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6791阅读
  • 33回复

[经济]李小鹏:东北经济衰败,真是体制作怪?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16-05-12

“那里的人们挣钱越来越难,花钱也不像以前那么随便,空气也越来越差,城市也越来越没有生气......”《经济学人》2015年以“东北经济再度告急”为题,对这篇曾经闪耀过无线光芒的土地,如今却“锈迹斑斑”的区域进行报道,从而引发了全国对东北产业、经济、体制等问题讨论的热潮。东北,曾经是中国增长最快的区域,是助推大国崛起并腾飞的重工业之乡。而今的中国,正经历着转型发展的阵痛,作为“鸡头”的东北首当其冲。东北不是特例,因为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壮大的东南沿海近年来也出现了“新铁锈地带”的苗头,不少省份都有跟不上时代节奏的铁锈地带。所以,必须用改革开放的思路和办法,为“新东北问题”破局,方能应对中国产业转型发展的挑战,闯出一条地区振兴的道路。
工业时代大红大紫的城市,转型阵痛期却“锈迹斑斑”
东北发展现在面临比较大的困难,去年东三省的GDP增速在全国排名都是倒数前几名。这个事情引起了很多关注,讨论的也很热闹。
现在有一种观点被广泛传播,就是东北的问题主要是计划经济的遗毒、体制僵化、国有企业吸血、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这样的原因造成的,而且把东北的衰落和浙江等东南沿海地区的发展对照起来分析,以加强这种结论。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东北确实存在这些问题。
但是,如果认为东北衰落主要就是由这些原因造成的,甚至认为东北只需要大搞市场化改革、降低国有经济的比重就能够起死回生、重新振作,恐怕也是有失偏颇的。
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好与坏,当然会受经济体制的影响,但同时也会受区域的、产业结构的、劳动力素质等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谁是主要因素谁是次要因素,需要实事求是地分析才好。
东北作为传统资源产业和重工业基地,受到本地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的影响,经济增长在过去一两年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这种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比较常见的,在国企比重很低、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也不少。
德国的鲁尔区和美国的五大湖“铁锈地带”都曾是传统的重工业和资源型产业基地,但是也都随着国家的经济转型走向衰落,几十年了,还是没有恢复到当年的地位。
德国的鲁尔区,一度因为煤炭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而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但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以来,随着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的衰退,鲁尔区与世界其它老工业区一样面临着结构性危机,使鲁尔区在德国经济中心的地位下降,现在其工业产值仅占全国不足1/6。
为了解决问题,鲁尔区开展了几十年的区域整治工作,德国政府也鼎力支持。四十年过去了,鲁尔区发展得怎样了呢?应该说城市还规划的比较漂亮、环境搞得还可以,但要说经济发展,整体而言并不尽如人意。
东北作为传统资源产业和重工业基地,受到本地资源枯竭和国家产业升级转型影响,经济增长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

