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青岛人口超1200万 将建超大城市成龙头
http://travel.sohu.com/20070721/n251175185.shtml2007年07月21日09:59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正式公布
记者从7月4日举行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涵盖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经省政府批准,今天正式揭开了盖头。
据介绍,山东半岛城市群是由济南、青岛、烟台、淄博、威海、潍坊、东营、日照等8个设区城市构成的城市地域空间组合,是全省经济发展的重心,城市分布的密集区,对外开放的门户。该地区土地面积近7.4万平方公里,人口4244万,2006年底山东半岛城市群GDP总量14484.52万元,占全省的三分之二。
我省从2003年开始启动《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根据山东省委、省政府“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崛起”的战略决策和有关部署,山东省建设厅与北京大学联合编制了《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于2005年5月通过了山东省人民政府组织召开的专家论证会,经反复修改完善,于2006年10月经省政府常务会讨论通过,2006年12月31日由省政府批准实施。
《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深入剖析了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宏观背景、存在问题和环境容量,通过对总体发展目标、区域空间结构、产业发展布局、重大基础设施等进行统筹安排,为半岛城市群确定了一条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资源永续利用、环境不断改善、生态良性循环的发展道路。
济南青岛要建超大城市
2020年济南人口800万,青岛1200万
引导鲁西南地区劳动力向半岛区域转移
鼓励乡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城市化
促进半岛城市群内部人口向城镇迁移
按照《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总人口4710万人,城市化水平达到60%;2020年城市群区域总人口5590万人,城市化水平70%。其中,建设济南、青岛两个超大城市,2020年人口将达到800万和1200万人。
建立山东省东西部劳动力转移的区域政策,积极引导鲁西南地区劳动力向山东半岛区域转移,鼓励乡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城市化,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城市化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县级以上城市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和服务业,小城镇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优势产业,并集中培育中心城镇,为人口转移和人口非农化创造充足就业条件。强化社会保障,调整乡村工业布局,促进人口、产业同步集聚,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健康城市化进程。
全面实施开放型城市化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人口向城镇迁移,引导省内其他地区人口向区域内城镇迁移,强化山东半岛城市群的对外辐射能力,使山东半岛成为国内人口跨区域流动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强化社会保障,鼓励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城市就业岗位。调整乡村工业布局,促进人口、产业同步集聚。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改进和加强土地管理,妥善解决城镇建设用地矛盾。逐步完善土地置换、农村宅基地管理、乡镇企业用地、集体土地流转管理和开发区用地管理等政策。
强化中心城市带动作用,努力提高与中心城市联系密切的外围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规模,提高城市化水平和质量,做实都市区。培育新的城市增长点,填补半岛区域内城市链条中的“塌陷”环节,选择高密、诸城、莱阳、龙口、青州、平度、蓬莱、莱州等予以重点扶持和培育,形成半岛区域内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构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的核心。完善区域内部综合交通走廊,建立山东半岛都市区组织协调平台,支撑都市连绵区的形成和发展。
一个目标 三个阶段
一个发展目标:
即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成为山东省以及黄河中下游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大的国际化都市连绵区和城市空间联系密集区,全国乃至环黄海经济圈重要的先进制造业生产服务基地之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
分目标为:
立足东亚、接轨国际的开放地域;带动山东、辐射中西部的强势龙头;空间优化、分工有序的都市连绵区;人地和谐、适宜居住的城市群体;城乡一体、文明富足、社会和谐的现代化区域。
三个发展阶段:
从现在起到2010年为发展整合阶段,主要是完善基础设施和各项制度建设,增强大中城市的经济实力,提升中小城市规模等级,促进8个设区城市的一体化整合,并积极发展小城镇,形成城市体系完善、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集的多条城市带,都市连绵区初具雏形,到201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60%。
