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21197阅读
  • 381回复

[综合]毛大庆:人口忧思(上)——40年红利期将尽,中国老了19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20-07-30
— 本帖被 hunry 从 经济地理 移动到本区(2022-07-11) —
经济学的视角上,人口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个独立经济体内的人口变化,对于经济体内的产业结构、经济活跃度、消费指数都有着非常直观的影响。对于处于一个13亿人口的国家尤其突出。且过往四十年,出生人口最高峰的13年的人正处于黄金年龄段,而这些优势正在快速移出。
自有人口数据统计记录以来,“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标签一直属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适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开始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但也带来了老龄化和人口结构恶化等的问题。现行生育政策已经对计划生育政策做出了很大程度的宽松修正,但近几年来,中国的生育率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对于老龄化趋势的扭转或延缓效果甚微。
由此,尽快、从速启动针对中国人口年龄结构的政策与产业化调整,已经势在必行!
但是,首先要对中国的人口特点,以及老龄化的形态有清晰全面的认知。

人口结构堪忧 青年中国正在变老
今年,2000年出生的人口(00后)年龄来到了20岁,30年后,即2050年,00后将进入50岁年龄层。
人口中位年龄是决定一个经济体的活力和创新性的重要因素,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方面是政策利好、时局环境利好,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中国最大限度地吃掉了人口总量优势、人口结构优势的红利。

1980年,中国人口总量10亿,中位年龄22岁,这是一个足以笑傲世界的年龄总量结构状态,朝气蓬勃,斗志昂扬,精力旺盛。
同在那一年,美国的人口总量2.27亿,中位年龄30岁,比中国整整老了10岁!
2020年,中国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干预下,人口增速得到了有效控制,40年间仅增长了4亿人口,但与此同时,人口中位年龄却来到了41岁。40年,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正在变老!
而没有采取任何生育限制政策加上移民政策的美国,目前的人口总量比40年前多了逾1亿,人口中位年龄为38岁,从一个比中国老10岁的国家,变成了比中国还年轻3岁的国家。
按照目前的人口发展趋势,到2035年,中国的人口中位年龄将接近50岁,作为对比,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印度是34岁,美国是42岁。
到了2050年,中国的人口中位年龄是57岁,真正的年近花甲,而印度为40岁,年富力强,美国是44岁。
在1980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仅5%,今年则为14%,2035年将增长到25%,2050年达到35%,即每100个中国人中,有35位65岁以上老人,成为不折不扣的老龄国家。
最后一波人口红利即将吃尽
在老龄化趋势已经不可避免的情况下,另一个值得欣慰的数据是,中国的青壮年人口比例目前仍保持在较高水准——
1980年,中国20岁—49岁的青壮年占比接近四成,目前这一比例微升至46%。但是,当老龄化持续演进至2035年,这一比例将微降至38%,到了2050年,则降至29%。
将老龄人口和青壮年人口的比例综合分析,到2050年,每100个中国人中,有35位老人,29位青壮年,剩下的36名中国人将分布在20岁以下及50岁—65岁的年龄段。

与人口结构的变化相对应的另一个数据,是中国总和生育率(育龄期每个妇女平均的生育子女数)已经从1970年代前的6,降至1990年的2,再降至现在的1.5(约)。而全球平均总和生育率为2.47,高收入经济体的平均总和生育率为1.67。
中国社科院在2019年曾预测,按中国总和生育率1.6的水平计,至2027年,中国人口将正式进入负增长时代。
老龄化趋势已成社会共识,由此引发的关于全面放开并鼓励生育的各方建议日渐增多。
多向承压 致“放开生”收效甚微
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呼吁下,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出台,随后,生育率明显回升,但一孩生育率回升幅度不及二孩生育率回升幅度。
在新政出台后,2017年新生人口有一定反弹,但随即在2018年又同比下降200万,2019年出生人口仅为1465万。
近三年来,生育新政对于中国人口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其中包含养育成本、生活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
在养育成本方面,随着中国人教育理念的升级,优生优育已经成为绝大部分中国人的共识,对于孩子的教育成本投入日渐增加。
据《2017年中国家庭教育消费白皮书》统计,学龄前儿童的教育支出在家庭收入占比中达到26%,k12阶段的教育支出占比达21%,大学阶段的教育支出占比达29%。

