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4992阅读
  • 25回复

[经济]中部地区经济省会一城独大:四省最明显 且会加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7-01-15

导读

形成若干个副中心城市符合区域发展规律和国家战略精神,而在有限的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下如何平衡好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关系,增强大省会的辐射能力而不是虹吸效应,实现共同发展,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

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由2005年的18.8%提高到2015年的20.3%,这是过去十年中部地区交出的“成绩单”。

虽然只是不到两个百分点的“上位”,但支撑这个数字的却是这些年来以省会的突进式发展为代表的中部速度。

尤其在2016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情形下,中部几大省份的表现也不逊色。2016年前三季度,除了山西仍受传统工业拖累外,河南、湖北、湖南的经济总量均位居全国前列,江西、安徽虽然经济体量不大,但增速领先。

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中部发展的十年,也恰是中部省会城市腾飞的十年。数据显示,2015年,武汉、郑州、长沙、合肥四座省会城市的GDP是2005年的4-6倍。省会城市的迅猛发展为全省GDP贡献了成倍增量,从而带动了全省发展。

出于历史或现实的原因,中部大省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做大省会”的路径。分析人士认为,这种路径带来的好处是可以“集中优势资源办大事”,起到迅速做大做强的作用。

但省会模式的弊端也显现出来:单极带动越发吃力,周边小城市发展缓慢。目前,多个省份已在有意识地打造副中心城市,培育多个省内增长极。

省会“一城独大”

如果简单以省会GDP占全省的比重,作为省会强势度的主要指标,通过计算可以发现,武汉在中部省会中最强势。从2001年开始,武汉占湖北的GDP比重就一直在30%以上,2015年达到36.9%。

湖北GDP排名第二的宜昌,2015年占全省经济的比重仅为11.5%,第一、二名之间就相差了逾25个百分点,可见湖北经济对武汉依赖程度之高。

湖南、安徽的情况也与之类似。2015年,长沙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为29.3%,与第二名相差19.4%;合肥占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为35.7%,与第二名相差14.6%。

与上述强势省会相比,河南、山西、江西的省会城市GDP占比并不算高,在20%左右,但是与省内第二大城市相比,比重相差均在10%以上,仍然表现出省会“独大”的倾向。

回溯中部省份前十年的发展,湖北、河南、湖南、安徽做大省会的路径是比较明显的。

其中,武汉的“大”由来已久,2005年武汉占全省经济比重就达到33.96%,经过十年发展,提升了3个百分点。郑州占全省经济比重十年间提升了4个百分点,长沙提升了6个多百分点,合肥则提升了近10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随着省会的做大,它们和省内第二大城市的差距有所拉大。

“省会独大”除了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为省内其他优势资源的集中。从教育资源看,中部六个省份的985、211高校,无一例外地全部集中在省会城市。如湖北是优质高校资源云集之地,共有985、211高校7所,却全部集中在武汉。而反观东部大省江苏,11所高校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均有分布。

同时,外资在上述省会的集中度也最高。一座城市的产业是否多元化、高科技产业水平、交通网络、基础建设及人才资源,都成为吸引外商投资的条件,省会城市无疑是首选。

当地商务部门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9月,在湖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35家,其中超过100家位于长沙;截至2016年8月,来湖北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达241家,而早在2014年末,在武汉落户的就达到216家,居中部首位。

而随着武汉、郑州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加上“郑州大都市区”和“武汉城市圈”建设,省会“一城独大”的现象也许会更加突出。

交通枢纽成就大省会

为什么“做大省会”会成为中部大省的共同选择?

事实上,这一发展路径几乎是中西部省份的惯例。多位专家分析认为,对于缺乏水运这种低成本交通方式的内陆地区而言,交通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而省会往往是该省交通枢纽,壮大省会成为一种自然结果,其中涉及到历史、市场选择和行政手段干预等多种原因。

武汉之“大”有其区位优势因素也有其历史原因。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表示,“这并不是湖北刻意为之,历史上武汉就一直很强大,目前占据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也相对稳定。”

从历史角度讲,武汉的地位从清末到民国一直处于加强的阶段,直至1949年以来的工业重镇,武汉此前的经济地位并不比沿海省份低。这种历史的长期选择与武汉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也密不可分。

抛开历史的原因,河南大学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表示,由于经济体制转型还未完成,权力在资源配置中也扮演关键作用。“在原本资源稀缺的情况下,首要考虑的就是让省会成为资源配置中心。”

行政权力在安徽发展中的推动展露无遗,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三分巢湖,做大合肥”。

2011年,安徽省政府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其力度之大,令人侧目。拆分巢湖后,合肥受益最大,合肥市面积扩大40%,达1万平方公里,最为明显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合肥滨湖新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滨湖新区的崛起,合肥的首位度不断提升,产业发展、公共资源的集聚,使合肥从长三角不起眼的城市成为和南京、杭州并列的副中心城市。

