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379阅读
  • 39回复

[日本]日本为何县、郡关系倒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25 发表于: 2024-10-22
回 中庶长 的帖子
中庶长:都没搞错,这只是历史演变过程中造成的问题。
律令制时代,日本妄自尊大,把一级行政区叫做国,方便天皇过万国来朝的瘾;二级行政区叫郡。国比郡大,没毛病。
幕府时代,国逐渐虚化。到了明治维新,直接把国扔了,若干个藩合并叫县。
然后就出现了县辖郡的现象。 (2024-01-16 17:38) 

不對,首先國這個區劃也是來自於中國的,漢初是郡縣制和封國制兩種行政制度並存
只看该作者 26 发表于: 02-18
回 張玄 的帖子
張玄:不對,首先國這個區劃也是來自於中國的,漢初是郡縣制和封國制兩種行政制度並存 (2024-10-22 11:35) 

只不过日本把令制国和郡分了级,前者是后者的上级
俊秀,顾名思义,就是又俊又秀
只看该作者 27 发表于: 02-26
回 丘陵小河 的帖子
丘陵小河:日的县是国改的,国下面辖郡不是正常的吗? (2024-01-16 09:07) 

日本的县要比原来的国要大,日本废藩置县时,往往好几个令制国合并为一个县。
只看该作者 28 发表于: 02-26
回 youyuan 的帖子
youyuan:郡是county的对译;市是city第一个音节的对译,町是city第二个音节的对译。源于西化 (2024-01-16 20:13) 

瞎扯啥,你说英国的郡、美国的县对应英文都是county,翻译成郡或县了;但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这些词人家原本就有,压根不是从英文来的。
只看该作者 29 发表于: 02-26
答案很简单,大化改新后的令制国行政区划系统中,令制国的唐名(古代日本概念在日本人眼中对应的汉语名称)是“州”,而郡的唐名是“县”,也就是说日本人照抄了唐朝的州县制度,直到武家政权将令制国土地逐步切分为藩镇;县这个词被重新引入要到明治维新时期,且因不明原因直接用在一级行政区划上……
只看该作者 30 发表于: 02-26
回 noxertinium 的帖子
noxertinium:答案很简单,大化改新后的令制国行政区划系统中,令制国的唐名(古代日本概念在日本人眼中对应的汉语名称)是“州”,而郡的唐名是“县”,也就是说日本人照抄了唐朝的州县制度,直到武家政权将令制国土地逐步切分为藩镇;县这个词被重新引入要到明治维新时期,且因不明原因直接用 .. (2025-02-26 16:33) 

因为明治改革后,原来的道、国(州)、郡、乡4级都不采用了;省也不能用,能用的通名可选范围很小了。于是重新引入府、县。
再引入市,并把町转化为政区。北海道的道是后来重新恢复的。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1 发表于: 02-26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因为明治改革后,原来的道、国(州)、郡、乡4级都不采用了;省也不能用,能用的通名可选范围很小了。于是重新引入府、县。
再引入市,并把町转化为政区。北海道的道是后来重新恢复的。 (2025-02-26 17:17) 

不至于吧,至少郡被用到二战(试图替代它的大区小区制推行有多混乱不用我多说吧)
只看该作者 32 发表于: 02-26
按照习惯,应该叫州,历史就有奥州、羽州之类的称呼,州也和郡国并行时期的国一样有独立性,而且州在郡上更符合一般习惯。
只看该作者 33 发表于: 02-27
回 xuanxuan 的帖子
xuanxuan:按照面积来说,北海道14个振兴局/支厅就是14个县的规模。。。。。已撤销的东海道曾经下辖:
伊贺国(又称伊州)伊势国(又称势州)志摩国(又称志州)尾张国(又称尾州)
三河国(又称三州)远江国(又称远州)骏河国(又称骏州)伊豆国(又称豆州)
甲斐国(又称甲州)相模国( .. (2024-10-05 16:28) 

看来曾经的日本和朝鲜半岛一样有八个道啊!东海道、南海道、西海道、北海道、山阳道、山阴道、东山道、北陆道!
只看该作者 34 发表于: 02-27
回 kangxus 的帖子
kangxus:瞎扯啥,你说英国的郡、美国的县对应英文都是county,翻译成郡或县了;但是汉字文化圈的国家这些词人家原本就有,压根不是从英文来的。 (2025-02-26 11:26) 