在这份报告的受访者中,有超过六成的家长有意愿送孩子出国留学,这将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在沉重的教育成本压力下,仅有不到三成的家庭有二胎生育计划。
如果以这份报告中的样本数据推演,一个家庭如果在保证不降低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养育二胎,那么综合两个孩子从出生至大学毕业的全部教育支出将占到家庭总收入的一半,这必将以大幅压缩家庭生活质量为前提。
在沉重的教育支出压力之外,是中国人生活观念的巨大变迁。在传统中国社会,“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观念一直是支撑着中国人高生育率的重要理念,而在80后、90后等适龄生育人口中,这种观念正在逐渐淡薄。养育是一种快乐,而不应成为一种负担。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尽管生育政策逐渐放宽,但并未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人口问题是中国发展的不确定因素
目前,中国80后、90后、00后、10后分别为2.22亿、2.11亿、1.633亿和1.6306亿。2018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中国单身人口已达2.4亿,超过俄罗斯和英国的总人口。
综合各种数据,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不确定因素。
可以预见到的是,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家庭的4+2+1模式将带来非常沉重的社会养老负担。在中国传统社会,老人通常由多个子女共同赡养,而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多年后,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成为家庭结构的主流,与此同时,随着医疗健康技术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中国人口寿命正在向上位移,2018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77岁。
在社会稳定、生活富足、人民安居乐业的大背景下,中国正在进入一个低生育率、低死亡率的时代。从积极的方面说,人民越来越幸福,但从另一个层面上,这也意味着,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必将逐渐加速。从2023年开始至2035年间,中国每年会增加2500-2600万60 岁以上人口,大致相当于一个英国总人口。112-13年总体增加一个相当于美国全部人口数字的老龄化人口数字。
既然无可避免,那么,我们必须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并迅速落实,才能尽量避免人口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隐忧。
(未完待续)

只看该作者 1 发表于: 2020-07-30
毛大庆简介
毛大庆,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学博士,优客工场创始人,优享创智创始人。中国科协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
优客工场是中国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截至2020年6月30日,共覆盖包括中国一线和新一线城市以及新加坡在内的49个城市,管理逾300个联合办公空间。
著有《城市人居生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永不可及的美好》、《无处安放的童年》、《一口气读懂新加坡》,译著《奔跑的力量》、《朝圣波士顿马拉松》、《鞋狗》、《为谁留的空椅子》、《凿开公司间的隔栅》、《布隆伯格传》等。
爱好马拉松运动,截止2020年7月21日,已经完成全程马拉松109个。
只看该作者 2 发表于: 2020-07-30
严重的老龄化将是中国的长痛!
[ 此帖被鹤鸣九皋在2020-07-30 18:10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 发表于: 2020-07-30
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才是正解
只看该作者 4 发表于: 2020-07-30
不愿多生小孩不是中国的专有问题。而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可以做的事情多了。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了。生小孩不是一件必需的事情。自然就会减少。日本也没有崩溃。所以不用过分担心。中国养老所需要的成本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东亚国家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对老人的敬养模式。中国老人活到老干到老的传统还在。城市里的大部分老人自己有退休金。农村里的老人都还在田园里干活。基本上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撤销地级,乡级。实行:省(都市省,自治省)-  县(省辖市) -市,镇,村 三级
                   -
bon
只看该作者 5 发表于: 2020-07-31
如今之计唯有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了....
教育的投入还得加大。
量不如前,唯有提质。
只看该作者 6 发表于: 2020-08-02
回 鹤鸣九皋 的帖子
鹤鸣九皋:严重的老龄化将是中国的长痛!
 (2020-07-30 17:54) 

老龄化是无法避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
只看该作者 7 发表于: 2020-08-02
很简单嘛,延迟退休。。。HIAHIA...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8 发表于: 2020-08-02
回 cheehg 的帖子
cheehg:不愿多生小孩不是中国的专有问题。而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可以做的事情多了。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了。生小孩不是一件必需的事情。自然就会减少。日本也没有崩溃。所以不用过分担心。中国养老所需要的成本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东亚国家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对老人的敬养模 .. (2020-07-30 22:04) 