此外,合肥近年来积极布局“米”字型高铁,已经成为承接整个中国四维八方的中心城市,全国高铁枢纽地位对助推合肥快速发展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

郑州也是如此。作为一个“火车拉来的城市”,郑州交通发达的程度排在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郑州与周边城市互动频繁,辐射能力也得到增强。

“城市发展,取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机制,基本的原则是要素向低成本的地方聚集,而一个区域经济活动成本的高低最终取决于交通的便利程度。内陆地区形成的中心城市,往往是交通枢纽,这是市场配置资源的结果,”耿明斋表示,“郑州的发展就充分得益于其交通枢纽地位的确立和便利化程度的提升。”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所所长冯德显也表示,郑州处于东西部经济交往的必经之路,是人流、物流、信息、资金最畅通的地方。在新开放时代,郑州又处于新丝绸之路的前沿地区,地理区位的优势是不可替代的。

交通和城市发展显然是相得益彰的,交通便利成为做大省会的基础,省会强大后有更多能量来完善交通,进入良性循环。目前,长沙和武汉也在规划“米”字型高铁网,“十三五”期间多条铁路被纳入规划。

多核发展是趋势

如果把目光放到长三角,就能明显看出中、东部发展的差异。数据显示,2015年,江苏省会南京GDP占全省经济比重为13.8%,苏州占20.7%,,无锡占12.2%,经济主要由这三座城市拉动。同时,其他省内城市如南通、徐州、常州的发展也较为均衡。

浙江的杭州占全省经济比重为23.4%,宁波为18.7%,温州、绍兴、嘉兴也均占不小比重。

在江、浙地区,除了南京、杭州外,苏南和浙东明星城市辈出。而在缺乏中心城市带动的中部地区,除了省会城市,叫不出太多响亮的名字。

耿明斋表示,如果有条件,双中心或多中心的发展模式更利于地区发展。一方面是区域分工的趋于合理,另一方面可以引入竞争机制,激发经济的活力。

秦尊文也认为,均衡发展对区域肯定是有利的。“湖北经济中武汉的占比较重,但不是一味堆大的,为了均衡其实也在有意识地发展宜昌和襄阳。”

数据显示,2015年,宜昌和襄阳的GDP均达到3000亿以上,足以媲美西部一些省会城市;从GDP占全省比重来看,宜昌从2005年的9.2%扩大到2015年的11.5%。

在国家出台的多个文件中,也数次提到多中心建设。早在2010年出台的皖江城市带规划中,就提出要打造合肥、芜湖“双核”模式;《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提升洛阳副中心城市地位”;《促进中部崛起“十三五”规划》提到,“做大做强洛阳、宜昌、芜湖、赣州、岳阳等区域性中心城市”。

形成若干个副中心城市符合区域发展规律和国家战略精神,而在有限的资源和配置资源的能力下如何平衡好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关系,增强大省会的辐射能力而不是虹吸效应,实现共同发展,则考验着地方政府的智慧。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7-01-15
在中国,政治地位决定经济地位。
行者无疆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7-01-15
湘西匪患大家熟知,关于湘南,有句关于话叫“火车易坐,衡阳难过”,湖南民风剽悍从地方团练打击太平天国运动之始就可见一斑。而我国将军县,基本围绕着大别山区、罗霄山脉,均是土地贫瘠之地。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7-01-15
南京逐步衰落,没有办法,以后要让位给合肥了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7-01-15
合肥超南京,母猪能上树
省直管县.县市分等.阜阳设省
bon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7-01-15
大城市才有更全的产业,高端的职位,人居的软硬环境,才能留住人才。
所以很多省都是集中力量打造省会,才能在产业升级中追上东部沿海大城市。至少不落后太多....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7-01-15
合肥牛逼,GDP占全省比重从2005年的15.9%上升到2015年的35.7%,狂超GDP开挂的湖南长沙、猛赶直辖市空降湖北的武汉,20年前合肥论GDP还不及安庆和阜阳。真是“300年老安庆不及30年新合肥”。
[ 此帖被赵日天在2017-01-15 20:17重新编辑 ]
你是xxx又如何?然而我赵日天并不服!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7-01-15
合肥占全省GDP也就25%左右,数字明显是错的
安徽省政府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最为明显的好处就是有利于合肥滨湖新区的发展

根本找不出其中的因果关系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7-01-15
2015年兰州GDP占全省30.86%,数值还不如人家邻省的普通地级市,更不用说和中东部的比了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7-01-15
所有内陆省份都是一城独大,原因无非既没有沿海的资源禀赋,也没捞着当初沿海的特殊政策去支持两个明星城市。