德国鲁尔区改造后,埃森市矿业同盟工业景观
2011年,鲁尔区所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人均GDP只有40329.63欧元,低于德国的平均水平40521欧元。而且,这还是把比较落后的东部地区算进的平均值,如果去掉交通不便的东部地区,还要落后的更多。据2014年2月24日《欧洲时报》报道,据统计,德国鲁尔区十年来贫困率攀升了27%,已成为了德国最穷困的地区之一。
鲁尔区号称“欧洲的十字路口”,位于西欧中心地带,靠近法国、比利时、荷兰。鲁尔区莱茵河口上的7000吨级海轮,可直抵杜伊斯堡港,还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要搞产业转型升级,条件比东北要优越的多。既然鲁尔区都是这个样子,我们又如何能以东北的一两年的困难就否定东北的整个经济体制,并认为从2003年到2012年的振兴东北计划是失败的呢?
过去十年,鲁尔区贫困率增长了27%,位居德国前列;而东北的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12.3%,高于中国平均水平。即使把2014和2015年的数据算进来,从2003年到2015年,东北的经济增长速度也是跟中国平均水平持平的。可见,上一轮振兴东北的计划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的遗憾是没有实现一劳永逸的效果,繁荣十年以后又出问题了。而世界上也许就没有能够在十年内一劳永逸的解决老工业基地转型的振兴策略,只能是根据外部经济形势和内部经济结构的变化,不断的调整方略,从而实现持续不断的转型。
比德国的鲁尔区更糟糕的是美国的“铁锈地带”。在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期,美国中西部的五大湖地区,因为水运便利、矿产丰富,因此成为了重工业中心。钢铁、化工、伐木、采矿等行业纷纷兴起。匹兹堡、扬斯敦、克利夫兰、芝加哥、哈里斯堡、伯利恒、布法罗、辛辛那提等工业城市也一度相当发达。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和美国自身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这些地区的重工业也就纷纷衰败了。很多工厂被废弃,而工厂里的机器渐渐布满了铁锈,因此被称为 “铁锈地带”。这些地方也是直到今天还是很衰落。
位于这个“铁锈地带”的匹兹堡曾是美国最著名的钢铁工业城市,有“世界钢都”之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钢铁大王卡耐基就是从这里发家的。20世纪初这里最繁华的时候有六十多万人。但是从七十年代开始衰落,至今四十年过去了,人口只有三十多万人,减少了一半。20世纪初的时候,美国总人口只有一亿多人,现在三亿人,增长了两倍,而匹兹堡人口却降低了50%,可以看出它的相对衰落程度。
还有“汽车之城”底特律,也是重工业城市。因为汽车产业比较高端,比那些以钢铁、化工为主的城市维持了更长时间的繁荣。但是08年经济危机以后,也彻底衰落了,中心城区变成了无人居住的“鬼城”。七八年过去了,至今还是衰落当中。
实际上,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并没有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和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成功道路。他们的产业升级,往往都伴随着先进产业的空间转移,也就是传统产业发达地区衰落,新兴产业在新的地方成长起来。偶尔有搞的还可以的,比如匹兹堡在少了三十万人之后,重新规划搞金融、互联网和医药产业,现在又有了重新振兴的势头,但所花的时间也远远不止十年。它从六十万人减少到三十万的那几十年,是非常痛苦的。