不是人口问题,而且现在年轻人没那么好骗没那么好忽悠了,不会像老一辈那样听话任劳任怨地拼命干。
中北海-主动承担部分中南海职能
只看该作者 9 发表于: 2020-09-20

毛大庆:人口忧思(中)——中国家庭1-2-4-8结构下的经济掣肘

原创 毛大庆 2020-08-02 16:58:49

“不论一国土壤、气候和面积怎样,其人均国民收入的好坏必然取决于两种情况:一是国民劳动的熟练程度、技巧和判断力;二是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和不从事有用劳动的人数的比例。”
——亚当·斯密 《国富论》
三次生育高峰下的中国人口结构变迁
回顾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的人口变迁即可发现,人口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趋势持续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
建国之初,中国人口约5.4亿,时值战后恢复期,新中国的人口政策倾向于鼓励生育,随即出现了一波婴儿潮,人口增速较快,增长率保持在2%以上。
三年自然灾害结束后,第二波生育高峰出现,至1971年,中国总人口增至8.52亿,短短22年间,中国人口增长超75%。彼时,中国GDP尚不足千亿美元,仅占全球GDP总量的3%,对比美国为1.16万亿美元。
同年,国务院批准《关于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报告》,加大人口控制的力度,人口增长率才有所下降。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将计划生育定为基本国策并写入宪法,但由于第二波生育高峰时出生的人口开始进入育龄,中国的第三次生育高峰遂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到来。由于育龄人口基数大,因此尽管有计生政策的管制,第三次生育高峰期的新生人口总量依然有1.24亿。
新世纪来临后,计划生育政策的“威力”开始显现,人口增速迅速下滑,2000年的人口增长率仅0.76%,随后的十余年间,中国人口增速缓慢,直到2014年“单独二孩”政策施行,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实施。
在计划生育政策实施30余年后,中国人口结构发生质变。
在第二次生育高峰期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为6.35,而2017年这一数据仅为1.63。这一趋势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老年人口比重走高。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老年人口比例仅4.56%,2015年达到了10%,2018年接近12%。
与此对应,0至14岁的婴幼儿及青少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1990年占比22.69%,2018年下降至16.86%,
这种老幼结构此消彼长的直接后果显而易见,人口抚养比在1990年为49.8%,2010年降至34.2%,从这时开始,中国的人口抚养比再未下降,持续上升,至2019年达到41.5%。
根据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显示,2030年,中国人口将达到14.5亿人左右的峰值,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25%左右,其中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总量不断增加。0—14岁少儿人口占比下降,到2030年降至17%左右。
另外,中国劳动年龄人口波动将下降,劳动力老化程度将加重。劳动年龄人口趋于老化,到2030年,45—59岁大龄劳动力占比将达到36%左右。
老年抚养比走高 养老机构缺口严重
人口抚养比即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与总抚养比相对应的是老年人口抚养比的一路上升。
200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为9.9%,到了2019年,这一数据已经升到了17.8%。如果按照目前的人口增长趋势,到了2030年,老年人口抚养比将达到25%以上,这就意味着,每位老人的养老支出将由4个劳动力人口供给,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沉重负担。
养老金、老人就医、临终关怀、空巢陪护……老年抚养比走高带来了一系列深层问题。
首先是护理型、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严重不足,以目前的供给量测算,截至2019年一季度,全国养老服务机构2.93万个,养老服务床位732.4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数388.5万张,社区养老床位数343.9万张。
与此对应的另一个数据是,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4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6亿,占总人口的12.6%。
700多万张床位,对应的是1.76亿的65岁以上老年人,中国的基础养老产业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缺口。
在这样的背景下,政策端对于民办养老机构的优惠扶持政策不配套、门槛高、落地难等问题突显,养老产业投资周期长、利润薄、回收慢,国内民办养老机构的可持续商业模式尚未成熟,缺乏持续规模化发展的动力。
特别需要指出,平民医疗在当下已经捉襟见肘,更不必说平民养老了。我们经常讨论养老产业,但是,如果靠“产业”解决中国的平民养老问题,将把中国老龄化社会解决方案引入比“房地产全面市场化后遗症”更为严重的后遗症境地。6亿人1000元月收入的状态如果没办法迅速改善,十年内扑面而来的老龄大潮中的大量人,会把公共服务当成唯一的选项,社会化医疗、社会化养老对这些人是遥不可及的。当下的“医患矛盾”仅仅是一个小小的开始,如果不能预料未来的严重性而在公共资源均等化上下洪荒之力的话,未来的社会矛盾将不堪设想。我们一个臆想的房地产全面市场化政策,导致后面几十年各种巨大浪费、五花八门的保障房补救政策也无法让人满意。老龄化政策如果处理不好,未来靠打补丁的“保障性养老”政策,社会治理难度将不堪设想。
居家养老,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与养老机构相比,在家庭观念浓重的中国,居家养老是我国老年人养老的最主要的方式。
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独生子女总量约为1.5亿,预计2050年将达到3.1亿。老年人居家养老对于独生子女家庭带来的沉重负担是肉眼可见的。
在一个标准的完整独生子女家庭,养老结构是1-2-4-8模式,即一对中年夫妇在抚养一个独生子女的同时,抚养4个60岁以上老人(双方父母),在未来医疗条件持续进步的情况下,甚至还有可能抚养8个80岁以上的老人(四方祖父母),虽然这是比较极端的模式设想,但即便只是1-2-4的抚养模式,也会让一个家庭疲于奔命、疲惫不堪。在这种背景下,年轻人从事高风险、不稳定性行业的意愿将大大降低。创新动力将受到严重威胁。(图片来源:贸易金融网)

