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869阅读
  • 31回复

[地名由来]四川一名的来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4-02-04
四川”,作为一个地理区域名(非行政区划名),最早出现在宋代。
当时大宋朝廷在今天的盆地及周边,东、西、南、北各设了一个一级政区(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因此得名。

  四个路分别为:
  东部:奉节夔州路 (今重庆市奉节县)
  西部:成都益州路 (今四川省成都市)
  南部:三台梓州路 (今四川省三台县)
  北部:汉中利州路 (今陕西省汉中市)

~~~~~~~~~~~~~~~~~~~~~~~~~~~~~~~~~~~~~~~~~~~~~~~~~~~~~~~~~~~~~~~~~~~~~~~~~~~~~~~~~~~~~~~~~~~~~~

我们来分析一下,
就凭上述四个路,怎么能得出“川峡四路”的合称来呢?因为那四个路里没有一个路带川字,也没有一个路带峡字,所以仅凭那四个路是不可能得出川峡四路的合称来的,更不可能得出四川路的简称的。
那么“川峡四路”中的“川”与“峡”二字必定来源于其他方面,
从峡字来说,肯定是来源于地理特征,
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是可以推断川字也来源于地理特征呢?
我认为是可以的,

也就是说,宋末,人们把盆地及周边的四个路合称为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其中的川与峡二字,是因为取自盆地及周边的河流(川),与河流流经的峡谷(峡)。
后来,元代在宋代川峡四路的区域设了一个一级行政区(省),取了原来这一地区的通名四川,称四川省。

后来,设在成都的各朝代四川省政府,因为成都不在大川之上,一直回避四川名称之川字的来历,含乎其词,是不应该的。

我们再往前溯,看看“川”究竟来自哪里?
要说川字的最初来历,可能要倒溯到唐朝,唐朝的剑南道分设为剑南东川道与剑南西川道,似乎是在这一地区第一次用川字作为一级行政区域名。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为什么叫剑南东川道?剑南西川道?这个川字取之于何???



[ 此帖被宰相在2014-02-05 14:16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4-02-04
川峡四路,川有而峡不在,建议重庆“直辖市”扩建为三峡省。
欢迎加入本论坛QQ群:方舆-G1荆湖楚江22033501,方舆-J2欧洲地理218760154、方舆-B8.城乡规划218764489!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4-02-04
当年建不了三峡省才弄的直辖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4-02-04
所谓   因为成都不在大川之上,一直回避四川名称之川字的来历,含乎其词,是不应该的。   是毫无道理的

成都在岷江上   怎么不在大川之上

另外  成都从来没有回避四川得名的来历
大姨嫁陕二姨苏,大嫂江西二嫂湖。 戚友初逢问原籍,现无十世老成都。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4-02-04
既然叫“川峡四路”,那为什么不叫”川四省“呢?要知道”江南西路“,后来就叫”江西省“。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4-02-04
回 lhqsrc 的帖子
lhqsrc:既然叫“川峡四路”,那为什么不叫”川四省“呢?要知道”江南西路“,后来就叫”江西省“。 (2014-02-04 13:24) 

四川盆地还曾经叫山南东路,山南西路,
如此,应该叫山东省,山西省。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4-02-04
回 宰相 的帖子
宰相:四川盆地还曾经叫山南东路,山南西路,
如此,应该叫山东省,山西省。
(2014-02-04 13:33)

从来没有山南东路、山南西路,只有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而且山南东道在襄阳,根本不在四川盆地。
综合规模=人口(百万)*3+面积(万km2)
面积包括陆地、内水、基线之内的内海以及12海里领海的面积。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4-02-04
回 北极星 的帖子
北极星:从来没有山南东路、山南西路,只有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而且山南东道在襄阳,根本不在四川盆地。 (2014-02-04 14:17) 

北极星你又OUT了,宰相的话全都是真理,你也敢反驳,在他的眼里你就是个成都人、川西人,是不容否认滴事实,哈哈哈
我朗、澧二州在唐朝就属山南东道管辖,在他的眼里我本来就是成都人、川西人,而山南东道在四川盆地,所以我这个四川人早已经板上钉钉了,你这个北极星又在否认“真相”了,哈哈哈!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4-02-04
“剑南道”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4-02-04
是每路有一条大川吧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4-02-04
回 北极星 的帖子
北极星:从来没有山南东路、山南西路,只有山南东道、山南西道,而且山南东道在襄阳,根本不在四川盆地。 (2014-02-04 14:17) 

你这个就是钻字眼了嘛,
说明的是那个意思就行了嘛,
钻牛角尖又不能多快好省的解决问题,反而浪费时间精力表情效率。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4-02-04
回 亮晶晶 的帖子
亮晶晶:北极星你又OUT了,宰相的话全都是真理,你也敢反驳,在他的眼里你就是个成都人、川西人,是不容否认滴事实,哈哈哈
我朗、澧二州在唐朝就属山南东道管辖,在他的眼里我本来就是成都人、川西人,而山南东道在四川盆地,所以我这个四川人早已经板上钉钉了,你这个北极星又在否认“ .. (2014-02-04 14:44) 

宰相是笔误,他想说的是剑南东路,剑南西路,哈哈。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4-02-05
宋灭后蜀,分其地设西川路(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地域为主)、峡西路(唐朝剑南东川节度使地域为主);之后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后更名成都府路)、利州路(南宋分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峡西路为梓州路(后更名潼川府路)、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后设四川制置使统管四路,元朝占领后遂设四川行省。