攻击体制于事无补,国企和民企依旧是下一步需倚重的力量
产业转型升级困难有很多的深层次原因,大部分原因跟经济体制关系并不大。
东北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范围内来看是比较偏的,通过“鸡脖子”与华北相连,在中国算是一个比较孤立、比较封闭的经济区。它的北方没有入海口,南方的大连港、旅顺港又离经济腹地比较遥远,而且辽东半岛多山,也没有大江大河把海港和内地中心城市连接起来,海港对内地的辐射能力有限。内部虽然有大平原的优势,但河流冬天会冻住,对交通运输影响很大。现在虽然修了高铁,到了冬天还是要降速到200公里/小时运行才能保证安全,相当于南方地区的动车速度。为了防冻,建设运营成本也要高出许多。
按照东北的地理区位条件,它原本应该一直就是中国的落后地区才对。在中国古代,它也一直就是蛮荒之地。东北真正发展起来是近代,先是俄罗斯在这里修铁路,并获得了沿线地区的资源开采权;后来日本人占领了东北,利用东北煤炭资源丰富的优势,把东北建成为它在东北亚的重工业基地,这才是东北大发展的时期。这个时候东北的发展,是利用它靠近朝鲜的地理优势,通过朝鲜跟日本联通。
后来我们把日本人赶跑了,又借助于苏联帮我们搞建设。东北又因为靠近苏联而受益,成为了新中国的重工业中心。
所以,东北能发展起来,主要原因就是两个,一个是靠近日本和苏联的地理位置,第二个就是它自身的煤炭等自然资源丰富。这是最核心的原因。现在这两个核心原因都出了问题——苏联解体了,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自顾不暇,东北靠近俄罗斯反而成了劣势;朝鲜半岛处于分裂状态,图们江出海口又被清政府丢给了俄罗斯,东北通过朝鲜半岛跟太平洋、跟日本的联系基本被切断了,变成了一个半封闭的地区。煤炭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开采也面临枯竭。这种情况下,它要想不衰退,很难。
仅仅寄希望于市场经济、民营经济的活力什么的,要想救得了东北,是一种比较幼稚的看法。市场经济会产生一种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动力。东北没有了资源和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后,很容易被逐利的资本抛弃。一个企业,明明可以到湖北、河南、安徽这些内地去投资,为什么要跑到天寒地冻、交通不便的东北去投资?中国的中西部地区那么大,交通、资源条件比东北好、地价和劳动力工资比东北便宜的地方多得是。东北的问题,当然需要放开搞活,但也绝不是只要靠放开搞活就能解决的。
实际上,计划经济和国有企业不仅没有祸害东北,反而帮助了东北。东北的区位条件接近于中国的西部地区,但发展水平却接近于东部地区。如果没有国家主导的大力投资和开发,东北地区一定是比今天更落后,而不是更发达。
大型国有企业少、民营经济占主体的浙江现在确实比东北发展的好。但在导致这种差距的原因中,地理的和产业结构的因素可能更重要。浙江紧靠长江入海口,旁边就是中国经济中心上海,去日本都比东北方便,更不要说去欧洲、去美国了。浙江经济比东北经济发达的时间少说也有两千年,明朝东北地区还被游牧民族占领的时候,浙江就是全球贸易中心了。现在浙江的情况比东北好一点,并不值得骄傲。而且,浙江的经济主要靠商贸,较少重工业。中国这种大国的发展,当然需要商业来搞活,但重工业基础也很重要,二者缺了谁都不好。商业转型升级比较灵活、速度比较快,而重工业的转型速度则要慢得多。一个钢铁厂几十亿的固定资产投资砸下去,遇到经济萧条的局面,短期内把这些资产盘活,转型升级,非常困难。这是基于产业特点的基本规律,并不是体制能改变的。
东北经济体制确实出现了僵化保守的情况,也是它面临经济困难的原因之一,但匆忙地把它的问题定性为经济体制问题甚至意识形态问题,是非常不合适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东北经济下一步发展需要倚重的力量。民营企业活力足干劲旺、创新能力强,国有企业财政税收贡献大、社会责任承担多,双方可以在各尽所长、互相竞争、彼此促进,不是你死我活、你进我退的关系。重点还是大家一起把蛋糕做大。