创新投资受阻 房地产陷入低迷
老龄化严重对国民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一个家庭背负了沉重的养老负担后,国民储蓄率必将下滑,而企业投资、科技创新融资的资金来源也将因此受到严重影响。
如果从总抚养比持续下降的角度看,本世纪第一个10年堪称中国的人口红利期,资本形成总额对GDP增长贡献率基本达到50%以上,说明经济增长方式以投资型驱动为主,并形成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2010 年后,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劳动力人口抚养负担走高,中国经济增长将因此面临减速和转型升级的压力。
老龄化还将对房地产市场带来深远的影响。
2016-2018年中国指数研究院的调査数据显示,我国购房年龄段主要集中在20岁至39岁之间,约占购房总数的75%。
2004年开始,我国房地产市场经历了黄金十年,回溯购房消费主力人群,恰恰是在第三次生育高峰出生的人口相继进入婚育年龄,从而产生了大量购房需求。
中国在建国后前两次生育高峰的出生人口,在2010年、2020年已经逐渐来到老年阶段,而第三次生育高峰的出生人口,将在2040年后步入老年阶段,房地产市场将因此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推算一下,2040年的中国标准家庭结构是4-2-1,其中的“1”正在进入壮年期,在组建新家庭时需要购买住房,,但彼时其个人住房拥有量将因其家中的老年人口的离世而高度饱和,“1”是购房主力,但“1”的名下已经拥有超过四套住房,这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打击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经过房地产业彻底市场化的二十余年积累,中国存量住房货值普遍估计在470万亿元人民币,65万亿美元。加上在途资源转化价值及正带涨价因素,约在600-700万亿左右。
近年来社会普遍存在几点共识:
1、中国平民财富绝大多数体现为房产;
2、这样的房产价值明显与国家真实的经济实力不符;
3、当全球的财富创造都没法匹配这样的市值时,泡沫化是显而易见的。同时,当后续需求被提前预支、后续需求明显下降,这几百万亿的存量资产变现将存在严重问题。
当老龄化来临,如果个人不动产出现“挤兑”变现期,对国家经济稳定性的冲击是十分严峻也是历史上未有先例的。可以理解,这也是当下坚决执行“房住不炒”的政策来源。
老龄化的问题已经摆在桌面上,我们必须要尽快拿出解决方案并迅速落实,才能尽量避免人口问题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隐忧。
(未完待续)
只看该作者 10 发表于: 2020-09-20