楼主,多翻翻资料,不要信口开河。
虚省
建州
分大县合小县
乡镇市自治
市分二等:县辖市、州辖市
首都设中央直辖行政区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4-02-05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宋灭后蜀,分其地设西川路(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地域为主)、峡西路(唐朝剑南东川节度使地域为主);之后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后更名成都府路)、利州路(南宋分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峡西路为梓州路(后更名潼川府路)、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后设四川制置使统管 .. (2014-02-05 00:00) 

這裡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唐代分劍南道爲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道,東西兩川的川指的是哪條江呢?岷江和嘉陵江嗎?還是以某條河為界,類似于浙東浙西?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4-02-05
夔州路简称峡路!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4-02-05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宋灭后蜀,分其地设西川路(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地域为主)、峡西路(唐朝剑南东川节度使地域为主);之后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后更名成都府路)、利州路(南宋分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峡西路为梓州路(后更名潼川府路)、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后设四川制置使统管 .. (2014-02-05 00:00)

从四个路得名四川,只能解释四字的来历,不能解释川字的来历。
要说川字的最初来历,可能要倒溯到唐朝,唐朝的剑南道分设为剑南东川道与剑南西川道,似乎是在这一地区第一次用川字作为一级行政区域名。
那么我们来分析一下,它为什么叫剑南东川道?剑南西川道?这个川字取之于何???



[ 此帖被宰相在2014-02-05 14:0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4-02-05
新年需要歡樂,不錯。
分省分縣直轄市、GDP有參考價值、市管縣縣改區、曲學阿世指鹿爲馬顚倒黑白挑戰常識,四大謬。
hqq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4-02-05
四路的名稱補充
北宋初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后将西川、峡西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

早期比較複雜: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后设西川路,治益州(四川成都);

  开宝六年 (973年),又设峡西路,治梁州(兴元府,陕西汉中);

  太平兴国六年 (981年),将西川路和峡西路合并为川峡路;

  至道三年(997年),又分设西川路、峡西路两路,后析置为四路:

  咸平四年(1001年),将西川路析置为益州路、梓州路两路;将峡西路析置为利州路、夔州路两路,故宋人合称其为”川峡四路“,简称为“四川”。

北宋末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
南宋改為「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東路、利州西路、夔州路」
=============================
Boundary representation is not
necessarily  authoriative.
=============================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4-02-05
回 hqq 的帖子
hqq:四路的名稱補充
北宋初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
北宋末改「成都府路、梓州路、利州路、夔州路」
南宋改為「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利州東路、利州西路、夔州路」 (2014-02-05 14:10) 

北宋咸平四年(1001)分西川置益州路,益州路治益州(成都市),领益州、眉州、蜀州、彭州、绵州、汉州、嘉州、邛州、简州、黎州、雅州、茂州、维州、陵州和永康军。嘉佑四年(1059)升益州为成都府,益州路更名成都府路。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4-02-05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這裡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唐代分劍南道爲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道,東西兩川的川指的是哪條江呢?岷江和嘉陵江嗎?還是以某條河為界,類似于浙東浙西? (2014-02-05 08:54) 

秦蜀一带的川,并非指河水,而是指河流交汇的平地,故分析此川为今成都平原一带。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4-02-05
回 炎黄剑 的帖子
炎黄剑:宋灭后蜀,分其地设西川路(唐朝剑南西川节度使地域为主)、峡西路(唐朝剑南东川节度使地域为主);之后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后更名成都府路)、利州路(南宋分为利州东路、利州西路),峡西路为梓州路(后更名潼川府路)、夔州路,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后设四川制置使统管 .. (2014-02-05 00:00) 


正解。川峡源于西川、峡西。

hqq:
四路的名稱補充
北宋初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后将西川、峡西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

早期比較複雜:
  宋太祖乾德三年(965年),宋军灭后蜀后设西川路,治益州(四川成都);
.......