重庆、成都的转型值得借鉴,多腿走路方能实现华丽转身
当前,在解决传统重工业基地转型升级方面,做的比较成功、效果比较好的地区,不在西方,而在中国,在中国的重庆和成都。重庆和成都过去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经验,对当前的东北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重庆和成都,都是中国传统的重化工业基地。它们的重化工业基础,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三线建设”期间打下的。但是随着改革开放,国家建设重点从内陆向沿海转移,这些地方的老工业也很快衰落了。经过十多年的改革,现在经济发展形势是比较好的。重庆去年经济增长率以11%的速度全国第一,成都的增长率也达到了7.9%,而整个四川的经济增长率为8.5%,都较大幅度的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在区位条件方面,重庆和成都也都深处内陆。成都到上海的距离,是哈尔滨到大连距离的两倍还多;重庆还是山城,出门就得爬坡,连自行车都骑不成。而且,重庆和成都的人均GDP都已经超过了东北。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还能保持更高的水平,说明它确实有很多东西是值得东北学习的。
结合重庆成都的经验和东北的实际情况,东北要走出困境应该做的事有以下这么几件。
首先,整顿干部队伍、改变官僚主义作风。
东北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官僚主义作风在全国范围内,都是比较严重的。
我一个在中央部委工作的朋友说,他们给全国的央企打电话发通知,其它地区都是第一时间接,电话名单上列的是谁接就是谁接,唯独打到东北的国企,往往要转几次才能找到正确的人,还有电话没人接、停机等情况发生。连上报中央备案的电话号码都要出错,可以见这些企业的作风和效率是个什么样子。
这次黑龙江省长公开说龙煤集团没有拖欠工资,结果被证明是假的。省长应该不会公开说谎,可能还是下面的官僚主义欺下瞒上的问题。
有很多东北人宁愿背井离乡,到南方工作闯荡,也跟官僚主义作风严重、裙带关系问题突出有很大关系。因为有能力没背景不善于钻营的人才,在东北很难找到发展的机会。
我认识的几个做生意的东北人,都非常喜欢搞利益输送那一套,这在他们看来就是天经地义的。外地的企业想到东北投资,也因此有很深的顾虑,都怕被关门打狗,招商引资引进来之后,各个部门就来吃拿卡要。东北的民营经济起不来,与此有重要关系。
解决这个问题靠放开搞活、加强民营经济比重远远不够。东北也不是没有民营经济,但有很大部分民营经济,其实还是依靠政府关系在发财致富。如果政府、国企的干部作风不改变,民营经济放开搞活了,只不过是多一些国家资源流失的渠道而已。
整风并不就是说需要多大规模的整人,主要还是换思想。
可以考虑进行政府和国企的官员干部与南方地区进行大规模的对调,让东北的官员到南方沿海地区学习体验,让南方地区的干部引进一些新作风新思路到东北去。这种做法以前有过,但考虑到东北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加大干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很有必要。
第二条,敢于舍弃一些看上去很美好的产业,集中力量发展好主导优势产业,不要摊大饼。
东北经济这两年的突出问题,主要是产业结构问题,是传统产业过剩和中国整体产业升级带来的问题。有很多分析东北产业的文章,给东北提的建议很多,比较侧重于赶潮流,想要做好的产业很多,大数据、云计算、智慧城市、跨境电商、移动互联、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制药等等。如果这样摊开了搞,东北的经济振兴恐怕会遇到比较大的挫折。
发展不同的产业,所需要的人才、教育、金融支持等各种资源和配套,真正具体到落实的层面,都有很大差别。地方的资金有限、土地也有限,招商引资的人力也有限,什么产业都来一点,最后也形不成产业集群,也没有完善的配套,乱七八糟的,产业的层级上不去、核心竞争力出不来,孤零零的那么几家企业,很容易就被别的地区组团给挤垮了。这是很多地方做产业规划的过程中,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
产业聚集的能量很大。重庆市长黄奇帆去年讲过一个故事,过去两年全国工业利润率是下滑的,但重庆的电子产业利润居然增长57%,什么原因?就是集中力量把产业集群打造出来了。代工企业是总装,此外还扶持组建了860个零部件企业,基本上把台式电脑、显示器、打印机、笔记本电脑、各种服务器、通信设备部件都留在重庆,这样整个产业链的效益就比较好,物流成本特别低。
发展地方经济和做企业有类似的地方,在战略上要专注。在经济发展方面,政府对一个地区的主要责任,是专心把主导的、骨架的产业支撑起来。至于说非主导产业,能发展的,市场自己会发展起来。发展的好了,观察观察它是怎么跟本地区优势结合的,想清楚了,再去扶持不迟。没想清楚,就不要乱动。老工业基地转型,制造业升级能不能升上去是关键。
德国鲁尔区以前搞过很多新产业,效果只能说一般,最近开始推工业4.0,再次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它调整转型了四十年,各种方法都试过了,终究还是要回归制造业升级这条老路上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等新概念都可以往上加,但制造升级的主轴不能偏。
第三条,适度放弃一些衰败的矿业城市,集中力量发展特大中心城市。
东北地区有很多因矿而兴的城市,这种城市往往地理位置很偏,人口也不多,其实不具备形成城市的条件。一旦矿产资源枯竭了,大部分是没什么好办法转型升级的。像七台河这种,就是围绕着一个大煤矿建立起来的,又不在交通要道上,全市人民都指着煤矿吃喝,除了煤别的产业就没办法发展。所谓创业,不过你卖给我一根油条,我卖给你一杯豆浆这样,支撑不了城市发展。这种中小型矿业城市该放弃的就是要放弃。
先进制造业的升级,一定要有高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优质的生活配套做支撑。而现代服务业和高端生活配套,又一定要有城镇化做支撑。只有人口达到一定数量以后,才能把高端的服务业聚集起来,比如国际一流的的医院、重点中小学,还有像多元化的文化氛围、全世界的各种美食等等。这些东西中小城市无法提供。城镇化不到位,中高端人才就不愿意来。留不住中高端人才,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要尽可能的想办法把矿业城市的富余人口往哈大线这条主轴上的中心城市迁移。鼓励下岗工人再就业,也应该在中心城市创业,哪怕卖油条也容易赚钱的多。有想法有才干的人也更容易搜寻到更好的创业机会。这种办法一次性花出去的钱比较多,但能够比较彻底的解决问题。搬迁过来的人口可以参与社会财富创造而不是坐吃山空。只要有新的商品和服务被创造出来,就可以通过各种政策、融资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东北地区的城镇体系需要压缩集中,学会“抱团取暖”,以大型中心城市来支撑制造业的升级转型,才有可能取得成功。黑龙江省长也说了,政府财政光给龙煤集团发工资都没有那个能力,长期养着一串资源枯竭的偏远城市,当然就更不会有那个能力了。
第四条,建立比较好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带动民间投资跟进。
这里强调国有,不是不欢迎民营参与。在大的产业方向上,还是要政府领投,才能带动民间资本跟进。重庆的“八大投”全国都在学习,现在又建了产业投资基金,然后又搞了几千亿的PPP,在政府金融创新方面,重庆一直都走在全国前列。重庆招来富士康、京东方液晶面板、还有德国日本的知名机器人制造企业,都有国有金融力量在后面投资支持。国有投融资对民企、国企、外企都能起到拉动作用。
东北的城镇化也好、产业升级也好,大量的投资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要鼓励民间资本来投资,国有企业和政府当然也要投入。学习重庆建立一套有效的国有投融资体制,对启动东北的产业升级也非常重要。
具体的做法还有很多。但总的来说,东北在国家工业化的过程中,为国家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今天它出现了比较大幅度的经济下滑,一哄而上攻击它的体制是不理性的。产业结构的问题归产业、空间结构的问题归空间,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才是正道。