这一城独大还不一定算完, 以后如果像美国发展还要有变化,有些省的省会也未必保得住。美国大把小州穷州连一个拿得出手的城市都没有,即使按首位度标准。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7-01-15
环肥燕瘦各得其宜。
一城独大也不一定是坏事,只要其富集的公共服务资源基本是按市场手段而非行政手段配置。英法两国就综合规模而言相当于天朝的一省,伦敦和巴黎的首位度和资源的集中程度有哪一个天朝大省能比?
目前天朝存在的问题就是,不只是优质公共服务资源相当集中,而且还不完全是通过市场手段配置来实现的。最要命的是,基础的公共服务资源配置都严重不均。
区划讲科学,地名讲文化,发展讲和谐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7-01-15
其实自然形成的没有什么,怕就是怕通过各种见不得人的方式掠夺。
像广西南宁这种夺桂林的航空、柳州的铁路局与钢铁厂、北部湾的港口、玉林的发动机、贵港的航运等,就要不得了。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7-01-15
应该限制这样的畸形发展,除省城外,没有能够拿出手的城市。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7-01-15
武汉成都西安长沙这种 本来独大就没有什么办法啊
四川之所以容纳两个超大城市 是因为四川本来就大
無限空虛心內追 含淚告別了無聲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7-01-15
秦尊文对均衡发展的说法,明显是闭着眼睛说瞎话。
国之兴也, 其荣非他人所得攘; 国之亡也, 其辱非他人所得代。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7-01-16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其实自然形成的没有什么,怕就是怕通过各种见不得人的方式掠夺。
像广西南宁这种夺桂林的航空、柳州的铁路局与钢铁厂、北部湾的港口、玉林的发动机、贵港的航运等,就要不得了。 (2017-01-15 19:50) 

抢宁名声在外啊,柳州的汽车、重工估计也在劫难逃。
[ 此帖被其乐融融在2017-01-16 11:2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7-01-16
内陆省份选择做大做强省会是最有效率最正确的发展方式。
想象一下,如果人口在五千万以上的省份都有一座GDP过万亿的城市-也就是说如果长沙郑州合肥的经济总量达到武汉成都的水平,那中国的区域发展会平衡很多。
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7-01-16
回 shingwood 的帖子
shingwood:其实自然形成的没有什么,怕就是怕通过各种见不得人的方式掠夺。
像广西南宁这种夺桂林的航空、柳州的铁路局与钢铁厂、北部湾的港口、玉林的发动机、贵港的航运等,就要不得了。 (2017-01-15 19:50) 

胡说八道。。
别是先不说,铁路局啥时候成柳州的了,铁路局驻地搬迁这种事是南宁这么一个地级市能决定的么。。还有柳钢是广西国资委下属企业,现在还呆在柳州好好的,南宁怎么抢了。。
感谢蛋炒饭.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7-01-16
江苏的985/211高校在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徐州均有分布?
不知常州的是哪一所?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7-01-16
回 hechengzi 的帖子
hechengzi:胡说八道。。
别是先不说,铁路局啥时候成柳州的了,铁路局驻地搬迁这种事是南宁这么一个地级市能决定的么。。还有柳钢是广西国资委下属企业,现在还呆在柳州好好的,南宁怎么抢了。。 (2017-01-16 14:05) 

柳铁是不是南宁抢的,可以去红豆论坛问一下,南宁是没有权力单独决定,但不代表着不能通过利益诱惑的方式或者其它绑定的方式,逐渐去实施。
柳钢是在柳州,不过,广西重组柳钢,然后搞防城的钢铁,最终总部到了南宁,要不是这几年钢铁限产,估计已经完了。类似的还有汽车,重组柳州的汽车工业后,南宁搞了新能源汽车……
同样北海、钦州、防城港的港口怎么也搬不到南宁去,但南宁自有自己的方法,组建广西北部湾港,总部放到了南宁,然后各种利益就跟着去了。
默认的情况下,我讨论地行政区划都是指胡焕庸线以东的地区,即使是谈中西部或山区一般也不包括湖焕庸线以西的地区,需要讨论胡焕庸线以西的地区时,必定会明确指出。
zct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7-01-19
成都省都没有提到,没水平!昆明和贵阳,也差不多!
GDP不说,这三个省所有的地级市首府的城市人口加起来还没有省城城市人口多!
zct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7-01-19
                首府       人口     第二大城市 人口   首位度  与第二梯队关系(等于第二名至第多少名之和)
四川        成都        807        绵阳        101        8.0         16
贵州        贵阳        268        遵义        93          2.9         7
云南        昆明        352        曲靖        53          6.6         12
甘肃        兰州        242        天水        57          4.2         9
安徽        合肥        408        芜湖       126        3.2         4
青海        西宁        120        格尔木   19           6.3         13
西藏        拉萨        29        日喀则      6            4.8         11
新疆        乌鲁木齐  280      喀什        46         6.1          8
zct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7-01-19
藏、新、青、滇 黔等边疆或高原地区不说,四川天府之国,首位度居然如此之高,成都省吸血程度令人咋舌!
zct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7-01-19
呵呵,技术讨论,无须如此!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7-01-19
为何特别点名中部?难道西部地区不是一城独大?
事实上除了发达地区都必然是一城独大,经济发展的规律就是这样的。
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