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城镇化进程比较缓慢,户口制度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在关爱农民,无形中就促进了我们的农民固守农民身份,因为有补贴,这几亩地也不放掉,始终保持农民的身份,事实上现代和未来生产力都不需要大量村落模式的延续。
这种传统模式占有了相当大的建设用地,这是我们的建设强度高于发达国家的重要原因,这种零散村落式的居住没有必要,也没有财政收入,农民自己的生活也很艰苦。
城镇化则可以给我们的耕地保护带来更大的希望,或者说城镇化是最大的保护耕地有人反对,但农民城镇化上楼是最大的节约。我们不要概念性的跟农民说话,中国9亿农民,如果不改变现有的结构状况,制度不变革,一定要把农民定在农民的位置上,那么不要几十年,我们的耕地就没有了。
当然,城镇化也绝对不能用原来的乱拆乱建扩大指标的办法,如果把我们落后生产力刀耕火种遗留下来的状态转移过来,让真正的农民进入城镇化,我们城镇化是大有希望的。从经济理念上讲,主要是有效集聚潜在资源,有序统筹城乡发展。
新型城镇化要做到四大资源集聚,第一是农村耕地资源集聚,这样才有标准化、农产品质量才可以放心。
第二,建设用地资源集聚,日本战后5万个村庄到现在仅有500个村,而我们仅苏州区域行政村就有几百个。这个建设强度肯定高,占了那么多的地搞建设,一个村庄节约下来的地,可以相当于苏北某个县一年以上的用地指标。
第三,劳动力资源集聚,四五年前我们提出来要带动我们的农民就地就业,避免目前出现的农民工颠沛流离,资源分散的局面。
还有一个是市场需求和公共资源集聚。人气哪里来,一旦集聚了人气就来了。世界500强认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潜在需求国,市场需求是最强的原动力。还有公共服务资源,公共资源的集聚是一种节约,我们以前喜欢跟美国比,公路里长多少,铁路里长多少,但是没有人比我们小型的道路有多少,我们的小型道路比以前的多很多,一公里路几十万,我们的自来水送遍祖国大地,电视、电线、电话、电缆,这是多大的资源浪费。我们能做的只有制度变革,顺应时代历史的发展方向,用合理的路径向城镇化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