没错,只能说日本是在近现代才使用县这一区划名
俊秀,顾名思义,就是又俊又秀
只看该作者 35 发表于: 05-14
回 noxertinium 的帖子
noxertinium:不至于吧,至少郡被用到二战(试图替代它的大区小区制推行有多混乱不用我多说吧) (2025-02-26 17:48) 

明治初年,三百小县制时,道、国(州)、郡、乡还都是地理区划。都没作为行政区划使用。
当时的县大小很不均匀,大县跨国(如金泽县,今石川县的前身),小县几个县才瓜分一个郡。所以郡不可能成为行政区划。

后来县合并到约相当于国的大小,国(州)就完全没有了。村一般合并到乡大小(原来的村成为大字),乡也没有了。郡则后来恢复为行政区划。道则恢复了北海道作为行政区划。
移动:小心😆电信🤣诈骗
电信:小心😳移动🙄支付陷阱
只看该作者 36 发表于: 前天 00:39
回 夕阳西下 的帖子
夕阳西下:因为明治改革后,原来的道、国(州)、郡、乡4级都不采用了;省也不能用,能用的通名可选范围很小了。于是重新引入府、县。
再引入市,并把町转化为政区。北海道的道是后来重新恢复的。 (2025-02-26 17:17) 

我觉得说到了关键,
就是明治改革,新的区划类型要避免之前用过的通名
但是可选的余地不大,由于日本历史上没有用过县,所以很自然得就拿来用了
至于和郡之间的大小关系,属于是顾不得那么多了。
禁止【【【【【轨道部】】】】】回复我的帖子。
只看该作者 37 发表于: 前天 01:28
回 張玄 的帖子
張玄:不對,首先國這個區劃也是來自於中國的,漢初是郡縣制和封國制兩種行政制度並存 (2024-10-22 11:35) 

汉初不是郡国并行制,而是诸侯国比郡更大。
只看该作者 38 发表于: 前天 21:56
其实日本的县比郡出现更早
记纪时代的大倭王权部落联盟,当时那些地方小国/酋邦就被官方表达为县agata,其首领叫县主agatanushi(据说来自阿依努语之酋长),继体新王朝时期王权强化,对地方小国进行整编,在县之上增设国kuni,任命较有势力的大酋长担任国造kuni no miyatsuko(直译为国之御奴/国之御家つ子/国之宫つ子),在县agata的下位还有村,由村主/稻置领导。
按照国造本纪,有135个国造分布在当时大倭的版图上。

后面大化改新,律令制才重整为国评里—国郡里—国郡乡里—国郡乡,郡出现的时间是701年。
[ 此帖被magiu在2025-05-15 23:27重新编辑 ]
只看该作者 39 发表于: 前天 22:27
回 中庶长 的帖子
中庶长:都没搞错,这只是历史演变过程中造成的问题。
律令制时代,日本妄自尊大,把一级行政区叫做国,方便天皇过万国来朝的瘾;二级行政区叫郡。国比郡大,没毛病。
幕府时代,国逐渐虚化。到了明治维新,直接把国扔了,若干个藩合并叫县。
然后就出现了县辖郡的现象。 (2024-01-16 17:38) 

也不完全是妄自尊大吧,改革前大倭就是一堆部落酋邦的联合政权,把酋邦叫国kuni,和明朝女真把部落叫固伦gurun=国一样,离大倭更近的三国志也写马韩五十四国,大多是连城都没有的部落甚至村子,那时去古未远,国的概念还没有那么高大上。

日本历史上长期封建割据,地理又破碎,地域思想很重,明治维新就是要破除旧的地域概念,把人民融合为一体。

大倭yamato/daiwa,改革中先后雅化为大养德(把yamato音译为汉字养德),大和(把倭wa替换为同音的和/吴音)


楼主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意外吧,大化革新若将国的下级继续叫县,那近代可能就是郡辖县了。固有语国kuni和郡gun的发音还更接近呢。
[ 此帖被magiu在2025-05-15 23:26重新编辑 ]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