
這個偏僻小島上的80名居民中人人都在俄國某地有親戚。20多年前蘇聯解體的時候,曾經出現一線團聚希望。
羅伯特·蘇魯克也是小島上的一位部落首領,當時他曾經參加一次探險之旅,在西伯利亞東部的楚科奇自治區尋找失散的親戚。
羅伯特回憶說,「我們滑雪、坐著狗拉雪橇,每天能走20-25英里,總共去了16個村子。我在三個村子裏找到了母親這邊的親戚,還有她最親密的表妹!我和家人又團聚了!」
羅伯特的家也在小山坡上,就在弗朗西斯的家下面不遠。這裏沒有公路、沒有汽車,各家各戶通過小路、台階連接在一起。
羅伯特家裏,牆上貼著家人的照片,其中一張是他今年1月才過世的母親,另一張是另外一位俄國表親。書架上有一本學俄語的書。掛著的外套、長槍當中,還有一頂原來蘇軍士兵送給他的老式紅綠兩色軍帽。
羅伯特拿著已故母親的照片
另外還有一張照片,是當年羅伯特在精銳部隊「愛斯基摩軍團」任中士時拍攝的。現在他已經退役,一項工作是觀察俄國方面的惡意活動。
他說,「我們可以看到他們的船艦、直升機。在俄國島嶼的北面有一個軍事基地。我們乘船出海捕魚,如果靠俄國島嶼太近了,對方可能會鳴槍警告、或者大聲喊話讓我們後退。」 過去幾年間,人們不斷希望,隨著俄國和西方關係的日漸緊密,邊界控制也會越來越松。但是,隨著烏克蘭危機的爆發、俄國加緊屯兵,這個希望再次破滅。
加拿大、美國保護邊界的聯合行動小組「北美空中防禦指揮部」(Norad)上校帕特里克·卡彭蒂爾(Patrick Carpentier)說,「他們已經建立起新的北冰洋指揮部。他們重新啟動冷戰時代的基地。所有這一切肯定會引起擔心。」
但是,與俄國和歐盟的邊界比起來,(白令海峽的)這個邊界相對仍很寬鬆,兩邊都沒有掛國旗。攔截的俄國軍機總數雖然最近有所上升,但是過去幾十年一直維持在平均每年10次,此處領空被化為「非惡意」類,沒有遇到過歐洲軍隊經歷的那種(俄國)強悍。
Norad行動指揮官、F-22戰機飛行員查爾斯·巴特勒(Charles Butler)中校說,「俄國飛行員非常專業,總是在我們的領空之外活動,絕對合法。」
很難肯定這種輕鬆的氣氛會持續下去。代奧米德島緊靠北極圈,由於氣候變化、冰層融化,這裏蘊藏的豐富的自然資源越來越便於開採。美國
地理調查數字顯示,北極未勘探出的的石油蘊藏量佔全世界的13%、天然氣佔30%。
穿越白令海峽的航線更短、也更加開放。五年前,只有五艘輪船經由北極航線、而不是更長的蘇伊士運河航線前往歐洲。三年後,71艘輪船運載130萬貨物使用北極航線。預計到2020年,年貨運量將達到2000萬噸。
與此同時,還有加強跨界聯繫的長遠、宏大計劃,包括在白令海峽之下修建一條長達64英里的通道。克里姆林宮已經在2011年正式批准,美國也表示支持。
阿拉斯加州政府北極事務顧問克萊格·佛裏納(Craig Fleener)說,「我們喜歡這個計劃。我們和外部世界聯繫很困難,基礎設施有限。(通道)將把我們與亞洲市場直接聯繫起來。」 不過迄今為止,並沒有看到多少實際行動,也沒有讓代奧米德島人與他們的俄國親戚重逢團聚的新舉措。
冬季,冰海將大小代奧米德島連在一起
羅伯特拿出一架高倍望遠鏡放在屋外窗台上,他指著大海的另一面說,「來看一看。就在那兒,他們也在觀察我們。那所廢棄房屋的頂上,還有更往北的地方。看看。」 透過望遠鏡,可以明顯看到小山頂上的俄國觀察哨。
羅伯特收起望遠鏡拿回屋裏,他說,「真不該是這樣的。我們在這裏生活好幾千年了。英國人、美國人、俄國人沒來的時候就在,任何一國政府、任何一項條例把我們和家人隔開之前我們就在這裏生活。
這條邊界,讓我們心都碎了。」
(編譯:蘇平 責編:董樂)
http://www.bbc.com/zhongwen/trad/fooc/2015/09/150902_fooc_us_family_russian_cousins?ocid=socialflow_face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