毛大庆

人口忧思(下):解决人口问题“养育”大于“催生”

毛大庆 2020-09-13 21:47:47

中国的老龄化趋势已经非常明显,自2016年起施行的二胎政策也未让出生人口出现明显反弹,而这一趋势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养老金缺口放大,社会保障机制存在潜在危机。
站在未来的视角上,既然老龄化趋势已经无可避免,那么中国只有通过政策端和产业端进行双维调整,尽快采取更积极主动的政策扶持和产业利导行动,才有可能尽量将老龄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01 社保缺口:老年抚养比上升
至养老金缺口变大
人口老龄化将直接导致老龄人口抚养比的不断提高,抚养比越大,表明劳动力人均承担的抚养人数就越多,即意味着劳动力的抚养负担就越严重。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老年人口抚养比已升至17.8%。
中国社科院预测,老年抚养比在2060年前将维持上升状态,并在2028年左右超过少儿抚养比,成为决定总抚养比变化趋势的主导因素。
随着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多,养老金面临的压力自然越来越大。
早在2016年,我国部分省份养老金基金就面临了收不抵支的情况。当时,黑龙江企业养老保险基金累计可用余额已为负数,青海、吉林、辽宁、河北、天津、陕西、湖北等省份养老金累计余额可供支付的月数均小于10个月。
究其原因,除了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客观因素之外,老龄化趋势的加速也是造成这一局面的重要原因。
当人口加速老龄化之时,青壮年人口的增速无法同步,最直接的结果就是老年人口抚养比的变化,以前5个劳动力人口缴纳的养老保险金可以对应一个退休人口,在某些老龄化非常严重的地区,未来很可能会出现两个劳动力人口对应一个退休人口的局面,其直接后果就是养老保险的收入跟不上养老保险金的发放速度,于是,养老金余额只能越来越少。
社保基金是国计民生的基础,绝不能出现一丝纰漏。中国只有通过尽快制定改善人口结构、延缓老龄化速度的各项政策并迅速落地,才能维持养老保险基金保持在正常基准。
02 政策端:补贴模式不适合中国国情
在政策端,鉴于二胎政策收效并不明显,过往的政策思路应做适当调整,摆在面前的问题是,就算直接启动不限制生育政策,对于中国出生人口的益端也是有限,或者可以适度效仿国外的生育补贴机制。
为拉升逐年下降的生育率,经合组织国家普遍建立了以经济补偿为主,以生育休假、保育服务等项目为辅的生育支持服务体系。
但考虑到中国人口的基数体量过大,各省的人口状况不同,补贴模式的有效实现要付出较大的经济及维护成本。
与“催生”政策相比,不如适时从养育政策入手,更切合当下的中国国情。
养的方面,一老一小,都应在政策层面加大扶持力度。只有让育龄人群明显感受到生养成本的降低,才会激活生育意愿。对于老人赡养的相关政策也应在充分调研当前中国家庭年龄结构的基础上适当调整。
同时,中国应尽快启动延迟退休预案并有效打通老年人再就业渠道,以缓解日益沉重的养老财政压力。
育的方面,政策一方面应加大对中国家庭教育支出方面的补贴,另一方面应限制过度教育、滥权教育、溢出教育对于家庭教育支出的被迫负担。
养育之外,我们必须对于中国人口本世纪余下时间内的老龄化趋势达成有效共识,并由此尽快制定有效劳动力人口缺位补充政策。
03 产业端:未来超200个百万级城市
亟待产业链辐射
在产业端,城市化、银发经济、教育产业创新模式等方面都将从不同侧面有效消除中国人口老龄化为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
城市化方面,随着中国城镇华水平的快速提升,城镇人口的增速明显快于全国总人口的增速,从1978年至2018年的40年间,全国总人口增长1.5倍,而城镇人口增长了4.8倍。
中国目前的人口超百万城市超过百个,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中国将有10亿人生活在城镇,占中国人口的70%。据麦肯锡估算,到2025年,中国将有221个人口至少百万的城市,这些城市的人口规模将超过英国的利物浦。
一系列关于中国城市化的预测向我们描述了这样一幅图景:老龄化严重的大城市中,各种产业亟待升级并向周边产业产生链式辐射。
在养老产业(银发经济)方面,对老年看护、医卫服务、心理咨询、养老膳食、养老保险、金融理财等多种与老龄化有关的需求都亟待补充及完善,而中国城市在发展拓张的过程中,也需要在每一次规划调研中充分考虑到中国的老龄社会需求。
在教育产业方面,受老龄化趋势的影响,现行教育体系亟待结构性调整。
首先,教育结构的重心应适当向职业技术领域倾斜,特别是针对新兴城市人口和高龄劳动人口的继续教育,是对冲老龄化的一个重要砝码。
其次,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k12阶段的适龄人口将逐年减少,对应的教学机构也应进行适当调整。
教育部数据显示,中国小学数量从1990年的76.6万所,下降到2019年的16.01万所,小学生也缩减了1680万。
尽快培育优质人力资源可以有效缓解老龄化的负面影响,在这一点上,中国完全可以向老龄化非常严重的邻国日本取经——
日本在2003年颁布了《促进终身学习的相关法》,尝试打破学习-就业-退休的传统教育模式,重视并推广在职教育,让国民的学习机会不受年龄的限制,实现学习、就业、再学习、再就业的良性循环。


