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说了“钉子户”,见
http://xzqh.info/lt/read.php?tid=146924这一篇是姊妹篇。
前文钉子户有些最终落实了,有些还原了或发生了新
变化。
本文就说一下批复但从未实施的。多数改变是还原,但也有别的变化的。
与前文有些会重复,当然批复后还在拖延中就算了,毕竟没有新的批文来定性。
另外,有些批复在实施时,会通过省里的批文进行一些小
调整,如2004年昆明市的调整,2006年芜湖市的调整等等。这些就不算了,毕竟是有批文的。
一、德惠地区·永吉地区。在纸面上存在1年
——1982年8月2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2]152号】:(1) 设立德惠地区,管辖长春市的全部5县,行署寄治长春市。(2) 设立永吉地区,管辖吉林市的全部5县,行署寄驻吉林市。
——但在1983年的撤地设(扩)市的
行政区划改革大潮中,这个批复与之相逆,于是没有实施,并马上就暂停然后撤销。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3年8月30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2]173号】:(1) 撤消德惠地区,5县仍属长春市。(2) 撤消永吉地区,5县仍属吉林市。
二、通北县。在纸面上存在4个月
——1982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2]276号】:撤销北安县,设立县级北安市、通北县。
——批文到省里面,正逢1983年的
行政区划改革大潮,大量县市合并,这个新县与之相逆,于是没有实施,并马上撤消。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3年4月28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82号】:撤销通北县,并入北安市。
——之后黑龙江省省正式通知,将上面2个国函合并后一同实施。
三、撤消岳阳地区·邵阳地区·娄底地区。在纸面上消失近半年
及:湘阴县划归长沙市。——1983年2月8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12号】:(1) 撤消岳阳地区,岳阳市升格为地级市,并析置岳阳县;原岳阳地区4县及岳阳县划归岳阳市,湘阴县划归长沙市。(2) 撤消邵阳地区,6县和1自治县全部划归邵阳市。(3) 撤消娄底地区,其中1市2县划归湘潭市,1市3县划归邵阳市;撤消娄底市,设立湘潭市娄底区;撤消冷水江市,设立邵阳市冷水江区。
——随及在实施中,意见有反弹,于是湖南省调整后重新报批,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3年7月13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137号】:(1) 恢复岳阳地区,辖原5县和岳阳县,及长沙市的湘阴县,行署寄治岳阳市。(2) 恢复邵阳地区,辖原6县1自治县。(3) 恢复娄底地区,撤消娄底区、冷水江区,恢复娄底市、冷水江市;但只辖原2市3县,邵东、新邵2县仍属邵阳市。
——之后湖南省正式通知,将上面2个国函合并后一同实施。
四、地级宜宾市。在纸面上存在半年
及:叙永、古蔺2县划归泸州市。——1983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26号】:撤消宜宾地区,宜宾市、泸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原宜宾地区9县划归宜宾市,叙永、古蔺等5县划归泸州市,1县划归自贡市。
——因撤地设市的条件尚不成熟,宜宾最终决定仍为地区。于是有了新的的批文
——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188号】:恢复宜宾地区,宜宾市仍为县级市,9县及叙永、古蔺2县划归宜宾地区。
五、华云工农区划归重庆市。在纸面上隶属半年
——1983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26号】:南充地区的华云工农区划归重庆市。
——因条件不成熟,华云工农区不作调整。于是有了新的的批文
——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188号】:华云工农区仍划归南充地区。
六、广汉、什邡2县划归成都市。在纸面上隶属近半年
——1983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26号】:撤销温江地区,所辖广汉、什邡等12县全部划归成都市
——由于省政府由于随及考虑撤消绵阳地区,但尚不成熟而决定先行分出德阳市,在成都市未接管广汉、什邡的情况下,直接改由德阳市管辖。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3年8月18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156号】:成都市的广汉、什邡两县划归德阳市
七、乐亭县划归秦皇岛市。在纸面上隶属2个月
——1983年3月3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27号】: 撤消唐山地区,秦皇岛市升格为地级市;原唐山地区的乐亭等4县划归秦皇岛市,其余9县划归唐山市。
——由于秦皇岛市不愿接手乐亭县和唐山地区之间的
历史遗留问题,省政府决定乐亭县直接移交给唐山市,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3年5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90号】:乐亭县划归唐山市。
八、莆田、仙游2县划归晋江地区。在纸面上隶属5个月
——1983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80号】:撤消莆田地区,莆田、仙游2县划归晋江地区,5县划归福州市。
——由于省政府随及决定莆田撤地设市,在晋江地区未接管2县的情况下,直接将行署转为市政府。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3年9月9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184号】:以莆田县城厢镇、涵江镇等设立地级莆田市及城厢区、涵江区,莆田、仙游两县划归莆田市。
九、连云港市南城区。在纸面上存在2个月
——1981年9月7日,经江苏省
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郊区(以市直属7个公社设立)
——实际没有实施。
——1983年4月25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75号】:设立南城区(以市直属7个公社设立),并将灌云县南城镇、云台公社划归南城区。云台公社因重名更名为花果山公社
——由于省政府随及决定连云港市市辖区合并,所以在郊区、南城区均未成立的情况下,直接有了新的批文
——1983年6月14日,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新浦区、海州区,合并设立新海区;撤销盐区、郊区,合并设立云台区。注意:这个批文用的仍是郊区,而不是南城区