附:网友评论      本人赞同加黑的这条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16-05-12
显然体制问题还是显而易见的,不过这篇文章把体制之外的区位给明白描了一遍,也是相当不给力啊
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县下设市,市镇平等
地域平等,市镇平等,设市平等(见头像)
省—县—适域市(5万起)、小广域镇,B、C。。。市
省—县域市(城市几乎充满县域,100万起)A市
欢迎关注微博http://weibo.com/qqmexh
007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16-05-12
这话说的,欧美制造业转移到中国,中国重工业应该更发达才对。

也许东北的重工业被山西、河北、内蒙古抢走了,而自己又没有转型到信息产业。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16-05-12
铁锈地带

貌似只有匹兹堡走得好点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16-05-12
东北现在的人口太多,超出其土地的承载能力,一亿多人口过上温饱甚至小康生活是可以的,但是要想更上一层次就不行,因为气候太寒冷,资源有限。
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16-05-12
回 tigerwu 的帖子
tigerwu:东北现在的人口太多,超出其土地的承载能力,一亿多人口过上温饱甚至小康生活是可以的,但是要想更上一层次就不行,因为气候太寒冷,资源有限。 (2016-05-12 22:25) 

呵呵,东北是中国粮食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着呢。
东北衰落是两方面原因:
人口少,市场经济不活跃
大量破产国企,导致工业基础丢失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16-05-13
山西的煤碳也废了,这斯跑出来不怕过一段日子打脸吗?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16-05-13
只有俄罗斯日本的功劳?张大帅呢?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16-05-13
似乎很有些道理的。不过感觉仍没有把问题说透,把解决办法做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16-05-13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呵呵,东北是中国粮食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着呢。
东北衰落是两方面原因:
人口少,市场经济不活跃
大量破产国企,导致工业基础丢失(2016-05-12 23:13)嬀/color]