写在最后
在传统中国社会,多子多福是一种得到普世价值观认同的观点,大量中国民间艺术都曾藉此有过各种丰富的表达。
然而,当脱离了传统的宗族社会和礼教约束之后,中国人前所未有地获得了人格和物质上的双重解放并自由地释放着自我,当这个东方大国正在以惊人地速度重新崛起时,人口衰减,也成为横亘于前、无法回避的巨大问题。
回顾过去40余年的发展历程,我看到的是一个朝气蓬勃的中国,一群朝气蓬勃的中国创业者,他们在努力实现自我、释放着青春的能量,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时至今日,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们这个国家的人口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后必将为这个国家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无论是纵向对比中国多个时期的人口数据,还是横向与邻国印度、地球另一端的美国相比,我们的人口问题都非常严峻。
面对青年印度和中年美国,中国不应也不可以就这样老去!
百年大计,兴邦之本,唯人口计。
故此,我们必须要尽快制定扭转人口不利趋势的补救方案。
2020年,我们依然可以吃到人口红利的最后一口,此刻如不做出迅速而有效的改变,我们面临的将是一个异常漫长的负利期。

只看该作者 11 发表于: 2020-09-20
居然全社会根本就没把这个当成问题,为什么?大量的无知学者或者有意地在扼杀中国的未来,腾出空间给东南亚移民。不用研究催生,先把计划生育彻底停下来,非要等育龄妇女全部过期吗?
只看该作者 12 发表于: 2020-09-20
适龄男性被禁止结婚的结果必然是新增人口跟不上人伦更替,政府美化其名开放二胎政策,现实恶狠狠的大脸了。

这个世界上最好的养老制度就是香火不断,而最大的社会矛盾在30年后必然来临,近5000万人成为压垮国家财政的负担,加上这些人年轻的时候正处于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贡献时代,即他们老了的时候国库肯定是欠下一屁股债的,所以发不发得出资金给他们养老很难说。

何况现在一些省份已经吃不消养老,所以30年后问题只会更加严重,这就是现在的政府不作为所致的后果,可谓是前人乘凉后人栽树。
只看该作者 13 发表于: 2020-09-21
现在我反而不耽心了。
只要中国没变成金融帝国,车到山前必能找到路。
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前些年是有些混蛋领导,但从习大的秘书班子来看,不是那种会作死的人。也就是说习大交班后,后继者仍不会是作死的人。