2010—2020年为发展成形阶段,城市体系逐步优化完善,城市群网络化程度大幅提高,都市连绵区的实体地域基本形成,到2020年半岛城市群城市化水平达到70%。
2020—2050年为稳定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逐渐趋于稳定,城市经济稳步发展,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成为现实,在环黄海地区的核心区域地位日益突出。
六大发展战略:
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市化战略,以强化区域优势为目的的龙头带动战略,以提高整体竞争力为核心的经济协同战略,以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为目标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发展的双中心
两主轴两次轴构建“城市簇群”
山东半岛城市群以青岛为区域对外开放的龙头城市,以青岛、济南为区域发展的双中心,积极培育烟台副中心城市,促使烟台与青岛、济南分别成为区域东、南、西部的核心城市,与区域内淄博、潍坊、东营、日照、威海等其他城市共同构成空间联系紧密的城市区功能地域。
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日照—青岛—威海—烟台两条空间发展轴为区域城市发展主轴,以烟台—莱州—潍坊和日照—诸城—潍坊—东营两条空间发展轴为区域城市发展次轴。依托这四条城市发展轴的辐射作用,促进城市的集聚和城市经济发展进程,逐渐形成山东半岛都市连绵区。
龙头城市青岛——区域对外开放的门户和中心城市,区域内人口、资金、技术等各种经济要素集聚和辐射的中心,区域内各城市主要经济联系的目的地城市;
区域双中心城市青岛、济南——青岛是山东省区域经济中心、重要的港口城市。
济南是山东省政治、文化、教育中心、经济中心、交通枢纽,是区域内在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绝对优势和对外辐射能力的城市;
区域副中心城市烟台——区域内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服务中心,
烟台—威海城市化重点引导区的中心城市。
促进山东半岛城市群区域空间网络化发展,使山东半岛由原来的带状城市群体空间发展结构转变为多个城市之间紧密联系的网络状构架的“城市簇群”空间发展结构,控制个体城市空间低效蔓延,更充分地发挥城市群的整体规模效应和竞争优势。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镇体系的不断完善,未来山东半岛城市群将继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之后,成为我国又一个成熟的都市连绵区,同时它也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最为迅猛和最有活力的热点地区之一。
都市连绵区沿着胶济线和海岸带分布,但不会蔓延到区域范围内生态控制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核心地域。都市连绵区内部采取疏密有致的开敞式空间布局,而非建成区完全连绵。足够的生态或农业区域成为城市之间的绿色楔块,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环境和土地矛盾,成为具有生态示范意义的都市连绵区。
八大城市职能
1.济南:山东省的政治、文化、教育中心,山东中西部以及省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现代服务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发达的综合性省会城市。
2.青岛:山东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头城市,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发达的国际性港口城市和国际性海滨旅游城市。
3.烟台:以现代制造业为主导的综合性区域中心,环渤海咽喉地带的海陆交通枢纽,中韩日经贸交流的前沿门户。
4.威海:宜居城市和生态旅游城市,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核心之一。
5.淄博: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以石化和医药为主导的制造业基地。
6.潍坊:以海洋化工、机械、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综合性制造业基地,是连接山东半岛和山东中西部地区的交通枢纽。
7.日照:独具魅力的海滨生态旅游城市,以临港工业为特色的深水港口城市,鲁南的出海门户和亚欧大陆桥重要的东方桥头堡之一。
8.东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专业化石油、机械工业城市,黄河三角洲开发基地。
七大产业集群
1.青岛家电产业集群
2.烟台汽车制造业集群
3.淄博石化和医药产业集群
4.济南软件产业集群
5.青岛针纺服装产业集群
6.威海轮胎制造业集群
7.潍坊海洋化工产业集群
四条文化走廊
(1)淄博—周村—章丘—济南:展现“齐正统文化—齐传统文化—齐鲁正统文化”的齐鲁文化走廊。
(2)淄博—潍坊—诸城—日照:展现“齐正统文化—齐民间文化—齐分支文化”的齐文化走廊。
(3)青岛—荣成—威海—烟台:展现本土文化与异域文化高度融合的“道教文化—军事文化—传奇文化以及德国文化—日韩文化—英国文化”的复合文化走廊。
(4)青岛—黄岛—胶南—日照:展现“动感海洋文化—原始海洋文化—太阳文化”的海洋文化走廊。
海陆对外通道
铁路:胶济铁路接济南—邯郸铁路向西延伸连接兰新铁路,日照—菏泽接菏泽—兰考铁路连接陇海线,烟台—龙口—大家洼—黄骅铁路、太青客运专线。
公路:国家重点公路威海—乌海、国道主干线青岛—银川、国家重点公路青岛—红其拉甫、国家重点公路日照—南阳。
沿海通道为:烟台—大连跨海铁路轮渡、环渤海高速公路、沿海铁路(黄骅—龙口—烟台、黄岛—日照—连云港、胶新铁路)。 (来源:青岛新闻网-齐鲁晚报) (责任编辑:鲜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