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
行政区划改革的推进中,地级市撤代管县市设区已经成为一个主流选项。通过撤并下面县市为区,扩大地级市市辖区的
人口、
经济规模,扩张市辖区的行政版图,为
城市建设提供更多储备用地,达到建设中心城市的目的,这是绝大多数地级市的动因所在。此轮撤县市设区也为被撤县市设置了若干门槛,比如被撤县市的人均GDP不低于地级大市的平均水平,比如被撤县市与原市辖区的
行政区划尽可能接壤或接近等。出于市域城市化进程的考虑,设置这些条件是必要的,但对于地级市自身却没有明确的条件设置。那么,不妨来探讨一下什么样的地级市可以撤县市设区?
按目前国内的实际情况,地级市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如深圳、南京、杭州、宁波,这些城市具有以下的特点:享有省级社会经济
管理权限,中心城区面积大,市区人口基数高,有较好的产业结构,三产比例合理,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对周边县市有很强的辐射力。同时,中心城区可开发土地空间极为有限,典型的如杭州、深圳几乎已经耗尽核心城区的存量土地,只能通过撤县市为区,为城市后续发展提供土地资源,同时还促进了代管县市的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二类是:非副省级的较大市,如苏州、无锡、徐州,这些城市具有以下的特点:享有地方立法权,中心城区至少拥有两个区以上,市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占大市比重超过30%以上,市辖区所在的中心城市在本区域的城市首位度居第一。对代管县市有较大的辐射力。这些城市通过撤县市为区可以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实力,并促进产业的梯度转移,提高区域的城市化水平。
第三类是:市辖区强于代管县市的普通地级市,如绍兴、丽水、南通、扬州,这些城市具有以下的特点:中心城区一般拥有两个区,个别的为一个区,市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有限,但市辖区所在的中心城市在本区域的经济首位度居第一,对代管县市有一定的辐射力。这些城市通过撤县市为区可以进一步增强中心城市的实力,但对代管县市的产业提升和城市化进程推动作用比较有限。
第四类是:市辖区弱于代管县市的普通地级市,如金华,这些城市具有以下的特点:中心城区通常有两个区,市区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偏小,且市辖区所在的中心城市在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上弱于代管县市,不能在本区域保持经济首位度第一,对代管县市基本没有产生辐射力。这些城市通过撤县市为区难以推动代管县市发展,被撤县市由于中心城区实力较弱,缺乏发展和辐射,易沦为财政输血境地。
通过上面分析,可以看到,那些中心城区具有高辐射,拥有超强的商业、工业、科技与高教医疗的城市通过撤县设区,可以有效带动原有郊县发展,中心城区通过撤郊县为区获得大量发展土地资源,为城市做大提供了地理空间,而郊县则可以顺势承接中心城区的产业转移,在工商业、教育医疗、
交通上逐步融入主城,从而实现双赢。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杭州、宁波都是如此。而一些自身实力弱于下面县市,辐射能力很弱甚至是负辐射的地级市由于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低,土地市场估值不高,有大量闲置土地得不到有价值的开发,却急于撤县为区,既无法输出资本、项目带动下面县市,也无法实现一体化发展,最终是吸下面县市的资源,夺下面县市的项目来发展自己,这样的撤县设区便极为有害,极可能沦为地方官员的政绩工程。
基于上述讨论,提出地级市撤县市设区的几个标准条件:
1.地级市市辖区经济发展水平不低于地级市全市平均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主要指:人均GDP,人均收入)
2.地级市市辖区地均GDP不低于地级市全市平均水平(地均GDP指:每平方千米面积产出的GDP)
3.地级市市辖区城市规模不低于代管县市(城市规模主要指:市区建成区面积,市区常住人口数)
4.地级市市辖区数量偏少,仅有一个市辖区
5.地级市市辖区与附廓县相连(如绍兴越城区与绍兴县)
以上五个条件中应至少满足三个。
[ 此帖被小老虎在2016-06-13 08:32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