====================================================
另外,说得不好听一点,反正地球N亿年后就没了。地球没了之前,能接受汉族没了。汉族没了之前,能接受中国没了。中国没了之前,能接受家族没了。我家族都没有了,你还跟我谈异族殖民汉族,外国人霸占长江黄河?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儿孙自有儿孙福,为儿孙杞人忧天,直接穿越去当杞人好了,反正他的国家是真没有了,正合贵意。我是觉得,天塌了还有个高的顶着。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14 发表于: 2020-09-23
回 cheehg 的帖子
cheehg:不愿多生小孩不是中国的专有问题。而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可以做的事情多了。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了。生小孩不是一件必需的事情。自然就会减少。日本也没有崩溃。所以不用过分担心。中国养老所需要的成本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东亚国家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对老人的敬养模 .. (2020-07-30 22:04) 

不愿多生小孩不是中国的专有问题。而是发达国家的问题

这句话有问题啊!好像中国已经是发达国家了
只看该作者 15 发表于: 2020-09-24
回 cheehg 的帖子
cheehg:不愿多生小孩不是中国的专有问题。而是发达国家的问题。人的生活方式改变了。可以做的事情多了。追求的东西不一样了。生小孩不是一件必需的事情。自然就会减少。日本也没有崩溃。所以不用过分担心。中国养老所需要的成本大大低于欧美国家。东亚国家传统的生活方式和对老人的敬养模 .. (2020-07-30 22:04) 

养老金是年轻人交的钱,养老金的钱要换年轻人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年轻人,养老系统会崩溃的
只看该作者 16 发表于: 2020-09-24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现在我反而不耽心了。
只要中国没变成金融帝国,车到山前必能找到路。
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前些年是有些混蛋领导,但从习大的秘书班子来看,不是那种会作死的人。也就是说习大交班后,后继者仍不会是作死的人。
====================================================
....... (2020-09-21 07:36) 

你这是破罐子破摔了,你这是反人类,甚至反生物规律了
只看该作者 17 发表于: 2020-09-24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养老金是年轻人交的钱,养老金的钱要换年轻人的产品和服务,没有年轻人,养老系统会崩溃的 (2020-09-24 17:38) 

年轻人总会老的,年轻人越多,未来养老系统的负担越大,更可能崩溃
只看该作者 18 发表于: 2020-09-25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现在我反而不耽心了。
只要中国没变成金融帝国,车到山前必能找到路。
只要不作死,就不会死,前些年是有些混蛋领导,但从习大的秘书班子来看,不是那种会作死的人。也就是说习大交班后,后继者仍不会是作死的人。
====================================================
....... (2020-09-21 07:36) 

房价翻两三倍?
山川形便,撤省地置百郡,郡分大县,县管大乡村,驻市,不问一般市政
城乡分离,适域市分级有限自治,划街坊,城市圈内连片处合并改区
另设监察域,选举域,审计域,统计域,军事域,教化域,医疗域
反对特区,民族自治,联邦制
只看该作者 19 发表于: 2020-09-25
回 轨道部 的帖子
轨道部:很简单嘛,延迟退休。。。HIAHIA...  (2020-08-02 10:59) 

我认为取消退休更好
江苏连云港
只看该作者 20 发表于: 2020-09-25






天朝出生人口高居世界第二,年輕人數量高居世界第二,而且會長期處於世界第二,遠超世界第三,根本不用擔心缺少年輕人,反而應該擔心年輕人數量過多造成的就業不足導致社會動蕩
擔心老齡化就是杞人憂天,世界上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日本都好好的也沒有垮掉
不與サビ多論
只看该作者 21 发表于: 2020-09-27
回 燕山雪 的帖子
燕山雪:
年轻人总会老的,年轻人越多,未来养老系统的负担越大,更可能崩溃

人口比例不合理!人口老龄化率居高不下!!
只看该作者 22 发表于: 2020-09-27


人大教授刘瑞明:中国生育政策放开的太晚了,直接导致人口结构失衡,需切实改革住房教育等领域

手机和讯网 2020-09-27 11:05:56

2020年6月至8月间,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与携程董事局主席、人口经济学家梁建章针对中国人口问题展开了一场“论战”。双方长达十个回合的观点“交锋”,掀起了一波舆论高潮。围绕“人口该多该少”的重大议题,新浪财经于近日举办调研活动,广邀国内顶尖的经济学家分享见解。