东北产的粮食不是只给东北人吃的。这点要分清楚。
哎,为嘛要不停的灌水呢?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16-05-13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呵呵,东北是中国粮食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着呢。
东北衰落是两方面原因:
人口少,市场经济不活跃
大量破产国企,导致工业基础丢失 (2016-05-12 23:13) 

如果东北要靠农业成为发达地区,那东北的人口减到当前的四分之一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可能。
至于其他的资源,都无法让一亿人口过上发达国家的生活,因为气候太寒冷,再加上缺乏出海口和区位不佳,东北发展轻工业的先天条件不好,所以很难容纳这么多的就业人口。
独立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16-05-13
回 fenghua25 的帖子
fenghua25:东北产的粮食不是只给东北人吃的。这点要分清楚。 (2016-05-13 09:47) 

光有粮食是不能盘活一个地方的经济的,说到底东北经济的相对发达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是中国重工业发端时期的产物,就像香港的繁荣是闭关锁的中国刚开始对外开放带来的繁荣一样。当中国的经济产业发展由初期重工业向更深层次进步,东北经济必然会恢复以他的自然条件、地缘位置的本来面貌,不过东北的重工业仍然会在全国占据一席之地(而且是举足轻重的,这不同于香港这个转口港在全国开放的条件下的彻底堕落),但是轻工业、金融、信息产业、商贸仍然不会是东北经济的强项,不过此时东北的产业经济已经无法支撑他往日的经济产业地位了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16-05-13
李小鹏不谈山西谈东北?先管好自己的三分地。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16-05-13
回 零下一度 的帖子
零下一度:李小鹏不谈山西谈东北?先管好自己的三分地。 (2016-05-13 10:29) 

这个是李晓鹏  是个专家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16-05-13
      貌似山西比东北更惨吧!我宁愿相信这是李晓鹏说的,而不是李小鹏说的。自家的山西都没搞好,哪有闲心思去为东北把脉?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16-05-13
有个疑问,为什么经济下行,污染反而加重?沈阳那个雾霾啊,呛得人挣不开眼睛,弥漫着怪味,比其他地方更严重,主观感受上甚至超过污染数据第一的河北邢台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16-05-13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呵呵,东北是中国粮食主产区。自然资源丰富着呢。
东北衰落是两方面原因:
人口少,市场经济不活跃
大量破产国企,导致工业基础丢失 (2016-05-12 23:13)


看来日本一亿人口不够多 所以经济不活跃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16-05-13
吉辽黑经济总量秒杀关内的人口大省这种局面永远不会出现了,如果这算衰落,东北确实是衰落了。
bon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16-05-13
适度放弃一些衰败的矿业城市,集中力量发展特大中心城市。
这句我觉得还是可以的。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16-05-13
回 jianchihu 的帖子
jianchihu:看来日本一亿人口不够多 所以经济不活跃 (2016-05-13 11:00) 

日本GDP总量有4万多亿美元,东三省才多少?
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16-05-13
回 jianchihu 的帖子
jianchihu:
看来日本一亿人口不够多 所以经济不活跃

人口老化经济也不会活跃。
经济活动本质就是人的活动。没有人,或者尽是不活动的人,那么还会有经济活动吗?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16-05-13
匹兹堡120万人口了,作者引用的数据太老了!
我已开通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222611437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16-05-13
尽管说各个地区有各个地区的特点,然而,内地包括东北既然无法吸引外地的高层次人才落户,倘若还不能从政府廉洁高效入手,给本地的青年人平等发展的机会,继续目前严重失血的态势蔓延下去,就真是体制在作怪了!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16-05-13
一个大国家,有的地方发展好,有的地方发展差,是很正常的现象!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16-05-13
最衰败地区感觉是甘肃省,本身没有基础比东北还不如哦,现在更差了
中央行政区划委员会是行政区划改革工作的核心领导和决策部门。主要职责:1.编制规划地方管理体制。2.审核批准各级政区的设立标准和规模,地名和边界标准化。3.组织建立指导各个政区的官员级别套改工作。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