正解。四川即对川峡四路的简说。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4-02-06
历史有许多说不清呀……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4-02-07
回 delta 的帖子
delta:這裡有個問題一直困擾我:唐代分劍南道爲劍南東川、劍南西川兩道,東西兩川的川指的是哪條江呢?岷江和嘉陵江嗎?還是以某條河為界,類似于浙東浙西? (2014-02-05 08:54) 

我记得你以前在某个贴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过唐朝的东川、西川的川指的是川江,也就是从宜宾到三峡的长江干流
一个人在多大年纪上成名,他的心理年龄就会停留在那个年纪
http://weibo.com/u/1345017411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4-02-08
回 亮晶晶 的帖子
亮晶晶:我记得你以前在某个贴也问过我这个问题,我说过唐朝的东川、西川的川指的是川江,也就是从宜宾到三峡的长江干流 (2014-02-07 14:20) 

唐宋的长江以岷江为源吧。更好解释东川、西川。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4-02-08
在网上看到的资料,比较有参考意义:
四川,顾名思义,四条大河流经之地”的说法,严格说来是不准确的──“四川”这个词不是来自“四条川(河)”,虽然现今中国四川省境内有四大自北往南流的河流: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长江干流在四川是自西往东流)。

为什么说“四川”不是指“四条川”呢?因为“四川”这个名称起源于宋代,而不是“望文生义”地起源于“四条大河”──虽然“川”字的最早意思是指河流,但“四川”的“川”其实不是指河流,而是指平原,是“平川”的“川”,而不是“川流”的“川”。

据史载,四川盆地与陕西南部的汉中、安康一带古称巴、蜀,先有巴国、蜀国,秦代设巴郡、蜀郡,汉魏之后称益州、梁州。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改益州为剑南道,改梁州为山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分剑南道为剑南西川节度、剑南东川节度,作为行政区划,称“川”始出现。──“剑南”或因剑门关而得名,古时剑门关是陕西越过秦岭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关隘,在今四川嘉陵江上游的剑阁县,唐代在此设剑州;“山南”因终南山而得名,广义的终南山即今秦岭。

2、1001年“四川”益州路、利州路、梓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

965年,北宋灭四川盆地境内的后蜀政权,置西川路;973年,又增设峡西路(峡指今重庆、湖北境内的长江三峡,又称峡江),和西川路合称“川峡路”。l001年,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夔州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词即由此出。南宋又设四川宣抚、制置、总领等职,统辖四路的军政财赋。元朝合四路为四川行省,明置四川省,后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民国延续之。

3、1949年“四川”一带设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

1949年中共在四川一带设川东、川西、川南、川北行署区,分驻重庆、成都、泸州、南充,1952年重新合并称四川省。

所以,权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说:“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及四川盆地……明称四川省,省名由北宋置川峡四路简化而来。春秋时东部有蜀国、巴国,秦改置蜀郡、巴郡,故简称蜀,并有巴山蜀水之说。”(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版,第95页)

(二)、

可见,“四川”不是“四条川”,而是指川峡地区的“四路”(“路”是宋代的行政区划,大于州府,有点省的味道)。“四”是指“四路”,“川”呢?是指河流吗?指四川境内的长江(四川盆地和川西高原都属长江水系)?或指长江支流雅砻江、岷江、沱江、嘉陵江?其实都不是,“四川”的“川”其实是指平野、平川,是指巴蜀盆地。

著名的汉语词典《辞海》这样解释“川”字:“①水道;河流,如:百川归海。《考工记·匠人》:‘两山之间,必有川焉。’”②平野;平地。斛律金《敕勒川》:‘敕勒川,阴山下。’《新五代史·周德威传》:‘平川广野,骑兵之所长也。’③四川省的简称。”(《辞海》缩印本,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73页)

“川”是四川省的简称,但这个简称本义不是指河流,而是《辞海》的第二个义项:平野、平地。因为相对于秦岭山脉和大巴山脉,秦岭、巴山南侧的巴蜀盆地自然称“川”了(秦岭北麓的陕西渭河平原一带自古亦称“川”,谓“秦川”或“八百里秦川”)。巴蜀盆地称“川”其实早于唐代设西川节度、东川节度之时,如《隋书&8226;梁睿传》就说:“睿时威振西川,夷、獠归附。”

所以,“四川”的“川”是因为巴蜀盆地四周高山环绕而中部平原或丘陵绵延这种地形而得名,不是因为具体哪条河或哪几条河而得名。一般巴蜀盆地可泛称四川(如福建、广西又称八闽、八桂),而其东西南北部又可称西川、东川、南川、北川或川西、川东、川南、川北;古时整个巴蜀盆地又常被统称为“西川”,因为相对于一些王朝的中心而言,巴蜀盆地在西向,如定都开封的宋朝多称整个巴蜀盆地为“西川”,史书多载,如《宋史·太祖本纪》:“乙未,诏抚西川将吏百姓。”《宋史·太宗本纪》:“己卯,遣使按问西川、岭南、江浙等路刑狱。”

(三)、

类似“四川”因历史上内部若干区域建制而得名的中国省级地名还有:

福建省,因福州、建州(今建瓯)而得名;

安徽省,因安庆、徽州而得名;

江苏省,因江宁(今南京)、苏州而得名;

甘肃省,因甘州(今张掖)、肃州(今酒泉)而得名。

古时这四个省赖以得名的两个区域建制,都是该省经济文化上最重要的州或府(元明清时中国行政建制为省→府→县)。

吉林省的省名则来自现在松花江边上的吉林市,吉林市原来满语为“吉林乌拉”,意为沿江的城市,为原吉林省的省城。
本人原ID:啊谁。
kinda为本ID的小号。
海天一色看潮起,暮鼓晨钟听风吟。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