眨眼一晃,宜昌地市合并20年了,无论官方对此是否举行纪念活动,但在本人心中依然是沉甸甸的,往事历历在目,因为这是本人有效工作时间中最最宝贵的时光!
1979年6月地市分设,到1992年3月地市合并,这两大事件都经历了,只缘当时年轻,有些稀里糊涂,虽有些弄不懂,但最恼人的是,给个人工作学习,特别是业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人为划些沟沟坎坎,你是地区的,我是市里的……有道是屁股指挥脑袋,就那么一夜之间,原来的上下级,现在是平起圻坐,造成单位之间、组织之间,常常互不买帐互设关卡,甚至有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之境。
笔者1978年招工宜昌地直单位工作,不到一年,当时的小小地辖市一夜之间升格,但是我们的户口属于宜昌市,工作单位属于地区,我们只感到很茫然。感到地市分设中,倒是一大批官员得实惠,可对平民百姓设置诸多障碍,我深有体会。特别是文化活动,市里活动远远高于地区,地区主要精力抓县工农业生产,在城市里好像就只有行署这个派出机构,其他对应工作机构都是点缀而已,因此各种全省性的重要文化活动根本无人问津;但市里显然不同,作为一个省辖城市,每逢重大喜庆节日,且处处热闹非凡。当年我作为地区单位,感到被冷落,无人问津,有不像在城市工作一般,内心深处非常向往市里的各种文化活动,且悄悄地参与到其中,是那些年打下了书画艺术的基本功,参与到宜昌市工人文化宫组织的各种业余文化学习之中,将我等破格吸纳到一些文化社团,参与到自学考试行列,使之才没有那种被城市遗忘的感觉。如果指望地区来组织,结果将是相反!庆幸之一也!
1992年3月,在邓小平南巡讲话、神州处处唱响“春天故事”的日子里,宜昌地市合并,人心大快,欢欣鼓舞,多年的地市矛盾迎刃而解。但是新的矛盾接踵而至,合并那些年带来的最大麻烦是干部人员安置,两套人马做一件事情,各单位人满为患,纷纷想出各种招数消化富裕人员,分流办三产业,鼓励下海经商,倡导提前退休等等。一个单位牵头负责人、负责人少则七、八位,多则十余人,为争位置窝里斗是常事,这种局面下,受害者是我们当年的年轻人,经商没有本钱,下海没有后台,只能脚踏实地的苦干本职工作,深感前途暗淡,仕途无望,连单位偶尔提拔一个中层干部也要讲究个地市平衡,别无他策,只能靠时间自然减员消化,靠忍耐干熬到媳妇熬成婆。可时间不等人,有关系的后台硬的受影响小一点,平民百姓,普通干部只能干着急干瞪眼。
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地市界线的阴影似乎没有了。回顾这段经历,印证了无论什么改革,都是有代价的。地市合并的代价是牺牲了我们这一代人,什么都有过这一村就没有这一店的机遇,我们只能在白白的等待彷徨中、眼巴巴见大好春光远离我们而去矣!
体制决定机制,人祸大于天灾。人生有几个20年?我们也有风华正茂的时候,可就偏偏碰上了这个地市合并,遇到了人满为患且许多人浑水摸鱼的工作时段,不得已还要小心翼翼看人脸色,惟有在望穿秋水、在寻求平衡中度过了这20年,不经意间时光却将我带入到半百岁月……
纵观当今风云变幻,各种竞争如此激烈。其实无论怎么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我多么羡慕现在的年轻人!
喜看快速发展的宜昌市求贤若渴,主动出击,储备人才,近几年在全国公开招考500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为科级干部,为年轻人施展才华搭建平台。羡慕他们欣逢盛世,宜昌这块热土将成为孕育国家栋梁之材的土壤!
借此,真诚地为现在的年轻人祝福!
(原文作者:张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