——实际是市直属7个公社中的2个划归连云区,2个划归新海区,其余3个和南城镇、花果山公社划归云台区
十、鄂州市部分区域划归武汉市·黄石市。在纸面上隶属4年
——1983年8月19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164号】:撤销鄂
城市、鄂城县,设立鄂州市。(1) 原鄂城县的葛店公社划归武汉市。(2) 原鄂城县的杨叶、花湖2公社划归黄石市。
——由于设立的鄂州市,与武汉市、黄石市、黄冈地区都有调整,引发反弹,长期扯皮,经过多年协调,先后决定(1) 左岭划给武汉,葛店仍保留在鄂州。(2) 杨叶、花湖仍保留在鄂州。于是有了新的批文及通过鄂州设区来定性的
文件——1986年1月8日,经湖北省政府批复【鄂政函[1986]1号】:同意将鄂州市的左岭镇划归武汉市洪山区。
——1987年8月10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7]139号】:(1) 设立华容区,管辖3乡及葛店等5镇。(2) 设立鄂城区,管辖花湖、杨叶等4乡及4镇。
十一、西藏五县。在纸面上存在近16年
——1983年10月7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212号】:设立隆格尔县、盐井县、碧土县、妥坝县、生达县。
——由于财政问题,5县一直没有成立,只有同时批复的尼玛县随后正式成立了。最终决定5县不成立,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99年9月21日,经民政部批复【民发[1999]54号】:撤销隆格尔县、盐井县、碧土县、妥坝县、生达县。
十二、江孜地区。在纸面上存在近3年
——1983年10月7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3]212号】:设立江孜地区,管辖日喀则地区的6县和山南地区的1县,行署驻江孜县。
——由于财政问题,江孜地区一直没有成立,但同时批复的林芝地区随后正式成立了。之后决定江孜地区不成立,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6年9月12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6]117号】:撤消江孜地区
十三、盘锦市盘山区、郊区。在纸面上存在2年半
——1984年6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4]89号】:撤销盘山县,设立盘锦市(地级)、兴隆台区、盘山区、郊区。其中兴隆台区以原大洼县田家镇兴隆台得名,盘山区以盘山镇得名。
——1985年1月,盘锦市政府率先成立,但对各区管辖范围的划分一直未能协调一致,所以各区政府的成立滞后。
——1985年8月12日,经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对兴隆台区、盘山区的范围进行了初次划分,但仍无法实施,各区政府的成立再次延后
——经多方协调,最后就各区范围进行了再次划分;并决定不成立郊区,保留盘山县,这样盘山区必须更名。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6年11月5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6]157号】:(1) 盘山区更名为双台子区。(2) 撤销郊区,恢复盘山县
——同月,辽宁省政府将上面2个国函合并后一同实施,2个区政府正式成立
十四、泉州市郊区。在纸面上存在半年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5]67号】:撤消晋江地区,泉州市升格为地级市,设立郊区等2区。
——由于条件不成熟,最终决定不成立郊区。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5年12月22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5]175号】:暂不设郊区。
十五、地级梅河口市·地级公主岭市。在纸面上存在近1年
——1985年2月4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5]17号】:(1) 撤销海龙县,设立梅河口市(地级),并管辖原通化地区的辉南、柳河2县。(2)撤消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地级),并管辖四平市的伊通县。
——1985年8月30日,经国务院继续批复:(1)梅河口市下设海龙区、梅河区。(2) 公主岭市下设公主岭区、怀德2区。
——当时市、区的领导班子都已经成立了,但最终仍未正式实施,即被还原,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5年12月19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字[1985]173号】:(1) 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伊通县仍属四平市。(2) 梅河口市改为县级市,2县划归通化市。
十六、陇南地区驻地成县。在纸面上存在近19年
——1985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5]66号】: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从武都县迁至成县。
——实际上由于财政等各种原因,陇南地区从头到尾没有迁到成县。最后熬到撤地设市,算是解决了迁驻的问题
——2004年1月11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2004]1号】:撤消陇南地区、武都县,设立地级陇南市、武都区。市政府驻武都区城关镇。
十七、镜泊湖市。在纸面上存在1年
——1986年7月1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6]85号】:设立镜泊湖市(县级),驻渤海镇,管辖宁安县的部分区域。
——当时成立了市委班子,但人员调配上出了问题,据说是领导同意的人自己不愿去,愿去的领导不放心,班子一直设凑齐人。最后干脆不成立了,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复【国函[1987]183号】:撤消镜泊湖市
十八、撤消井陉矿区。在纸面上消失2年半
——1989年12月8日,经民政部批复【民行批[1989]30号】:撤销石家庄市井陉矿区,并入井陉县。
——实际由于体制问题,并没有实施,一直按原体制运行。石家庄先行进行了事实确认。
——1990年10月5日中共石家庄市委、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宣布:矿区恢复原体制运行,归石家庄市管辖。然后上报到民政部,于是有了新的批文
——1992年5月30,经民政部日批复【民行批[1992]57号】:恢复石家庄市井陉矿区。
[ 此帖被夕阳西下在2019-08-20 18:04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