  对于这一话题,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刘瑞明表示,中国的生育政策放开的太晚了,直接导致了人口结构的失衡和人口转型迟滞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早就应该放开了。
  谈到人口和生育,刘瑞明教授表示赞同梁建章的观点。刘瑞明说,从历史经验来看,人口周期和经济周期高度重叠,人口增长的曲线往往也意味着经济增长的曲线。今天,我们之所以在人口问题上有如此巨大的争议,是因为对于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适用前提存在巨大分歧。
  简单来看,人口对于经济发展的作用可以分为“财富创造效应”W和“财富消耗效应”N,W/N就是人均财富。一部分人认为人口是财富,“人多力量大”,所以倡导多生育,主要是看到了分子上的W部分。另一部分人认为人口是负担,所以倡导管制生育,主要是看到了分母上的N的部分,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马尔萨斯,像李铁和很多人口学者、计划生育主管部门就是基于这种思维。
  事实上,我们将“人口”理解为“财富”还是理解为“负担”,并不取决于人口本身,而是取决于我们所选择的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如果我们选择的制度能够使得W比N增长的快,那么,自然而然人均财富就多,经济发展就快,人口就是财富;但如果我们选择的制度使得我们的财富创造W比人口的增长还慢,那么,人口自然就被理解为了负担。
  刘瑞明教授强调,应该理解两个事情:第一,从“规范”的角度看,生育权是人民的基本权利,是否生育是个人选择的一种独立的不应被干涉的权利,这种个体权利不应该被“人口是否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所左右,不管新出生的人口能不能创造价值,都没有理由阻碍人们实现基本的生育权利。第二,从”实证”的角度看,国家应该在允许人们自由选择生育权的基础上,选择更好的制度体系和发展战略,通过一系列改革来解决人口结构失衡所带来的种种经济困境。
  刘瑞明教授最后说,必须高度重视的是,就当前情形而言,简单地放开生育达不到预想的效果,因为人们的生育意愿被“既不平衡又不充分”的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严重抑制”了,“二胎政策”放开后生育率的走势其实主要是由这个逻辑决定的。一部分大龄人士已经错过了生育的生理期限;而更大量的适龄生育人群却陷入到了“想生而不敢生”的尴尬境地。所以,即使是全面放开生育了,我们的生育率的增长趋势也难以乐观。
  刘瑞明教授指出,在倡导全面放开生育的同时,还需要在上述这些住房、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做出切实的改革,否则,即使全面放开生育,也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而且,必须强调的是,这样的改革所起到的效果是“一石多鸟”的,这些领域本身就构成了当前经济发展的“卡脖子领域”,对于这些领域的改革可以直接创造巨大的增长效应和就业效应,如果再配合上全面放开生育的政策,人口、就业、财富创造就自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在这样一种制度和发展模式下,我们又何愁高质量发展无法实现呢?”,他说。
来源:新浪网


只看该作者 23 发表于: 2020-09-28
改变义务教育学制为10年义务教育:

小学五年,初中三年,高中两年。三分之一的人直接进职业学院。

高三高考预备班,考上本科上大学;考不上再去职业学院。

省出两年的时间为国家效力。
只看该作者 24 发表于: 2020-09-29
回 鹤鸣九皋 的帖子
鹤鸣九皋:严重的老龄化将是中国的长痛!
 (2020-07-30 17:54) 

与印度和非洲比,中国老龄化率是高。
但是中低收入国家中,某些东欧国家和古巴,老龄化比例比中国还高。这是苏东社会主义的遗产。
比如朝鲜,出生人口一直完美的保持在每年30多万人,即将进入人口稳定的老龄化时代。现在比韩国年出生人口还多。朝鲜的经济能超过韩国吗
老龄化是三十年出生人口失控,出生了七亿人口的必然结果,如果预期寿命是80岁,65岁以上老龄人口的峰值,将接近3.5亿。届时,中国总人口不可能低于12亿,峰值老龄化比例不会超过30%。
“1980年,中国人口总量10亿,中位年龄22岁”这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因为正常人口结构下,如果预期寿命是80岁,那么中位年龄大概是40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